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思维训练游戏

幼儿园思维训练游戏
幼儿园思维训练游戏

第一章绪论

幼儿科技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讨论幼儿科技活动的基本理论、幼儿科技活动的任务和特点、幼儿科技活动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关系。

1.1 幼儿科技活动的理论依据

1.2 幼儿科技活动的任务

1.3 幼儿科技活动的特点

1.4 幼儿科技活动与幼儿园教育

1.1 幼儿科技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简称。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世界,而人从一出世便开始了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技术活动的本质是将自然物改造为人工物。幼儿在玩耍中对周围事物进行的变革、操作,已具有技术活动的特征。

本书所说的:"幼儿科技活动"专指:教育者创设特定环境,为达到科技教育目的而引导幼儿从事的科学性探索活动和技术性操作活动,它是一种教育活动。

二、幼儿科技活动的心理学依据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幼儿期的思维结构材料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具体形象思维是与幼儿的知识经验贫乏以及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分不开的。因此,一方面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摆弄实物、发现问题、亲身体验和感知事物,通过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同时,在知识经验所及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如5岁幼儿已知道"把桃核儿种在地下就会长出桃树来"这一类因果性的联系。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随着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的发展,认识活动中抽象概括成分开始逐渐地增加。

幼儿科技活动的开展以皮亚杰的观点为理论基础。皮亚杰强调:动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形成的根据,思维产生于动作,智力是一种动作的内化。他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认为个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个体活动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智力结构的。

实践证明:幼儿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的活动。活动是连接主体与客体(外部环境)的中介,也是幼儿智力发展最直接的源泉。儿童正是在与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内部思维结构的。幼儿科技活动也正是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活动,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中求发现、求发展,而实践、操作、探索正是

认识事物的第一步,继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幼儿科技活动的人才学依据

对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他们在幼儿时期往往受过较好的早期教育。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894~1964),在他父亲精心教育下,3岁能读写,4岁大量阅读专著,7岁读达尔文原著,14岁得数学学位。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开尔文(1824~1907)。幼时家境虽贫苦,其父却十分注意早期教育,在孩子刚能开口说话时便向他生动地介绍数学、史地、博物等知识。

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本杰明·布鲁姆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120名最有成就的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医学家、明星进行了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人成才,早期教育都起了关键作用,孩子早年就接触音乐、体育、科技。

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史的研究,往往在反映出发现者和发明人幼儿时代活动的影响。300多年前,发明叩诊术的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幼儿时代常跟着当酒店老板的爸爸到地窖里取酒,学着用敲酒桶的方法探听桶内是否有酒。奥恩布鲁格当了医生之后遇到了诊断脓胸的难题,苦思冥想中突然闪现了儿时敲酒桶的情影,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敲胸腔探听病情的叩诊术。1816年,法国医生兰尼克在为女病人看病时,女病人拒绝兰尼克把耳朵贴在她胸口上听心音。怎么办?兰尼克想到了幼儿时期用木棍传声的游戏,马上用纸卷成了一个圆筒,一头按在病人胸口,一头塞进自己耳朵,果然听到了心音,就这样,兰尼克发明了听诊器。在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粒子的运动情况,联想到儿时用镜子玩耍的现象,便用"镜粒子"取名,从而准确生动地表述了镜粒子的运动。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根据对近千名儿童多年的观察研究,提出,如果对17岁青少年所测得的普通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大约50%的智力发展是0~4岁完成的,30%是4~8岁完成的,大约20%是8~17岁完成的。也就是说,学龄前的智力发展几乎占80%。布鲁姆的研究成果已日益得到公认。①未来的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要培养21世纪的人才,开展幼儿科技活动,让学龄前儿童早些接触现代科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四、幼儿科技活动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注意活动的过程,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规程》的要求突出强调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同时还强调了积极运用感官,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活动机会,注

意活动过程。幼儿科技活动正是以上述要求为出发点的。

综上所述,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幼儿科技教育,开展幼儿科技活动。

1.2 幼儿科技活动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科技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程》中还指出:"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促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根据《规程》的精神,以前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和对传统的常识教育现状的改革,提出幼儿科技活动的任务主要是:

一、促使幼儿接触自然、科技,开阔眼界

开拓幼儿眼界,使幼儿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科技产品,进入科技时代的生活之中,从而感知现代社会和自然。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主要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易理解的、有趣味、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和现代生活以及科技成果为教材,指导幼儿广泛地获取信息,积累科学经验,引导幼儿在了解物体的色彩、形状、气味、大小、重量、结构等外部形态特征、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因是关系等过程中,开阔眼界,获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在知觉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与丰富。

二、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

鼓励和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敏感性、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指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对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产生。"兴趣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兴趣的事能使人们不知疲倦地、愉快地去追求、去探索,能使人们有毅力去克服,人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达尔文年幼时就对昆虫、植物、矿物等感兴趣,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与这种年幼时开始发生的兴趣直接有关的。幼儿的兴趣具有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

幼儿接触环境的范围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扩大,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人能飞往太阳去探险吗?""自来水塔为什么要选得这么高?"等等。求知欲和好奇心是紧密联系的,人们的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引起的一种注意,是一种探究反射,如果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正确对待幼儿幼稚的好奇心,就有可能使其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幼儿的好奇心往往又是和想象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幼稚的问题或做出许多可笑的举动,成人都应加以得视,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促进其求知欲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智能发展

1、培养幼儿智力技能

培养幼儿智力技能包括观察技能、分类技能、测量技能、表达交流信息技能,以及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结合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观察技能是一种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应从训练幼儿敏锐的感知技能入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使其多角度去观察和感知事物,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便可能会产生僵化的感知定势和思维定势。要使幼儿进行有效的思维并提出其创见,首先应给幼儿的大脑提供思维的原材料,这原材料包括通过五种感官而感知的信息。如观察生物的活动,观察某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等。任何观察活动都要以丰富的感知经验为基础,以能引起兴趣为前提。如采用"观察角度转换法",给幼儿出一些题目,使他们改变观察角度,发挥想象力,可有效地削弱其消极的感知定势和思维定势,改变僵化的感知事物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可出这样的题目:①一辆汽车奔驰而过。假如你是汽车的前轮将会怎样?路面看上去是什么样子?行人看上去是什么样子?在平坦的大道和高低不平的小道上行驶将会有什么感觉?②池塘里有条鱼,在它眼里池塘边的人是什么样子?杂乱的水草是什么样子?蜻蜓在水面上是什么样子?③"◎"像什么?④在圆形或三

