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储层表征方法

合集下载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的详细考察,探讨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岩相、层序特征以及储层地质模型。

岱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三角洲沉积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于理解湖泊沉积环境、河流-湖泊相互作用以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地考察资料、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地质学、沉积学等相关理论,对岱海湖现代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构建一套适用于该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为后续的油气等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ithofacies,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s of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in Daihai Lake, Inner Mongolia, through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modern delta sedimentation. As a typical inland lake, Daihai Lake's delta sedimentation records rich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understanding the lak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river lake interactions, and resource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geology and sedimentology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delta of Daihai Lak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suitable for the reg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bsequ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三角洲的沉积相带划分、沉积序列的时空演化以及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结构等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根据陆上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性质,Galloway和薛良清等将三角 洲体系分成9种类型(如图)。但绝大数三角洲都是受到建设性河流 作用和破坏性波浪或潮汐作用的综合影响。因此,很少见三角洲的理 想端元类型,大多数为过渡类型。如在意大利的内亚平宁盆地,上新 世的辫状河三角洲虽然存在部分砾石,但展现出包括三角洲平原 蛇 曲在内的许多正常三角洲的特征。同样,正常三角洲也可具有辫状分 流河道。
三.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沉积序列具有 两种韵律结构,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 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个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 组合;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河 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 组成。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 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如图)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滨 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亚相—前辫状河三角洲。 由于水动力条件和古地形条件的变化,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往往保存不完 整,常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呈互层 沉积出现在剖面上。
三角洲体系分类谱系图
俄罗斯勒那河控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是成因学的定义,指辫状河推进到水体(海、湖)中 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是一种粒度介于扇三角洲和正常河流三角洲 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辫状河三角 洲通常是由湍急 洪水控制,常为 季节性的沉积作 用产生。
(二)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 通常呈扇形【如图(a),(c) 所示】,这种扇形是三角洲建造 过程的结果。图(b)所示为具 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河三角洲, 即辫状河或辫状平原与冲积扇并 置,这种辫状河三角洲可能形成 于裂谷拉张性盆地的发育晚期。 在我国古代的陆相盆地中,这种 辫状河三角洲特别发育。如济阳 坳陷胜宅油田古近系沙二段为距 离物源区数十公里的冲积平原上 的辫状河分支直接入湖现成的辫 状河三角洲(卜淘等,2000); 再如西部吐哈盆地(李文厚, 1996;周丽霞,1998)也广泛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区别

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区别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砂砾岩夹杂色泥岩结构:成熟度低。

构造:较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块状层理,成层性差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

三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

3)前扇三角洲浪基面以下。

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粉砂岩,含介形虫等化石扇三角洲平原应该以辫状河的牵引流为主,和辫状三角洲平原比较在在沉积环境上不同,一个是还原环境,颜色为黄色、黄绿色等暗色调为主,一个是氧化环境,以红色为主。

扇三角洲与辨状河三角洲区别:(1)定义:前者是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后者是辨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2)形成环境:前者形成环境前者湖(海)岸地形高差较大,盆缘斜坡较陡,离物源较近,物源供给充足。

后者通常形成在湖盆的短轴方向,当盆地长轴方向斜坡较窄、物源较近时也也可发育。

该类三角洲的岸上与水下的斜坡坡度较大,湖岸离山麓近,河流短,只发育到辫状河阶段就进入湖水。

(3)三角洲平原:前者是冲积扇,包括片流、瞬间流、泥石流、筛状沉积;后者是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组成。

辫状河道充填物为宽/厚比高的、宽平板状的、沿倾向的多侧向砂岩带。

底部冲刷面具有比较平缓的特征,表现为低度的地形起伏。

河道充填层序主要由砂岩所组成,也常见砾岩。

辫状河道的沉积单元包括成互层的横向沙坝或纵向沙坝或它们两者的透镜体,并掺夹有丰富的,j、到中等、从砂到泥充填的冲蚀橹。

其详细的内部结构是复杂的,但多个沉积单元完整叠台起来就会产生广泛分布、均一组成的厚单元。

与冲积扇相比,辫状河沆积物以河流体系的高度河道化,更深、更持续的水流和很好的侧向连续性为特征。

(4)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的重力流沉积由陆上碎屑流沉积物演化而来,并存在于三角洲前缘的上部层序中;辨状河三角洲前缘重力流沉积物,集中在较低的前三角洲与盆地平原环境中。

