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不同范围切除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合集下载

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144• 临床研究 •大程度保证结果的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分析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对比两次检查的诊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析:实验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LVD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4.32±11.32)mm,LAD(左心房内径)为(48.12±9.67)mm,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6.54±11.63)%。

2.2 两组患者的诊出率比较:实验组的诊断率为98%(49例),其余两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心力衰竭,对照组的诊断率为90%(45例),实验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χ2=3.881)。

3 讨 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心室长期压力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患者心肌收缩力下降,无法维持心排血量。

慢性心力衰竭包括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以及全心衰竭三种类型。

其致病病因包括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原性心脏病等等。

而影响心排血量的决定性因素则有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力及其协调5个[3]。

单个或多个改变或将造成心力衰竭。

临床中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可通过X线、心脏彩超、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等方式进行,不同方式的费用不同,检查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中X线相对成本较低,但由于心脏本身存在固有的体征外心脏扩大现象,所以这一种依靠分析心脏扩大现象来判断心力衰竭的检查方式在临床中偶见诊断失误[4]。

其次,慢性心力衰竭分三个不同的类型,在检查时,患者的心脏功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右心衰竭一般表现为下垂性水肿、腹部饱胀、胸腹水以及颈静脉怒张,因此,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直接和直观的检查方式[5]。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趋势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趋势
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5.7%,喉返神经损伤3.5%
●微灶癌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分化性癌退行分化的几率有待观察 ●是否可以用药物替代全部甲状腺功能尚无结论 ●近全甲状腺切除的概念比较模糊
保留的量及部位没有明确规定 只能视局部情况和个人经验而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小结
对于单侧原发癌的切除范围 ●甲状腺或近全甲状腺全切除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三种术式各有利弊,均是可接受的手术
DeLellis RA,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endocrine organs. Lyon: IARC Press,
2004:51
每一种术式均有理论及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支持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公认的最起码的腺体切除范围 ●目前多数人主张: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适用于包膜内或腺体内型低危组患者
.
5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
●优点及支持的依据: 1.术后对侧复发率低
李树玲等1.3%,陈福进等0.8%,马向东等0.75%
2.并发症少 3.大多数残留灶可长年处在隐匿状态,复发再手术率<4% 4.对侧出现癌再手术无困难,并发症不高、预后不受影响 5.远期疗效与更大范围的手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11
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
●优点及支持的依据:
5.可避免再次手术及其弊端
6.可改善病人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
●一组随访30年的病例 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与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相比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6-04-15T12:03:56.8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勇马国浪邓聪[导读] 湘潭县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胡勇马国浪邓聪湘潭县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探讨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9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全切术)和B组(接受次全切术),每组50例。

对比(1)A组和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2)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观察项目有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

(3)A组和B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

结果:(1)A 组和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2)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3)A组和B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中,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各有优缺点,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次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肿瘤复发率相近。

【关键词】全切术;次全切术;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甲状腺癌根据组织学可以分类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可以分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前者占全部甲状腺癌的75%~90%,后者占16%[1]。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众多,每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

因此本次研究拟探讨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2年4月~2014年9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肿瘤类型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

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峡部扩大切和甲状腺全切的对照效果分析

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峡部扩大切和甲状腺全切的对照效果分析

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峡部扩大切和甲状腺全切的对照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7T11:21:58.3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7期作者:汤铖[导读]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峡部扩大切和甲状腺全切的对照效果分析汤铖(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外科;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本院主要就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1cm,术前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淋巴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和甲状腺全切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探究。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且术前影像学检查颈部无异常淋巴结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进行患者的分组处理,其中观察组25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ⅥA及ⅥB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在本次医学研究之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下降(低PTH)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淋巴结情况及转移个数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和预后效果上与甲状腺全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相仿,但是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问题,在不影响治疗效果情况下减少了患者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甲状腺峡部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甲状腺全部切除,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它具有分泌甲状腺激素以及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作用。

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30・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20,24(23):30-32.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杨琦1,范波2,陆露3(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陕西西安,710061;2.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金华,301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37)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炎症指标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9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和对照组(=34)。