角形上添画几笔能画出什么来?等等。这些有趣的题目,能吸引幼儿以积极态度参加活动,并从多角度去思考。观察内容应由浅入深,应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结果表达出来,能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训练,幼儿灵敏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细心准确地观察和体验的能力以及右脑对外部进入的信息的一般反应能力都将显著增强。

分类技能与观察相结合,是观察过程的延伸和应用。可从简单的分类训练开始,如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质地等进行分类练习,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分类,如到大班可进行根据生物的自然结构来分类练习。分类活动必须依赖于具体动作和形像,不能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不同年龄幼儿的分类活动的水平不同;在方法上,从二元分类法逐步过渡到多元分类法;在要求上,从外在显见的非本质属性,逐步过渡到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分类。

测量技能的发展对幼儿来说稍晚于观察和分类技能,可以从开始时直观的测量(如:目测比较物体或对应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粗细等)过渡到学习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如尺、温度计、天平等。测量是人们获得精确信息的保证,学习一些简单的测量技能,有益于幼儿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

表达交流信息技能的训练是幼儿科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能保证幼儿将探索活动的结果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深刻。要教会幼儿学习使用简炼精确而连贯的语言来描述观察、操作的结果,并学习做简单的图示记录。应给每个幼儿提供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一般来说,表述的混乱总是意味着思维的混乱,但有时却是因为缺乏交流的技能。应鼓励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控制焦虑心情的能力,教会幼儿清晰地进行表达。

实际操作技能是将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科技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包括:采集并制作标本、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科学小实验、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动手,又动脑,既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又锻炼了肌体,培养了才干,有利于全面发展。

如:小实验"东西投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根据老师的指导说:"请你们把筐子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进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经过5分钟的自由探索活动,获得了结论:感受到水的浮力,发现有的东西沉在水底,而有的东西却浮在水面的现象。同时学习了分类的技能,培养了探索的兴趣,发展了语言表达以及观察、思维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下一代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智力才能,已在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教育是开发智力的工具,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开始,重视开发智力的工程。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关系,就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一是重知识,轻智力;二是轻知识,重智力;三是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智力发展等同。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使幼儿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

智力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总和,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能力及思维能力等。

(1)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在科技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听,不注意看,不注意记忆和思考,那就等于没有感知,也就很难在感知基础上形成高一级的认识活动。因此,必须了解幼儿注意不够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利用直接兴趣,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提高注意的有意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认识世界,

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各种物体和现象的具体观察入手的,幼儿认识世界从具体感知活动开始,他们观察具体事物,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发现事物间简单、明显的联系与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级概念。

观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观察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发展感知能力。可以说,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离不开思维活动。

(3)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记忆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积累,引导幼儿反复观察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是发展记忆的有利条件,如在"认识冬天"的活动中,小班"天冷,我不怕",中班"冬天的活动",大班"冬天里的为什么"。幼儿在园三年,三次从不同角度认识冬天的特征,加深了对冬天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可使幼儿反映科学化的未来,如:画机器人种田,画两栖式汽车等等。

(4)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在科技活动中,幼儿的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也不断增加,并逐步懂得和使用现代科技的词汇,如:电视机、电脑、地铁、宇宙飞船、火箭、机器人等。会将语言符号与实际感知相联系,不断形成新概念,尤其是发展幼儿的积极词汇,是加速他们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如一个6岁的孩子说:"机器人不会吃饭,但是它要有许多的输入。"对"输入"这个抽象的词汇,他还不能理解,虽然也能"鹦鹉学舌"地说出来,但仍然是一个消极词汇。为了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就要创设条件,使幼儿能在不同的场合来正确使用,如可以通过看电视中的儿童科幻故事,看幼儿画报,开展"机器人"游戏、绘画、泥工等活动来加深理解直至正确使用。

3~6岁幼儿口语表达的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和连贯性都将随着活动的开展及年龄的增长而愈趋完善,尤其是言语的连贯性的发展是幼儿言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总之,幼儿言语的迅速发展,为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5)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主体和客体不断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产生人的认识,才能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不是消极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积极地在活动中来反映现实。最初的思维发展是和动作联系的,随着言语的发展,这些外部动作逐渐简缩化、默语化、概括化,从而能够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思考,言语符号的内化(内部言语)则使心理的"内化"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科技活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技活动为幼儿思维活动提供了材料和工具。幼儿观察、探索了有关现象,获得大量具体、生动的材料,并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进而反映了事物的简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同时由于许多活动是集体进行的(大组或分组形式),

幼儿把已感知的东西以有效的谈话形式进行交流,促使幼儿言语发展,这为一部思维过程提供了物质外壳——工具或手段。

第二,由于活动中创设了问题情境,幼儿产生了要去认识那些尚未认识的事物的实际需要,并认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思维的课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促使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如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抽象逻辑程度及独创程度等。

由于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幼儿对周围事物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有些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如一个5岁幼儿对"为什么汽车起来会有风?"他认为:风是从汽车轮子里出来的,轮子一动就有风,轮子一停就没风。从这个判断来看,从生理机制上来说,幼儿对不熟悉的事物,只看到一些外部的、表面的、片面的联系,然而,也正是由于幼儿一面能进行初步逻辑判断,一面又缺乏经验,在进行逻辑思维时,常表现为一种成人所没有的独特性。到大班,在幼儿所能理解的事物的范围内,一般都能很好地进行合乎事物本身逻辑的判断和推理。如在"沉与浮"小实验的操作活动中,得出:木片能浮在水上→这些物品是木制的→所以这些物品都能漂浮在水上的结论。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幼儿基本不能进行推理活动,4岁幼儿的推理能力开始发生,5岁幼儿大部分可进行推理活动,6~7岁幼儿全部可进行推理活动。