扇三角洲河口坝发育差甚至不发育。

沉积岩沉积相6 三角洲相

沉积岩沉积相6 三角洲相

2、河控三角洲的亚相类型 、河控三角洲的亚相类型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相划分为 三个亚相。 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⑴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平原 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 陆上部分 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 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 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 包括泥炭和褐煤等 包括泥炭和褐煤等)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和褐煤等 。 碎屑颗粒分选差。 碎屑颗粒分选差。 沉积构造: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 沉积构造: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 等。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 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泽 呈透镜状 沉积为主体。 沉积为主体。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 个沉积微相 分支河道微相 陆上天然堤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决口扇微相 沼泽微相 淡水湖泊微相
分支河道微相
或称河道砂坝,是三角洲平原上的主要储集体。 或称河道砂坝,是三角洲平原上的主要储集体。 岩性:中厚层砂岩,厚度多为几米至10m左右 岩性:中厚层砂岩,厚度多为几米至 左右 结构:磨圆中等到好, 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 构造:大型及小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构造:大型及小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冲刷 充填构造 沉积序列: 沉积序列:向上变细 砂体形状:条带状,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 砂体形状:条带状,

CH05_F_过渡相组_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_KC

CH05_F_过渡相组_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_KC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a.辫状河道
色杂、粒粗、分 选较差、不稳定 矿物含量高
冲刷充填、大型板、 槽状交错层理、平 行层理
40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三)、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及相模式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b.冲积平原
范围较宽、砂砾 质沉积
c.河漫沼泽
棕褐色泥岩、泥质 粉砂岩与煤层构成
41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三)、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及相模式
阿拉斯加,Copper河扇三角洲,具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13
沉积学_过渡相组
(四)、扇三角洲主要类型
2.阿拉斯加型——陆架型模式(Shelf-type model)
/photo/12117656
阿拉斯加,Copper河扇三角洲,具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14
3.前扇三角洲亚相
– 浪基面以下
– 沉积物:泥岩、粉砂岩
– 颜色:灰色
– 构造:波状、水平层理,
– 生物化石:含介形虫等
29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五)、扇三角洲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99.9 99.0 95.0 90.0
累积%
累积%
99.9 99.0 95.0 90.0
扇三角洲相粒度特征
累积%
99.90 99.00 95.00 90.00 70.00 50.00 30.00 10.00 5.00 1.00 0.10 0.01 0.00 0.0 1.0
砂砾岩;分流河道间:泥页岩、泥质粉砂岩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较大型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水平层理
多层叠置的正粒序。
26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五)、扇三角洲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有古代三角洲沉积。

目前,依据进人蓄水盆地(海或湖)中地表径流类型可划分出3种基本的三角洲类型,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l)扇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是源近流短,冲积扇直接入湖。

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

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

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

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辫状河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与扇三角洲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沿湖盆短轴坡度较陡和较近源。

同时,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需要的是坳陷型湖盆较陡边界,或断陷型湖盆较缓边界。

其次,与源区有一定距离。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入湖的冲积体是辫状河沉积体而不是曲流河或冲积扇沉积体。

辫状河道向水下延伸,形成前缘亚相中占绝对优势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在水下分流河道中也同样发育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