对照组行甲状腺双侧叶全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侧叶切除术治疗。

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L-17)、白细胞介素-35((L-35)、y干扰素((FN-7)]水平以及PTH 水平。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炎症因子和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i2组IF-17.PTH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IF-17水平低于对照组,PT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i2组IF-35、IFNi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单侧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对PTH水平影响相对较力、。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炎症指标;甲状旁腺激素中图分类号:R736.1;R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77-3355(2222)25-330-35D0I:10.0710/jcmp.022223010Influence of thyroidectomy on relatedindicators id pahenhs with thyroid ccnceoYANG Qi1,FAN Bo2,LU Lu3(1.Department qf Head and Neck Oncology,Shaanxi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of Xi'an Jiaotoog UniversPa,Xi'an,Shaanxi,710061;2.Department of Laboratoro,Jinhun CCa People'sHospitai in Zhepang Proinco,Jiihiuo,Zhejiang,301000;3.Department op Obstedico pnh d^necolopy,Second AffUmd Hospitni OMilimro Medicci UniversPa Of People's Piberatioo Army,Chongqing,440037)Abstroct:Objective To iavestigaid thd inflredca of thyroiCectomy oa inflammaton iniicatora ani parathyroin donnoac(PTH)leved in patiecit with thyroin caacen.Methods A totai of6/cases with thyroin caaccn were divined inh oUsenatiou gnup(g=30)anV coatroi gnup(g=34)accorOina hr ranVom nambco tanic皿航比左Tdv pdtiects in the coutrot aoir rnVeroeat bilaterai totai thyroinecto-my,while those in the oUsenatiou aoir wero treated with rnilaterai totai thyroinectomy.Tdv opvoi O ou-related inVicatore,inflammatoo fnctorn[interleurin-17(IF-17),interleurin-30(IF-35),y in-tenerou((FN-7)],at PTH level wero compared between the twi Results T0c amouni of intraouerativa blooi lost i n the oUsenatiou wat sieniacantty lest,ant the duratiou ofant dospitW stay wero sienificantty seoOer than those in the cootroi(P<0.05).Beforo seraeo,them wero no sienificani cliVeredces in inflammatoo factora ant PTH Cats betaeee the two anups (P>0.05).Tyree ddys dfter seraeo,IF-17ant PTH leveas in both aoups wero lower that those be-foro seraeo,IF-17levd in the oUsematiou was sienificantty lowea,ant PTH levd was sicnifir cantty digaer that thai i n the coutroi(P<0.05).Tyree ddye dfter the oueratiou,the leveas of IF-30ant IFN-7in the two amups were sienificantty higyer that those before opemtiot,ant were alse digaer in the oUsematiou that those in the cautroi(P<5.05).Conclusion Unilateras toth thyroinectomy in the treatmevi of thyroin cancer cat shoOee dospiwt stay ant reeulaae inflammator O inticatora of p CW i V s,and Oas less impaca os PTH0x61.Key worOt:tdyminectomy;thyroin cancer;inflammatoo indicatora;parathyroin aormote收稿日期:2520-09-20甲状腺癌属于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创伤也较大⑴,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癌患者8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对照组(42例)与次全切术治疗的观察组(42例),观察治疗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甲状腺癌治疗中,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次全切术并发症更少,整体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癌为恶性肿瘤,疾病引发因素较多,常见的有缺碘或高碘意识、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其中乳头状癌为常见病理分型[1]。

该病常采用手术切除方式进行治疗,在疾病治疗中,完整切除肿瘤为常用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是患者手术切除范围依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2]。

本研究选取我院甲状腺癌患者84例,观察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选取我院甲状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至65(53.84±3.84)岁,颈部肿块大小3至14(8.16±1.67)mm,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1至66(54.28±3.39)岁,颈部肿块大小3至15(8.29±1.45)mm。

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全身麻醉,患者在仰卧位下接受治疗,做弧形切口,位于颈前胸骨切迹上方2cm,长度为4至5cm,直至颈阔肌,并且游离皮瓣上缘,将颈白线至甲状腺被膜切开,保证患者喉返神经、腺体充分的暴露出来,并且注意保护甲状旁腺。

切除双侧甲状腺且保留3g,对表面血管进行结扎缝合操作,电凝止血,逐层闭合。

观察组:体位、麻醉、切口与对照组相同,游离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上级充分暴露出来,并且紧贴对其血管进行结扎,在甲状腺外侧缘游离甲状腺,并且在距离甲状腺下级较远的位置进行血管结扎操作,在此期间应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并且切除大部分甲状腺,一侧甲状腺组织保留5至7g,并且保留患者甲状旁腺,同时包括喉返神经周围腺组织。

