下套管操作规程及完井事故案例分析
油田套管事故分析B[1]..
![油田套管事故分析B[1]..](https://img.taocdn.com/s3/m/0f2a937f168884868762d63f.png)
案例15:92年4月27日,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在吐 哈米3井下比利时Φ244.5(9-5/8")×10.03mm N80LTC套管时,下到116根时发生脱扣。分析结 论认为,导致套管失效的直接原因是外螺纹损伤。 另外,井队未配备扭矩仪,上扣扭矩偏大。
17
图9 5-1/2"J55套管撞击到 平台造成滑脱
19
案例18:西南石油管理局川孝370-2井在2000年7 月15日,下Φ139.7×7.72mm N80长圆螺纹套管至 2754.29米,循环处理泥浆后,上提套管准备作封井 口锥挂,悬重自44吨升至88吨时,井内套管自井口 向下第20根从现场端滑脱。分析结论认为,主要原 因是上扣时发生严重粘扣,使其连接强度降低所致。 发生严重粘扣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操作存在问题,套 管本身抗粘扣性能较差也有一定影响。
15
案例13: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呼20089井下日本 Φ339.7mm×12.19mmP110偏梯形螺纹套管。由于 井口连接装置为圆螺纹连接,故油田管子工具公 司用同规格同钢级套管加工了一支双公短节作为 联顶节使用。固井中联顶节上端接箍与套管外螺 纹连接处脱扣,造成落井事故。分析结论认为, 由于选用了连接强度低的短圆螺纹接头,将N80 接箍与P110管体外螺纹相连接,其螺纹连接配合 不到位,最终使套管接头连接强度低于正常固井 时套管所承受的载荷而发生事故。
图11 13-3/8"接箍在下井 前被撞扁
图12 5-1/2" N80套管外 螺纹粘扣形貌
21
套管滑脱事故主要是API 圆螺纹接头,失 效的原因有螺纹公差不合格、下方套管速度过 快而撞击井口、以及螺纹发生粘扣等,这些因 素降低了接头的连接强度。
关于API 圆螺纹接头套管的滑脱问题,在 “九五”期间开展了“圆螺纹套管滑脱原因及 影响因素的研究”科研项目。研究证实,螺纹 公差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图13)。建议在套 管柱拉伸载荷较高时选用API偏梯形螺纹接头 或特殊螺纹接头。
下套管操作规程及完井事故案例分析

(六)操作步骤规范及安全提示
8、外钳工打开井口,内外钳工扶正套管,内钳 工给司钻发出放车信号,司钻下放游车。 ➢安全提示: ①外钳工打开井口前应确保井口无杂物,避免造 成井下落物; ②司钻应注意观察内外钳工工作状态,保证浮鞋 准确入井口。
(六)操作步骤规范及安全提示
9、井架工手臂伸平,双手内钩,向内合并,给 副司钻发出卡套管信号,场地人员执行2、3条操 作。 ➢安全提示: ①副司钻必须在观察到井架工发出信号后,方可 进入工作位置;
②拦腰绳两端固定牢靠,避免拦腰绳一端松 开,套管摆动伤人。
(四)操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1、场地操作人员5人
(1)场地工工作职责:带护丝、拉牵引绳; (2)副司钻工作职责:夹套管卡子,灌泥浆、 中途循环泵房操作; (3)井队材料员、(4)电工大班工作职责: 滚动套管; (5)套管队场地操作工:戴护帽、涂密封脂、 二次通径。
5、司钻上提游车至钻台面高1.2米处停车,井架 工对套管进行扶正,内外钳到工作位置正扣吊卡, 外钳观察吊卡活门销子,确认吊卡扣好。机械大 班下放气动绞车钩子,井架工摘掉套管卡子,内 钳工观察井架工摘掉套管夹子后,给司钻发出提 车信号。
(六)操作步骤规范及安全提示
➢安全提示: ①司钻、内外钳工、井架工应密切配合,避免对 内外钳工造成伤害; ②内外钳工应正扣吊卡,确保吊卡扣好,避免套 管脱落对钻台、场地人员造成伤害; ③内钳工应观察井架工工作状态后,给司钻发出 信号,避免对井架工造成伤害; ④井架工摘卡子应避免夹手伤害; ⑤正口吊卡时,内、外钳工密切配合,避免夹手 伤害。
(六)操作步骤规范及安全提示
11、各岗重复执行5、6、7条操作,内外钳工扶正套 管,内钳工给司钻发出放车信号,司钻下放游车对 扣,对扣后司钻继续下放游车,吊卡离开母接箍1520cm停车。 ➢安全提示: ①执行第5、6、7条安全提示; ②内外钳工扶正套管时严禁用手接触公扣端,避免 造成手部伤害。 ③司钻平稳操作,与内外钳工密切配合,保证套管 准确对扣,避免损伤套管丝扣。
井下管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井下管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一、前言井下管道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涉及到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为了保障井下管道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工人的安全,制定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工作区域的安全状况,包括井下的通风情况、防火设施等。
