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年

○张友谊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年 二十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正本清源,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推行极“左”路线,颠倒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制造个人崇拜、现代迷信,采取断章取义的手法,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猖獗。
粉碎“四人帮”,无疑是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壮举。
但是,当时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仍然坚持“左”的思想路线,强调“两个凡是”。
这极大地阻碍了各方面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形成了新的思想禁锢。
新的思想禁锢如果不及时打破,就不能拨乱反正,纠正错误路线。
在1977年2月,邓小平同志就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的提法是错误的。
同年月,他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与毛泽东思想的本义相背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5月,他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他作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报告,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刊载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次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将该文刊登在该报头版头条醒目的位置上,新华通讯社同时加以转发。
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这两家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同时予以转载。
这篇文章鲜明地指出:“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地反映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文章还论证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 ,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因 此 ,作为检验 真 理 的 标 准 ,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 去 寻 找 ,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 找 ,思 想 、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 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邓 小 平 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 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 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资 ’还 是 姓 ‘社 ’的问题。判断的 标 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 会 生 产 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 义 国 家 的 综 合 国 力 ,是否有 利 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 于 ” 的 标 准 ,是 不 可分割的统一的 整 体 ,是 从 生 产 力 、生 产 关 系 、经 济 基 础 、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 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 征 。从 历 史 唯 物 主义的角度来看,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 力 标 准 。检 验 我 们 是 否 贯 彻 执 行 邓 小 平 同 志 “三个有利于”基本指导
旱 是 安 徽 几 十 年 来 没 有 见 到 的 。这 次大旱夏季作物已受到严重影响,
秋 季 作 物 受 灾 更 为 严 重 ,到了种麦
谓社会实践。而 没 有 实 践 ,依靠群 时 ,由于老天长期不下雨,粮食作
众也就成为空谈。第三个基本观点 物无法播种。
是解决问题、困 难 、找办法也是靠
1978年大旱是万里来安徽第二
GOANGMING RIBAO
tu «*»»〇 • • .
实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rsee*. sa.
•<* Mf.
* .« -« . *ta*«
•■
M _-«A ML M BM
I. 瓤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其强大的震撼力载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史册。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场大讨论,仍发自内心感受它的历史厚重。
亚洲地区中国的改革虽然已进入新的转折期,但真理标准大讨论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光彩夺目,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会继续指导创新人实践。
“伟大革命”的历史开端。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专文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的错误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大炼钢铁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把全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培训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从此,拥有人口的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伟大革命”。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立足于准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进行开创性变革。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真理标准大讨论冲击了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和僵化思想,冲击了习惯于“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且始终是引领改革开放、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回顾30年历史,可以说,没有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唯物主义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的发动革命,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代表性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0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其逻辑系统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始点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研究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研究作者:王那日苏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4期摘要: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拉开了一场全党和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序幕。
这场大讨论从1978年月开始到1981年6月前后经历了3年的时间。
大讨论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再一次胜利。
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成为了大讨论的导火索呢?讨论的过程中有什么历史的因素?关键词:实践;真理;大讨论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出世(一)内容构思如何进行拨乱反正呢?作者说:“冤假错案遍于中国,要一点一点推动拨乱反正是十分艰难的必须抓到一个根本问题加以解决,即找到拨乱反正得“总开关”。
”刚开始他用揭批四人帮的《评张春桥“全面专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谁反对唯生产理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论》等等文章来探索从理论上推动拨乱反正。
期初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一种方法,可是不久“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
按照“两个凡是”,张春桥、姚文元的文章是不能批判的,因为是毛泽东圈阅过得。
这就给作者出了个难题,为什么“两个凡是”出现后,对文革的批判冷却了下来。
按照“两个凡是”,文革的理论、路线、政策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
那么到底“两个凡是”究竟是什么?作者走过了一段时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文革”的方法后,认识到了“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上,根本无法找到毛泽东的话为拨乱反正的依据。
”那么上述办法行不通的话,作者又必须回到“两个凡是”上,就是“两个凡是”与拨乱反正的关系。
这就好办了抓住重点“两个凡是”。
首先,作者认清了“两个凡是”是理论问题要从理论上分清是非,作者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是“两个凡是”是唯心论。
作者认为,把毛泽东的指示、决策是不用通过实践的检验自然的正确,“文革”的理论、路线、政策都是先验正确的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永远不犯错,因为毛泽东是天才等等来判定他的形而上学的本质。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徐孟献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回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不是理论!“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这就是说,“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认为“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
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既然是任何理论,它就不应当是专门针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理论,它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一个理论具有普遍地必然性,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不用接受实践的检验,既然“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那说明理论具有不确定性,它是正确的,但又可能是错误,所以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说“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胡福明追忆三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幕后故事