在智力诸因素中,观察力是"眼睛",注意力是"窗户",记忆力是"储存器",思维力是"中枢",想象力是"翅膀",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想象和思维。

以上三方面的任务,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这些任务,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一代人才;有助于幼儿将来熟练地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幼儿适应周围世界的迅速变化;有助于长大以后理解科学和技术的联系、区别以及对社会事业的影响等。

以上任务是制订幼儿科技活动计划、进行幼儿科技活动的核心,是选择科技活动内容、指导技能发展和进行有效评价的标准。

1.3 幼儿科技活动的特点

幼儿科技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操作过程中,有启蒙性和科学性、直观性和活动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开放性和随机性、季节性和地方性等。分析如下。

一、启蒙性和科学性

1、从人生的整个过程来看,幼儿期是人的智能发展的启蒙期,幼儿刚跨入客观世界的大门,面对广阔而复杂多变的大社会、大自然,好似在朦胧的迷雾中探索。早期科学启蒙教育的重点是启蒙,而不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规律。幼儿科技活动具有启蒙性的特点,是由幼儿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不能要求幼儿掌握完整的科学体系,也不能要求掌握科学的术语、定义和物体的内部结构,只要求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一些简单、粗浅的科学常识,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发展非智力因素,虽不要计较他们获得知识的多少,但也并不等于任何内容都要从零开始。因为幼儿学习任何科学都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同化和顺应,因此,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科学经验,决定起点是很重要的,应做到活动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好奇心,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既保持学习兴趣,又促进智力发展。

2、幼儿科技活动的内容虽属启蒙阶段,但仍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以通俗的科学道理让幼儿理解周围世界。如认识会变化的水,这是水的三态变化问题,变化的条件应是温度和压强,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就只提出温度这一个条件,并通俗地用"遇冷"、"遇热"两个词(这是幼儿能感觉到的)来说明转化的条件,至于如何变的问题,则通俗地提"水结冰、冰化水、水变成水蒸汽,"突出"结、化、变"来概括转化过程,而不是提出:

等物质变化中较深奥、难理解的科学名词。这样既符合科学性,又通俗易懂,符合深入浅出的认识规律。

综上所述,所谓启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幼儿科技活动的内容虽然涉及面很广,但很粗浅,只要求幼儿能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掌握粗略的知识,懂得浅显的科学道理就行了。不应超越幼儿认识水平,强求幼儿背诵抽象的科学概念。要考虑到幼儿期的概念只是经验水平上的概括,如大班初期多数孩子会把"会动会叫"作为"活"的标志,以致把交通工具也当作"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初中活动,逐步掌握"活"的本质——会长大,思维水平大大提高。二是指启迪作用,幼儿只有对直接感知经验过的事物,才能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幼儿科技活动必须体现时代的脉搏和科学发展的步伐。

(1)应顺应幼儿的天性,从幼儿实际出发,既满足其求知欲望,又拓宽时空范围,引导幼儿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当前,由于电视、录像等逐渐普及,大量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幼儿的头脑,他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双脚站立的地面上的事与物,还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感知更大的世界,认知的范围广了,起点高了,途径也多了。

(2)应反映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科学的进步和未来的需要,增加新内

容,吸收新信息,渗透新观念。可以通过横向取材,反映事物间的关系、联系、因果及同类事物特征等内容,如"妈妈和孩子"(动物繁殖过程,生长过程),"可爱的小动物"(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动物的冬眠和夏眠"等课题。还有科技新产品、新成果的介绍,如认识家用电器,玩电动、声控、遥控玩具,扮演机器人,看有关录像等。要善于捕捉新信息,抓住教育的契机,如电视播放中国发射卫星的新闻,长江上又建新大桥等等。应提供录像、图片等组织幼儿观看、提问、议论,适当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幼儿发现身边事物的新变化,组织幼儿去参观、去观察,如天气的变化、小蝌蚪的生长等等。还应增强环境意识,懂得防止污染,培养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等。

4、在内容选编上的要求。

(1)以时间为序(一般以季节为主线)。

(2)以知识体系为序,加强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如牛、马是家畜→比较家畜与野兽的异同→概括动物特征,形成"动物"概念。

(3)以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为序,如自然界有其共同的规律;"变化"、"依存"、"联系"、"多样性"等等,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

二、直观性与活动性

1、直观性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只有在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头脑中的表象的支持下,思维才能积极活动。也只有当他们面对具体事物或现象时,才能让知识形象地映入大脑,才会问许多问题。幼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以讲授为主,辅以直观教具,幼儿教育应更多地依赖形象的直接的活动过程,通过看看、摸摸、听听、嗅嗅,甚至尝尝、拆拆,才能对事物获得准确清晰而生动的印象,给思维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逐渐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幼儿思维离不开动作和活动,他们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2、活动性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努力探索、实践。幼儿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好奇、好问,幼儿科技活动把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社会和自然的事物、现象展示在幼儿面前,它吸引着幼儿,激起他们去探索的愿望。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动手去探索、去思考、去学习,对幼儿来说,探索活动本身比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得多。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活动,而不是有关事物的大量知识。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和经验都不足,心理上的无意性还占优势,强调幼儿自己去探索,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应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如下。

(1)积极提供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如让幼儿观察刺猥的外形特征,就应准备刺猥的实物。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启发幼儿去发现问题。当幼儿从偶发性的探索中发现:大雨后,蚯蚓为什么从土里钻出来?为什么蚯蚓被切成两段后能再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讲了故事《是谁为小桃树松的土》后,让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和蠕动的现象,观察科学发现室里实验箱中的蚯蚓是怎样拱土的,加了水后又怎样从土里拱出来,以至把玻璃箱中三层不同的土(黄泥、沙、黑泥)都拱得混杂起来的现象,并让幼儿用手摸摸蚯蚓表皮是湿润而粘粘的。再经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了解到蚯蚓是生活在土壤的间隙中,靠皮肤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皮肤表面的粘液中,被渗进皮肤的毛细血管内,当土壤的间隙中充满空气时,蚯蚓生活得很好,但下大雨后,土壤间隙中浸满了水,缺少氧气,蚯蚓感到呼吸困难,所以就从土里钻出来的简单道理。

