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_何顺姗
利用试桩资料优化反分析桩的荷载传递函数

利用试桩资料优化反分析桩的荷载传递函数
张尚根;郑必勇
【期刊名称】《工程力学》
【年(卷),期】1996()A03
【摘要】传递函数法计算单桩沉降及轴力的关键是选取正确的荷载传递函数,本文提出了根据室内砼和岩土之间剪切试验所得到的荷载传递函数的数字表达式,结合桩基静载荷试验资料用优化反分析方法确定数学模型中待定参数来获得桩基的荷载传递孙,实例计算表明由该方法获得的桩基荷载传递函数能较准确计算单桩沉降量和桩身轴力值,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4页(P208-211)
【关键词】试桩数据;桩;荷载传递函数;优化分析
【作者】张尚根;郑必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2
【相关文献】
1.某铁路CFG桩复合地基试桩静荷载试验与分析 [J], 申耀伟
2.基于自平衡法后压浆灌注桩荷载传递函数的变化分析 [J], 万志辉;戴国亮;龚维明;陈海君;陈向阳
3.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桩极限承载力分析与参数优化 [J], 杜振辉;李荣庆;贡金鑫
4.横向受载试桩资料的反分析 [J], 孙文俊;朱艳枫
5.利用工程桩进行设计试桩优化分析 [J], 温应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研究

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研究张永刚;李俊才;邓亚光【摘要】为研究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传递机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现场载荷试验及桩身光纤光栅应力测试.测量了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分析了不同荷载下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比较该桩型区别于一般管桩的抗力特点.研究表明:管桩是竖向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复合桩工作特性与刚性单桩相似;复合桩表现出摩擦桩的工作特性,桩端阻力只占桩顶荷载的8.2%~14.8%;复合桩荷载传递具有双层模式,桩顶荷载由管桩传递到水泥土桩再传递到桩间土并扩散到桩端持力层;水泥粉喷桩的施工及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的压入改善了桩周和桩端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应力场分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桩的承载力.【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5)006【总页数】7页(P79-85)【关键词】管桩;水泥土桩;复合桩;光纤布拉格光栅;荷载传递机制【作者】张永刚;李俊才;邓亚光【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如东水利电力建筑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1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类成因的软土层,常采用地基加固或桩基础改善其工程特性。
水泥土搅拌桩是该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但难以满足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对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承载力及沉降满足要求,但在该地区其桩身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成本较高。
管桩水泥土复合桩(CPCP)既利用PHC管桩承担荷载,又利用大直径水泥土桩提供侧摩阻力,可用于软土地基中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工程。
作为一种获得国家专利的新桩型[1],CPCP桩已在江苏、山东等地软土地区桩基工程、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
宋义仲等[2-3]介绍了该桩型的构造特点、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流程,提出了喷浆工艺、沉桩时间间隔、桩位偏差控制和竖向承载性能等关键技术。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

维普资讯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20 年第9 06 期
桩土体 系的荷载传递
何 顺 姗 ( 东 电网 公 司 中 山供 电局) 广
摘 要 :通过对桩土的荷载传递机理描述, 对不同类型土的剪应力 一 位移关系的比较, QS曲线 从 -