确保工作区域没有可燃、易爆物品存在。
2. 检查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确保装备完好。
3. 检查工作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绳索、滑轮、工具等。
确保设备无缺陷。
三、下井作业安全操作1. 组织工人进行下井前的安全培训,包括井下工作注意事项、突发事件处理等。
2. 检查井口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井盖等。
确保井口的安全。
3. 工人下井前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装备进行检查确认一切正常。
4. 下井作业前应将通风设备打开,确保井下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并减少有害气体积聚。
5. 下井作业时,使用绳索和滑轮将工人固定在安全位置上,防止工人因意外滑落。
6. 下井作业时,严禁私自进行其他工作,如吸烟、饮食等。
7. 若发现有害气体积聚,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启动通风设备、佩戴氧气呼吸器等。
8. 下井作业时,应随时保持与地面的沟通,并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井下工作安全操作1. 井下工作前,应对工作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2. 工人进行井下管道工作时,应佩戴好防护手套,防止手部受伤。
3. 井下工作时,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分散注意力对工作的影响。
4. 若需要进行使用明火的工作,应事先在井下进行适当的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布等。
5. 井下工作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工作方式或绕过安全措施。
6. 若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五、工作结束后的安全处理1. 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工作区域的清理,确保井下的安全。
2. 对工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 卸下个人防护装备前应进行清洁,并妥善保管。
下套管作业工作安全分析.docx

下套管作业工作安全分析单位作业人员我与参与此次作业的所有人员沟通确认此次作业的危害和风险消除、削减、控制措施及其应急措施可以开始作业。
工作任务描述:下套管)工作步骤危害描述风险控制措施相应的应急措施1、准备工作:吊装绳套、旋绳、缆绳、牵引绳、吊卡、套管钳等1.吊卡锁销扣不牢,套管脱钩2.旋绳不规范拉断旋绳伤人3.缆绳不规范套管摆动伤人1.检查吊卡活门及锁销扣合情况2.选择合适的缆绳、旋绳、牵引绳负责人:井架工2、检查套管丝扣、水眼、涂抹丝扣油1、丝扣不规范可能套管脱扣落井2.套管水眼内有杂物不及时清理堵水眼1.认真检查丝扣,均匀涂抹丝扣油2.套管通好径,认真检查套管水眼负责人:场地工3、吊套管入坡道1.套管脱钩,套管损坏、人身伤害2.操作小绞车不平稳,套管损坏、人身伤害1.绳套挂牢,吊套管上行过程中严禁从下方经过或停留,平稳操作小绞车,2.选择经验丰富的人操作小绞车(井架工以上岗位)井架工4、游车带套管上钻台、卸护丝1.套管吊卡扣不牢,套管脱开落井、伤人。
2.扣吊卡方法不当活门伤手。
3.守大门人员站位不正确,可能被套管撞伤。
3.卸护丝时站位不正确,可能被胡丝砸脚1.扣吊卡方法得当,扣好后再检查活门销子是否完全进去,确认无误后再指挥司钻上提游车。
2.守大门人员在套管将近离开坡道前将缆绳拉紧。
司钻在套管快要离开坡道前放慢速度,大门中间位置不可站人。
4.卸胡丝时两脚叉开。
负责人:内钳工5、套管对扣、上扣1.套管错扣,损坏套管2.上扣扭矩不足,套管密封不严1.先用旋绳引扣,再用套管钳上扣。
2.按规定扭矩上扣到位。
负责人:副司钻6.套管入井1.司钻下放速度过快易压漏地层2.刹车效果差存在顿钻风险1.司钻控制下放速度2.合理使用刹车和辅助刹车负责人:司钻7.灌泥浆灌泥浆不及时可能地层压差大,将套管挤压变形。
负责人:泥浆工。
井下管道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文

井下管道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文井下管道工作是一项涉及到矿山或地下工程的重要工作操作,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井下管道工作的操作规程,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井下管道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适用于各类井下管道工作的操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井下管道工作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井下设备维修、管道布设和连接、设备调试等工作。
