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简章及目录等--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学术学位硕士(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院系:中文系联系电话:87557713 联系人:陈燕玉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华中大中文系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国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为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1985年正式建系。
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并列第12名,是国内同类高校中的佼佼者。
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
目前本系共有硕士点8个(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博士点8个(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并建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
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
中文系现有专任教师34名,教授12名,副教授13名,余为讲师,大都拥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具有优良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教学科研功底;其中“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1人次担任全国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次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次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5人次先后分别担任了全国、省级相关学会的副会长、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
本系自建立以来,严学宭、尉迟治平、汪平、黄树先、王乾坤等知名学者曾执教于此,何锡章、方方、李俊国、程邦雄、何洪峰、王毅、路成文、蒋济永、黄仁瑄等一批在职教师,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韵学、计算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领域,学术成果丰富,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已形成华中大中文系的语言与文学并重、基础与前沿兼顾的学术传统和特色。
中文系主办的《语言研究》杂志(CSSCI来源)在海内外影响甚大,入选“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
材料力学行为的跨尺度模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学分:2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黄敏生 副教授
专业 年龄 固体力学 31
学术方向 材料的力学行为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黄敏生与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在英国 Portsmouth 大学机械工程设计材 料力学行为研究组(MBM)从事两年的高级研究助理(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微观模拟和分析”, 项目与英国 Rolls-Royce 公司(劳斯莱斯公司)合作,主要研究镍基高温合金(包 括单晶和多晶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响应。学术专长包括:分子动力学 模拟、2 维/3 维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应变梯度理论、晶体塑性模拟以及材料的 损伤和断裂。
全英文教材: Jinghong Fan,2011.Multiscale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Materials,published by Wiley
主要参考书: 1. Young W, et al. 2008.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Published by Springer 2. Markus J. Buehler, 2008. Atomistic modeling of materials failure. Published by Springer. 3.John Price Hirth. 1982. Theory of Dislocation. Published by published
by Wiley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1)

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专业代码:071102 授理学学位)“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是一个理学博士点,强调理工结合,主要横跨学科为数学、物理、生物与工程。
该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的,由双方联合建立的系统科学研究所管理。
本培养方案由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制定。
1、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学风。
2).在系统科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系统分析与集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学科中的应用背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 身心健康。
2、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2).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3).水资源系统分析与数字流域4).综合集成技术与方法5).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1 授工学学位)为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管理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学科自1997年9月起按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经过培养实践,特修订本方案。
1、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4). 身心健康。
2、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2).复杂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3).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 4).计算机集成控制与网络技术; 5).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6).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 7).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 8).公共安全与应急决策系统; 9).物流系统工程; 10).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1).飞行器导航制导 12). 多谱成像与遥感图像处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太阳能技术课程代码-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太阳能技术 课程代码:122.510 课程类型:□ 博士专修课程 □√ 硕士专修课程考核方式: 全英文考试 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适用专业: 新能源适用层次:□√ 硕士 □ 博士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64 学分:4先修课程要求: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年 龄学术方向 Nicola Pearsall 教授 光伏系统性能评估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Nicola Pearsall研究光伏发电系统超过25年,就职于从事光伏系统开发、 太阳能电池设备开发、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以及研究能源技术环境影响评估的科研团队—诺森比亚大学光伏应用中心,受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协会的资助从事项目研究,在欧盟委员会的6号框架协议下开展活动。
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了解两种薄膜光伏发电技术:有机光伏发电和薄膜硅光伏发电技术理解有机薄膜硅光伏电池的原理,全面掌握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以及仿真工具的使用。
