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doc 5)
石油化学06 第3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第3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 1 恩氏蒸馏和实沸点蒸馏
2 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测定
3 密度和相对密度 4 光学性质 5 粘度 6 热性质
7 其它性质
1 /78
第3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3 密度和相对密度
3 密度和相对密度
原油及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在生产和运输有着重要的
的原油如胜利原油次之,而环烷基的原油如辽河欢喜岭原油最小。
15 /78
第3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3 密度和相对密度→3.6 特性因数和相关指数
3.6 特性因数和相关指数
特性因数K:
1.216 3 T K 15.6 d15.6
相关指数BMCI:
48640 15.6 BMCI 473.7 d15.6 456.8 t v 273
对于任何一种链烷烃或烷基取代的环状烃而言,当碳 数无限大时,即碳链无限长时,即使分子中含有多干个芳 香环或环烷环,这对它的密度的影响已微不足道了。 烃类分子的碳数与其相对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用下
式表示 :
k d 0.8513 CZ
20 4
对于不同的烃类分子,其中的 k与Z值均不同。
11 /78
式中:—油品的体积膨胀系数 液体受压后,体积变化不是太大,因而通常压力对
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很高的 压力下油品的密度要受到压力的影响
6 /78
第3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3 密度和相对密度→3.3 混合油品的密度
3.3 混合油品的密度 当属性相近的两种或多种油品混合时,其体积具有可加 性,因此混合油品的的密度混可按下式计算:
不要混淆:密度与分子量 石油及其馏分的数均分子量
第三章 石油的物理性质

密度计法 比重瓶法
2、液体油品相对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温度升高,油品的体积膨胀,密度和相对密度 减小。
在0~50℃的温度范围内,t℃时的相对密度与 20 ℃时的相对密度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
d4t d420 γ(t 20)
式中:—油品的体积膨胀系数
液体受压后,体积变化不是太大,因而通常 压力对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很高的压力下油品的密度要受到压力的影响。
第二节 平均分子量
石油的分子量是进行炼油设计、关联石油物 性、研究石油的化学组成中所必不可少的基 础数据。由于石油及其产品是由许多分子大 小不同的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而各 种合物的分子量又各不相同,其范围也很宽,
所以只能用平均分子量来表示。
1. 定义
石油及产品的理化性质
(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石油及产品的理化性质
➢不同属性原油相同沸程的馏分: 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
➢ 同一种原油,随馏分沸程的升高密度逐渐 增大;
原因在于: 环烷基的原油由于其环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
因而其相对密度较大;而石蜡基原油因烷烃 含量较高,因此其相对密度较小。
相同原油的馏分随着其沸点的升高,芳烃含 量增加,而烷烃含量降低,因而其相对密度 增加。
450~500
0.8723
0.9067
0.9390
>500
0.9221
0.9698
1.0020
原油
0.8554
0.9005
0.9495
原油属性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中间基
羊三木 0.7650 0.8630 0.8900 0.9100 0.9320 0.9433 0.9483 0.9820 0.9492 环烷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实验教案

1. 石油颜色的观察;2. 石油密度的测定;3.石油粘度的测定;4. 石油荧光性的观察。
思考题与作业
1. 观察我国若干油田原油的颜色。
2. 根据实验观察和讲课内容,小结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应用。
实验
原理
石油的组分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非烃)和沥青质。根据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在流经分离柱内的吸附剂时,同吸附剂间的吸附性能不同,以及各种有机冲洗剂的极性不同,其脱附快慢也不同的原理,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配比及冲洗剂的用量,可以把原油中各族组分分离。目前常采用柱色层法。
实验操作重点及难点
重点:组分分离,各油田原油观察。
难点:原油组分分析流程。
实验要求
1.了解组分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流程。
2.掌握原油物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石油组分分析
1.纯化,棉花、滤纸净化,无水硫酸钠、层析硅胶(80-200目,分析纯),层析氧化铝(80-200目)纯化,玻璃器皿的净化。
2.实验步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实验教案
指导教师(签名)20年月日
课程性质
课内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一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开课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开课班级
