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人卫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人卫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人卫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医学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B. 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C. 心理干预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应激的常见反应?A. 焦虑B. 抑郁C. 睡眠障碍D. 体重增加答案:D3. 心理干预在以下哪个阶段最为关键?A. 疾病预防B. 疾病早期诊断C. 疾病治疗D. 疾病康复答案:C4. 以下哪项是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心理测量B. 心理评估C. 心理治疗D. 心理教育答案:B5. 心理治疗中,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认知行为疗法?A. 认知重塑B. 行为矫正C. 精神分析D. 暴露疗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医学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在面对威胁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答案:应激7. 心理评估的目的是________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答案:了解8.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________疾病带来的心理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缓解9. 心理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量表和自评量表等。

答案:他评10. 医学心理学在________和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答案:疾病预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心理应激可以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如增加心率、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长期应激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12. 描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答案: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协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学心理学》名解简单题

《医学心理学》名解简单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前瞻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①交叉学科。

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

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①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

医心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③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②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③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②潜意识理论1)意识:是与语言(即信号系统)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等。

2)潜意识:又称潜意识,指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或欲望,或过去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事件。

3)前意识:指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集中注意或他人提醒可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③人格结构学说: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本我:又称原我或它我,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快乐原则)2)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协调自我和超我关系的意识的结构部分。

(现实原则)3)超我:人格中的道德、良知、良心、理性等方面的结构部分。

(至善原则))④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②动物行为进化连续性③潜意识的决定作用④强调心理的发展性⑤强调动机2.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3.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随之产生4.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满足的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易产生5.需要层次的衍生和个体发展有密切联系6.个人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发展有着影响,层次不是刻板的,是有许多例外的感觉: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区别和联系:1.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2.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1.二者虽然有形式上的区别,但在实践活动中二者是统一的,即情感要靠情绪来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的情感,二者难以分开2.另外,情绪与情感具有两极性,如爱—恨,轻松—紧张3.同时,情绪情感具有复杂性,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4)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实验室内实验和实验室外实验);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事件性质分为纵向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和横向研究。

其中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

(包括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日常观察法与临床观察法)。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会谈法、座谈法和问卷法。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means, can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investigation, test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according to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outside of the experimental);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of study, how mu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ase method and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blem events into nature longitudinal study (including prospective study and retrospective studies) an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e observation is to point to the researchers through a destination direct observations and record the actions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know the facts, found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method. (including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observation, the nature of observ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of observation, the daily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Investigation is through the sojourn, access, discussion or way of questionnaire to get material, and to analys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talks method, the discussion and questionnaire.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无英文)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侧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外在联系区别为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为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生理应激引起( )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C.免疫反应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性情敏感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D.以上都是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善于归纳B.善于推理C.独立性D.发散性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D.副交感——胰岛系统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A.病因B.诊断C.治疗D.预防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A.积极而稳定B.心境平静C.乐观D.悲喜有节制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家庭因素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D.缺乏独立性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A.智力残疾B.视力残疾C.肢体残疾D.听力和语言残疾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 A.16 岁以上成人 B.17 岁以上成人 C.18 岁以上成人 D.20 岁以上成人14.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 )A.行为模式B.医学模式C.动力学模式D.社会模式15.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无意后注意16.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A、自由联想疗法B、森田疗法C、询者中心疗法D、系统脱敏疗法E、支持疗法1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18、激情的特点是A、持久且强烈B、持久且微弱C、积极且短暂D、短暂且爆发E、积极且稳定19、不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是A、病人的经济状况B、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C、医患关系D、疾病严重程度E、治疗计划特点20、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A、A型B、B型C、C型D、D型E、E型21、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A、十二指肠溃疡B、抑郁症C、癌症D、糖尿病E、支气管哮喘22、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23、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24、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A、心理诊断B、心理治疗C、心理卫生D、心理咨询E、心理适应25、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A、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B、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征C、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D、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E、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2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A、心理活动和行为B、情绪和行为C、心理活动和观念D、智力和观念E、智力和情绪27、一女性,55岁。

医学心理学练习题(1)(1)(1)

医学心理学练习题(1)(1)(1)