a d W s e W t r Wi e - C , W i h i , 2 0 . n a t a e . yV H 1 e n em 0 0
术 有 : 氧 一活 性 污 泥 、 氧 一活 性 炭 、 氧 一絮 凝 一 臭 臭 臭
膜 、 氧 一絮凝 一臭氧 、 臭 臭氧 一气浮 ( 脱) 臭 氧 ~超 声 吹 、
为 5 7 m 对 于砂 类 土 6 - m, 约为 lm ; 对 于加 工 软化 Om 而
到 土 的向上摩 阻 力 。 身荷 载通过所 发挥 出来 的桩侧 摩 桩
阻力传 递到桩 周 土层 中去 , 使桩 身 荷载 和桩 身压 缩变 致
型土 ,所 需 6 较小 ,而 且 达到 最大 值后 又 随 6 值
一
缩加 大 了桩 土相 对位 移 , 而使 桩 身摩 阻力进 一 步发挥 从
出来 , 当桩 身 摩 阻力 全 部发 挥 出来 达 到 极 限后 , 继续 若 增加荷 载 , 其荷 载增 量将全 部 由桩端 阻力承担 。 由于桩 端 持力 层 的大 量压 缩 和 塑性 挤 出 , 移 显著 增 大 , 至 位 直 桩端 阻力 达到极 限或 出现 不适 于继 续承 载 的变 形 , 时 此 桩所 承受 的荷 载就 是桩 的极 限承载 力 。_ 1 。 。
凝 土与 土之 间 的摩 阻力 与 剪切位 移 6 的关系 曲线 ,
摩擦桩的荷载传递及承载力的一些问题

摩擦桩的荷载传递及承载力的一些问题
李作勤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1990(11)4
【摘要】本文首先讨论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桩的荷载传递机制,描述各类荷载传递函数的型式,介绍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测结果。
接着,分析
成桩方法对承载力的影响。
最后,对钻孔灌注桩的下沉,失稳和承载力变化进行讨论。
【总页数】12页(P1-12)
【关键词】摩擦桩;荷载;传递;承载力
【作者】李作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1
【相关文献】
1.从荷载传递角度分析摩擦桩承载力时效性 [J], 李桂宝;张磊
2.水平荷载作用下高承台管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研究 [J], 雷华阳;刘利霞;霍海峰;陆培毅;付瑞清;付海峰
3.竖向荷载下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的确定 [J], 吴军帅
4.某客运专线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承载力及荷载传递机理特性分析 [J],
孙明强
5.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研究 [J], 郑刚;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机理在静载试验中的应用

微分方程及应 力一应 变转 换 原理 , 合 预埋 电测元 件 的桩 身 率 位移计 , 自动数字应变仪和 电子计算 机可进 行瞬时 多点 自动采 结 用 定, 建立 了桩 静载试验中的应力变化规律 和桩身变 位变化规 律的 样 、 计算并打印试桩桩顶沉 降量及锚 桩上拔 量和桩身 各应变元件
与地 质 报 告 相 对 照 。
因桩身直径较大对桩身所在土层土质要 求相对 不是很严 , 但是 如
桩身所在深度范 围内 ຫໍສະໝຸດ 较好 的土质条件是桩可 靠工作的保证 果土层太松软可用护壁成孔 , 并且采取 加强连梁 的办法防止桩 顶 条件 , 如土质过软 、 过松 , 极有可能 发生 弓桩 、 错位 , 增大承 台或承 位 移 。
维普资讯
第 3 2卷 第 2 期 1 200 6年 1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l ARCHl TEC TURE
Vo. 2 NO 2 I3 . 1
No . 2 0 v 06
・9 ・ 3
文章编号 :0 9 8 5 2 0 1 0 30 10 — 2 (0 6 2 . 9 .2 6 J 0
l ; 4d 灌注桩应满足桩身混凝土养护所需 的时问 , 一般宜 为成桩后 下位 移 , 桩侧表 面受到土 的向上摩 阻力 , 桩身荷 载通过发挥 出来
度, 发现异常孔 位 , 则应立 即进行补充勘探 。 第一批钻孔孔 位应 以各地质钻孔孔 位为 中心 , 参照地质报 告 书的描述 , 以一定 的距离 布孔 。
快速推演方法 。
的应变数据 。同 时在试 桩 桩顶 附 近 , 垂 直架 设两 只机械 百分 可 表 , 过摄像头 用工 业 电视 监测试 桩桩 顶沉 降量。这样 , 通 既可 以 对沉 降数据加 以双重监 测对 比, 也可 以在 意外停 电情 况下 , 保证
13-1 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一、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1. 荷载传递过程
4.3 竖向荷载下的桩基础
桩顶荷载桩身压缩
桩侧摩阻力逐步发挥
桩端阻力逐渐发挥桩端土压缩桩侧、桩端土剪切破坏
极限破坏Q Q s Q p
=+
Q u =Q su + Q pu
2.荷载传递函数
荷载传递函数:
桩侧和桩端阻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桩土相对位移,即桩侧和桩端阻力是桩土相对位移的某种函数。
荷载传递函数特性:
影响因素复杂,与土层性质、埋深、桩径等有关。
荷载传递函数主要特征参数是极限摩阻力和对应的极限位移。