资工1041~1044
人数
177
实验
目的
石油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特征对研究石油形成、运移、聚集、保存、次生改造和分布,评价石油的工业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演示了解石油的族组分组成分析过程; ②通过观察和测定了解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
(3)在层析柱底部塞少量棉花,用80-200目活化过的硅胶及中性氧化铝按硅胶/氧化铝体积比为1:1干法充填层析柱,轻敲柱壁,使吸附剂填充均匀,并在柱上方加入适当的颗粒状无水硫酸钠;层析柱的内径为0.9cm,长度30cm。
石油地质学-2. 油气组成和性质

2)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与密度之比称运动粘度 单位为㎡/s,二次方米/每秒,其常用Vt表示
Clq 2019/10/18
3)相对粘度:
又称思氏粘度,是在思氏粘度计中200ml原 油与20℃时同体积的蒸馏水流出时间的比,用Et 表示。
实验室测定的Et,通过置换算表,获得运动 粘度,运动粘度与密度之积即得动力粘度。
含硫量
V/Ni
δ13C
海相石油
陆相石油
25-70%
60-90%
25-60%
10-20%
陆相石油大于海相石油含蜡量。普遍大于5%。
一般海相石油大于陆相石油的含硫量,
>1
<1
>-27‰
<-29‰
Clq 2019/10/18
第二节 天然气的组成与性质
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出类型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中所研究 的主要是狭义的天然气
>0.90 称为重质石油 <0.90 称为轻质石油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1吨按7.3桶计算。
Clq 2019/10/18
3.石油的粘度
粘度值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 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粘度又分为: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 相对粘度
Clq 2019/10/18
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
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它表示1牛顿力作用下, 两个液层面积各为1平方米,相距1米,彼此间相对移动 速度为1米/S 时,液体流动所产生的阻力。
吸附
轻馏分
烃用
物
类硅
原 蒸馏
油
用 乙
可+
溶胶 的质
胶、 有 机 溶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如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闪 点等。
产品应用
不同性质的石油和油品适用于不同的产品和应用领域,如航空煤油、柴油等。
石油及油品性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
石油及油品的泄露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VS
环境保护
了解石油及油品的性质有助于采取有效的 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酸碱值
润滑油的酸碱值是表示其酸碱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指标 。酸碱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润滑效果。
燃料油与溶剂油
闪点
燃料油和溶剂油的闪点较低,易点燃,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密度
燃料油和溶剂油的密度较大,具有较高的重量和体积。
04
石油及油品性质的应用与 影响
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石油开采
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了解石油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等)有助于确定开采方式、设 备和工艺。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X-12-21
目录
• 石油的物理性质 • 石油的化学性质 • 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 石油及油品性质的应用与影响
01
石油的物理性质
密度与比重
01
02
密度
比重
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或 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
石油加工
石油加工过程(如蒸馏、裂化等)需要利用石油的化学性质,以生产不同种类的油品。
油品的运输与储存
油品运输
油品的物理性质(如闪点、燃点等) 决定了运输方式和安全措施,确保运 输过程中的安全。
油品储存
了解油品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抗 氧化性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储存容 器和条件,确保油品质量。
石油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

正己烷
0.6572
2,2,4-三甲基戊烷
0.7033
正丙基环己烷
0.7933
己烯-1
0.6740
正辛烷
0.7037
正丙苯
0.8613
甲基环戊烷
0.7503
辛烯-1
0.7193
环己烷
0.7780
乙基环己烷
0.7908
-甲基苯乙烯
0.9110
苯
0.8774
邻二甲苯
0.8847
烷烃、环烷烃、芳烃密度比较
气体
汽煤柴油
润滑油基础油
石蜡
脱沥青油
沥青
焦化汽油、柴油、蜡油
焦炭
元素组成:C、H、O、S、N、微量元素 石油的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S、N、O化合物
