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会计电算化》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常用模块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 逐步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巩固会计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软件基本操作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组成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基本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从会计软件的评审、国外软件开发特点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等方面了解我国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组成[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教学内容](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意义(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内容(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组成第二章用友管理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本软件系统初始化内容和操作方法。

要求掌握系统初始化中设系统管理、新建帐套、基础设置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重点]帐套管理[难点]帐套备份与输出[教学内容](一)系统管理1.设置操作员2.新建帐套3.设置操作员权限(二)4.设置帐套备份(三)基础设置1.设置部门档案2.设置职员档案3.设置客户分类、客户档案4.设置供应商分类、供应商档案第三章用友管理软件的总账处理系统[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要求掌握总账系统初始化中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各种分类、档案资料的方法;掌握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

熟悉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了解期末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重点]总帐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难点]自动转帐处理[教学内容]㈠总账系统初始化1.设置系统参数2.设置会计科目3.设置项目目录4.设置凭证类别5.输入期初余额6.设置结算方式㈡总帐系统日常业务处理1.凭证处理(新增、修改、查询、删除、红字冲销)2.审核凭证3、记帐㈢出纳管理1.查询日记帐2.查询资金日报表3.支票登记簿4.银行对帐㈣帐簿管理1.帐簿查询㈤总帐期末业务处理1.定义转帐分录(对应结转转帐凭证、、销售成本结转转帐凭证、期间损益结转转帐凭证)2.生成机制凭证3、对帐4、结帐㈥补充: 辅助核算的设置、日常业务处理1.部门核算2.客户往来核算3.供应商往来核算4.个人往来核算5.项目核算第四章报表处理系统[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doc 7页)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doc 7页)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doc 7页)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3 1 42.5 0.5 33 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4 商品化会计软件 2 1 35 系统运行管理 1 3 46 账务处理系统10 20 2 327 报表系统 6 9 158 其他核算管理系统 4 6 2 1231 38 7 76 合计四、各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题一会计电算化概论[教学要求]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掌握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4.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内容课题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

[教学内容]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划分及其关系[教学重点] 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信息、系统、信息系统);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课题三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建立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的作用,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的原则及其权限的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管理制度。

[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与计划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3.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教学重点] 1.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与计划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课题四商品化会计软件[教学要求] 要求熟悉会计软件,掌握常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特点、功能要求和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会计软件常识(基本概念、发展、分类)2.商品化会计软件(特点、功能要求、发展)[教学重点]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特点、功能要求和发展课题五系统运行管理[教学要求] 要求熟悉会计软件的安装程序及系统的分工授权操作,掌握数据维护、备份数据的保管,熟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1、课程性质会计电算化是介绍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会计软件实务应用的课程,是在掌握基础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在ERP软件平台上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

通过综合应用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知识,结合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基础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并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中,体会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能熟练掌握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具备一般会计电算化软件初始开发能力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

2、课程基本理念(1)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层次性、职业针对性和时代适应性。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主要是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和学习需求的不同,提供分层的学习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介绍运用ERP等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业务管理的课程,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涉及不同品牌和版本,学生工作中实际运用的软件可能与课程教学软件并不一致,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软件的一般性运用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完成基本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流程,此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层次;在此基础上,可提供ERP更多的功能应用、不同版本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进行ERP应用练习的多套案例资料等课程资源。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职业针对性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应从专科学生未来的实际岗位技能需要出发,尽量减少抽象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介绍,注重ERP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在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中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应用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时代适应性是因为会计电算化是随着时代在飞速发展的学科,近年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不断加快,ERP软件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模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企业对ERP软件的应用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加强总账财务核算模块的训练,同时要将应收应付款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纳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拓展层次,将供应链管理模块纳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范畴。

会计电算化大纲

会计电算化大纲

会计电算化大纲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基础第一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概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意义与发展;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处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现内容与步骤,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规划的意义与内容,会计软件的配置、人员分工与培训、会计数据的整理与准备、初始化设置、试运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甩账审批、正式运行的作用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会计电算化的控制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与分类,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含义与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软件与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形式与人员分工。

了解会计电算化有关法规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发展概况与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第二节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了解数据与信息含义与区别,二进制数的特点与运算规则,数值数据、西文字符与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

掌握各种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第三节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含义,计算机的逻辑结构与工作原理,微机的物理结构与微机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与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内存储器的内容与作用、特点,了解磁盘存储器的分类与磁盘上数据的存储格式,掌握常规软磁盘的容量与使用方法。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了解软件的功能与分类,系统软件的组成;程序语言的分类,常用高级语言;应用软件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防治。