•摩阻力所需位移很小•端阻力需要较大位移•不同阶段二者分担比不同Q(kN)
Q s
Q p
Q
S(mm)
粘性土中s u =4~6mm ;砂性土中s u =6~1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孔壁粗糟:s u =20mm ~40mm(≈2.2%D)孔壁光滑:s u =3~4mm (1) 桩侧极限位移s u 粘性土:s pu =25%D ,砂性土s pu =8%~10%D ;
注:孔底虚土、沉渣压缩导致发挥端阻极限位移更大。
(2) 桩端极限位移s
pu 有缘学习+V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超长桩荷载传递性状研究

超长桩荷载传递性状研究
钟闻华;石名磊;刘松玉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5(26)2
【摘要】根据超长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了超长桩的单桩荷载传递特性。
结果表明,超长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顶以下 l/3 桩长及桩端以上 l/6 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极限值接近规范推荐值,而中间部分的桩侧摩阻力远远大于规范值,表现出强化效应,桩端注浆桩的侧摩阻力强化效应更加明显。
根据其荷载传递特性,提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实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吻合。
【总页数】5页(P307-310)
【关键词】超长桩;强化效应;桩端注浆;端承摩擦桩
【作者】钟闻华;石名磊;刘松玉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
【相关文献】
1.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有效桩长研究 [J], 赖天文;杨有海
2.黄土地区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研究 [J], 王东红;谢星;张炜;祁生文;赵法锁
3.用荷载传递法分析超长单桩的竖向承载性状 [J], 赖天文;王旭
4.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研究 [J], 谢永健;郑建国;朱合华;刘明振
5.考虑深度效应的超长单桩荷载传递性状的研究 [J], 吴鹏;龚维明;梁书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土体系模拟分析方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土体系模拟分析方法段文峰;刘卓非【摘要】本文基于桩-土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荷载如何传递以及单个桩体在竖向荷载下的分析方法回顾,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体系模型.【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1)002【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荷载传递机理;有限单元法;单桩—土体系【作者】段文峰;刘卓非【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东北师大附中,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1 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当单个桩的顶部逐步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产生了对于土体来说的向下的移动,这种情况下桩身的侧表面受到由土体产生,方向向上侧摩阻力。
桩身侧面所受到的摩阻力将桩顶的竖向荷载传递下去,所以桩体顶部的荷载与相对位移,在深度增加的情况下逐渐减小。
当桩身相对于土的位移为零时,其桩身的侧面摩阻力尚未产生而等于零。
由于上部荷载的增加,桩身的侧摩阻力由零逐渐增加到极限,若上部荷载极限增加,这部分力便由桩体的桩端阻力来承担。
当桩身端部的位移突然之间增加很大,可视为桩体发生破坏。
这种情况下,桩体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便是桩体的极限承载力。
由此可见,竖向荷载下,桩-土体系顶部受到竖向荷载作用时,力的传导过程可描述为:桩体的桩身位移s(z)和桩身所承受的荷载Q(z)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桩身的侧面摩阻力qs(z)随深度的增加由浅到深逐步发挥。
桩体摩阻力qs(z)的大小与桩身与土体之间相对位移量有关,如图1 所示。
通过数学表达式来体现Q(z)、s(z)、qs(z)三者关系。
取桩身下深度为Z 处的微小桩身段dz,根据所受力的平衡条件如图1(a)可得:由桩体桩身的压缩变形ds(z)与轴力Q(z)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z 断面荷载:断面沉降:式(1)-(2)中:A-桩身截面面积;Ep-桩身弹性模量;U-桩身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产生的摩阻力, 如图 4 中曲线 a 所示。
