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如何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过多的行政机构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建议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学术自治的目标。
要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任务。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是培养人才、推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应该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避免涉及过多无关的行政事务。
要简化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目前许多大学的行政机构层级复杂,职能重复,导致决策繁琐,效率低下。
建议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减少层级,避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也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为学术教育服务。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决策应该更加民主,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建议大学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师生的投诉和意见。
第四,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大学行政效能。
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行政部门进行竞争和评比,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的错误和失误。
要加强学术自律和道德建设。
大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守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避免过度干预和介入。
行政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大学行政机构真正走上“去行政化”的道路,才能够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真正实现学术自治,才能够发展出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希望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大学行政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大学“去行政化”与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知 识 经 济 的 核 心 是 科 技 , 技 创 新 成 科
术 为生 存 方 式 的 学者 以 良好 宽 松 的 学 术 环 为 经 济 发展 的 直 接 动 力 。 在 国 家 的大 力 支 “
的 关 系失 衡 、 术 权 力 与行 政权 力的 分割 和 境 和 生 活 空 间 。 学 的 学 术 事 务 管 理 必 须 持 下 , 校 承 担 了一 大 批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或 学 大 高 对立、 行政 权 力 对 学 术权 力 的 替 代 与压 制 。 遵 循 学 术 规 律 、 持 学 术 本位 、 显 学 术 权 平 台。 坚 彰 目前 , 家重 点 实验 室 6 %建 在高 校 , 国 0 大学“ 去行 政 化 ” 的基 本 内 涵就 是 强 调 大 学 力 、 重 学 术 自由 、 范 学 术 道 德 、 进 学 国家 工 程 ( 术 ) 究 中心 2 %设 在 高校 。 尊 规 促 技 研 6 大 管理 工 作要 遵 循 大学 发 展 规律 、 学学 术规 术 卓 越 。 大 律 以及 人 才成 长 规 律 , 不 要用 行 政管 理 的 而 手 段 和思 维 来 解决 学 术 和 教 育 问题 。
和 基 本 规 律 。 学 自治 是 以 学 术 自由 为 核 内 容 , 是 我 国大 学 人 才 培 养 的 核 心 价 值 业和产品经济向开放 的面 向全球的外 向经 大 也 心 的 大 学 精 神 的 制 度 保 障 。 传 统 意 义 上 观 。 循 学 生 成 长 规 律 、 现 育人 为 本 , 从 遵 体 就 济 过 渡 ; 等 学 校 的 地 位 从 社 会 边 缘 向 社 高 讲 , 学 自治 主 要 是 指 大 学 不 受 政 府 、 会 是 要 树 立 尊 重 个 性 、 面发 展 的 人 才 培 养 会 中 心 过 渡 ; 赖 以 生 存 的 体 制 也 正 从 中 大 教 全 其 或其 他 势 力 干 预 , 行 独 立 办 学 。 天 我们 理 念 , 持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教 师 为 主 导 , 央 集 权 的计 划 体 制 缓 慢 地 向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实 今 坚 以 所 强 调 的 大 学 自治 , “ 大 学作 为 具 有 独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促 进 学 生 健 康 体 制 过 渡 。 】这 几 重 “ 渡 ” 深 层 次 矛 盾 是 指 把 【” 过 的 立 法 人 资 格 的 机 构 , 不 受 其 他 组 织 或 个 成 长 全 面 成 才 作 为 大 学 一切 工作 的 出发 点 外 在 彰 显 为 大 学 办 学 规 模 的 扩 张 、 责 功 在 职 人 非 法 干 扰 或 阻 碍 的 前 提 下 , 法 行 使 教 和 落 脚 点 。 是 要 促 进 每 个 学 生 主 动地 、 依 就 生 能 的 扩 展 、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深 入 以 及 管 理 参 ①作者简介 : 肖福 赞 (9 9 3 : , 族 , 北 师 范 大 学 党 委 组织 部 助 理 研 究 员 , 1 7 , ~)男 汉 西 主要 从事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认识及思考

