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的标准宽度是多少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引言农田防护林建设是保护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什么是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是指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所需的各项规范和要求的制定和实施。
它旨在确保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科学、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方案设计要求农田防护林的方案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区域规划和灾害风险评估 - 林木种植布局和组合方案 - 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护要求 - 灌溉和排水系统设计 - 林木保护和管理措施2. 林木种植要求农田防护林的种植要求主要包括: - 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品种 - 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和行距 - 基于土壤条件和气候要素确定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措施 - 注意树木的更新和疾病防治工作3. 管理与养护农田防护林的管理与养护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责任制 - 定期测量和监测林木生长状况 - 及时处理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管理和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4. 监测与评估农田防护林的监测与评估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监测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 定期进行评估,评估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措施和政策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农田农田防护林起到了保护农田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措施,防止农田受到气候干扰、水土流失和病虫害威胁,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田防护林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水和养分的保持和利用。
同时,农田防护林还能提供气候调节、风蚀防控、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1.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项目区林木覆盖
率达到林业部门规定标准。
2.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网格面积200—300亩,最大不超过400亩;人少地多,以机械化
作业为主的地区,林网网格面积不得超过1000亩;严重风蚀地带,还要适当减小林网网格
面积。
3.在不与农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利用田间零星小片(100亩以下)空闲地、沙荒地、盐碱地营
造经济林或其他林种。
4.项目区内主要沟渠和道路两侧能植树的都要植树。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农田防护林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及其周边地区,为防止风沙侵蚀、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农业产量等目的而营造的防护林。
第三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三)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四)政府引导,农民参与。
第四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实行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设计第六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防护林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二)防护林布局和结构;(三)防护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四)防护林建设规模和期限;(五)防护林建设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第八条农田防护林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根据防护林建设目的和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防护林类型和树种;(二)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方式和抚育措施;(三)根据农田布局和农田防护林的功能需求,合理确定防护林带宽度、间距和林带结构;(四)确保防护林建设与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设施建设相协调。
第九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造林与抚育第十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选用优质种苗,确保造林成活率;(二)严格造林技术,确保造林质量;(三)加强造林后期的抚育管理,提高防护林生长速度和防护效果。
第十一条农田防护林抚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施肥、浇水、除草、修剪等常规抚育措施;(二)病虫害防治;(三)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第十二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和抚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二)采取科学合理的造林、抚育技术;(三)确保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伴随农业的飞速发展,农田林业防护建设逐渐变成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农田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防护林演绎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防护林不仅是为农田生产保驾护航的天然防护带,还是农田的天然保护屏障,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防护林在进行农田建设时也有很大的问题,文章针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仅供参照。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提升质量;筹划工作现在处在农田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增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且,每个区域都在对农田进行开发保护的过程里获得很好的发展。
在全体的防护林建设中,农田防护林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保护农田的关键举措。
目前怎样在得到防护的前提下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变成各个区域发展的首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应该对农田防护林建设里的限制性因素进行认真地剖析,并且根据限制性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些来建立崭新的变革体系,从而促进地方农田防护林建设发展。
1、目前农田防护林遇到的实际困难1.1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防护中实现了大面积的运用,如此一来有效完善了以前农业灌溉模式的弊处。
但伴随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农田防护林做出改变。
以前路渠林计划在条田外面实施林带建设,借助支渠和农渠等有关措施实施灌溉工作,但是随着灌溉措施的逐渐升级,陈旧的防渗渠、土渠因为灌水利用率太低,目前已经变成林带灌溉的关键方式,但由于缺乏人员以及外力的管理,许多的农渠不能使用。
除此之外,因为部分护林员的收入很低,致使其参加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农田防护林中的林木无法健康成长,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1]。
在部分地域,甚至出现大规模林网枯竭而死,从这能够发现,没有注重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工作,会给此地域的防护林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防护带间的距离太宽自1990年至今,农田防护林建设大力推广与宣扬积水灌溉技术。
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带结构配置