线和桩侧阻力分布与纯摩擦桩相近。当 Eb/ Es=∞ 且为中
⑵对于在软土中的纯摩擦桩( 桩尖阻力近于零) , 假 长桩( l / d≈25) 时, 桩身上段轴力随深度减小, 下段近乎
定将桩视为刚体, 当桩受荷后, 桩身每一点与土均产生 沿深度不变。即桩侧摩阻力上段可得到发挥, 下段由于
⑴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 GJ 94—94)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面摩阻力达到峰值 τu 时的位移 δu 值约为 2~3mm; 一 般 δu 值 随 法 向 压 力 的 增 大 而 增 大 。 试 验 结 果 用 δ/ τ- δ 坐 标 系 表 示 , 有 明 显 的 直 线 关 系 , 这 说 明
τ- δ 关系符合双曲线方程,
即 τ= δ a+bδ
。这一结果
与 Gar dner( 1975) 所获得的关系式一致。τu 为摩阻力 的极限值, 其值为 1/ b。
等量的剪切位移, 这种位移可视为刚性位移( 或叫刺入 桩土相对位移很小( 桩端无位移) 而无法发挥出来, 但桩
变形) 。由刚性位移产生的摩阻力如图 4 中曲线 b 所示。 端由于土的刚度极大, 仍可分担较大比例的荷载, 属端
⑶对于中间状态的桩(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同时 承桩。
存在) , 则可认为是上述两种作用的综合, 桩周摩阻力的
⑴对于支承于硬质岩层上的端承桩, 可视桩尖处为 Eb/ Es=0 时, 荷载全部由桩侧摩阻力所承担, 属纯摩擦
固定支承点( 即假定桩尖下土没有沉降) , 桩主要由于桩 桩。在均匀土层中的纯摩擦桩, 摩阻力接近于均匀分布。
身的弹性压缩而相对周围土体发生剪切位移。由弹性位 当 Eb/ Es =1 时, 属均匀土层中的摩擦桩, 其荷载传递曲
单桩的荷载 - 沉降特性是同桩的破坏模式联系在 一起的。以下介绍工程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典型管桩破坏 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取值准则。
⑴桩端无坚硬持力层的摩擦桩: 桩端一般呈刺入破 坏, 桩端阻力所占比例小, Q- s 曲线呈陡降型, 出现 s 轴 渐近线, 极限承载力特征点明显, 如图 3a 所示。
⑵桩端持力层为砂土或粉土的单桩: 由于发挥极限 端阻力所需位移大, 桩端阻力所占的比例也较大, Q- s 曲线后段呈缓变型, 极限特征点不明显, 如图 3b 所示。 此时桩端阻力虽仍有潜力, 但由于沉降过大, 对于建筑
3 Q- s 曲线的性状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由以下两种强度破 坏状态之一而引起: 地基土强度破坏或桩身材料强度破 坏。通常桩的破坏都是由于地基土的破坏而引起的。
与桩的承载力相联系的地基土强度包含桩侧阻力 和桩端阻力。由上一小节的介绍可以知道, 桩侧阻力一 般要先于桩端阻力发挥出来( 支承于坚实基岩的短桩除 外) , 因此单桩承载力的极限状态一般由桩端阻力的破 坏所制约( 纯摩擦桩除外) 。
物而言已失去利用价值, 因此常以某一极限位移 s u( 一 般取 s u= 40~60mm) 控制确定其极限承载力。
⑶嵌岩桩: 桩端嵌入坚硬基岩中的单桩, 若桩不太 长, 则桩身压缩和下沉量都很小, 在桩侧摩阻力尚未充 分发挥的情况下, 便可能由于桩身材料强度的破坏而破 坏, Q- s 曲线呈陡降型, 极限特征点明显, 如图 3c 所示。 若属于超长桩( l / d≥100) , 则往往因为桩身压缩量较大 而产生不适宜继续承载的桩顶沉降, 此时基岩端阻和深 层土的侧阻都没充分发挥, 它们对承载性状的影响也很 有限。
呈锥顶柱形分布。若桩端下土质比较坚硬, 不容许发生 的影响。当 l / d≥100 时, 桩端土的性质对荷载传递不再
较大的沉降时, 则曲线仍保持原来 c 的形状。
有任何的影响, 可见长径比很大的桩都属于摩擦桩或纯
为了实用计算的便利, 可不考虑上部一小段摩阻力 摩擦桩。[15]●
较小的情况, 而平均地假定桩周摩阻力为均匀分布。对 【参考文献】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 2006 年第 9 期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
何顺姗 ( 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
摘 要: 通过对桩土的荷载传递机理描述, 对不同类型土的剪应力 - 位移关系的比较, 从 Q- S 曲 线
的性状分析, 就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和影响荷载传递因素的理论展开, 归纳出荷载传递分析的基本微分 方程, 从而得出桩土体系荷载分析计算的参数关系。
综上所述, 从 Q- s 曲线的形态来看, 可分为突变陡 降型和渐变缓降型两大类。一般情况下, 极限承载力的 确 定 , 前 者 可 根 据 Q- s 变 化 特 征 并 结 合 s - l gt 、△s / △Q- Q等的分析确定, 后者一般宜根据变形控制确定。 根据变形确定的极限承载力, 实际为拟极限承载力, 因 该 承 载 力 小 于 桩 所 能 承 受 的 最 大 荷 载 。[ 10]