(3)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给予具体帮助。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错误时,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启发。如孩子们很喜欢影子,影子会忽隐忽现,忽长忽短,孩子们对此产生了神秘感。至于水中为什么会有倒影,那就更不得而知了,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活动可以从影子和倒影入手,引导幼儿进入光的世界,先观察影子,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在观察影子后,老师又带他们到小河边去观察倒影。第一次去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影子跑到小河里去了","河里的影子和地上的影子是一样的。"第二次又到小河边,让他们仔细看看水里的影子和地上的影子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幼儿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水里的影子是有颜色的,它的颜色比原来物体的颜色要淡一些,而且水里的影子是倒过来的。这时老师才告诉他们这叫倒影,以后他们在水潭边,甚至浴缸里也发现了倒影,还能把发现的倒影画出来。他们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更浓了,在镜子里、玻璃橱窗里、上过光打过蜡的家具上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他们还不懂得光的秘密,但从以上活动中,发现了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进一步懂得光的折射、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物理一象的原理。

(4)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把活动的过程、结果表达出来。

三、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1、趣味性

兴趣是推动幼儿参加科技活动的根本动力,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甚至感到是一种负担,那么活动的效果是不可想象的。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主要靠内容和方法本身的吸引,因此,选材和方法设计应力求生动、有趣,可采用游戏的方法,寓知识于游戏之中。如在巩固"沉"与"浮"的概念时,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蜡纸,折成"小船"后放入水盆中,此时"船"浮在水面上,接着让幼儿向"船"内放一粒石子,不久就有孩子惊叫起来,"船沉了,船沉到水里去了。"老师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幼儿思考原来浮在水面上的纸船为什么会沉到水里去,通过这实验性的游戏"遇难的纸船",帮助幼儿树立辩证观点,既巩固了"沉"与"浮"的概念,又进行了

安全知识的教育。趣味性能使幼儿在认识活动中富有主动精神,使各种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对所感知对象的直接兴趣,而认识对象能否引起幼儿的直接兴趣,主要取决于该物体的外形特征、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及动态的形态。因为能活动的对象容易引起幼儿的激情,同时新鲜的事物要比熟知的事物更加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

2、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既是活动的特征,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开展幼儿科技活动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从幼儿的年龄差异和知识水平出发。人的身体和心理从生到死都在不断发展着、变化着,这种发展和变化是有阶段性的。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就叫做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重视和认真考虑这个客观事实,才能收到应有的活动效果。可接受性的重要保证是教师。

教师在选择课题内容方面,应考虑各年龄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皮亚杰认为:0~2岁儿童为感知运动思维,即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刚开始萌芽,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幼儿初期还保持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小班幼儿是在使用物体和玩具的动作中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并只限于正在做的事情,很少想过去或预料未来的事情,但比起3岁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概括性的提高;幼儿中期能初步摆脱具体行动进行思考,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概念和判断、推理来进行;幼儿晚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5~6岁是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为入学奠定了基础。

在广度和深度上应适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应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可接受的新内容、新知识,要正确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估计过低,降低要求,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抑制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估计过高,负担过重,会压抑幼儿学习的兴趣。总之,应正确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所选内容和要求可略高于他们原有水平,使幼儿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重视阶段性年龄差异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全面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幼儿之间总是存在着发展的个别差异,应力求调动每个幼儿五大感官的综合功能,不断在各自可接受的"最近发展区"内显露和发展潜能。

四、广泛性和代表性

幼儿学科学开始于幼儿直接接触的周围世界,它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无限的多样性,为幼儿学科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在《小问号》、《我的新发现》等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出于好奇,产生了无数的疑问。据调查统计,幼儿提的问题面极广,上至天文、气象、宇宙天体,下至地理、物产、风土人情,包括了人类知识中的许多学科内容,表现了幼儿学科学的广泛兴趣及强烈的好奇心,这需要较大范围的粗浅的科学信息,

这种广泛性也是幼儿自身的需要。

为了有利于幼儿未来的科学学习和智能发展,有利于在广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学习,这就要求在选择内容,考虑课题时,注意其代表性,既各科领域的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如: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植物",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又如认识鸽子、燕子,掌握鸟类的基本特征等等,使幼儿获得广泛而有代表性的科学经验,并能将所储存的信息,新建立的表象和知识结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开放性和随机性

1、开放性

幼儿科技活动可分为正规的、非正规的、偶发的三种探索活动形式,这三种形式都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在正规活动中,虽然是由教师根据科学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确定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技能,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整个活动中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幼儿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的自由度,他们在指向性问题的启发下,可按照自己的方法、意愿进行操作活动。如中班幼儿在"洞中取球"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是:"你怎样才能把球从这深深的洞里取出来?"这个既有指向性,又有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和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使用了拨、钩、挑、拿、兜、钳、水冲等多种操作方法,从而发现物体机械运动和力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最简便、省力的方法。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假如是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球(如皮球、乒乓球、塑料球等),掉进不同大小、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洞中(如墙洞、地洞、阴沟洞、树洞、雪洞等),怎样才能取出来?幼儿开展和热烈积极的讨论,想出的方法更多,培养了应变能力。在非正规活动中,幼儿在成人为之创设的一个宽松和谐的、能自由创造的环境中,利用所提供的丰富的材料和设备,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方法和伙伴,自己确定时间的长短,有较大的自由度。

偶发性科技活动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偶然发生的事情或现象,它是由外界情影响所导致的。如他们对夏天雨后,天空中为什么出现彩虹?为什么风筝能飞上天?冰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电子秤为什么会算帐?别的星星上有人吗?……等等产生了好,地这种探索学习,需要成人的支持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的活动既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又可丰富、扩展科技活动的内容。