(3)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是沿盆地长轴方向,在坡降缓、斜长的古地形等条件下,源远流长地巨大的定向曲流河携带大量泥砂进入湖盆,在河湖作用过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与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背景不同之处是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湖盆底床坡降偏大,水体偏深,湖泊水体对河流可形成明显的顶托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不单是有分流平原组成,而且发育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的沉积单元。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题演讲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教学单位矿业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 10-01学生姓名孙洪德学号 1001170117指导教师王宇林摘要在阐明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概念、沉积相、物源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辫状三角洲与普通三角洲最大的区别在于供源和粒度两个方面: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流程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作为供源,为长流程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为粗粒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粒度比辫状河三角洲要细,为细粒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粗粒三角洲,两者在沉积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二者的供源与重力流发育情况不同,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另外,辫状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的泥石流更为发育关键词: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concept, delta sedimentary subfacies, sourcedistance,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f braided delta and delta is the source and granularity, usu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is composed of braided river as the source, is a short process Delta; and the general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as thesource, is a long process of delta. Braided river delta usually coarse grain size, coarse Delta; normal delta size than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to fine, fine - delta. Braided delta and fan delta are coarse-grained Delta,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two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braided river delta source for braided river, and fan delta source foralluvial fan; in addition, braided delta the plain of debris flow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fan delta plain to see more debris flow, especially dry fan delta debris flow more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2扇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3)2.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4)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2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4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1普通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2扇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3辫状河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6)5三角洲沉积特征 (7)5.1沉积相的构成 (7)5.1.1普通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7)5.1.2扇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8)5.1.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9)5.2垂向层序 (9)5.2.1普通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9)5.2.2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2.3辫状河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3不同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差异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概述广义的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广义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

第1组-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第1组-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扇三角洲
(3)前扇三角洲
位 置: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粉砂岩,含介形虫 等化石。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 牙买加型(陡坡型模式) ❖ 阿拉斯加型(缓坡型模式) ❖ 吉尔伯特型(断陷湖盆型模式)
陡坡 缓坡