胡福明追忆三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幕后故事三十年前的1978年5月11日,由胡福明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刊登后,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是思想解放和时代转折的先声,有人称它为“春风第一枝”。
此后,一个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并由此发展成为一场波及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旗帜鲜明,勇闯禁区“‘文革’十年,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中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
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极其艰难,农村有两亿五千万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统治了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
很多同志虽然也看到了问题,但是不能也不敢讲真话。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有种强烈的被解放了的感觉,感到压在身上的‘石头’和‘大山’一下子全被推倒了。
我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拥有专业的敏感性。
这篇文章也是我对‘文革’灾难反思的结果。
”胡福明回忆说。
“文革”期间,南开大学有少数学生贴出大字报,批判校长匡亚明。
由于胡福明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所以两人一同被打倒。
抄家、游街、挂牌子、扫厕所,正常的生活被彻底破坏,个人尊严受到极大伤害。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文革”的废墟上启程的。
粉碎“四人帮”后,南京大学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身为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觉得,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应该出来说话了。
在南京大学召开第一次揭批“四人帮”的大会上,他第一个发言;在江苏省委第一次揭批“四人帮”的万人大会上,他也是第一个发言。
此外,他还不断地发表文章。
1976年,《南京大学学报》第四期发表了他的《评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从1977年开始,胡福明在南大学报上每期都发表一篇文章。
因为存在争论,他的《谁批判唯生产力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论》的文章一年之后才发表。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发表了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 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 员文章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2012 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 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错误观点 批驳方式和过程
①采用直接驳论点的方式:针对错误观点,作者提
坚持实践是 出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检验真理的
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 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
唯一标准,会 ①科学与理论”的观点。然后从反面列举“四人帮”
削弱理论的 的种种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从正面
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 无从查考或毫无根据的说法或讨论。 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成语知识窗两组近义成语辨析 “自吹自擂”与“大言不惭”:都有说大话的意思。“自吹自擂” 侧重于形容自我吹嘘,“大言不惭”侧重于说大话而毫不感到 难为情。 “层出不穷”与“屡见不鲜”:都有不断出现的意思。“层出不 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侧重于新事物;“屡见不鲜” 强调经常看见,并不新奇,侧重于旧事物。
道不是用马列主 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
义、毛泽东思想 去衡量,从而证明
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的观点。然后从反面
②
列举“四人帮”的种种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 践的检验,从正面列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修正主义是错误 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
改革开放史(课前测试)

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1、()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67 分)•A•1978.0•B•1979.0•C•1980.0•D•1981.0•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978年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户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率先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也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6.67 分)•A•18.0•B•19.0•C•20.0•D•21.0•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978年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率先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也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3、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年1月,广东省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开发建设出口基地。
(6.67 分)•A•1976.0•B•1977.0•C•1978.0•D•1979.0••试题解析:在中央政策支持下,1979年1月,广东省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开发建设出口基地。
••4、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改变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废除(),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政权。
(6.67 分)•A•人民公社•B•集体公社•C•私人公社•D•政府公社••试题解析: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改变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政权。
••5、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考察工作,围绕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项目进行调研。
考察期间,江泽民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67 分)•A•广东•B•广西•C•福建•D•云南•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项目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