2、随机性

应善于进行随机教育。由于幼儿学习具有情绪性的特点,在他们情绪高涨时,不管什么时间、地点、场合,注意到了马上就问,想到了马上就说,而这时,幼儿神经兴奋性强,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敏,最容易接受新信息,因此,教师和成人应善于抓住这个对幼儿进行科教育的最好契机;对偶发性活动中所出现的非预料而至的事物或现象,教师和成人应留心捕捉幼儿那些时而闪现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内容和思维方法,及时给予

肯定、称赞和推广,寓科学教育于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之中。

六、季节性和地方性

幼儿科技活动中的许多内容,如生物、天文、地理等,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制约,需要按照季节的变化,组织幼儿去观察、认识,如夏季观察雷雨、台风;冬季观察雪景;而欣赏盛开的百花在春季;认识金灿灿的稻子在秋季。

地方性是某些内容只有某些地方才有。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各地的自然资源与风土人情也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亚热三带,不仅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各地的社会条件和风土人情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幼儿科技活动的内容和编排不能强求统一,城市与农村,南方与北方,山区与海岛,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带,都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便使幼儿能直接接触,多方感知,以保证教育的效应。

因此,考虑季节性和地方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无法直接接触而又必需感知的内容,可运用图片、模型、电化教学等方式,只要使用得当,教育得法,仍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4 幼儿科技活动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启蒙性的整体效应。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开展科技活动,要把让幼儿掌握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作为要完成的统一任务而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可熔各科教育为一炉,集德、智、体、美诸育为一体,综合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为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和将来能动地改造世界,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幼儿科技活动要融于整体教育之中,它即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手段之一,是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同时,它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与幼儿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更为教育和教学提供具体而丰富的内容。而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又给予科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从而共同完成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一、幼儿科技活动与人才培养

加强幼儿科学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是现代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参天大树看幼苗",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早期教育抓起。虽然开展科技活动与培养科学家有相当远的距离,但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可以说是起到了"起点"的作用。当前,终身教育的调查研究表明:生命最初几年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孩提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象,对于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终身教育应将幼儿教育作为起点。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越普及,开展科技活动的内容越丰富,对科技的兴趣也就越浓厚,智力开发也越有效,产生优秀人才的基础也就越牢固,越广

泛。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成长的道路,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幼儿科技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1、幼儿科技活动与德育

(1)幼儿对大自然的情绪体验是形成道德观念的情感基础。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与迅速发展的新科技成果,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幼儿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

(2)大量的感性经验为培养幼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初步基础。在科技活动中,把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物体和现象,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及人在保护、利用、改造大自然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了初步基础。

(3)丰富有趣的科技活动是促进幼儿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实践。幼儿的道德观念需要在一定的实践中形成和检验、纠正与巩固。幼儿的可塑性大,在观察照料动植物、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中,养成认真、负责、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有利于形成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并逐步形成道德习惯,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促进了幼儿的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4)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在发展。在活动中,给予所有的幼儿以均等的活动机会,在操作中,每个幼儿可以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选择和决定方法,从而有所发现,获得成功,这为每个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锻炼,自信心的增强,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而这些正是人们良好个性的重要方面。

2、幼儿科技活动与智育

(1)科技活动初步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态度。积极态度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因素,也是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表现为:

①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与迫切期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主动的感知和操作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专心致志,忙于感知、操作,使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主动地感知事物的属性,从而提高感知的敏锐性。如两个中班的孩子在科学发现室里的两块斜板上滚球玩,一块斜板是光滑的,一块斜板上铺有一层绒布,两个同样的球同时从两块斜板的顶端滚下来,但落地的快慢不同,两个孩子为此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们反复试验,交换试验,比比球都一样,摸摸斜板的质地,发现一个光滑,一个不光滑,终于找到了原因,又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到了"阻力不同"这一词汇,初步懂得了"阻力"的含义,他们兴奋地把这一新发现告诉了老师和小伙伴们。在整个活动中,

他们运用了滚、摸、比等方法,显示了操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动跃性;

③表现了表达和交换信息的积极态度。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广泛的经验,为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们乐于把自己的发现、感受、体验用语言、绘画、塑造等手段表达出来,充分表现了思维的积极性。

(2)学习了怎样学科学的初步技能和方法。由于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发现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学会了怎样学习,这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未来人才所应具有的重要素质之一,它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①学习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客观世界,感知各种事物的属性。利用自然界外部存在的形、声、色、味等特点,在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同时,进行感官训练,发展了感知能力。

②学习了按物体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利用事物客观存在的类别特点,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分类、概括等,形成类概念,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

③学习了表达方法,发展了口语表达或用其他方式(如绘画、表演等)表达的能力。

④学习了测量、操作、小实验等的简单技能。

(3)促进了思维发展。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然普遍的规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促进了幼儿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过程,认识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据某幼儿园的一个调查,在认识空气的活动前,有51%的幼儿不知道空气与人的关系;活动后,全部幼儿不仅亲身体验到人需要空气,还知道没有空气人就会被闷死;75%的幼儿知道空气与动植物的关系,"动物没有空气活不成","植物没有空气长不好";12%的幼儿还知道了空气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从感知水的浮力,推论到飞机能在天上飞,也是"空气的浮力作用"的原理。

(4)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幼儿虽说不上改造自然,但通过其身边的自然现象、科技成果、科普读物、科学实验等,体验到大自然是可以被认识、被改造的,如从绘画中可反映出他们的愿望:"到海底去探宝"、"火箭上天"、"到月球去玩"、"机器人种田"、"到南极去"等等,这些对扩展幼儿的视野,开发智慧,启迪对科学的兴趣,向往未来的美好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自然界的日光、空气和水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自然因素,在一系列的科技活动中,

有许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冬天打雪仗、玩冰车,是幼儿喜爱的体育活动;沙土、水、石块是幼儿理想的"玩具";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可提高大脑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适应性;爬山坡、走小道,是锻炼幼儿肌体,发展动作的天然条件。