断陷湖 盆型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1)陡坡/斜坡型模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亚相划分
平面:扇形 纵向:楔形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平原
(1)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 石流沉积。
沉积物
• 砂砾岩 • 泥岩
结构 • 成熟度低
构造
• 较大行板、槽 状交错层里
• 平行、块状交 错层里
• 成层性差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 区,分为三个微相。
平行层理、中小型交错 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无明 显冲刷构造
席状砂
细,砂岩、 分选较好 粉砂岩。
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 垂向逆
理、生物潜穴
粒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垂向层序: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 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 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 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 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 岩,为典型的逆粒序。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地震表征扇三角洲
•兼有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具锥状外形,规模比冲积扇大,长度可大几千米。 •地震反射构造,后半部主要表现为杂乱前积构造 或波状构造;而在前半部则可发育各种前积构造。 •在横剖面上可出现双向型前积构造或波状构造。 •从根部(上三角洲平原)向前缘,其地震振幅和 连续性逐渐增强。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河道迁移产生的扇三角洲沉积层序 (Kleinspehn et al,1984)
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扇 三角洲平原可以在洪水期 间和在风暴间歇期侵蚀海 底后的回流过程迅速向海 建造。推进作用将会在扇 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 陆棚砂到粗砾石层的不规 则的向上变粗的层序。
2.3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2.3.2 扇三角洲的形态及面积
供源远近
辫状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与扇三 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
角洲相比,与源区有一定距离,流 离供源距离近,流程短,
程稍长,河流发育到辫状河阶段后 冲积扇直接入湖。
入湖。
3.2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3.2.2 沉积特征
类型 沉积结构
沉积相
粒度 分选
扇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
一般为极粗粒,漂砾岩、砂 一般为中、粗粒砂岩、
吴崇筠(1993)赞成用扇三角洲这个名词,并将其分为以下两种: ①靠山型:扇区小溪出口处就是海(湖),冲积扇直接入水,扇三 角洲紧靠山根,扇三角洲平原就是冲积扇。 ②靠扇形:冲积扇末端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的 顶端靠冲积扇。2.3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2.3.4 扇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扇三角洲相一般具有粒度粗、厚度大的特点,其前方紧靠生油凹陷区, 油源充足,尤其是其前缘部分,砂质粒度适中,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
相变化
复杂、多、突变
简单、少、渐变
3.2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3.2.2 沉积特征
类型 砂体性能
垂向序列 沉积构造
扇三角洲
辫状河道以色杂、粒粗、分选较差、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 刷充填构造为特征。辫状河道充填物宽厚比高,剖面呈透镜状,发育有大型 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废弃河道充填沉积,其沉积往往呈下凸上平的透镜状,沉积物从下向 上粒度明显变细,从砾岩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向上层理规模从大、 中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到小型交错层理,顶部为水平层理。
分流河道间沉积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沉积的较细粒的沉积物质, 常 为粉砂岩与泥岩,见水平层理和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因分流河道迁移频繁, 常遭到破坏。
河口沙坝不发育或规模较小。主要为砂岩,也可见含砾砂岩和粉砂岩, 在垂向上一般呈下细上粗的反韵律,砂体中可见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1.2 辫状三角洲亚相沉积特征
2.3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2.3.3 扇三角洲与其它三角洲的区别
(1)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有类似之处,即都处于海陆过渡带,具 有三层结构;
(2)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波浪潮汐改造,说明其位于浪基面以上的 浅水带;
(3)垂向层序绝大多数呈反旋回,而层理构造显示具有牵引流性质, 因此一些人认为扇三角洲属三角洲范畴;又有人认为它的前缘发育不好, 不能归入三角洲;也有人称它为沿岸冲积扇(A.D.Miall,1983)。
目录
• 第一章 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第二章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第三章 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正常三
角洲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储层表征方法
3.1 粗粒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3.1 粗粒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类型
粗粒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
供给体系 近源河流(冲积扇或辫状平原) 长程河流(曲流河)
扇三角洲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是一个由粗碎屑物质组成的楔状或 棱柱状沉积体(剖面),平面形态为扇形、叶状或伸长形,向盆地方向变薄 变。其形态取决于物源供给条件及扇前缘是否被改造或破坏等条件。
扇三角洲扇体面积一般为几到几十平方公里,有的甚至不到1平方公里。 我国断陷湖盆面积较小,在中、新生代发育的扇三角洲面积一般为30— 300平方千米,而正常河流三角洲的规模则是相当惊人的,仅以陆上面积计, 我国黄河三角洲达9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现代大三角洲之一。扇三角洲也 常成群出现。
2.2.3 前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
前辫状三角洲沉积主要为泥岩和粉细砂质泥岩,颜色较深,有时见水 平层理。若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速度快,可形成滑塌成因的浊积砂砾岩体 包裹在前辫状三角洲或深水盆地泥质沉积中。