批判性地看待和判断数值模拟工具的能力和局限,掌握硅太阳能电池的关键设计步骤。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第一章 简介§1.1 有机电子学:定义§1.2 有机材料§1.3 有机电子学:设备§1.4 欧洲可再生能源§1.5 卷对卷工艺§1.6 发展史§1.7 光伏研究发展图§1.8 策略研究日程§1.9 首个商业产品第二章 有机材料§2.1 共轭分子§2.2 最高已占分子轨道和最低空分子轨道 §2.3 两类有机材料§2.4 有机材料的导电性§2.5 分子的光学特性第三章 有机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3.1 光子的吸收和激子的产生§3.2 激子扩散到施主-受主界面§3.3 激子在施主-受主界面分离§3.4 电荷移动并在电极处收集§3.5 重要参数第四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4.1 一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4.2 同质结§4.3 异质结:双层膜结构§4.4 体异质结§4.5 大面积异质结第五章 有机光伏电池的性能提高§5.1 有机光伏电池限制§5.2 激子扩散控制§5.3 低带隙材料§5.4 层形态§5.5 封装§5.6 主动体层纳米结构化§5.7 混合太阳能电池(聚合物/纳米粒子) §5.8 叠层有机光伏电池第六章 有机薄膜电池沉积技术§6.1 蒸发镀膜§6.2 湿法沉积第七章 LPICM/ ORGATECH研究小组§7.1 LPICM研究课题§7.2 合作伙伴和技术设施§7.3 有机全像素图?§7.4 基于磷杂环戊二烯和硅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新材料 §7.5 简单模拟§7.6 碳纳米通道晶体管和薄膜晶体管的喷墨印刷§7.7 有机光伏电池和混合太阳能电池第八章 薄膜硅产品和市场§8.1 应用领域§8.2柔性薄膜硅电池§8.3世界前十强薄膜电池生产商§8.4生产线销售第九章 薄膜硅生产技术§9.1强化等离子体化学蒸汽沉积技术§9.2等离子过程的主要特§9.3等离子体中主要化学反应§9.4等离子体参数和过程第十章 氢化无定形硅§10.1材料性质§10.2沉积技术§10.3光伏电池§10.4影响效率的因素第十一章 多晶硅§11.1 等离子体参数和过程§11.2 粉末行程的动力学分析§11.3 多晶硅沉积技术§11.4 输出特性的改进第十二章 硅异质结§12.1 碳化硅和薄膜技术的融合§12.3 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结构§12.4 氢化非晶硅和碳化硅的融合第十三章 应用氢化无定形硅的标准沉积技术的外延层硅§13.1外延层异质结结构§13.2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第十四章 多结太阳能电池§14.1多结太阳能电池能带图§14.2提高多结太阳能电池输出效率的方法§14.3 PIN结太阳能电池的串联§14.4多结太阳能电池中的洞穴结点连接第十五章光热§15.1 CSP技术介绍§15.2 光学浓度§15.3 CSP设计工具§15.4 CSP 技术的利用全英文教材:本课程没有专门教材主要参考书:1. David Thorpe ,Solar Technology: The Earthscan Expert Guide to UsingSolar Energy for Heating, Cooling and Electricity2. Michael BoxwellSolar,Electricity Handbook -2012 Edition: A Simple Practical Guide to Solar Energy -Designing and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Solar Electric System。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外国语学院硕士点成立于1986年,是全国首批理工科院校外语学科硕士点之一。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建设,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人才,完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和横向课题。
本学科点已经从初期的语种单一、培养规模较小的硕士点,发展到现在的研究方向设置合理、定位较高、师资力量完备、应用性和研究性结合的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科点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德语语言文学四个专业,均系二级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
培养出来的大批优秀毕业生主要从事高校教学,或者在国内外大型企业翻译、管理等综合性岗位工作。
2012年拟招收推免生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30%。
优秀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简介樊葳葳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校主讲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教学。
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08年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的《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项目获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参与主编了《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100篇点评》等专著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跨文化交际视听说》、《新闻英语视听说》。
还撰写了数十篇与跨文化交际教学和研究的相关论文。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以及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五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子项目《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念对比研究》。
完成了系列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的课题。
许明武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学校主讲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国家精品课程《英汉互译》负责人,主持教育部《英汉互译》课题研究与建设基金项目。
医学影像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课程代码:170.596 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考核方式:考试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适用层次:■硕士■博士总学时:40学时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先修课程要求: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系统原理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学术方向龄丁明跃(负责人)教授生物医学工程51 医学图像处理,超声成像谢庆国教授生物医学工程38 PET成像高建民教授生物医学工程35 PET成像James Professor Bio-medical 67 Medical ultrasound Greenleaf Engineering imaging Bio-medical Aaron Fenster Professor 65 3D ultrasound imaging Engineering Bio-medical Terry Peters Professor 66 Image-guided surgery Engineering and therapy Biomedical 50 Medical image Punam K. Saha Associate Engineering processing Professor Bio-medical 50 Ultrasound imaging Xiaoming Zhang Associate Engineering Professor Bio-medical 65 Philology Gary C. Sieck Professor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丁明跃,男,1961 年5 月出生,1982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遥控遥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 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财务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第8章资本成本
8.1资本成本的概念
8.2优先股、债券、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
8.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第9章资本结构理论
9.1资本结构的概念
9.2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及其实践
