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基本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些行政化措施可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本文将对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

一、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表现形式1、行政层层对学校的干涉在我国高校中,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层级多,涉及面广。

相应的,各级行政部门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干涉,动辄给高校施加压力。

2、高校管理体制僵化高校管理体制对人才的使用和创新的支持不够,处理问题往往缺乏灵活性,体制僵化。

在教育行政体制未有改变前,高校将难以获得模式创新,缺少方便有效地行政服务。

3、高校内部精神封闭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内部形成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产生拘束思想和行为的副作用,在知识创新、科学进步等方面形成约束和限制。

二、去行政化途径选择1、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强化高校的负责权,让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科研规划自主运作,自主招生和教学改革等由高校自己制定落实,形成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

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聘任和升迁更多看重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而非仅仅关注行政企图和经济基础。

3、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高校行政理念改革,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规划及教育教学自主权,平衡本校管理与外部干涉的关系。

4、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校内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必须维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严格追究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监督责任,从制度到实践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权力独裁等严重行政化现象,确保高校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综上,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应识别并加强引起重视,认真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坚决反对行政权力滥用,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并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顺畅、顺畅的创业创新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过多的行政机构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建议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学术自治的目标。

要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任务。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是培养人才、推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应该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避免涉及过多无关的行政事务。

要简化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目前许多大学的行政机构层级复杂,职能重复,导致决策繁琐,效率低下。

建议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减少层级,避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也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为学术教育服务。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决策应该更加民主,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建议大学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师生的投诉和意见。

第四,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大学行政效能。

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行政部门进行竞争和评比,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的错误和失误。

要加强学术自律和道德建设。

大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守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避免过度干预和介入。

行政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大学行政机构真正走上“去行政化”的道路,才能够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真正实现学术自治,才能够发展出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希望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大学行政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探析一、高校行政化的定义、表现、原因及弊端(一)高校行政化的定义高校行政化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在组织属性、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与行政机关有着大体相同的属性。

(二)高校行政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对外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微,高校在政府深入细微的管控之下,自主性越来越差,对政府的依附性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管控之下,高校毫无自由而言,被迫成为接受政府管理、执行政府决策的办事机构,高校越来越像政府的组成部分,办学自主权正被一点点蚕食。

高校依附于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丧失独立性,成了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的附属。

对内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高校采取了与政府机关相同的管理体制,高校内部己经不再是学术的圣地,学术权力己经沦为行政权力的附庸。

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来建构和运行,俨然成了官场,这就严重偏离了大学作为以道德和知识育人的场所,必须以追求知识和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追求的本质要求。

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十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

(三)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

第一,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高校实行全面的管理,对高校的自主权的认识不足。

政府是高校的出资者、举办者,“谁出资、谁定调”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金科玉律。

我国高校是由政府出资兴建的,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我国高校当然不能放弃对高校的管控。

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全能政府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卜发挥得淋漓尽致,事无巨细地将一切都纳入计划管理,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不例外。

制卜的传统模式。

第四,官木位思想根深蒂固。

高等教育的行政化是全社会官木位思想的产物。

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以官为木、以官为贵、以官为准,一切为了做官的思想倾向仍长期存在。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大学中,行政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

现在的大学行政干部普遍存在能力不足和知识水平低下的问题。

这是因为多年来大学行政职位的选拔和晋升主要依靠政治关系和行政级别,而忽视了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注重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

当前的大学行政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问题。

一些行政机构和干部滥用职权,利用行政资源和权力寻租和谋取私利,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阻碍。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加强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权力分立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行政体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大学的“去行政化”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

大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人才培养。

政府在大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减少对大学的行政干预,使大学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

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需要大学和政府共同努力,厘清大学的使命定位,加强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公正化和透明化,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给大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大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

当前,很多大学过分注重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学不稳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要优先教学工作,将教学放在首位。

大学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

大学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那些有成就的教师。

只有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大学要优化治理结构。

大学现有的治理结构过于沉重,决策过程繁琐,导致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

可以适当减少层级,精简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大学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大学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大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

目前,很多大学的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导致了专业性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学还可以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可以建立行政职位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鼓励行政人员在专业领域深耕并取得成绩,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大学是公共机构,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以减少行政工作的滥用和浪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和教职工代表制度,增加他们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和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前,大学行政化问题突出,给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浅谈如何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

大学行政管理层次多、人员复杂、职能交叉,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行政管理层次体系,精简职能岗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要减少行政冗余机构。

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着不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

要深入剖析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调整和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冗余机构,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科技环境。