1.3 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1.3.1 沉积特点
同扇三角洲相比,平原沉积以河流体系的多河道化,更深、更持续的水 流和很好的侧向连续性为特征。沉积物含丰富的交错层理,砂砾岩显示清楚 的正韵律。前缘沉积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其内发育大规模的特征性层 理构造,具向上变细层序。辫状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最显著的特征是砂坝侧 向迁移加积形成的“侧积交错层”特别发育,成为辫状河三角洲最主要的沉 积构造现象。
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于兴河:以冲积扇为物源而形成的近源砾石质三角洲。
扇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是海、湖岸附近地形高差大,岸上斜坡陡 窄,物源近,碎屑物质供应充足。其分布位置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 伴。由于临近物源区,扇三角洲沉积物粒度较粗,为砾石质,分选磨圆差, 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扇三角洲可单独出现,也可以成群分布,平面呈扇 形,剖面呈楔形。
远沙坝和席状砂为辫状三角洲前缘边部的末端沉积,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 成,横向延伸远,分布范围广,但纵向上沉积厚度薄,内部见小沙纹层理, 往往同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同样,在气候较为干旱 的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河口沉积物受波浪和岸流作用的影响,远沙 坝常受到改造破坏,形成分布广、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砂泥间互的 席状砂沉积。
相邻沉积体系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盆内水体 稳定水流、盆内水体
沉积物成熟度
分选磨圆不好,成熟度低
分选磨圆较好,成熟度 高
沉积结构
无典型的二元结构
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形态大小和分 布
形态小,成群分布
形态较大,单独分布
3.2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3.2.1 发育的地质背景
类型
扇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
古地理环境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与储层表征方法
目录
• 第一章 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第二章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第三章 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正常三
角洲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储层表征方法
1.1 辫状三角洲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辫状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
控制的潮湿气候冲积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
砾岩和砂泥质砾岩,泥质含 含砾砂岩和细砂岩,
量高
泥质含量低
差,不见粒序
中,常见粒序
颗粒形态
不规则,棱角一次圆
次圆-圆
三角洲平原
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 等沉积微相类型,河道沉积 不发育,河口砂坝不发育
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 辫状河平原组成,辫 状河沉积物河流体系 的高度河道化
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沉积发育,其余相似 缺少碎屑流沉积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直接前 辫状三角洲是辫状河注入断陷缓坡
积进入湖泊内而形成的一 型或坳陷陡坡型湖泊形成的三角洲
种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盆 沉积,通常受相对平缓的古隆起、
地靠近山前一侧的构造陡 古高地控制。岸上与水下的斜坡坡
坡或高地,地形高差较大, 度较大,湖岸离山麓近,河流短,
盆缘斜坡较陡
只发育到辫状河阶段就进入湖水。
例如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沙二下段齐欢双扇三角洲(吴崇筠,1993), 平面呈扇形,面积约250km2,剖面呈透镜体,最厚处200m。砂层的物性以水 下河道砂的前部及其前端的河口砂坝最好,孔隙面孔率达20%。多个类似的 扇三角洲砂体并列在西斜坡上,侧向连接成平行于斜坡走向的带状砂带,前 方邻近同层的深湖亚相,又紧靠下伏沙三段的深湖亚相,油源充足,成为凹 陷中油气最富集地带。
辫状三角洲沉积总体显示牵引流沉积特征,辫状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沉 积是最主要的沉积单元。岩层中层理构造发育,砂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积交 错层是主要的沉积构造。辫状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横向延伸长,沉积物粒度 粗,以砂砾岩占绝对优势,基质含量较少,颗粒支撑。因物源近,沉积物丰富、 供给迅速,受湖泊改造不强烈。平原沉积同冲积扇无关。
2.2 扇三角洲环境的划分及沉积相的特点
2.2.1 水动力特征
扇三角洲以陆上沉积作用占优势,海、湖边缘坡度变缓,向水推进 一定深度为其特征(Wescott and Ethridge,1990)。受波浪和潮汐控制 的水道分叉、河口坝淤塞和迁移是扇三角洲形态特征的重要控制因素 (Kleispehn等,1984)。扇三角洲沉积多以事件性洪流沉积为主体,具 有复合型水动力机制,兼具牵引流、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的特征。
2.2.2 沉积物成分和结构特征
由于扇三角洲紧邻基岩物源区,流程短,沉积物受物源区母岩控制,多 砂砾混杂,泥质含量高,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也较低。另 外,沉积物粒度粗也是扇三角洲沉积的重要特点和标志。
12
2.2 扇三角洲环境的划分及沉积相的特点
2.2.3 扇三角洲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
扇三角洲分为三个亚相: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2 辫状三角洲亚相沉积特征
辫状三角洲同 扇三角洲和正常三 角洲一样,由辫状 三角洲平原、辫状 三角洲前缘和前辫 状三角洲三个亚相 单元组成。由图中 亦可看出扇三角洲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为辫状三角洲。
(据赵澄林,2001)
1.2 辫状三角洲亚相沉积特征
1.2.1辫状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辫状三角洲平原主要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所组成,在气候 较为潮湿的地区,可以发育河漫沼泽沉积。高度的河道化、持续深切的水流、 良好的侧向连续性是该亚相的典型特征。
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其
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
质。其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区河流流量
的控制。
辫状三角洲的类型
a. 物源来自远距离山区高地的辫状河三 角洲;
b.在冲积扇前方发育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 河三角洲;
c.与冰川冲积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