第三条安全责任井下管道工作的安全责任由工作指导人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承担。
工作指导人员应根据工作需求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和人员配置,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操作,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工作前准备第四条作业计划在进行井下管道工作之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区域的评估、设备清单的编制、工作流程的制定等内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安全检查在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状态的检查、作业区域的环境检查、通风情况的检查等内容,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六条个人防护进入井下工作区域的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耳塞等。
特别是对于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如高温、低温、有毒有害气体等,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第三章工作操作第七条临时电源在井下管道工作中,可能需要使用临时电源。
临时电源的布设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电气安全。
第八条管道布设管道布设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连接和固定,确保其稳定可靠。
第九条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进行合理的安全措施,如设备的封堵、锁闭等。
在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严格按照维修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条爆破作业如遇到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情况,应根据相关爆破方案进行操作。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二OO七年一月目录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二、××井油管落井事故三、××井钻杆落井事故四、××井通井规卡钻事故五、××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六、××井分注管串错下事故七、××井压裂卡钻事故八、××井解除抽子卡油管落井事故九、××井油管爆炸事故前言在历年的井下作业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给单位整体效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案例》搜集整理了近三十年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今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减少或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处井下作业的竟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密结合井下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二是每个事例都具有独立性、代表性;三是对今后井下作业过程中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一>静态资料完井日期:2003年9月27日、人工井底:1926.10m、套补距:2.5m、套管外径:Φ139.7mm、内径:Φ124.26mm、套管深度1939.90m、水泥返高22.0m。
压裂层位长4+5,油层段:1818—1824.8m 1824.8—1829.9m ,射孔段:1821.0—1825.0m,采用SYD-102-127弹射孔,孔密32孔/米。
××井分求管串遇卡前后示意图分求示意图遇卡后示意图分求管串卡钻2003年11月26日压裂长61层后下入分求钻具,结构为母堵+油管1根+Y211-114轨封1个+变径接头+ф62mm花管1个+油管191根至井口。
石油工程技术 下套管完井过程中的事故预防及处理

下套管完井过程中的事故预防及处理1卡套管1.1卡套管的处理卡套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粘吸卡;二是井壁坍塌或砂桥卡。