关于高校 ‘ 行政化’ ’ 的认识及思考
毕洪 东
( 嘉兴学 院平湖校区, 浙江平湖 3 4 0 ) 12 0
l 要l 高校 “ 摘 在 去行 政化” 问题成为社会热议 焦点之 时, 我们 应该认 真地 总结探讨 高校 “ 行政化” 形成的原 因、 ‘亍 ‘ 政化” 彳 造成的影响 , 冷静 深入地 思考如何 实现 高校 的“ 去行政化” 以期提供参考。 , I 关键词J 高校 ; 去行 政化 ; 认识 ; 思考 l 中图分类号lG6 0 4 l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9 82 1 )30 1・2 6 15 1(0 00 -0 80 【 :  ̄ : lh p / w h x . t 本 t b  ̄ : w w. bn : l l ' J / b e d i1.9 9 .s.6 15 1 . 1. .1 o:03 6  ̄i n1 7 -9 82 00 0 0 s 0 3
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大潮 , 教授治校 ” “ 已经顺利实施 , 但部分 的南方科大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 教授反而将大部分精力转放在“ 治校” , 上 而忽略了“ 治学” 的根 化。 朱校长 已经迈 出第一步, ” 在南方科 大, 行政人 员没有行政
本任务。 其次 , 高校“ 行政化” 我国现行 的行政制度是息息相 级别, 和 不是指挥教师 , 而是服务教师 ; 而一半 的学校领导也要 由 关, 其本质就是我国行政制度 的延 伸。 在我 国现今的行政制度 教授 选举产 生。 正如克拉克 ・ 科尔在《 大学 的公用》 中所说 , 大 影响下, 不仅仅是高校, 其他 部门、 机构也都面临着“ 行政化” 的 学能够 为社会 服务应该建立在大学 自身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分析了大学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大学“行政化”对大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几点对策思路。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去行政化权力关系服务行政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比起来,“行政化”现象严重是其突出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学精神回归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逐渐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并引起了学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2010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把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第一件事情是温家宝总理在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向外界输送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上的态度和决心。
第二件事情是7月份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大学的“去行政化”议题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正式列入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日程。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学者们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深切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给予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大学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内涵对大学“去行政化”问题的探索根源于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普遍反思,反思的一个参考点就是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办大学的理念和模式。
把中国的大学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相比较,人们发现西方的大学自由精神和民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浓厚,政府很多对大学进行严格的干涉和管制,大学政治色彩比较淡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却由于历史和现实、制度和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对大学实施集权式管理,大学办学过程严重受着“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影响,大学自由和民主精神薄弱,大学内部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夸张,官僚意志明显,学术自由氛围和学术创新精神被严重遏止,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被严重忽视,大学也呈现出“千校一面”的趋同化态势。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认识误区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认识误区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对于大学“去行政化”做了政策定向。
本文拟就行政化、“去行政化”等进行讨论,以期探究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并对于各方讨论中的认识误区加以辨析。