第五节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中文Windows2000操作系统第一节Windows概述了解Windows2000的特点及功能。

第二节Windows2000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2000的启动与关闭、鼠标的基本*作、Windows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基本*作,掌握中英文输入方法。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并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账套建立,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等整套业务的操作,为本专业学生成为会计知识与会计软件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高级适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使用其他财务软件,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在实训中,让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制单会计和记账人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企业一个月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背景,运用账务处理子系统分别进行建帐、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记账、期末对账、期末结账,最终完成编制报表、审核报表、档案管理等整个经济业务处理的全过程。

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人员岗位分工及生产过程,掌握内部会计制度要求,掌握怎样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企业的初期建帐、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等方法。

二、实验、实践内容实验项目一:系统及总账初始化(一)实验项目目的该实验项目是会计手工核算系统向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转换的起点,让学生通过实际分析实验资料、分析手工核算系统与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差异,体会在进行系统转化时需要进行的工作,完成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和设置。

(二)实验项目要求1.完成建立账套的工作2.根据企业岗位对系统人员及权限进行设置3.完成系统控制参数的设置4,完成总账系统初始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录入(三)实验项目内容1.建立账套:启动“系统管理”模块;设置账套参数;启用账套;2.操作员设置:建立操作员;设置操作员权限;3.设置基础档案:输入部门档案、职员档案、结算方式、客户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分类和供应商档案;4.根据账务处理需要设置总账选项;5.总账初始化设置:设置外币及汇率;增加、修改和删除会计科目;设置辅助核算;6.设置凭证类别: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凭证类别;7.输入项目分类和项目目录;8.录入期初余额,试算平衡。

《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教学大纲第一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2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特点1.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1.4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2.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目标2.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结构和组成2.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步骤和方法2.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第三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3.1常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和特点3.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和引入3.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配置3.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第四章:会计电算化与财务报表分析4.1会计电算化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4.2会计电算化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4.3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第五章: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5.1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5.2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要点和方法5.3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和监督第六章:会计电算化与税务管理6.1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管理的影响6.2会计电算化与税务数据的接口和对接6.3会计电算化下的税务合规和申报第七章:会计电算化与风险管理7.1会计电算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7.2会计电算化中的风险评估和防控7.3会计电算化下的风险监测和应对第八章:会计电算化与企业资产管理8.1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影响8.2会计电算化中的资产登记和报废处理8.3会计电算化下的资产清查和盘点第九章:会计电算化与成本管理9.1会计电算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9.2会计电算化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9.3会计电算化下的成本控制和优化第十章:会计电算化与预算管理10.1会计电算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10.2会计电算化中的预算编制和执行10.3会计电算化下的预算控制和调整第十一章:会计电算化与内外部沟通11.1会计电算化对内外部沟通的影响11.2会计电算化中的信息共享和整合11.3会计电算化下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第十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2.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2.2会计电算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2.3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大纲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系统设计与建设、软件应用、与其他管理领域的关联等内容。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信息化需求。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常见功能模块。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等常见会计业务操作。

具备一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处理常见的软件故障和问题。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设置和初始化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课程内容1、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和制度。

2、会计软件的操作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包括账套建立、用户管理、基础档案设置等。

总账系统的操作,如凭证填制、审核、记账、结账,账簿查询和打印等。

报表系统的操作,包括报表格式设计、公式设置、数据生成和报表输出等。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如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等。

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包括工资项目设置、工资数据录入、工资计算和发放等。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

系统安全管理,包括用户权限设置、密码管理等。

系统运行故障的处理和维护。

4、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包括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和报表编制等。

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3、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专业,参考学时:60学时)一、课程简介《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属于必修课。

本课程在教学中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依托财务核算软件按照系统初始设置、建账、算账、结账、报表输出的过程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整个课程以突出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特色。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实务模拟等内容的教学,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要求。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用友财务软件的财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月末处理;UFO报表;综合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的电算化会计核算;掌握设计会计报表的能力;最终达到熟练编制会计报表。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使用指定的通用财会教学软件;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中,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软件特点、功能结构内容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方法、规则、流程、操作技能等内容按“熟悉、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理论知识教学与上机操作练习相结合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两者兼顾,既要切实保证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又要保证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3、采用顶岗实习、预就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动手能力4、为使学生直观学习财务软件操作流程,使用了通用财务软件作为示范进行讲解5、文字输入方法与技能是进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编写单位:工商管理系执笔人:钱艳娜一、说明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习,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及使用方法,达到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目的。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3、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4、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总学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采用笔试和实务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120学时,理论和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1。

