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概括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对家乡泉州介绍

蓝蓝泉州湾●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 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 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海内外泉州人✓ 住人口人口800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
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
泉州风俗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
儒、释、道等多种宗教并盛,互为融合。
✓ 泉州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有750万人,占福建华侨总数的59%,占全国华侨总数的20%✓台湾的汉族同胞中约45%(900多万人)的祖籍地是泉州市。
✓泉州籍的香港居民有60多万人,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0%;定居澳门泉州籍人口约10万人,占澳门人口总数的23%。
多元文化的历史名城道教✓ 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
泉州风味小吃和地方特色✓ 特色食品:安溪官桥豆腐干。
源和堂蜜栈。
石狮甜馃。
安海食珍糕、永春榜舍鱼、深沪水丸、崇武鱼卷、安溪柿饼、灵水菜脯、永春老醋。
✓ 风味小吃:泉州肉粽、面线糊、元宵丸、安海土笋冻、石鼓白鸭汤、石狮牛肉羹、洪濑鸡爪。
✓ 特色工艺品:德化瓷雕、惠安石雕、木雕、安溪竹编,藤铁编、永春漆蓝、纸织画。
泉州花灯、木偶头、刻纸、树脂工艺品。
✓ 山海特产:安溪铁观音、黄金桂、东壁龙眼、永春芦柑、黄塘余甘、永春佛手和水仙茶、丰州石亭绿茶、龙湖金边鳌、德化苦菜、湖头米粉 ✓ 特色药品:乌鸡白凤丸、老范志万应神曲、武夷清源茶饼。
泉州历史文化

“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港口。她兴起于唐、 盛于宋,宋末元初到达顶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 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泉州之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海港,是有一个发展 过程的。九世纪时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 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中国的贸易大港,自南而北的排 列顺序是:一交州,二广州,三泉州,四扬州。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而得名的。 唐朝时的泉州城,规模只有三里左右,称“子城” 。到了南唐 时,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规模一下子从3里增加到20 里,称 “罗城”。 宋朝郡守游九功在罗城以南靠近晋江的地方,筑起 一道438 丈的长墙,称“翼城”。
直到元朝,“扩罗就翼”,就是把罗城南城墙拆掉,将城区扩 大到翼城,并把它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周围30里的上宽下狭的长 形城郭,鲤鱼的样子终于出现,鲤鱼城才算形成。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唐代。泉州在它1000
多年日益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历程中,逐步形成 了一条以西航为主,沟通亚欧非诸国的海上通道, 代替了从西北内陆通往西亚和欧洲 的 “丝绸之路”,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有南航线,北航线与西航线,覆盖亚洲,欧洲, 非洲等。
《道德经)石刻群——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约前571~前 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留有五千言 《道德经》。
少林寺——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 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西山杂志》 载,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 智空入闽所建。南北少林同源一宗。
南安:古时候,福建是个后开发地区, 相对于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政局稳定, 而泉南一带更为安定。“南疆安定”是 当时人们公认的事实,后来设立郡县即 以“南安”明之,沿用至今。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泉州主要产业及上市公司概况⼀、泉州简介泉州是确定做⼤做强的三⼤中⼼城市之⼀,是全国⾸个,联合国教科⽂组织唯⼀认定的起点,是列⼊国家“”战略的先⾏区。
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750万⼈,旅居同胞70万⼈,旅居同胞6万⼈,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祖籍泉州,落户泉州。
泉州是“”⾸个地⽅试点,⾄2015年8⽉,全市有142件,占全省总数三分之⼀,居全国地级市⾸位,被誉为“品牌之都”;2015年,实现6137.74亿元,连续17年居福建省⾸位;2016年,⼊选四⼤分会场之⼀。
⼆、泉州主要产业改⾰开放30多年来,泉州已初步形成25个区域特⾊突出,体现泉州地理特征及⼈⽂传统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可概括分为三类:⼀是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产业,纺织鞋服年产值近3000亿元,以晋江、⽯狮最为突出,建筑建材年产值超850亿元,形成南安⽯材、晋江建筑陶瓷两⼤基地;⼆是具有成本⽐较优势的特⾊产业,主要是⼯艺制品,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了丰泽树脂、惠安⽯雕、德化陶瓷、安溪茶叶和安溪藤铁等区域特⾊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较⾼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以⽯油化⼯最为典型,年产值超1300亿元,集中布局于沿海的泉港、惠安,并有晋江、⽯狮两个化纤⼯业区,电⼦信息和⽣物医药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总量规模较⼤201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业企业4069家,完成⼯业总产值8375.27亿元,占全部⼯业产值的88.18%。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704家、超10亿元93家,完成⼯业产值分别占全市⼯业总产值的75.57%、29.14%。
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艺制品、⾷品饮料、机械装备、⽯油化⼯等六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的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业销售总产值的⽐例⾼达79.10%,其中纺织鞋服占了三分之⼀(具体详见表1及图1)。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古城,就叫做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
近年来,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
各位朋友一定也有同感吧?我们要想了解祟武古城,就必须追本溯源,从头讲起。
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
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
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
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
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
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
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
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
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
泉州简介