关键词去行政化内涵误区大学“去行政化”这个老话题近年来引起广泛热议。
随后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此做了明确政策定向,即在今后十年高等教育发展期间,“去行政化”成为必然道路。
《纲要》指出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对于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未做详细阐述。
这使得对“去行政化”的解读存在有认识误区,其途径也是各有千秋。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解读,于国家关乎大政定向,于大学关乎政策运行,于民众则关乎对大学精神的信仰和对政府的信赖。
一、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纲要》笼统性的规定,导致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解析不明。
虽然对于大学“去行政化”存在共识,但对于何谓“大学‘去行政化’”,却是“一词各表”,理解也各有侧重。
“学者的立场主要从学理上依据大学的逻辑与理念批判了大学行政化的种种积弊,呼吁大学组织学术性的彰显与学术权力的回归;大学校长们更多的是从实际办学的操作层面上思考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公众则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待大多反映在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上,认为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大学行政级别的设定上。
”行政化就是专业的被淡化和边缘化,而以行政权力作为主导,来实现对事务的管理职能。
“所谓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
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
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
对高校外部来说,行政化不光是指高校在国家行政管理序列中的行政级别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高校被紧紧地作为政府的行政下属性组织,而丧失了大学精神。
”大学行政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大学领导体制官僚化,政府对于大学办学进行全面干预;二是学校管理设置和职能官僚化、工具化,行政权力膨胀,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中学术权力缺失。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中“去行政化”的理性分析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Se 2 p.01 1
总 第 1 0期 第 0 7 9期
S ra . 0 No O e i lNo 1 . 9 7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中“ 去行政化” 的理 l分析 生
⑧ 刘 丹
(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 , 江苏 连云港 22 0 ) 20 5
二 、去 行 政 化 ” 取 消 大 学 的 行 政 管 理 手 段 还 是 规 避 “ 是
行 政 权 力 泛 化
认为, 由于 我国对高 等教育长期沿 用行政管 理手段 , 行政 管 理的思想 已经根深 蒂固 , 要想在短时间 内取消这种管理
模式, 并非 轻而易举 , 大学“ 去行政化 ” 的推进 过程将 是 困
基本上也是行政管理 的方式 : 既有 国家行政机构对大学 的 外部管理 , 同时大学内部又设 行政机构负责对大学 内部 活
动 的管理 。这一管理模式在我 国已经沿用 了半个 多世 纪。 当然 , 任何 管理模式并 不是完美无 缺的 , 伴随 以行政管理 的方式对大学进行治理的发展过程 中, 所谓 的“ 行政化 ” 问 题 日益 凸显 。政府对大学办学 的干预过 多过死 , 使大学逐 渐失去办学 的独立性与能动性 , 重束 缚了学校的个性与 严 活力 。大学过多地依赖政府 , 成为政府的附庸 , 趋同性越来
越 明显 , 丧失 了办学特色。同时大学 内部的行政权力泛化 ,
合 学校特点 的管理制度 和配套政 策 , 逐步取 消实 际存在 的
行 政级别 和行政化 管理模式 ” 围绕 “ , 去行政 化 ” 问题 探讨
的深度和广度得 到了进 一步的拓展 。总体看来 , 大多数人 对 大学“ 政化” 行 持有否定态度 。他们认 为 , 大学 管理过度 行 政化降低 了大学 的办学 质量 , 严重影响 了大学 的办学效
试论高校“去行政化”

别说高校 , 就是政府部 门也不能“ 行政化”它与“ , 服
务型 ” 政府 不 匹配 、 不协 调 , 就不 适宜 。 也
从 儿 f年现 实所 产 生 的状 况 而 言 , 度 的计 划 高 体 制 相 当 于或 等 同于 高 度 的行 政体 制 , 成 为 国家 并
而不 是 凭 主 观 臆 想 , 面静 止 地 看 问题 , 能 有 利 片 才
于真 正 “ 行政 化 ” 去 。
一
( 以下简称“ 才规划纲要” 首先提 出 :克 服人才 人 ) “ 管理 中存 在 的行 政 化 、官 本 位 ’ 向 , 消 科 研 院 ‘ 倾 取
所 、 校 、 院等 事 业 单 位 实 际存 在 的行 政 级 别 和 学 医 行 政化 管 理模式 。” 紧接 着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划 纲 要 (0 0- 00 ” 以下 简称 “ 育规 划 2 1- 22 )( - 教
定 的权 力和 职 能 , 也是 一 种公 务 。必要 的行 政 管理 无 可非 议 , 如果 演 变成 “ 政 化 ”似 乎 成 了贬 义 , 但 行 ,
第 一 , 行 下效 , 上 高校 内部 形 成 了机 构 、 员 等 人 齐备 的强势 行 政 管理 机 制 ,掌控 着 学 校 的教 学 、 科 研 、 事 、 务 、 称 等所 有 资 源 , 至 学 术 等 方 方 人 财 职 乃 面 面 。致 使 官本位 意识 滋长 , 场习气 蔓延 , 教从 官 弃 政 盛 行 。博 士 、 授 热衷 于 一个 “ 位 ”有 专 家说 , 教 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