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术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术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分析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3 ) 0 4— 0 2 2 1— 0 3
Anal y s i s o f po s t op er at i ve c o m pl i c a t i o ns o f di fe r e nt s ur gi c a l pr oc e dur e s f o r di fe r e nt i at e d t hy r o i d c a r c i -
全切术术 后低钙血症发生率 明显 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 除术 与患侧腺叶及峡部 + 对侧大部 切除术 。 【 关键词 】 分化型 甲状腺癌 ; 喉返神经损伤 ; 低钙血症 ; 术后并发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3 . 0 4 . 0 0 6
T h e r e w e r e 7 7 c a s e s o f l o b e c t o my w i t h i s t h m u s d i s s e c t i o n , r e c u r r e n t l a r y n g e a l n e r v e i n j u y r i n 1 c a s e ( 1 . 3 %) , 1
2 0 1 3年 8月第 5 第 4期
C h i n J S u r g O n e o , A u g . 2 0 1 3 , V o 1 . 5, N o . 4 .
・2 2l ・
临床研 究
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不 同术 式 术 后 主要 并 发 症 的分 析
任 船 , 李情 怀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a .M e t h o d s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d a t a w e r e r e v i e w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o f 2 6 4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a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 s o f t h e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e b e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r o m 2 0 0 4 t o 2 01 2 . Re s u l t s

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半切手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半切手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半切手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然而,在治疗乳头状癌时,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选择主要包括全切和半切。

全切手术是指完全切除甲状腺,而半切手术则是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

确定适合的手术方法对于术后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和半切手术的标准,以帮助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将介绍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手术的定义和背景信息,包括其目的和作用机制。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手术的适应症,即哪些患者应该接受全切手术治疗。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甲状腺乳头状癌半切手术的标准。

同样,我们将介绍半切手术的定义和背景信息,并阐述其适应症。

通过对比全切和半切手术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切手术和半切手术的标准,并进行对比和讨论。

这将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以保证术后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的目的是为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和半切手术的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

希望本文能够为医学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手术标准和半切手术标准。

首先,我们将在2.1部分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手术标准,包括定义和背景以及手术适应症。

在2.2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甲状腺乳头状癌半切手术标准,同样包括定义和背景以及手术适应症。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将对全切手术标准和半切手术标准进行总结。

在3.1小节中,我们将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手术标准的关键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不同范围切除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作者:李文焕郑信志刘鹏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7期[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癌不同范围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全切组次全切除组各145例,于手术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T3与FT3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术后1 d,所有患者T4、FT4水平较术前有所上升,术后3 d,所有患者T4、FT4水平要显著低于手术前(P < 0.05),但TSH水平要明显高于术前(P < 0.05)。

结论甲状腺癌腺叶全切术与腺叶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无明显差异,术后3 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出现较为明显下降,此时应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关键词] 甲状腺癌;甲状腺叶全切术;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7-0064-02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涨幅约6%,其患者以女性居多[1]。

外科手术联合内吸碘与术后的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目前是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

除手术切除是否干净外,甲状腺癌术后的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几乎与外科手术的重要性持平。

文献报道接受术后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要明显低于那些未接受术后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患者,但目前有关术后如何进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不同切除范围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报道尚且不多[3,4]。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了甲状腺癌次全切除术与全切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甲状腺癌;②术前甲状腺功能正常;③术前不合并甲亢、甲减、甲状腺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者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将接受腺叶全切术的145例患者作为全切组,接受次全切除术的145例患者作为次全切除组。

全切组男51例,女94例,平均年龄(45.9±6.3)岁,其中甲状腺滤泡状癌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6例,甲状腺髓样癌1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

术中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60例未发生转移。

次全切组男48例,女97例,平均年龄(46.3±7.1)岁,其中甲状腺滤泡状癌1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4例,甲状腺髓样癌14例。

术中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66例未发生转移。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

