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单元知识点整合资料
小说知识点整理

小说知识点整理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环境(一)社会环境 ——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 象征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三、故事情节(一)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构思1 、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 ( 空间 ) 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情节安排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 、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 设疑法 ( 悬念法 ) 。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叙述谁来说:1、谁来说就是给小说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不可理喻,决定了小说是现在进行时的叙事,读者和人物一起经历着成长的阵痛。
2、上帝俯瞰和凡人眼光上帝俯瞰即全知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了解小说的全部人物和事件。
第三人称一般属于全知视角。
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比如莫泊桑的《项链》。
凡人眼光即有限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不作评论和心理描写时)属于有限视角。
《桥边的老人》即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比如老人的感受就只能揣测。
这样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发挥想像。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真实自然说话人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不足之处是比较主观第二人称你亲切抒情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也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第三人称他客观灵活说话人是旁观者不足之处是比较疏离契诃夫的《万卡》是两种人称的巧妙结合,用第三人称的叙述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悲伤。
叙述腔调:1、腔调的背后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比如伍尔芙小说的睿智与抒情,海明威小说的深刻与蕴藉。
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
2、讲述与显示讲述即主观叙述,比如《墙上的斑点》,显示即客观描写,比如《桥边的老人》。
速度控制: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当概括性叙述时,小说节奏就快,当细致描写时,小说节奏就慢。
叙述知识:1、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
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
小说单元知识点整合ppt课件

《古渡头》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渡夫与我之间由“钱”的话题引出对话,又担 心我到店家去投宿,有危险,显现渡夫的热情 坦诚,乐于助人;②喜欢孝顺父母的孩子;③ 不给北佬并做拉夫,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 写出了他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 气力赚钱的性格;④他也抱怨老天的不公,并 且悲哀的哭了,但第二天又坚持渡船,可以看 出他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的品质;⑤歌声 里他唱到“我不管地,也不管天”写出了渡夫 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
另外,要注意两点: ①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 ,而是综合的,要结合具体内容具 体分析。 ②环境描写作用题,答题很容易模 式化、套路化,因而最易答得笼统 、空泛。为此,特别强调答题要与 文本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因此, 作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的 文字。只有读得好,才能答得好。
.
《活着》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 概括 概括出小说的情节
整体情节结构的特点
鉴赏
局部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
一、概括故事情节方法
(一)用小说的结构层次(序幕、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尾声)概括: 如《祝福》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⑵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⑶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⑷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⑸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⑹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
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
的反义词语。
.
3、具体做题方法。 这类题通常的做法是:首先要从小说中圈 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 物的评价的语句;其次是看用了什么描写方 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 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但这种做法最容易忽略 “从情节中把握人物”这一点。情节是人物 的性格史,从情节中把握人物,最容易把握 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因此还要结合 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知识点归纳及例文

小说知识点归纳及例文(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说知识点归纳: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注意: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或者: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小说知识点框架总结

小说知识点框架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形式表现人类生活的艺术作品,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的描写和表现,反映社会生活、人类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1.2 小说的特点小说具有虚构性、叙事性、可读性、形式多样等特点,是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类型分类2.1 小说的发展历程小说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小说体裁。
从古代的传奇、志怪小说,到近代的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等,小说体裁不断丰富和发展。
2.2 小说的类型分类小说根据题材和内容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军事小说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小说的结构和创作要素3.1 小说的结构小说一般包括开端、承转、高潮、结局等部分,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小说的整体结构。
3.2 小说的创作要素小说创作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其中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是小说情节和情感的承载者。
四、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4.1 小说的叙述手法小说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展现出不同的叙述效果。
4.2 小说的语言艺术小说语言艺术包括描写、对白、心理描写等,在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五、小说的主题和意义5.1 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是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发展的根本内核。
5.2 小说的意义小说通过对人类生活、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和表现,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具有启迪人心、引发思考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是一种具有独立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文学体裁,其丰富多彩的类型和形式,以及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了解和研究小说,掌握其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类型分类、结构和创作要素,艺术表现手法,主题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本框架总结能为读者对小说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供帮助。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用一定的篇幅、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方式来表现生活和艺术形象的作品。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小说的虚构性: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创造,营造出一种虚拟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2. 小说的叙事性:小说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
3. 小说的综合性: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融合了叙事、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4. 小说的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通常会以真实的生活为原型,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
第二章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小说分类包括:1. 根据题材可分为爱情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军事小说等。
2. 根据叙事方式可分为实事小说和虚构小说。
实事小说以真实的事件为原型,虚构小说则是完全虚构的作品。
3. 根据受众和用途可分为儿童小说、青少年小说、成人小说、文学小说、通俗小说等。
4. 根据体裁和风格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杂文等。
第三章小说创作的基本要素小说的创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
1. 人物:小说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是故事情节的承载者。
人物包括主角、配角和群众等,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历、动机、行为等都需要塑造得丰富有趣。
2. 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索。
情节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部分,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连贯的串联。
3. 环境: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环境的描述要栩栩如生,能够烘托故事的氛围和气氛。
4. 语言:语言是传达故事的工具,要求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语言还包括对话和描写等方面,要求幽默风趣、流畅生动。
第四章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列举几点小说写作的技巧和方法:1. 熟悉作品风格:要学会熟悉小说的不同风格,包括写实派、浪漫派、幻想派、自然派、现代派等,各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初中语文课本小说单元知识结构