单体烃: 用于石油气及低沸点石油组分 烃类组成 族组成: 仪器气相色谱(GC) 轻馏分 填充柱冲洗 中间馏分和重馏分 结构族组成 : 一般用易测的物理性质关联 如n-d-m法,B—L法
01
原油
电化学脱水脱盐
常 减 压 蒸 馏
汽油馏分
异构化
汽油调和组分
航煤馏分
柴油馏分
催化重整
高辛烷值汽油或芳烃
精制与脱蜡
航空煤油
液体石蜡
加氢或化学精制
柴油调和组分
常压渣油
减 压 蒸 馏
减压馏分油
减压渣油
催化裂化
加氢裂化
润滑油生产
脱沥青
延迟焦化
催化裂化汽柴油
72.15
0.330
己烷
0.6594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
一般用蒸馏曲线的斜率来表示该油品的沸 程的宽窄。
斜率 90%馏出温度 10%馏出温度 90 10
斜率越小,表示沸程越窄。
一般常用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气化性能。油品 平均沸点的定义如下:
体积平均沸点tv(℃):
t t10 t30 t50 t70 t90
v
5
质量平均沸点tw(℃):
n
t w
石油加工工艺过程中常压炉的辐射炉管和转油线加氢精制反应器等处油品处于汽液相混合状态可以计算汽液混合物的密分别为汽液混合物汽相和液相的密度kgmgmgg分别为汽液相的质量流率kgh油品相对密度油品相对密度原油0810轻柴油082087汽油074077减压馏份085094航空煤油078083减压渣油09210表31原油及其馏份的相对密度的范围20特性因数k
在SI单位制中,绝对粘度的单位为Pa·s 。 1Pa·s=10P=1000CP
2、运动粘度
常用的粘度是运动粘度,它是绝对粘度 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液体密度之比值, 即: ν η
ρ
在SI单位中,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m2/s。 1mm2/s=1cst=0.01st
3、条件粘度 恩氏粘度 :以油品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mL
(一)、粘度的定义
1、绝对粘度()
绝对粘度又称动力粘度,它由牛顿方程式所定义 :
F η dv A dl
式中:F—作相对运动的两流层间的内摩擦力(剪切力),N; A—两流层间的接触面积,m2 dv—两流层间的相对运动速度,m/s dl—两流层间的距离,m —流体内部摩擦系数,即该流体的绝对粘度,Pa·s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4时31分2秒 上午4时 31分04:31:0221.7.11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1、石油的化学组成1.1 颜色与密度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³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 kg/m³以上或在800 kg/m³以下。
1.2 元素组成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
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
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
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
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
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
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习目的
石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石油的性质对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的工业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简易的实验演示了解:(1)石油的主要族组分组成分析;(2)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石油馏份试验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每一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沸点和凝点。
按一定的温度间隔蒸馏切割出不同沸点范围的原油组分,为原油的一个馏分。
实验时称50g 油样,倒入恩氏蒸馏烧瓶中(图实1-1),将烧瓶均匀加温,记下馏出第一滴时的温度(初馏点)及温度为150℃、170℃、210℃、230℃、250℃、270℃、300℃时馏出的体积,根据下式可计算各馏分的数量:
式中:V n :为每一馏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Vc :为每一馏分馏出量(ml );
Wo :为油样量(g );
D 420:为20℃时油样的比重。
(二)石油组分分析
石油的组分,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
根据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同吸附剂间的吸附性能不同,以及各种有机冲洗剂的极性不同,其脱附快慢也不同的原理,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配比及冲洗剂的用量,可以把原油中各族组分分离。
目前常采用柱色层法,以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苯与上述组分相似性质的溶剂作为冲洗剂,冲洗色层柱,从而将原油各组分分离。
试验时,首先将脱硫、脱水并经馏程切割(210℃以上馏份)的原油溶于正己烷中,静置后用滤纸脱去沥青质,再将滤液通过漏斗倒入色层柱中,见图实1-2;然后用正己烷淋洗脱附饱和烃,收集冲洗液,自然挥发干即可得出含量。
再用苯淋洗脱附芳烃,收集冲洗液得其含量;残留在色层柱上的为胶质,是吸附能力极强的含氧、氮、硫的非烃化合物,可由减差法计算其含量。
若要专门研究可用苯—甲醇将其全部冲洗下来。
若定量分析时,一切仪器用品均应事先洗净,严格称重。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