医学心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的创史人是AA、冯特B、华生C、弗洛伊D、艾宾浩斯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可以相互发生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B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3、信息在短时记忆的保留时间一般是A、0.25~2秒B、2~5秒C、1分钟以内D、1分钟以上4、人类独有的思维方式是A、具体形象思维 B 直观动作思C、抽象逻辑思维D、求同思维5、想象是在人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其基本素材是A、表象B、感觉映像C、思维D、联想6、与情感比较,情绪的特点是A、持久而稳定B、短暂而深刻C、持久而强烈D、短暂而强烈7、张飞、李逵等人物表现为遇事冲动、性情直率、敢作敢为、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8、人格结构中最具可塑性的指标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本我9、意志行动的核心是A、自觉性B、随意行动C、克服困难D、果断性10、为科学研究中发现新线索、学习中有了新进展而陶醉,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豪感11、一个已经断奶的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或小妹妹后要求奶瓶喝奶,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转移B、退行C、投射D、什华12、延迟满足是指A、抑制欲望的及时满足,学会等待B、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C、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作出适宜的反应D、抑制某些行为13、最常出现的应激反应是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14、以下几种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冠心病B、胃溃疡B、C、癌症 D、人格障碍1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意志品质什么的表现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16、反应人与人之间在心里方面的区别和差异的是BA、心理过程B、人格C、思维D、意志17、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应激源的是AA、各种动机冲突B、战争C、社会变革D、失业18、在心理应激过程中,关键环节是A、应激输入B、应激中介C、应激结果D、应激反应19、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的行为模式是A、B型行为B、A型行为C、D型行为D、D型行为20、最常见的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不良情绪是A、焦虑B、抑郁C、恐惧D、愤怒21、与活泼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B、C、粘液质 D、抑郁质22、与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3、与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4、马斯洛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第四层次是CA、社交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是A.高血压B.肥胖C.生活方式D.血脂异常26、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呈正比关系B、呈反比关系C、呈倒U曲线D、都不是27、人的心里现象可分为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C、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D、认识、情感和性格28、知觉的基本特征有A、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B、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直观性、C、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间接性、D、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自觉性、29、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发现A、遗忘趋势先快后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B、遗忘趋势先慢后快,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C、遗忘趋势先快后慢,记忆量持续减少D、遗忘趋势先慢后快,记忆量持续减少30、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A、分析、综合、抽象、概括B、感觉、知觉、记忆、分析C、感觉、记忆、分析、综合D、分析、想象、注意、回忆31、注意的两个特征是A、广泛性与集中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稳定性D、稳定性与广泛性32、“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表示情绪状态中的A、应急B、激情C、心境D、道德感3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归属与爱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4、人格结构中最关键的指标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自我35、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盲目性和独断性B、草率和武断C、动摇与执拗D、盲目与执拗36、一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A、正比B、反比C、无关系D、2倍数关系37、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DA、情绪稳定B、人际和谐C、人格完善D、身体力壮38、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心理应激反应是A、认知改变B、个性改变C、情绪反应D、适应能力下降39、不属于人的社会化影响因素的是A、遗传B、家庭C、学校D、社会文化40、注意的高级形式是C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对41、情绪的特点不包括A、情绪的产生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B、情绪常伴生理性变化C.情绪的产生有较大的情景性D、是人所特有42、关于动机功能不正确的是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释放功能43、研究发现,LCU在一年累计超过300分,预示来年患病的可能性有A、50%B、60%C、70%D、40%44、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做的A、情绪调节B、认知和行为措施C、潜意识的心理防御D、求助45、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是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行为矫正C、认知干预治疗D、以上都是46、关于社会角色,错误的是A、与社会地位身份相符B、是固定不变的C、有相应的权利和利务D、有特定的行为模式47、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患者最强烈的需要是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交往需要D、生理需要48、推动人们从事活动的原始动力是A、需要B、动机C、信念D、兴趣49、学校教育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作用是 BA、奠基作用B、主导作用C、决定作用D、关键作用50、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A.摆脱对家长依赖 B.解决自我同一性C.建立亲密感 D.打破心理闭锁51、“生气不如争气”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逃避B.压抑C.升华D.合理化52、敏感怯懦,善于观察小事细节可能是()气质类型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53、术前医生向病人介绍手术相关知识以减轻其紧张焦虑的做法是应用D( )A.重新评价情境B.心理防御机制C.社会支持D.减轻紧张54、.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只A.在实验室中完成B.以人为被试C.研究为什么D.在一定控制情境下进行55、“口蜜腹剑”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隔离B.压抑C.反向D.抵消56、下列不是创造力特点的是(A.变通性B.独特性C.复杂性D.流畅性57、医务人员称呼病人的姓名而非床号,这是为了满足病人的()A.被认识接纳的需要B.被关心尊重的需要C.早日康复需要D.安全需要58、处于相同应激源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个体的(A.体质不同B.认知评价不同C.敏感强度不同D.反应强度不同59、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中()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60、.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像是()A.交叉学科B.心理学学科C.医学学科D.精神病学科二、简答题:1.简述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医学心理学自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自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自学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原理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医学心理学的自学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疾病B. 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因素C. 心理治疗方法D. 医学伦理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随机抽样法答案:D3. 心理应激反应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B. 适应期、稳定期、恢复期C. 应激期、适应期、消退期D. 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答案:A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C.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D. 达尔文的进化论答案:D二、填空题5. 医学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对________有重要影响。