1.2方法于手术前1天、术后1 d及术后3 d在患者安静、空腹的情况下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段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为0.05,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手术前,全切组与次全切除组所有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术后3 d,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差异比较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所有患者T3与FT3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且术后3 d的水平要显著低于术后1 d(P < 0.05);术后1 d所有患者T4、FT4水平较术前有所上升,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所有患者T4、FT4水平要显著低于手术前(P < 0.05),但T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 < 0.05)。

见表1。

3讨论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左右,但却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5]。

近年来由于射线辐射、激素及碘摄入量的变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绝大多数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即分化癌,故恶性程度较低,若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均较好,并获得长期生存[6]。

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及术后TSH抑制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术式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但国外学者主张通过高精度的手术操作将癌变组织彻底清除,即进行甲状腺全切术。

国外文献的报道显示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与喉返神经麻痹的概率均为1%左右,两种术式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显著的差异,且全切术后癌症的复发率更低,故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在国内也逐渐得到普及。

无论是哪一种术式,术后患者均需要接受TSH抑制治疗,而何时补充TSH,补充剂量的大小均根据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水平而定。

TSH通过促进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酪氨酸碘化等环节来调控甲状腺的合成与分泌。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能够增加TSH的分泌及TRH对TSH的刺激,反之则对TSH的水平起到抑制的作用。

正常机体中的TSH呈脉冲式分泌,具有日夜节律性,T3及T4的水平发生细微的变化即会使得TSH的分泌发生敏锐的变化,而TSH的半衰期为1 h,且短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小[7]。

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单次采血的方法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此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分化型甲状腺癌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在肿瘤尚未成型时,TSH能够对磷脂酰基醇磷酸激酶造成刺激以促进癌肿的形成,所以外科手术后的TSH抑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8]。

由于T3的生物活性要高于T4,且T4的结合位点在甲状腺球蛋白占90%以上,故外科手术中的各类操作所引起的激素释放主要以T4为主[9],我们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4与FT4水平在术后第1天均较手术前有所升高,这与甲状腺体在手术中受到挤压后释放激素有关。

而术后第3天,T4与FT4的水平开始发生回落则是由于随着腺体被切除,其合成与分泌激素的功能发生障碍,之前在手术中所释放的激素也逐渐被消耗。

此时TSH也明显升高,预示着甲状腺残余腺体的功能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发生[10,11]。

而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T3的水平也逐渐下降,到第3天继续下降,这可能与T3的半衰期较短,仅18 h,而手术后机体内作为转化为T3原料的T4也不足,此时T3与FT3均低于手术前的水平并呈下降趋势。

所有患者的TSH水平均在术后第1天发生较大的下滑,但在第3天已明显高于术前的水平,这与患者术后T4及FT4的变化几乎相反,尤其是FT4,故术后对患者FT4及TSH的水平进行监测能较好地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解。

但通过对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我们发现两者在各个时间段激素水平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虽然次全切除术后所残留的腺体要多于全切术,但两种切除范围之下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差异并不大,这亦可能与研究样本的大小有着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腺叶全切术与腺叶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无较为明显的差异。

术后1 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术后3 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此时应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参考文献][1] 刘玉琴,张书全,陈万青,等. 中国2003-2007年甲状腺癌发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0):1044-1048.[2] Strosberg JR.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unusual neuroendocrine tumors: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and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J]. Semin Oncol,2013,40(1):120-133.[3] Zhang GA, Hou S, Han S,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leptin and leptin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 Oncol Lett,2013,5(3):797-800.[4] 关海霞,滕卫平.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研究新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61-63.[5] Nixon IJ, Patel SG, Palmer FL, et al. Selective use of radioactive iodine in intermediate-risk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2,138(12):1141-1146.[6] 翟建敏,原韶玲. 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0):791-795.[7] 尚文周,李世宽. 某医院甲状腺癌手术1099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63.[8] 于颖娟.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8-19.[9] Kamble MT, Nandedkar PD, Dharme PV, et al. Thyroid function and mental disorders: an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interaction[J]. J Clin Diagn Res,2013,7(1):11-14.[10] Durmaz E, Barsal E, Parlak M, et al. Intrathyroidal ectopic thymic tissue may mimic thyroid cancer: a case report[J].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12,25(9-10):997-1000.[11] Zhang GA, Hou S, Han S,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leptin and leptin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 Oncol Lett,2013,5(3):797-800.(收稿日期:2013-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