初中语文课本小说单元知识结构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文本中所塑造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2.情节(由人物构成的故事内容)
3.环境(文本中人物所处的时空)
注:小说这一文体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所以文本中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二、如何解读小说
1.作者分析法
小说的创作者是依据现实在其头脑中的印象来创作小说的,即小说是镜像的镜像。
所以作者对于小说的创造不可能完全脱离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也不能与现实完全一致。
所以可以利用作者所处环境及人生经历来分析解读作品。
2.人物分析法
小说中的人物本质是生活在小说文本中的主角。
文本中的情节与环境决定人物的
塑造。
人物一旦完成创作,即具有其在文学世界中的生命,与现实中的实际个体之间
在心理学特征上并无实质差异。
所以,可以分析一组人物形象来解读小说。
3.情节分析法
情节是由人物与作者所决定的,其设计的本质目的是完成对人物的刻画,所以情
节是作者与人物共同参与设定的。
分析情节的走向即可对文本做出有效分析。
4.环境分析法
环境是整个小说故事存在的时空总和。
分析特殊的环境设定可以解释情节与人物
的内在关联,从而分析文本。
三、小说常用写作手法
1.象征(常用于揭示小说主题,人物命运)
2.对比(可分为对比与类比)
3.烘托(常用于环境气氛)
4.渲染(常用于环境气氛)
5.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6.以小见大、以大见小
7.以乐景写悲景、以悲景写乐静……。
小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以人物活动和环境为载体,以叙述方式为主体的文学作品。
它是一种适应性强、表现手法多样的文学形式,可以以文字形式、图像形式或者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1.2 小说的特点小说以其虚构内容,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描绘真实社会生活为特色,以叙述方式为主要手法,情节连续,篇幅较长,多用于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活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第二章:小说的种类和流派2.1 小说的种类小说根据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种类,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连载小说、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系列等。
2.2 小说的流派小说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悬疑小说、青春小说等。
第三章:小说创作的要点和技巧3.1 小说创作的要点小说的创作要点包括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刻画人物要栩栩如生,情节设置要紧凑有趣,环境描写要栩栩如生,语言运用要生动活泼。
3.2 小说创作的技巧小说创作的技巧包括构思立意、构思情节、构思人物、语言表达技巧、结构布局技巧等。
构思立意需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要有起承转合,人物形象要塑造立体,语言要优美流畅,结构布局要合理有序。
第四章:小说的经典作品4.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尘世变幻的描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
4.2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伊莉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对性格、婚姻、社会阶层等议题的描绘,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
第五章: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品评标准5.1 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小说需要注重细节观察,以提升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
概括出小说的情节 整体情节结构的特点
局部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一、概括故事情节方法
(一)用小说的结构层次(序幕、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尾声)概括: 如《祝福》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⑵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⑶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⑷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⑸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⑹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答题 (1)思维方向《学习指导》P9 (2)答题模式 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 ……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注意使用术语 ①指向情节:一波三折,使情节波澜再起;首尾呼应,照 应前文;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出另一情节;为下文情 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 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 理,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 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或突出主题。 ④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空间
《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 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 体说明。(4分)
引出下文,起到铺垫伏笔作用 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 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 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 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 供依据(埋下伏笔)。
结构层次法、线索法、 抓场面法 规范: 一般按照“何时何 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 加以概括,尤其是“何 人何事”这两个要素决 不能省略。
二、整体情节结构的特点
常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见 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问 方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式 (二)常见的答题角度 ①线索 ②叙述视角 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 无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 节奏、悬念法、误会法、 对比法、突转、巧合及“欧·亨利笔法”等。
《人,又少了一个》 有人认为第四段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可以删去。这一部分内容让情节更加 丰富,并让以前富足而美丽的知识女性和现 在佝偻干瘪的职业乞丐进行对比,深刻地揭 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 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 动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 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 托、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暗示社会 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⑥作为情节 线索,勾连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 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3.构建答题模式 常见的答题模式有:①指向环境:交代 ……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 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 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 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 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深化……主旨。
《一碗羊肉汤》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 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①照应前面情节:照应了第七段市扶贫办的考察, 正是因为市扶贫办发现长岭乡依然贫困的原因,才 会有最后一段《内参》文章的出现。 ②推动情节发展到高潮:文章的情节:创办牧场— 参观—宰羊接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内参》的 文章使故事有了结局,也将情节推向高潮。 ③实现了情节的突转:开篇刘乡长建立大型牧场, 贷款引进优质绵羊,让大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结 尾处却以“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来突转,并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三、局部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1、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③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审题注意事项: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它是语言 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②审出所给 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③审问 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 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 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 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 方面的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而不 是小说开头的作用。
如《祝福》在情节结构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 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小说在交代 了祝福的背景及鲁四老爷的基本情况后,就写了小说的故 事结局——祥林嫂在鲁镇人们的年终大典的祝福声中悄然 死去。然后才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倒叙手法的运用,①从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剧 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 急于追根溯源,有一定的吸引力;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 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中寂然死去,而且 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这就凸显了他们之间尖锐的矛盾, 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③ 避免了叙事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二)用小说的线索概括 黛玉初进贾府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黛玉拜见众人
拜见舅母及众人 初见熙凤 拜见舅母 初见宝玉
贾母为黛玉安置住所
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
(三)抓住场面
梳理情节
概括故事情节方法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酒店 林教头酒店遇故交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市场 林教头买刀寻仇 草料场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夜复仇
2.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 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 主要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 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 成章。另外还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 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 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那么 其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 示人物性格。 ④பைடு நூலகம்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 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