关键词: 桩端持力层;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完全弹塑性模型
1 荷载传递机理
当竖向荷载逐步施加于单桩桩顶, 桩身上部受到压 缩而产生相对于土体的向下位移, 与此同时桩侧表面受 到土的向上摩阻力。桩身荷载通过所发挥出来的桩侧摩 阻力传递到桩周土层中去, 致使桩身荷载和桩身压缩变 形随深度递减, 在桩土相对位移等于零处, 其桩侧摩阻 力尚末发挥作用而等于零。随着荷载增加, 桩身压缩量 和位移增大, 桩身下部的摩阻力随之逐步被调动起来, 桩底土层也因受到压缩而产生桩端阻力。桩端土层的压 缩加大了桩土相对位移, 从而使桩身摩阻力进一步发挥 出来, 当桩身摩阻力全部发挥出来达到极限后, 若继续 增加荷载, 其荷载增量将全部由桩端阻力承担。由于桩 端持力层的大量压缩和塑性挤出, 位移显著增大, 直至 桩端阻力达到极限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此时 桩 所 承 受 的 荷 载 就 是 桩 的 极 限 承 载 力 。[ 10]
露出来。根据试验资料, 当桩侧与土之间的相对位移量 5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约为 4~6mm( 对于粘性土) 和 6~10mm( 对于砂土) 时, 摩
阻 力 达 到 其 极 限 值 。 而 桩 端 位 移 达 到 桩 径 的 0. 10~
马 特 斯( N. S. Mat t es) 和 波 洛 斯( H. G. Poul os ) 运 用
情况等因素而定。因为土的抗剪力是以剪应变为转移 灰土桩等低刚度桩组成的基础, 应按复合地基工作原理
的。对于中间状态的桩, 一般地, 桩端土是可以压缩的, 进行设计。而对于 Eb/ Es=∞ 的桩, 也就是说桩身可看作
即桩在荷载作用下, 能够发生相当的刺入变形, 使桩身 一刚体, 则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同时发挥, 按桩侧、桩端
⑵桩土刚度比 Ep/ Es。当 Ep/ Es 愈大, 桩端阻力所分
分布如图 3 中曲线 c 所示, 即由曲线 a 与曲线 b 叠加而 担的荷载比例愈大; 反之, 桩端阻力分担荷载比例降低,
成。
桩 侧 阻 分 担 荷 载 比 例 增 大 。 对 于 Ep/ Es ≤10 的 中 长 桩
⑷当达到极限荷载时, 曲线 c 的发展变化, 视土质 ( l / d≈25) , 其端阻接近于零, 这说明对于砂桩、碎石桩、
!!!!!!!!!!!!!!!!!!!!!!!!!!!!!!!!!!!!!!!!!!!!!!!!
5 催化臭氧化技术展望
6 结语
近年来发展的催化臭氧化技术强化了臭氧化单元的
催化臭氧化的效果虽然不错, 但仍存在着臭氧化法
氧化能力, 使原来靠单一的氧化技术不能被氧化的化学 费用较高, 配套工艺不够完善, 催化机理尚需进一步研
上某点的摩阻力首先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当桩继续下沉 土体各自的相应刚度系数来分担荷载, 桩端阻力将占更
时, 该点的摩阻力就不再增加而形成摩阻力重分布, 使 大的比例。
附近点的摩阻力均逐渐达到极限值。因此当桩端达到极
⑶桩长径比 l / d。l / d 对荷载传递的影响较大。在均
限荷载时, 桩周摩阻力的分布如图 4 中曲线 d 所示, 即 匀土层中的钢筋混凝土桩, 其荷载传递性状主要受 l / d
4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
随桩顶荷载 Q的逐级增加, 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 和桩的横截面位移不断变化。桩侧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步
- 13 -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 2006 年第 9 期
发挥, 其发挥值与桩土相对位移量有关。当增加到一定 于成层地基, 则可以认为同一土层中的摩阻力是均匀分
数值时, 桩端产生位移, 桩端阻力的作用才开始明显表 布的。这样, 计算就大为简化了。[15]
0. 25 倍时, 桩端阻力才达到极限值。其中低值适用于持 线弹性理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桩土体系荷载传
力层为硬粘性土和砂土的挤土桩, 高值则适用于非挤土 递的主要因素有:
桩。根据已有资料分析, 在均匀土层中摩阻力的分布大
⑴桩端土与桩周土的刚度比 Eb/ Es。桩端土与桩周
致有以下特点:
土的刚度比 Eb/ Es 愈小, 桩身轴力沿深度衰减愈快。当
大, 而且极限荷载特征点不明显。如图 2 所示。[10]
在国内, 业界曾经对桩 - 土间的传递函数作了探
讨。文献[12] 通过室内剪切试验, 测得不同法向压力下混
凝土与土之间的摩阻力 τ 与剪切位移 δ 的关系曲线,
用以描述桩 - 土间的传递函数。结果表明, τ- δ 曲线
呈非线性关系, 且与法向压力 p 的大小有关; 混凝土表
2 桩土间的剪应力 - 位移关系
桩侧摩阻力 τ 是桩截面与桩周土的相对剪切位移
δ 的函数: τ= f ( δ) , 如图 1 所示。[11] 不同类型的土,
其剪应力 - 位移关系有各自的特点: 对于粘性土 δu 约 为 5~7mm, 对于砂类土 δu 约为 10mm; 而对于加工软化 型土, 所需 δu 值较小, 而且 τ 达到最大值后又随 δ 的增大有所减小; 对于加工硬化型土, 所需 δu 值则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