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学术性、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不是行政化。
然而,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问题,如以行政办公为主导,教学质量不够优秀,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1.部门间配合不够紧密高校内部的部门职能分明,但是部门之间合作协调度不高,尤其是教学、行政、科研三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密切合作。
急于表现自己的行政部门,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师等主体的需求,反倒给他们造成了束缚。
2.权力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现在很多高校中,行政工作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管理层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高校的行政体制和人员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产生了行政官僚主义。
3.重管理,轻教学、科研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人文关怀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校的管理职能愈来愈突出,封建主义、管理主义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之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学者开始抱怨“基础研究越来越难了”。
二、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后果1.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高校行政化使得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学术成果见效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发声。
2.学生身心健康受损高校行政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有些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忧郁症等精神问题。
3.学校发展受阻高校的管理发展形成了一种“买东西”或“抢生源”的管理体系,它让高校的经济发展被行政化问题牵制了。
高校因此很难满足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和要求。
三、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对策1.部门间互动协调学术、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和协调。
现在高校中往往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机制,将对高校的管理质量提升和学术研究成果带来积极作用。
2.教学以人为本我们不能把高校的教育管理仅仅当做一种“办事”行为,必须营造尊重教师、顾客为王的氛围。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去“官”化:大学改革之路

去 “ 官”化 :大学改革之路
要取 消大 学的行 政级 别 ,需要组 织部 门 、教 育 ̄ f 对 学校拨 款方 B- ] 式 、校长遴选方式 、学校管理模 式进行 统一调整 、部 署 ,否则 ,就 是 “ 换汤不换药 ” ,或者名义 “ 取消 ”,实则 “ 套用 ”
・韩冬雪
度 的僵 化 有 甚 于政 府 机 构 , “ 进 不 能 能
Revi ew
学的许多问题都与之有着直接关联 。 在现行 的高校管理体制下 ,大学也 面临着争取各种学术资源和项 目资金的 问题 ,这就 意味着大学也不得不与地方 单位一样 “ 跑部钱进” ,甚至某些地方 出现高校买卖文凭和 部委分配资源之间
的 双 向 寻租 现 象 。 另 一 方 面 ,在 学 校 内
换 药 ” ,或 者 名 义 “ 消 ” ,实 则 “ 取 套
用”。
为 ,学 术委 员会 只 是 装饰 或 者仅 能 对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校 重大学术事务提供参考意见 。大学行 政化程度愈来愈深 ,事实上改变 了大学
的性质 ,侵夺 了 老师 和学 术 的主 体地
构 ,僵化 的财政制度严重阻碍 了大学 的 正常运作 ,大量的时 间消耗在经费使用
尤其是行政 官员的作用 ,导 致了职能部 门 出现 了角 色错 置 ,小科 长 指挥 “ 博 导” ,将服务 职能 置换成行政权 力已成 为大学教 师最为不满 的现象之一 。这一 “ 官本位 ”的评价机制使得大学里一些 不擅长管理的学术带头人不得不获得相 应官职才能体现 自身的人才价值 ,结果 导致一些有学术才华和科研潜质的学者
“ 本 位 ” 的 直 接 影 响 是 令 大 学 官
里真正的主人即大学教授失去了实际话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分析了大学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大学“行政化”对大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几点对策思路。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去行政化权力关系服务行政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比起来,“行政化”现象严重是其突出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学精神回归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逐渐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并引起了学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2010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把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第一件事情是温家宝总理在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向外界输送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上的态度和决心。
第二件事情是7月份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大学的“去行政化”议题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正式列入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日程。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学者们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深切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给予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大学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内涵对大学“去行政化”问题的探索根源于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普遍反思,反思的一个参考点就是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办大学的理念和模式。
把中国的大学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相比较,人们发现西方的大学自由精神和民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浓厚,政府很多对大学进行严格的干涉和管制,大学政治色彩比较淡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却由于历史和现实、制度和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对大学实施集权式管理,大学办学过程严重受着“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影响,大学自由和民主精神薄弱,大学内部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夸张,官僚意志明显,学术自由氛围和学术创新精神被严重遏止,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被严重忽视,大学也呈现出“千校一面”的趋同化态势。
中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研究

中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研究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表现形式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
学校管理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对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
以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办学体制,其表现形式为:(一)高校级别设置完全采用行政级别划分。
比如985 工程重点大学是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重点中学是正处级。
据统计,我国有31个省级行政区域,15 个副省级城市,300 多个地厅级城市,而985 工程重点大学有34 所,厅级高校1000 多所,因此就包括了60 多位副部长和4000 多位厅长[1]。
(二)高校内部机构设置也完全参照党政机关的方式进行。
比如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等,不仅政治色彩浓厚,而且官员数量之多让人咋舌。
据报道,武汉大学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可容纳700 多人的逸夫楼礼堂居然都坐不下[2]。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内涵所谓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
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
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
正确理解去行政化的内涵还需把握以下四点:其一,“去行政化”不等于不要行政。
现代大学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行的。
行政就是管理,没有行政也就没有管理。
所以,行政是高校管理所必需的。
朱九思感言:“大学行政管理的作用丝毫不容忽视,但不能因此就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
”[3]所以,高校管理需要行政,却不能过度,更不能行政化。
其二,“去行政化”不是把有行政职务的优秀学者排挤出学术活动。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1. 本文概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去行政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意义、挑战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本文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去行政化”面临的挑战,包括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等。