4、幼儿科技活动与美育

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与现象,是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源泉。自然物的色彩、声响、形象、形态、气味等美的属性及新科技创造发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幼儿对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并培养了乐观的情绪和科学的态度。

三、幼儿科技活动与幼儿园

其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密切,互为支持皮亚杰认为:有物理、逻辑一数理、社会三种知识。物理知识是儿童发展中的第一类知识,是基础的知识,是形成其他类型知识的基础,是通过儿童的观察以及与物体相互作用建构起来的。幼儿科技活动为幼儿游戏、劳动、日常生活和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又具体的内容。

在游戏中学科学、用科学。如幼儿玩沙游戏,他们用大小不同的盒子装沙,先装满小盒子,再倒进大盒子,这是在了解和计算体积之间的关系;两个正在用沙子建筑"碉堡"

的孩子,在尝试着攻克沙墙易坍塌的难点,多次反复后才知道只有在沙子里掺上适量的水,才能使"碉堡"比较坚固、耐久。

幼儿参加园地种植劳动、自然角管理饲养小动物等,既是劳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如在花坛劳动的孩子,用小铲子挖土时,挖出了肥胖的小虫,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生命周期对虫的重要性;在拔出枯死的植物为新花腾出地方时,可引导幼儿观察根系、讨论植物是如何吸收所需要的养分来维系自己的健康成长的。

掌握词汇和运用词汇必须要有感性材料作支柱,幼儿的言语正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儿歌、故事等内容均与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客观事物是形成数概念的源泉,幼儿开始学习计数,总是结合具体事物进行的,并逐渐脱离具体形像进一步掌握抽象概念,积累科技活动中的感性经验也同样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文学、美术、音乐是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幼儿的歌曲、绘画,诗歌、故事的内容只有紧密结合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使他们富有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如歌曲《小燕子》、诗歌《大熊猫》,绘画"机器人",等等,都必须以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为前提,才能引起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联想,产生内心的共鸣。

总之,幼儿科技活动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各种教育手段对幼儿科技活动的进行和开展也起到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第二章环境与幼儿科技活动

2.1 环境与幼儿科技活动

2.2 各班科技活动环境的创设

2.3 全园科技活动环境的创设

2.1 环境与幼儿科技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智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科技活动环境。

一、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前提。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为幼儿期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可信的、能够进行探索与创造的环境,才能使幼儿感到无任何压力,消除顾虑,大胆去尝试。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精神风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幼儿,对幼儿要和蔼可亲、认真负责,但又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及太多的禁令,以免使幼儿在活动中不知所措,不能集中精力地去进行探索。当幼儿感到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进行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探索、研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幼儿具有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成长速度,及不同的天赋,不同的优点和弱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不可确定某一标准去判断每一个幼儿。例如有的幼儿父母文化素质较高或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对幼儿的科学意识的形成影响就比较大,幼儿从小耳濡目染,对科学活动兴趣较浓,基础也较好,这样的孩子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往往对简单的活动缺乏兴趣,教师如果仍按一般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就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继而活动会对他们失去吸引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设计活动方案或就同一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而对一些科学活动能力较差的孩子应力求将活动简单化、低要求,否则会使他们感到畏难而失去兴趣。总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利用他们的长处,发展其特有的能力,使幼儿感到没有束缚,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教师还应该努力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群体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进行。

二、自然环境

自然界丰富多彩,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和现象都以其变幻莫测吸引着幼儿,幼儿好奇心强,对于图片上的花鸟鱼虫显然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他们需要认识的是真实的物体,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鱼虫鸟兽、雷电雨雪使他们兴趣盎然。要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逐渐去认识事物。如带领幼儿去公园游玩,公园的花草、树木,池塘

里的鱼,草丛中的虫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到野外去捕捉昆虫,捕捞蝌蚪等等,活动中,幼儿会发现一个又一个植物生长的"秘密"以及动物中许多有趣的故事。大自然是幼儿认识自然科学的好场所,山坡、田野、海滩到处都有供科学教育的好材料,到处都有启迪幼儿灵性的事物。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各地都有风景秀丽的山山水水,既是旅游胜地,也是幼儿长知识、学科学的理想环境,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自然环境,利用有利条件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城市,教师、家长可经常带领幼儿去风景区游览参观;在农村更是得天独厚,幼儿园教师可利用农村的广阔天地,直接带领幼儿参与成人的种植、收获等活动,如春天可组织幼儿去参观农民播种、育苗,夏天让幼儿参加除草等活动,秋天,让孩子们和成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其乐无穷。幼儿的思维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占优势。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为幼儿学科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幼儿通过对四季变化的观察,认识到一年中有四季的变化,并了解到每个季节变化的特点,以及我们人类怎样去适应季节的变化;又如自然界中有关电、声、光、力的各种现象,随处都可见到,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观察、研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自然界中的一因素如温度、水、光照对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科技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变化,并找出规律,掌握粗浅的知识。总之大自然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师、家长应灵活运用自然环境,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同时对自然景象的观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而且能养成幼儿活泼向上的精神。

三、科技环境

以科技产品为主的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现代幼儿自出生之后便接触到各种科技产品,从电灯、玩具到汽车、飞机,其中电视和多媒体对幼儿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对科技环境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是开展好幼儿科技活动的前提。首先,要让幼儿接触各种科技产品,并学会相关的语言。例如要幼儿在街头观看各种汽车,介绍这些汽车的名称,这本身就是一种科技活动。其次,是利用各种科技产品组织科技活动,例如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学着打电话甚至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再次,利用科技传播媒介向幼儿介绍科技知识,如电视、音像、图书等等。

四、社会环境

家庭和社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开展幼儿科技活动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让幼儿接触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的活动,例如去农村、工厂参观等等。

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

五、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可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为幼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好的发展,教育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围绕科学教育应为幼儿创设充满科学气氛的积极、活泼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往往能刺激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以下几节,我们就幼儿园科技环境的创设问题分类进行讨论。