要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教学和科研内容,提倡项目制管理,让大学真正成为创新的热土。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大学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与社会合作,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够实现大学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仍然很不愿意承认 高等教育是政府管辖 的一个部分 , 也不愿 意把高等教育作为政府 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 德美两 国所代表 的两种不 同类 型的大学 治理 , 相异 的是 形式的 、 面的 , 表 相同的是内容的 、 实质 的: 完全 尊重 大学 的特 点, 竭力保 障大学 的学术 自由与大学 自治 。从 而保 障了大学 的繁荣 , 也保 障了社会 的繁荣 , 保障 国家获得发展所 需的思想 的、 理论 的 、 科学的 、 哲学 的不竭文 化源 泉。克拉克 ・ 尔在 科
弱的。 三、 政府充分认识对大学不管或少管的必要性
态、 制度 、 、 与思维方式 的深刻 的思想和行 为革命 , 体制 习惯 是
项带有整体性 、 革命 性的系统工程 。 大学 的健康发展必须去行政化 , 所需 去者是 “ ” 融 化 、 化 ( 同化 、 异化) 而非 “ 政” 行 。中国大 学去 行政 化 的主要路 径在 于: 转变认识 、 理顺关 系 、 简政放权 、 消大 学行政 级别 、 取 建立 现代大学制度 、 强教 育法 制建设 。 加 正 确 认 识 大 学 的本 质 历史表 明, 越是对大学本质认识 深刻的社会 , 越是开 明的 社会 , 大学独立生存 的状况 就越好 , 而发展得越好 的大学对社 会 的贡献也越大 。德 国大学 的洪堡 曾在政府 中任 过官员 , 他 认为大学是“ 独立 于一切 国家 的组 织形式” 。20多年过去 J 0 了, 国至今 没有 国立 大学 。可是 , 国已经站在 世界高等教 美 美 育 的顶端 。同时 , 私立 大学 的哈佛 、 耶鲁 、 斯坦福等等 , 都在代 表着美 国同时也代表着世界 的最高水平 。这充分 显示大学 自 身的力量 , 充分显示对 于大 学而言决定性 的力量就在 民间 , 而 美 国政府 的最大功绩就 在于它 明智地 不干预 大学 , 充其 量为 其提供辅助性 支 持和保 障 它 自由发 展 的环 境 J 。。美 国大学

大学没有 自主性就 不可能 成为 现代大 学 , 就会缺 乏生命 力 。这是很多人 的共识 。但 大学又 是所 在 国家 的大学 , 国家 不可 能不对大学加 以监 管或治 理 , 这是 国家教 育权 的基本 要 求 。因而 , 找到政府对 大学 的外部 行政管 理与 大学 自主办学 的“ 平衡 点”是大学 去行 政化 的有效 途径 ,即政府 对 自己的 行政权力加 以制约 , 对大学的 自主权予 以认 可 j 。
要 : 国大学去行政化亟待 完善且任重道远 , 我 应从 以下几方面开展 工作 : 正确认识 大学的本质、 正确认识行政权 力与 学
术权 力的关 系, 政府理性把握对大 学“ 与“ 管” 不管” 的平衡点 , 消大学行政 级别 , 取 建立现代 大学制度 , 完善教 育法制 实现教 育 关键 词 : 大学; 去行政化 ; 基本路径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0 0—22 21 00 年) 第三十八条 提出 :探 索建立 符合 学校 特点 的 管理制度 》 “ 和配套政策 , 克服行政化倾向 , 取消实 际存在 的行政级别 和行 政化 管理模式 ” 。将 “ … 克服行 政化倾 向” 上升 到国家规划 纲 要 的高度 , 可见“ 行政化 ” 有多 严重。华 中科 技大 学老校 长朱 九思 曾说 :大学行政管 理的作用 丝毫不 容忽视 , “ 但不 能 因此 就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 ” 。大学需要行政 , 却不能过 但 度, 更不能行政化。所谓 行政 化 , 以行 政为价值 本位 , 是 也就
是官本位 。 大学行政化 的形成 原 因是复杂 的 , 湖南师 范大学 前校 长 张楚廷教授认 为 :大学管理行政化 , “ 资源配 置垄 断化 , 学术 活 动功利化 , 教育伦理沦丧化 , 这是彼此相联 的……中 国大学 的 品格 问题 、 量 问 题 , 子 就 在 明显 不 合 理 的 体 制雷 打不 质 根 动 。 行政权力一元化 、 ” 价值取 向官本位 的中 国社会 传统感 染 了大学 , 中国早 期大学浓厚 的官 方背 景与大 学相对 短暂 的 历史使大学 自主意识被 挤压 , 大学 的委 曲求全 与逆来顺 受助 长 了行政化力量 、 体制的麻 木与法 治 的乏力使 行政化 潜滋 暗 长 。去行政化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是一场涉及 观念 、 它 心
0 第 2 1 年 第 3期 l 1 9月 2卷
长沙铁道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 No 3 o _2 .
大 学去 行 政 化 基本 路径 探 析
蔡 星, 周 贤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南 长沙 4 0 0 ) 湖 125 摘
法治。
《 大学 的功用》 中说 : 大学为社 会服务 , 应该建立在大学 自身能 够顺 利发展 的基础 之上 。大 学应 该引领 社会发 展 , 而不是 跟 着社会摇摆 而失去 自我 。大学 的“ 清高” 似乎是注定的 , 对此 , 政府要有足够 的认识 与宽容 甚至爱护 。 二、 正确认识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大学 里的行政是 因应学术 发展 及人 才培养 而生 的 , 政 行 是后 生的 、 辅助 的、 服务性 的, 它存 在的合理性来 源于学术 , 衡 量行 政机构运 行的有效性 的主要尺度 自然 也就 是学术发展 的 状况 。大学 的学术权力 来源 于学术 权利 , 大学 的行 政权力 来 源于学生权 利 和学术 权 利。这是 检 验大 学行 政权 力 是否 合 理 是否有效的基本判定 标准 , 以学 生为 本位 、 以学 术为本 位 的行 政应将 自己置 于末位——服务 大学 的地位 , 于末位 的 处 行政权力越是切实地 意识到 自己的本源 , 就越 有可 能在造 就 杰 出大学 的过程 中显示力 量。 当学 术权 力茁壮 时 , 行政权 力 才有 资格说 是 强有 力 的; 则 , 政 权 力 就 是 专 制 的 或 虚 否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