5、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教材名称:《会计电算化》;主编:王剑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二、理论教学内容(共60学时)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1、主要内容(共6学时):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会计信息系统概要;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2、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算化的发展及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掌握会计电算化涵义,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结构;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组织实施过程。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20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章系统管理及基础设置1、主要内容(共6学时):账套管理;账套数据备份及恢复;操作员管理;基础设置2、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管理主要功能的操作方法;掌握基础档案设置依据及各种基础档案的设置方法。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55—64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章:系统管理第三章账务处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6学时):账务处理系统概述;账务处理系统初始设置; 日常账务处理; 出纳管理; 辅助核算; 期末处理2、教学要求了解总账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与其他系统的主要关系;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会计处理、期末会计处理操作方法;掌握出纳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操作。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116—125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三章:账务处理子系统第四章报表处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6学时):报表处理系统概述;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定义;报表数据处理;报表处理系统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2、教学要求:掌握报表格式定义的步骤与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函数;能正确设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运算公式;了解报表系统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158—164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四章:报表处理子系统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6学时):工资管理系统概述;工资管理系统的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分摊查询及月末处理2、教学要求:了解工资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一般流程;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设置;掌握工资系统的日常使用;了解工资报表的查询、汇总和月末处理。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184—191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五章:工资管理子系统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6学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概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管理2、教学要求: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掌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处理和累计折旧的计提;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月末处理。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212—219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六章:固定资产子系统第七章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8学时):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概述;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采购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应付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月末处理2、教学要求:掌握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操作方法;了解采购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种应付单据及付款单据的处理流程及处理方法;掌握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的有关操作。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254—262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七章:采购与应付子系统第八章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8学时):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概述;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销售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应收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月末处理2、教学要求:掌握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操作方法;了解销售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种应收单据及收款单据的处理流程及处理方法;掌握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的有关操作。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298—304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八章:销售与应收子系统第九章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1、主要内容(共8学时):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概述;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存货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库存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2、教学要求:掌握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操作方法;了解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存货收发业务资金流及物流的处理方法;掌握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的有关操作。

3、思考题及练习重点:见教材第340—345页。

4、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九章:存货管理子系统三、实践教学内容(共60学时)依据课程要求,学生应完成60个学时的12实训。

实训项目及要求如下:1、建账及财务分工(4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新建账套、财务分工的内容及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建立账套;角色设置;用户设置;财务分工;数据备份2、基础档案设置(4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各项基础档案的内容及设置方法。

【实训内容】部门档案设置;职员档案设置;客户档案设置;供应商档案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型、外币设置、项目设置、结算方式设置、指定科目;备份账套数据。

3、初始设置及日常业务处理(4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的内容及操作方法,掌握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总账系统参数设置;期初余额录入;数据权限设置;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备份账套数据。

4、银行对账(2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银行对账的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银行对账期初录入;录入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备份账套数据。

5、期末处理(4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总账系统期末处理的处理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转账定义;转账生成;对账;结账;备份账套数据。

6、资产负债表制作(6学时)【实训要求】掌握UFO报表系统中资产负债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及数据计算生成的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新建报表;资产负债表格式定义;资产负债表公式定义;增加表页;报表数据生成;保存报表。

7、利润表制作(4学时)【实训要求】掌握UFO报表系统中利润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及数据计算生成的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新建报表;利润格式定义;利润表公式定义;报表数据生成;增加表页;保存报表。

8、工资管理系统(6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工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及日常业务处理的操作方法,掌握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的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工资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账套数据备份。

9、固定资产管理系统(6学时)【实训要求】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月末处理的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建立核算账套并启用固定资产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设置、录入原始卡片;固定资产日常业务操作;折旧计提、制单;与总账对账、办理月末结账;账套数据备份。

10、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6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理解采购管理、应付款管理、总账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实训内容】建账及初始设置;采购业务处理;应付及付款业务处理;采购及应付款系统月末处理;账套数据备份。

11、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6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理解销售管理、应收款管理、总账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实训内容】销售与应收款系统初始设置;销售业务处理;应收及收款业务处理;销售与应收款系统月末处理;账套数据备份。

12、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8学时)【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掌握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全面理解供应链各系统集成使用的情况下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实训内容】初始设置;存货资金流业务处理;存货物流业务处理;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系统月末处理;账套数据备份。

四、学时分配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