文章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大学“去行政化”进程,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与外延大学“去行政化”这一概念,其核心在于重新界定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
具体来说,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
去行政化要求政府从直接管理大学转变为通过法律、政策、规划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保障大学的自主权。
(2)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
这包括取消行政级别,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领域解决。
(3)强化大学的学术属性。
去行政化强调大学应回归学术本位,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非过分追求行政级别和行政权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外延,不仅局限于上述内涵,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配置的去行政化。
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更多地基于学术需求和实际效果,而非行政指令。
(2)学术评价的去行政化。
学术评价应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实际贡献,而非行政级别和行政职务。
(3)大学与社会互动的去行政化。
大学应更加开放,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而非局限于行政框架内。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内部管理模式、教育资源配置、学术评价等多个方面。
其目的在于,通过去行政化,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大学“去行政化”的历史背景与国际比较大学“去行政化”的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于璐(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64)摘要:在目前的高校体制中,高校行政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关于高校行政化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笔者将从现阶段高校行政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Abstract:I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system,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for universities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Throughing status 、problems and how to improve it .The author will Puts forward some views.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Keywords: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for universities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 seems【中图分类号】G46【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1-0105-02经济管理视野高校行政化在当前中国高校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一、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百度百科对高校行政化是这样定义的:高校行政化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至少包括两种有联系而不同的含义:一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
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教授认为,所谓高校行政化是指以官僚科层制为基础特征的行政管理在大学管理中被泛化或滥用,即把大学当作行政机构来管理,把学术事务当做行政事务来管理。
我国高校之所以“行政化”,是因为我们办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高校为社会服务,便捷途径就是高校“行政化”,于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将高校的设置、招生、教学、人才培养、学位授予等,都授权给了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确实,高校“行政化”很长时间内确实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却成了高等教育进一步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制约因素。
去行政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去行政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作者:邢雨薇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摘 ; 要:去行政化也就是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
行政化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行政权力往往还代表真切的利益和话语权。
去行政化的精髓,不仅是取消行政级别,更在于规范行政权力,督促权力恪尽职责、恪守边界。
高校去行政化与教授治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达方式,都是针对“大学治理机制”而谈的。
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发现及知识的应用为本质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要求。
科层化是以追求效率、统一性和服从为其基本特征良好的、具有活力的、能够自我创新的大学治理机制。
从我国现有高教体制改革历程来看,大学面临的最根本的一条规则就是几十年计划体制延伸下来的国家包办大学和统管大学办学事务,即所谓的“行政主导一切”。
关键词:去行政化;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4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221-01一、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些问题的凸显,大学“去行政化”成了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议题。
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实际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理念和制度。
我们可以从这种制度中得到政府主导的相关利益,但是相反的弊病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大学与政府、社会的良性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局面就会出现,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就有可能早日实现。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但学界对大学“去行政化”的突破口和路径选择却出现了较大分歧。
(二)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好 今年啊,在深圳出现了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它是完全以教育科研为主,跳脱于中国原有的高等教育行政化的体制之外的。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但这个变革是否合理、前景如何,却是众说纷纭。而正是这样一个问题,也引发了我们今天的讨论:中国大学教育是否应该去行政化。 所谓行政化,是指以公权力为主导,由各行政部门管理,以国家意志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治理模式。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而利弊比较的标准则在于能否让大学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否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去掉大学行政化,我国大学才能寻求更加自主高效的发展。现在的高校中,政府部门过多的以行政方式干预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了限制。试想一下,当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和经费使用等都必须由国家决定时,高校的自主权在哪里?所以说只有去行政化后大学才能更大程度上做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金分配。而且政府的过多干预更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以我国08年的审计报告来看,通过对几百个高校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却占近六成。如此本末倒置,对大学的发展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桎梏。 那么当行政化已然成为了高校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为什么我们不该勇于改革,以去行政化,求更好发展呢? 再从可行性看。诚然,学校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国家或政府之外,如果完全去掉行政因素的支持,大学的发展便会失去依托,但在我国今天的大学里,行政因素和行政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应有的限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去行政化,实现大学的“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要实现这个目标也许是艰难曲折,任重而道远的,但我们绝不是无法做到。首先,政府部门可以更多的给学校下放权力,既可以让高校的发展不用过多受政府制约,又能减少政府因为权力过
度集中带来的资源浪费。其次,通过对行政
职位进行精简,通过权力分散,互相制衡的
办法,把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别下
放,以行政管行政,以学治学,从而解决高
校的行政权力压制学术的问题,给高校一个
更合适的发展模式。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最后的
落脚点也在于大学精神的实现。大学与中小
教育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追求的不仅仅是
学术,更是个性的建立和思想的发展。只有
去行政化才能让大学跳出行政力量的过度
制约,让独特之个性,自由之精神得到真正
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