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中文名称: 泉州外文名称: Quanzhou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下辖地区:丰泽、鲤城、晋江、石狮、惠安等 方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崇武古城等 机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政府驻地: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景观东路电话区号: 0595邮政区码: 362000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面积: 11015平方公里人口: 812万人(2010年) 车牌代码: 闽C市花: 刺桐花市树: 刺桐树著名高校:华侨大学、院、仰恩大学等市长: 黄少萍市委书记: 徐钢泉州北接省城福州、莆田,南毗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接漳州、龙岩、大田县、尤溪县。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国家级)资区(国家级)。
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即福建话)。
Quanzhou,Zayton(刺桐)或Chinchow(泉州福建话拼法)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地理位置: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泉州市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更名永春县。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 县。天福八年(943年)二月,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 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总长度1549千米,其中晋 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 2156千米。晋江、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
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自来水用水量万立方米,家庭自来水用户114.99万户。
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流域14个国、省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100%, 晋江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类-Ⅱ类水质比例46.2%,58个小流域监测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93.1%。36个近 岸海域国、省控站位一、二类水质比例91.7%。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10.85万人。
泉州市
福建省辖地级市
泉州古大厝

泉州古大厝作者:陈恺佳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5年第20期在丰富多彩的泉州建筑文化中,有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古大厝。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座这样的古大厝,它是前清秀才古宅——老范志古大厝。
空闲时,我最爱在大厝里和朋友们做游戏,跟居住在大厝内的爷爷奶奶们聊家常,听大厝的故事。
听妈妈讲,大厝是“燕尾式”的屋脊,远远望去,还能隐隐约约地看见燕尾屋脊上细碎的雕花,在屋脊角尖还雕刻有龙,弯曲翘起,华丽别致。
听住在里面的奶奶说,大厝格局精致,整座大厝由五座五进三开间的大庭院组成,院院相通,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年代。
我用手轻轻地触碰着门框、窗楣、墙面转角,精细的雕刻随着手的移动若隐若现,让我似乎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环顾四周墙壁,有书画点缀,凑近一瞧,这墙上的画述说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故事,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有了这些装饰,整座古大厝显得生机勃勃。
屋内,一位老爷爷坐在摇椅上扇着扇子,品着香茗,听身旁的人讲话,时不时还插上一句。
屋外,一些小孩子拿着风筝,在院子里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
一个阿姨在厨房里煮着茶点,烧着茶水,显然是给老人们准备的。
看到这些,我仿佛置身于从前,与主人们一起唱南音、下棋、品茶……看着那些古老的陈设,我不禁被古大厝那种美深深吸引住了。
在泉州,还有许许多多的古大厝,因年久失修,有的已经损坏,形影斑驳,虽然不见当时的富丽堂皇,但每次走近它,我都会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让我仿佛看到了工人们在精雕细琢,仿佛看到了主人们在大厝内休养生息……“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这一句形象地概括出了泉州古大厝红砖褐瓦的特色,表现了泉州古大厝的独特个性,体现了泉州数百年的建筑风采。
泉州古大厝,总是这样令人流连往返……点评文章开头先以一句简单的话语引出了本文的对象——泉州古大厝;然后,以朴实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古大厝的外表特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古典房屋图景。
文章第三、四两段,作者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泉州古大厝的今与昔作对比,衬托出泉州古大厝的年代久远,抒发了作者对其留恋及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又称鲤城(市区地图似鲤鱼)、刺桐城(古时据说遍布刺桐树)、温陵(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人口的主体为古代衣冠南渡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即闽南语为主体语言。
唐、宋、元时期,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今为福建省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自1999年起历年GDP为福建省第一。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
历史文化: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即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
西晋年间(公元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
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
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
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
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宋代绍兴年间,一代大儒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历代人才辈出,唐朝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
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现代发展:90年代以来,泉州工业迅猛发展,产值跃居全省第一,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晋江鞋业、晋江陶瓷、晋江服装、石狮服装、安溪茶叶、德化陶瓷、南安石材、南安水暖、惠安石雕、泉港石化。
地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映生辉,泉州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均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前列。
泉州市区娱乐之都海邹滨鲁国际花园城市晋江市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品牌之都全国百强县(市)石狮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百强县(市)南安市中国石材之都中国龙眼之乡中国水暖城全国百强县(市)惠安县中国石雕之都全国百强县(市)安溪县中国茶都全国百强县(市)永春县中国芦柑之都德化县中国瓷都泉港区将诞生世界级石化基地非物质文化:梨园戏:距今至少有800年的戏剧。
戏中指挥一般为鼓手,而鼓手的打鼓方法竟然和汉代出土的乐俑形态相似,也得名“宋元南戏活化石”。
南音(也称南管):古代闽南语传播的时候也将此音乐带到东南亚等地,以至于有闽南语的地区就会有南音。
傀儡戏(提线木偶):提线木偶的发源地就在泉州,和南音一样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拍胸舞:闽南通俗舞蹈,已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地区戏曲舞蹈种类繁多,还有泉州北管,高甲戏,打城戏,火鼎公火鼎婆,涂脚舞,迎阁等。
泉州标志:泉州城雕"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
"飞天迎宾"形状极似"南音"中的乐器--洞箫,顶部的"妙音鸟"取意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底部环绕着欢畅的彩色喷泉,展现了古城英姿焕发、生机盎然。
泉州市花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
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
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夏初开花,殷红似火。
可作庭园观赏树,或作行道树。
泉州十八景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
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
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
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
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
“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
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由郡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
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
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
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
“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于泉州府治南德济门内,今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莆田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座。
黄金海岸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
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
仙公山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
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岱仙瀑布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
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
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