答案:身体健康6. 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分析疗法、人本主义心理疗法7.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身疾病”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

答案: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三、简答题8. 简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通过心理评估帮助诊断疾病;2) 应用心理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3) 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应对疾病的能力;4) 在预防医学中,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提高个体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四、论述题9. 论述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适度的应激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但长期的过度应激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应对策略包括:1) 建立积极的心态,学会正面看待问题;2)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如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3)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4) 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4)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实验室内实验和实验室外实验);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事件性质分为纵向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和横向研究。

其中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

(包括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日常观察法与临床观察法)。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会谈法、座谈法和问卷法。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无英文)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侧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外在联系区别为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为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使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用外界事物。

②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③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密切相关,其可以帮助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离出来。

④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是以经验,知识,对比为基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③心理测量法④个案法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⑥相关研究法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知觉感觉相互关系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事物的个别属性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区别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简单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联系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P16)4.简述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相对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简述思维的过程(5P20- 2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与概括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情感情绪相互关系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表现为内隐性表现为外显性区别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人所独有,发生较晚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联系常常蕴涵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P24)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P27)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目标确立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 3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其他动机和干扰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P27)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④与随意活动为基础10.简述意志的品质(P27)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②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③坚韧性: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向既定目标的前进的品质④自制力: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11.简述人格心理结构(P29)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③自我调节系统,其核心为自我意识1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0)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一定的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

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潜能和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13.简述动机冲突的形式(P32)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近式冲突。

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②双避冲突:也称避-避式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

所谓“前有狼,后有虎”。

③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目标影响,都想避开,但迫于情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

- 4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④双重趋避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14.简述气质的分类(P3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4315①智力正常②情绪良好③人际和谐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16.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P55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②潜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

③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前意识的功能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17.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P56)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又称“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

遵循着“快乐原则”。

儿童的行为中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的表现。

②自我: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经常要努力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 5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③超我:类似于良心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遵循“至善原则”。

是能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到达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

18.简述精神分析的性心理发展理论(P56)①口欲期:约至1岁,此时关注吸吮和吃,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②肛欲期:2-4岁,肛门也成为快感集中的区域,儿童从自身大小便中得到快感。

③性器期:4-6岁,此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

④潜伏期:6-10岁,此时儿童的性本能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的各种活动。

儿童对动物、运动、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学校的学习、同伴的交往等活动日益增加。

⑤生殖器期:10-20岁,躯体和性发育成熟,与原始家庭客体产生心理社会性分离,建立家庭外的亲密客体关系。

19.简述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P78)①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直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②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③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0.简述应激管理的切入点(P118)①针对应急刺激的管理②针对认知评价的管理③针对应对方式的管理④针对社会支持的管理⑤针对个性特征的管理⑥针对应激反应的管理21.简述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P138)权利:①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②享有被尊重、被了解的权利③享有对疾病诊治的知情同意权④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6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⑤享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⑥享有免除病前社会责任的权利义务:①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②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医嘱③遵守医疗服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支付医疗费用④病人要和医护人员合作,配合诊治护理工作22.简述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P139)①角色行为缺如②角色行为冲突③角色行为减退④角色行为强化⑤角色行为异常⑥角色认同的差异23.简述医患关系分类(P157)①主动-被动型:医生处于主动地、主导的地位,而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医疗的从属地位。

其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

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等。

②指导-合作型:医生的权威性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也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也可以向医生提供疾病的信息。

其特点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适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③共同参与型:一种医患平等互动,医生注意调动病人积极性的模式,更加重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

其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

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24.试述医护人员具备的心理素质①树立崇高的理想②积极乐观的情绪③良好的性格③敏锐的观察力- 7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⑤坚强的意志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5.简述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P168)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③排除神经症障碍或精神病26.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P168)1.心理干预目标: ①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②消除心理学病因③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27.简述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P178)①内省经验标准②统计学标准③客观检查的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28.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95)心理治疗相互关系心理咨询心理-社会医疗模式遵循生物- 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区别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侧重分析与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侧重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和指导格具有医学倾向具有哲学社会学倾向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相同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者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29P196- 8 -班杨露欣11级第二临床2010温州医科大学①治疗者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人员②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③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④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⑤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认知矫正,从而转变痛苦的、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甚至躯体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30.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P197)①初期阶段:建立治疗同盟、收集信息、评估和确认问题及制定治疗方案②中期阶段:依据治疗方案,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③结束阶段:处理结束治疗所产生的问题及帮助迁移和巩固治疗所获得的成果31.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P199)①信赖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个性化原则⑤中立性原则⑥保密性原则32.简述精神分析治疗的技巧(P205)①自由联想②释梦③阻抗④移情33.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方法(P209)①设计和平等主观不适等级表②松弛训练③脱敏训练:逐步按焦虑等级表进行脱敏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