2.2 各班科技活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和活动欲望,促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各班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具体环境,利用活动室的条件创设适宜的学科学的环境,正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一、自然角

各班级自然角的设置,是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的最基本的环境。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或廊沿、窗台设置物品架或桌子,上面放置一些供幼儿观察、劳动、探索、学习的物品,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进行活动。自然角陈列的东西主要是幼儿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如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和易于照顾的小动物,以及各种形状的贝壳、石块、竹木制品、塑料等等。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识水平设置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内容较简单,而且随着教育的需要,可随时改变自然角的内容。自然角的物品比较集中,而且层次分明,可满足不同认识水平幼儿的需要。另外自然角就设置在幼儿的身边,他们可随时进行仔细的观察,孩子们可以自由组织在一起,不受拘束地进行,观察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可利用晨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离园前后等空隙时间进行。自然角的设置既培养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长期观察的对象,让幼儿在自然角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认识这些物体变化的规律。孩子们在活动中轻松愉快,自由议论和交谈,相互转告新的发现、新的变化,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兴趣高的带兴趣低的,从而使幼儿的智慧和能力都有所开拓和发展。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自然角可使幼儿了解自然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孩子天性好奇,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会提出许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就会逐渐冷淡下去,甚至再不去注意和理会。有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天天观察、直接感知、比较实验、操作管理。幼儿在自然角可以看到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生长、开花结果的全部

过程,知道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菜青虫怎样变成菜粉蝶,蚕宝宝又是如何从卵变成幼虫,幼虫长大结茧变成蛹,蛹又是怎样咬破茧壳飞出了蛾,蛾再交配产卵等有趣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激发其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在自然角里,孩子们亲自给植物浇水,用各种食物去喂养金鱼、乌龟、蜗牛、虎皮鹦鹉等小动物,还可在教师的带领下种蒜及适合盆栽的花卉如太阳花、三色堇、一串红等。通过这些劳动,幼儿不但了解了常见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还学会了许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粗浅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当他们看到自己浸泡后的种子发芽了,种的植物开花了,小动物一天天长大了,心中充满了喜悦,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充满生机的自然角,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自然角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小天地,这是幼儿和教师所共同拥有的,所以自然角的建立应该让孩子和教师一起准备。教师可组织幼儿收集自然角所需要的材料,必要时发动家长配合,如各类种子及喂小动物的食物等。还可以利用外出活动的机会,与幼儿一起收集,如春游时用瓶子捞取小蝌蚪,用捕虫网捕捉蝴蝶等昆虫。秋天采集各种果实、种子等等。结合教育活动,自然角的内容不仅仅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其他广泛的内容,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祖国各地的特产或孩子们自己的小制作、小工艺品。只要是为教育服务的,都是有益的。

设置自然角并不困难,关键是怎样发挥其积极作用。有的自然角摆放一些花卉、鱼、虾,教师如不积极引导,幼儿也不关心,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自然角就毫无生气,成了死角,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的班级为了应付检查、参观,设置了自然角,但一学期或一学年总是那几盆植物、几条鱼,由教师或保育员照料,这样的"老面孔"当然不会对幼儿产生吸引力。因此自然角的内容应随季节的变化和幼儿年龄的增长而经常更新,逐渐添设,不断变化,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自然角内容的选择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般以种植一些管理方便的植物和饲养一些幼儿喜爱的小动物为主。自然角中那些不受季节限制,各年龄班级幼儿都适用的内容可基本固定,如在自然角用鱼缸养上几条漂亮的金鱼,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为活动室增添了不少情趣。另外,饲养河蚌、田螺、小乌龟也很有趣。再自然放置各种各样的贝壳、卵石、竹木制品、祖国各地的特产等,也一定会深深吸引幼儿去观看,成为孩子们谈论的话题。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教师的带领下,应及时变更自然角的内容,下面举一些例子供参考使用。

1、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幼儿开展活动的最佳时期,自然角除开展养蚕、饲养蝌蚪等活动以外,主要以种植为主。

(1)种子发芽。选择一些粒大饱满的种子浸泡一昼夜后,取出放入盘中,保持湿润(可在盘中垫上湿的棉花或海绵),几天后便可发芽。常用的有大豆、玉米、蚕豆、水稻等植物的种子。

幼儿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

幼儿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 5-6岁儿童逆向思维训练游戏 在5~6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 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 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和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1、藏宝图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用比较透明的纸做几张“藏宝图”。并准备几张相同的空白图纸。 游戏玩法:你先给孩子看一张“藏宝图”,然后告诉他“这是一张透明的藏宝图,如果将它翻过来,你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呢?也可 以让他在空白图纸中画出来。 2、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准备: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 游戏玩法:让孩子看着镜子,你拿着这个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 点钟。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镜子中的景象与实景是相反的,如果他伸过左手,镜中的他则是伸出右手…… 3、扑克猜数

游戏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将隐藏的数字猜出来,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游戏准备:1~9的牌两套(共18张) 游戏玩法: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先请孩子把牌洗好,然后你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并将余下的牌摊开,让孩子猜一猜你藏 起来的是哪张牌。 幼儿思维训练试题一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 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 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后边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思维游戏课程教案