套管遇卡之后可以全压但是不能多提。
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间隙较小,不可能套铣倒扣。
1.1.1粘卡能循环钻井液的情况下,注入解卡液解卡,与处理粘吸卡钻方法一样。
1.1.2塌卡或砂卡1.1.2.1井内已形成砂桥,但尚有部分钻井液返出,应坚持小排量低泵压循环,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恢复正常循环后固井。
1.1.2.2套管已下到井底,发生塌卡或砂卡时发生漏失。
分析漏失层位,并迅速固井,把水泥浆挤入漏失层。
1.1.2.3如果套管未下到井底,但距目的层不远,可以先固井,然后钻穿水泥塞和套管鞋,通井循环到底,采取挂尾管的办法再把油气层封固好。
1.2预防卡套管的措施预防卡套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2.1下套管前要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确保井下不漏不喷,必要时还要混入原油或塑料球,在井下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下入套管。
1.2.2下套管前要校正井口,使天车、转盘、井口在一条垂直线上,保证不易错扣。
1.2.3下套管时必须按技术要求定时足额灌满钻井液,以防挤毁压阀或套管本体。
可以在套管下部附件上安装自动灌浆设备,但要随时根据套管悬重和井内钻井液排出量判断自动灌浆设备是否在起作用。
1.2.4在用人工灌浆时,要不停地活动套管柱,上下活动范围不少于2m。
当发现井下有遇阻显示时,应停止灌浆,立即大距离活动套管,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灌浆。
1.2.5如井口套管多次错扣,井下套管静止时间较长,应先活动井下套管,再换另一根套管对扣。
1.2.6在下套管过程发现井漏、井塌等现象时应起出套管,下钻处理,井下情况正常后再下套管。
如套管已下到设计深度,要根据漏失层位的深度决定是否固井或起出套管。
1.2.7对于深井,下套管时可以进行分段循环,破除钻井液结构力,每次开泵要先小后大逐渐开至正常排量,防止产生压力激动,蹩漏地层。
1.2.8要控制套管下放速度,特别是通过已知漏层时,每一单根应控制在1.5-2min左右。
套管故障案例剖析

套管故障案例剖析
套管故障案例剖析:
案例一:
故障现象:油管本体严重破裂。
原因分析:
1. 井下工具或落物损坏油管本体。
2. 丝扣磨损或损坏,导致油管本体断裂。
3. 油管长期超期服役,老化、脆化。
4. 油管在运输、搬运、下井过程中,受到剧烈撞击、挤压。
案例二:
故障现象:油管脱扣。
原因分析:
1. 井口操作不规范,上卸扣时发生顶扣或撞击。
2. 油管扣型不匹配,丝扣过松或过紧。
3. 油管长期受拉力或压力作用,导致丝扣松动。
4. 油管接头密封圈老化、失效,导致油管脱落。
案例三:
故障现象:油管内壁堵塞。
原因分析:
1. 原油内含有杂质,如泥沙、石蜡等,导致油管内壁堵塞。
2. 油管长期未进行清洗、保养,内壁积垢严重。
3. 井下落物、工具等掉入油管,卡在油管内壁。
4. 井下压力波动大,导致原油中悬浮物在油管内壁沉积。
以上案例只是套管故障的冰山一角,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故障情况。
针对不同的故障,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维修措施,确保套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操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2、钻台操作人员7人
(1)司钻工作职责:钻机、气动卡瓦操作; (2)机械大班工作职责:操作气动绞车; (3)套管队操作工工作职责:操作套管钳、固定 扶正器; (4)套管队副操作工工作职责:操作机械手、卡 扶正器; (5)井架工工作职责:在钻台大门处扶正套管, 摘掉(下放)套管卡子、护帽,卸护丝; (6)內钳、(7)外钳工作职责:扣吊卡、套管对 扣、摘吊卡,协助套管队操作手上、退套管钳。
(二)技术要求
14、坚持活动套管防卡,活动距离为3-5米, 使用简易套管头井活动距离为2-3米。 15、技术员核对套管总数,内径规数量必须 与下井前相符。 16、下完套管后,技术员用水平尺检查套管 头水平度。
①φ139.7mm套管头两侧高差小于0.5mm ②φ273.1mm套管头两侧高差小于1.0mm ③φ339.7mm套管头两侧高差小于1.2mm
5、套管规格、尺寸、长度以及所有套管 附件下入井段要正确。
6、套管吊上钻台时,公螺纹戴护丝、母 螺纹戴套管帽,并且用相应尺寸的内径规 进行二次通径。
(二)技术要求
7、套管上扣时,用套管扶正机械手扶正, 防止偏扣联接,上扣扭矩值符合规定,余 扣不超过1扣。 8、下套管中途灌钻井液时要坚持活动套 管,防止卡套管。活动套管间隔时间直井 不超过3分钟,定向井至少每2分钟活动一 次,井底水平位移大于200m时,至少每1 分钟活动一次,活动距离不小于3m。 9、下套管中途循环时必须灌满钻井液, 循环次数执行单井设计。
一下套管作业规程