1. 石油颜色的观察
石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
一般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愈高,颜色愈深。
观察原油的颜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颜色。
若原油色深,透明度差,可摇动原油样品,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
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的观察,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常有荧光颜色干扰,不常采用。
%100/204
⨯=D W V V o c n
原油的颜色有多种,在透射光下,一般有浅黄色、黄棕色、黄褐色、棕褐色、褐色、棕黄色至黑色。
观察我国若干油田原油的颜色,记录下观察结果,填在表学实1-1中。
表学实1-1 我国若干油田原油颜色肉眼观察记录表
图实1-1 石油馏程试验图实1-2 色层柱装置简图
1.恩氏烧瓶;
2.冷凝槽;
3.喷灯;
4.量筒;
5.防风罩;
6.高温温度计
2. 石油密度的测定
原油在20℃时的相对密度与同体积4℃时的纯水的密度之比称为原油的相20表示之。
石油的相对密度常用相对密度计法或韦氏天平密度法测对密度,以D
4
定。
(1)密度计法
测定方法:①将调好温度的试样,小心地沿筒壁倒入量筒中,当试样表面有气泡聚集时,可用一片清洁滤纸除去气泡;②将干燥的密度计小心地放入试样中,待其稳定后,记录测定时的温度及读数;③将密度计在量筒中轻轻转动几下再放开,按要求再测定一次。
若两次测定温度读数相差超过0.5℃,应重新读取密度和温度,直到温度变化稳定到0.5℃以内,记录连续两次测定温度和视密度的结果(图实1-3)。
计算:可根据下式进行温度校正和计算标准密度:
式中:D 420:为标准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D 4t :为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计读数;
r :为相对密度的补正数,可查《石油密度计量换算表》; t :为试验温度(℃)
(2)韦氏天平密度法
测定方法:①将预热并恒温的原油样品小心地注入洁净而干燥的量筒中,直至悬挂浮沉子的金属丝浸没在试油里约15mm 为止,此时天平失去平衡,在梁上逐次挂上砝码,直至平衡为止,读取试油的温度,记录试油的“视”密度D ′(图实1-4)。
计算:将测定的“视”密度D ′换算为试验温度下样品的实际密度: D 4t =(0.9982-0.0012)D ′+0.0012
式中:0.9982:为水在20℃时的密度,g/cm 3
0.0012:为空气在20℃及大气压为0.1Mpa 时的密度,g/cm 3 D ′:在韦氏天平上读取的密度,g/cm 3。
将试验温度下所测原油的密度D 4t 换算成标准温度下的密度D 420
图实1-3 密度计与密度测定装置 图实1-4 韦氏天平结构
1.温度计;
2.密度计;
3.量 筒;
4.支架;
5.水浴缸
3.石油粘度的测定
粘度是表示原油流动性能的重要参数。
度量粘度的参数因测定的装置和计量单位的差别,分别称为:绝对粘度(或动力粘度,单位为Pa •S )、运动粘度(单位为m 2/s )和恩氏粘度(或相对粘度)。
(1)运动粘度测定法
运动粘度是指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在同温度下的密度的比值。
它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阻力的尺度。
)
20(4204-+=t r D D t )
20(4204-+=t r D D
t
运动粘度测定的仪器主要是一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图实1-5),毛细管粘度计各扩张部分的内径不同,供试验不同粘度的原油时选用。
测定时,将装好油样的粘度计浸在恒温液体内并调整为垂直状态,当油样液面向下流动至第一计时标记a 刻线处开始记时,当液面流至第二计时标记b 刻线时停止记时。
每个样品所测出的流动时间,应不少于三次,取其中相近的三个数值,求出平均值。
在温
度t 时运动粘度U t (mm 2/s )按下式计算:
式中c :为粘度计常数,mm 2/s 2;t t :为油样平均流动时间(s )。
图实1-5 玻璃毛细管粘度计 图实1-6 恩氏粘度计
1.内容器;
2.外容器;
3.球面形底;
4.木塞;
5.温度计插孔;
6.搅拌器;
7.小尖钉;
8.流出孔;
9.支架;10.调节螺丝;
11.接收器
(2)恩氏粘度测定法
恩氏粘度指液体在某温度下从恩格勒粘度计流孔中,流出200ml 所需的时间(s )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的时间(s )之比。
以E t 20表示。
用恩氏粘度计(图实1-6)测定时,用木塞严密塞住粘度计的出口,将预先加热到不超过40℃的试油注入内容器,调整到三个尖钉的尖端刚好露出油面。
小心搅拌油样并保持恒温达到测定温度,将清洁而干燥的接收瓶放在流出孔下面,迅速提起木塞,同时启动秒表,当接收瓶中的试油正好达到200ml 标线时,停止秒表,读出时间,准确至0.2s 。
在温度t 时,试油的恩氏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r —试油从粘度计中流出的时间,s ;
E 20—粘度计的水值(20℃时,200ml 蒸馏水从粘度计中流出的时间),
s 。
t
t ct U =20
20E r
E t
=
由恩氏粘度查表可得相应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乘以该温度时原油的相对密度,即为动力粘度。
4. 石油荧光性的观察
石油的荧光性是指其在紫外光(波长0.2—0.4×10-6m)照射下发出延续时间不足10-7秒的可见光的现象。
石油中饱和烃不发荧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才发荧光。
低分子量轻芳烃呈天蓝色,随着分子量加大荧光色调加深,胶质一般呈浅黄到褐色,沥青质一般呈褐到棕褐色。
三、仪器用品
1. 仪器
馏程测定仪、色层柱、相对密度计、韦氏天平、毛细管粘度计、恩氏粘度计、荧光灯。
2. 用品
温度计、试管、烧杯、滤纸、秒表。
3. 文具纸张(自备)
四、作业要求
1. 观察我国若干油田原油的颜色。
2. 根据实验观察和讲课内容,小结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