第10章股利政策
10.1现金股利
10.2股票回购
10.3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
10.4股票股利和股票拆细
第11章杠杆企业的估价与资本预算
2.1基本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2.2基本的财务比率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趋势分析
2.3杜邦分析体系
2.4公司长期财务预测
第3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3.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3.2单利和复利的概念及计算
3.3一次性支付资金的未来值、现值的计算
3.4年金的概念、未来值和现值的计算
3.5资金时间价值的应用(如房贷的计算、养老基金及储蓄计划)
第4章风险资产的估价-股票
4.1风险资产估价的基本原理
4.2股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3风险资产(股票)估价的现金流量贴现法(DCF法)
4.4风险资产(股票)估价的相对价值评估法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课表

期
一
上
午
—
发展方程算法理论,西十二
金融分析与风险管理东九
—
发展方程算法理论,西十二
金融分析与风险管理东九
下
午
—
—
公共课
晚上
—
测度论东九
偏微分方程东九
星
期
二
上
午
—
半群与发展方程(全英语课程)西十二
统计模拟与统计软件东九
—
半群与发展方程(全英语课程)西十二
统计模拟与统计软件东九
下
午
—
延迟系统的数值算法与理论(全英语课程)东九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博研究生课表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学时
发展方程算法理论黄乘明格子建模与仿真施保昌延迟系统的数值算法与理论(全英语课程)张诚坚运筹理论模型与方法黄爱群非线性发展方程魏金波最优控制理论基础刘斌现代数学物理方法郑权偏微分方程汤燕斌随机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吴付科随机动力系统段金桥随机分析刘继成金融分析与风险管理胡吉卉统计模拟与统计软件叶鹰测度论王保伟半群与发展方程(全英语课程)黄永忠数学控制论基础(全英语课程)杨晓松数据建模的统计方法与分析吴娟
现代数学物理方法科技楼
数学控制论基础(全英语课程)东九
—
延迟系统的数值算法与理论(全英语课程)东九
现代数学物理方法科技楼
数学控制论基础(全英语课程)东九
晚上
—
公共课
星
期
三
上
午
—
随机分析东九
格子建模与仿真西十二
—
随机分析东九
格子建模与仿真西十二
下
午
—
—
公共课
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测量方法比较
第五章基于GPS的广域同步时间系统
§5.1基于GPS的广域同步时间系统的构成
§5.2守时钟
§5.3时钟同步方法
§5.4 GPS授时信号失效对策
第六章WAMS的数据交换技术
§6.1电力系统通信设施
§6.2典型通信接口
§6.3高速数据交换
第七章作为电力系统动态监控平台的WAMS
主要参考书:
1.J.L. Blackburn, Protective Relay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Marcel Dekker, Inc., 1998
2.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2002.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Series”, CIP-001-01 to CIP-009-01, NERC, June.Princeton,New Jersey
3.Ross, R. 2007. “ManagingEnterpriseRisk in Today’s World of Sophisticated Threats,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Broad-Based, Cost-Effectiv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gram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Washington,DC.
陈卫: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研发工作。曾访问香港大学、卡尔加里大学,从事合作科研。
马佳:讲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装备研发工作。曾访问香港大学,从事合作科研。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广域量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有电网安全防御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电网安全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人才的体系中,本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在相关领域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和研究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9.3基于广域量测的系统安全评估
§9.4基于广域量测的低频振荡阻尼分析和控制
§9.5基于广域量测的切负荷和连锁切机算法
§9.6基于广域量测的振荡及失步解列算法
§9.7基于广域量测的大面积停电快速恢复理论
全英文教材:
1. P.M Anderso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MCGraw Hill,1998
50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林湘宁
教授
继电保护
42
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
李银红
副教授
系统分析
36
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
陈卫
副教授
继电保护
4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马佳
教授
继电保护
49
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王少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曾在丹麦Aalborg大学从事合作科研。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基于GPS的电力系统同步测量、强干扰环境下的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意义、发展历程及现状
§1.2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架构及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
§2.1美国GPS、俄罗斯GLONSS、欧洲伽利略GNSS、我国“北斗”系统
§2.2 GPS的组成、定位原理及时间系统
林湘宁: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曾在英国阿尔斯通输配电公司、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从事合作科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控制、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型发供电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含26篇IEEE Transactions。
李银红: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装备研发工作。曾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合作科研。
附件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课程代码:131.514
课程类型:□博士专修课程硕士专修课程
考核方式:课程报告(全英文)
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ຫໍສະໝຸດ 学分:2先修课程要求:无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方向
王少荣(负责人)
教授
系统控制
§2.3 GPS接收机(OEM板)及其应用
§2.4 NMEA-0183语句
第三章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
§3.1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基本原理
§3.2相角和频率的同步测量方法与技术
§3.3测量方法比较
第四章同步发电机功角测量
§4.1同步发电机功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4.2同步发电机功角的直接测量法
§7.1电力系统动态监控的意义
§7.2动态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
§7.3动态监控平台的性能要求
§7.4动态监控平台的应用前景展望
第八章典型电力系统广域监测系统
介绍实际中的典型WAMS。
第九章广域量测在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的应用
§9.1基于广域量测的电网准确故障定位
§9.2基于广域量测的大系统电压频率异常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