实施专业化下套管后,下套管施工中 人员、岗位、责任发生了变化。为保证下 套管施工安全、顺畅、高效地进行,制定 了下套管作业操作规程。本规程按照“安 全第一,保证质量”的原则,实现“七定” 作业模式,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 定位置、定路线、定步骤、定协作”。
(一)风险提示
1、转盘转动伤人; 2、吊套管钢丝绳断或下套管卡子开,套 管滑落伤人; 3、吊套管钢丝绳刮碰造成套管不规则运 行伤人; 4、套管钳非工作状态转动伤人; 5、套管钳钳尾绳断伤人;
(二)技术要求
10、联顶节公螺纹涂黄油,上扣扭矩值达 到套管最小扭矩值即可。 11、整个下套管过程中,指重表、记录仪 要灵活好用,记录仪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记录仪卡片记录要准确、清晰、完整。 12、 套管柱下深应达到设计要求。 13、下完套管循环时开泵操作平稳,副司 钻注意观察泵压变化,直到循环泵压正常 稳定为止。
下套管操作规程 及操作案例分析
钻井二公司质量室 2014年8月
目录
一.下套管操作规程 二. 完井事故案例分析 三 界面增强剂的使用要求
一下套管作业规程
一 风险提示 二 技术要求 三 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四 操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五 操作人员安全位置、工作位置及工作路线 六 操作步骤规范及安全提示 七 标准手势 八 API套管推荐套管上扣扭矩数据表
(二)技术要求
1、下套管前钻井队技术员再次核对下井 套管根数及检查管内是否有遗物,确认无 问题后方可下套管。
2、下套管必须使用套管钳,并严格执行 套管动力钳作业规程。
3、浮鞋、浮箍、扶正器、旋流发生器、 套管外封隔器以及控制水泥面工具由技术 员亲自组织安装。
(二)技术要求
4、每口井下套管时,使用三只旋流发生 器:第一只安放在浮箍处;第二只安放在 2号和3号套管螺纹联接处;第三只安放在 3号和4号套管螺纹联接处。
②对浮箍、浮鞋应认真检查,防止套管循环 不通或敞不住压。
(三)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2、机械大班负责对套管钳(安装在专有 吊钳绳上)、气动绞车、气动瓦卡安装、 检查、调试。
➢安全提示:
①套管钳钳尾绳应使用5/8″以上钢丝绳, 套管钳到位以后,钳尾转动距离不超过20cm, 避免套管钳转动伤人;
②确保气动绞车钢丝绳规整排列且无断丝, 避免钢丝绳断、套管脱落伤人。
②拦腰绳两端固定牢靠,避免拦腰绳一端松 开,套管摆动伤人。
(四)操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1、场地操作人员5人
(1)场地工工作职责:带护丝、拉牵引绳; (2)副司钻工作职责:夹套管卡子,灌泥浆、 中途循环泵房操作; (3)井队材料员、(4)电工大班工作职责: 滚动套管; (5)套管队场地操作工:戴护帽、涂密封脂、 二次通径。
(一)风险提示
6、套管钳框不扣齿轮转动伤人; 7、套管钳由上扣状态转为卸扣状态,操 作过快伤人; 8、司钻与井口操作人员配合不当伤人; 9、大钩打扭伤人; 10、扶正工具脱落伤人;
(一)风险提示
11、工具保险绳固定在操作人员身上,提车 带动工具伤人;
12、气动绞车操作不当伤人; 13、操作人员工作范围内拌倒或滑倒伤人; 14、井架或钻台上高空落物伤人; 15、站在套管上滚动套管伤人; 16、套管钳、套管夹子使用不当伤人。
三、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3、司钻负责对刹车系统和气路进行检 查,负责确认转盘机械锁死。
➢安全提示:
防止刹车系统失灵、转盘转动,造成人 员伤害。
4、副司钻负责灌泥浆管线准备工作。
(三)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5、井架工负责内外钳协助完成套管吊卡、 扶正器、拦腰绳、循环接头、滑线准备工 作。
➢安全提示:
①仔细检查吊卡台肩、通径、销轴,避免套 管脱落、吊卡绷开伤人;
(四)操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3、指挥与监督3人
(1)副队长工作职责:现场生产组织指挥; (2)工程技术员工作职责:技术指导与措施 落实; (3)安全监督工作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 程安全监督。
(五)操作人员安全位置、
工作位置及工作路线
1、钻台区操作人员安全位置
(1)司钻:司钻房; (2)内外钳工:分站转盘两侧半米处; (3)套管钳操作手:套管钳所在的起始位置内侧; (4)机械手操作手:钻台内侧井架大腿处,机械手 操作手柄位置; (5)机械大班:气动绞车外侧; (6)井架工:前加宽台外钳一侧。
(三)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在下套管作业前,钻井队技术员负 责组织完成套管编号、丝扣清洗、一次 通径、排齐工作。
(三)下套管前准备工作
1、技术员负责组织套管护丝、护帽、内
径规、牵引绳、滑绳、套管卡子(系有标 准钢丝绳
①吊套管应使用1/2″以上绳套,避免绳套 断、套管脱落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