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带结构配置土壤风蚀是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也是风与地表颗粒相互作用的过程。
土壤风蚀破坏地表,造成地表细颗粒物质和土壤养分损失,导致土地沙漠化或贫瘠化[1-2] ,土壤风蚀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尤为严重。
农田防护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3-5] ,具有明显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防治土壤风蚀的作用,是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之一[6-8] 。
防护林带的防护效益与林带疏透度、透风系数、配置方式、行数、株行距等林带结构因子有关[9] ,防护林带建设应遵循“宜林则林、宜灌则灌、林灌结合”的原则[10-12] 。
河北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多建于20 世纪60 年代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及2000 年后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1950年林地面积为69 hm2, 2010年猛增至75 944.92 hm2[13]。
河北坝上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旱作农田,且以传统、非保护性耕作方式为主[14-15] ,林草地与农田之间缺乏整体性规划。
在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单纯重视防护林数量和规模,林带配置不合理,树种选择重视乔木、轻视灌木,树种单一,多以杨树为主[16] ,加之营造时间较长和管理手段粗放,大部分的防护林带均处于衰退期或已经死亡,无法满足保护农田的需求,土壤风蚀与土质沙化现象十分严重,是京津特大城市主要沙尘源之一[17] 。
本试验以河北坝上康保县农田防护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选择区域内典型的农田防护林带为目标,对其结构配置特征展开研究,为该区域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康保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114° 12’ 〜114° 56’ E、41° 25’ 〜42° 09’ N),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年多受蒙古高压控制,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306.3〜409.6 mm,是河北省降水量相对最少的县(市、区)之一;年均气温1.2 C左右,是河北省热量条件最差的县域之一;夏季凉爽而短促,无霜期为92 d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3.6 C;冬季严寒漫长,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6.4 °C;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均为60 d 左右,冬春季节常有雪暴、沙尘暴出现。
新疆农田防护林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碳储量

新疆农田防护林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碳储量朱玉伟;桑巴叶;王永红;刘康;陈启民;褚奋飞【摘要】探讨新疆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的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碳储量和潜力研究提供基础.根据新疆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新疆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不同林龄下不同径阶的标准解析木样本数据,估算主要树种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主要防护林树种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3种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面积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占总面积的66.68%,各树种中杨树占绝对优势,占总面积的79.62%.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占比最高.3种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储量杨树(6 119.53×104 Mg)>榆树(237.63×104 Mg)>沙枣(212.31×104Mg).3种主要树种各龄组的碳密度为幼龄林(35.42 Mg· hm-2)<中龄林(172.69 Mg· hm-2)<近熟林(250.18 Mg·hm-2)<成熟林(442.36 Mg·hm-2).新疆农田防护林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农田防护林经营管理和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iomass,carbon storage,and carb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armland shelterbelt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s in Xinjia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carbon circulation of the shelterbelt ecosystem,carbon storage and potential,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of Xinjiang (2014) were adopted.Standard analytical wood sample data of different diameter step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change reg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mass,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main shelterbelt species was discussed.It was fount that the area of the three main tree species used in farmlandshelterbelt was dominated by young forest and half-matureforest,accounting for 66.68% of the total area.The sum of poplar area accounted for 79.62% of the total area.Trunk biomas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the biomass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at different age groups.The carbon storages of main shelterbelt species were poplar(6 119.53 × 104 Mg)>elm(237.63 × 104 Mg)>Elaeagnus angustifolia (212.31× 104 Mg).The carbon density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young forest(35.42 Mg · hm-2)< half-mature forest(172.69 Mg · hm 2)<near-mature forest(250.18 Mg · hm-2)<mature forest(442.36 Mg · hm-2).The shelterbelt forests in Xinjiang exhibited high potential in growth and carbon fixation.The results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carbon sink of farmland shelterbelt in Xinjiang.【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林龄;生物量;碳储量【作者】朱玉伟;桑巴叶;王永红;刘康;陈启民;褚奋飞【作者单位】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随着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气候变暖及其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球碳循环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5],在CO2收支平衡、缓解气候变化以及维持全球气候环境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7],而大量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机碳储量占陆地总碳储量的80%和40%以上[8-9]。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0.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shelterbelt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lt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ndamental belt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ain belt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istant belt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egree of porosity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lt structure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ightness structure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农田防护林

1.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1.1林带结构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
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
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是主林带,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
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
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
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1.4林带宽度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的林缘宽度。
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
2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
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
“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1.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农田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环村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
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
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河流两岸。
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转自:<a href='ht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防护林的标准宽度是多少
为了使农田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农田周围或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
从性质上说,它与防风固沙林十分相似,但分布范围主要在中国东南的平原农区。
那么农田防护林的标准宽度是多少呢?风灾有哪些常见风型呢?
农田防护林的标准宽度是50m。
在迎风面防护距离一般为5〜10倍树高,背风面为30〜50倍树高。
林带在背风面使有害风速降为无害风速的距离,称为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林带的配置应以有效防护距离为依据。
防护效益
(1)改善小气候。
主要是通过对气流结构和风速的影响,使风速在有效防护距离内与空旷农地相比,平均降低20%〜30%。
风速降低后,其他气象要素的改善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20%〜30%,土壤含水量增加1%〜4%,空气相对湿度提高5%〜10%,缩小昼夜和季节气温变幅,形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
(2)增加农作物产量。
一般谷类作物增产20%〜30%,瓜类和蔬菜增产50%〜70%。
在风沙、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和年份,林带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3)降低地下水水位。
农田防护林可以降低地下水水位,改良土壤,提供一定的林副产品,还可以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