思维游戏课程教案 小班上学期第三单元活动五 活动名称:《卡车接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 2、引导幼儿简单接龙,了解接龙的意思 3、操作宝盒,让幼儿体验接龙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卡车队红卡片5张自制小旗一面口哨一只 黑板一个自制小熊(黄、灰、白)若干 学具:<卡车队>卡片3组15张 活动过程: (一)、进场 教师举着小旗子吹着口哨带领孩子们进场 师:“小朋友,我是卡车队长,请大家跟紧我,开上你们的小卡车一起去郊游吧。” 师:“这里有好多的叔叔阿姨,我们一起向他们问好。” 幼儿:“叔叔、阿姨好!” 师:“好,小朋友们请坐下。” (二)、引入 情景(一):黑板上画着两辆卡车,第一辆卡车上有三只小熊。 1、师:“今天我们一同上一节有趣的思维游戏课,看!我们的好朋友小熊也坐着两辆卡 车来到了我们这里。他们是做着什么车来的?” 幼儿:“卡车” 师:“卡车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红色的” 师:“车上有几只小熊?” 幼儿:“3只” 师:“坐在第一辆卡车上第一个位置的是什么颜色的小熊?” 幼儿:“黄色的。” 教师把小黄熊拿在手里和幼儿问好:“小朋友们好!” 幼儿:“小黄熊好!” 师:“坐在第一辆卡车上第二个位置的是什么颜色的小熊?” 幼儿:“还是黄色的。” 教师把小黄熊拿在手里和幼儿问好:“小朋友们好!” 幼儿:“小黄熊好!” 师:“坐在第一辆卡车上第三个位置的是什么颜色的小熊?” 幼儿:“白色的小熊。” 教师把小白熊拿在手里和幼儿问好:“小朋友们好!” 幼儿:“小白熊好!” 2、师:“咦?后面这辆卡车上怎么没有小熊呢?什么什么?……噢,调皮的小熊藏起来

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玩接龙游戏。小熊的要求是,第二辆卡车上排在最前面的小熊 要和前面卡车上排在最后的小熊颜色一模一样。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下一只 熊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幼儿单独回答,并将选好的小熊贴到黑板上的卡车里。 师:“小熊说:‘你们真太厉害,一下子就接上了,我们要换个位置再考考你们,看你 们还能不能再接上。’” 3、教师将小熊卡片调换位置和颜色,请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并反复熟悉、练习接龙游 戏。 (三)、师生互动接龙游戏 情景(二):黑板上有乱七八糟的汽车卡片挤在一起。 师:“快看,又有好多的小熊坐着卡车来到我们小二班,可是,他们的秩序太乱了, 我们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好!“ 师:“谁愿意来当卡车队长指挥交通?”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 师:“老师先把最前面的卡车开出来,请小朋友们按照接龙的方法将其他的卡车排成 一条长龙,要求是来排队的卡车上面第一只小熊的颜色要和前面卡车上最后一只小熊 的颜色一模一样。” 教师邀请幼儿找出接龙的下一张卡片,正确排队后,教师可让幼儿模仿小司机开车拿 着手中的卡片在教室内行走一圈。 当所有找到卡片的幼儿手持卡片排成一队后,游戏成功。 (四)、操作宝盒 1、教师引导幼儿将宝盒里的卡片拿出来并且分类排序。 师:“小熊说:‘我还想和每一位小朋友玩接龙游戏,我就藏在你们的宝盒里,快把我 找出来吧。’” 幼儿打开宝盒,寻找到所有卡片。 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卡车小队长,请队长们将你们手里的卡片按颜色区分开,把同 一个颜色的卡车排排队,摆在你的桌子上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卡车?” 幼儿:“红色、绿色、蓝色。”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红色的卡车队有几辆车?” 幼儿:“一、二、三、四、五,五辆。” 2、教师引导幼儿将同色卡车接龙 师:“现在各位卡车小队长,将你桌子上红色卡车拿起了,红色卡车上的小熊要和你 们玩接龙游戏了,让我看看谁接的最快最好。” 幼儿将五张游戏卡片接好,游戏完成。 延伸活动:亲子游戏 师:“这个接龙游戏太好玩了,小朋友,我们带上爸爸妈妈和所有的小熊一起玩接龙吧, 记住:要宝宝接一张,爸爸妈妈接一张,我们一起比一比,看看哪个家庭接的龙最长。” 王岩 2011年11月

幼儿园中班案例-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 前阶段幼儿游戏情况分析: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在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主持人、小演员这些角色,主持人维护好舞台的次序,为演员报节目,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扩展还相继出现了一些设计演出票、宣传广告等金点子。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 角色游戏计划: (一)预估游戏主题内容:娃娃家、小饭店、医院、小舞台、理发店、小工地、医院。 (二)环境材料介绍: 1、超市游戏 除了为孩子提供了工作服、货品外我们将认知活动的内容隐含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得多方面经验。如在小超市中我们在货架上标上了一定数量的图形,让幼儿练习物数一致的摆放货物。 2、筑工地游戏 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拼插积木还收集了半成品和废旧物品,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下选择游戏材料,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构建。 3、理发店游戏 在理发店游戏中为孩子提供了发型图片、美发装饰物、各种烫发罩、洗头笼头等设施使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4、照相馆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选择各种小道具表现不同装扮的自我,而一些操作材料也为小摄影师提供了绘画的练习机会。 5、娃娃家游戏 我们的娃娃家游戏的开展就与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有机的进行了融合。如,孩子们在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中开展各种不同的游戏内容。展现家的功能设施。并结合区角游戏内容提供了筷子喂食、小乐器等操作材料。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给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题型: (1)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2)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3)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其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2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8746。 5、指读数字 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这个心理学上的注意力训练小游戏,曾有研究表明:7-8岁儿童完成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一练。 6、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7、智力训练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思维游戏课程中的快乐教学法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思维游戏课程中 的快乐教学法 教师优秀论文“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游戏学习的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设置的情境,通过操作材料,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和孩子共同进行思维游戏的过程中,我常常被孩子一些特别的想法所吸引,引发我对孩子思维能力培养更深入的思考。它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让孩子快乐学习成了重点: 一、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一)充分利用操作材料。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借助实物、图片、能使他们清楚的得到真实的形象,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操作的欲望。在语义认知类游戏《商业街》中,发展幼儿对商品类别和一些关系的理解能力。比如,学习“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几种关系时,利用实

物让孩子自己动手比较。 (二)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思维游戏课程中的内容贴近生活,孩子学起来倍感亲切生动。如语义认知类游戏《商业街》这一单元中,孩子通过各种形象逼真地小卡片,学会了讲商品按用途分类,面包房,服装店,鞋店,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兴趣浓厚,学起来很开心……学会了全方位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三)情境介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有实际体验,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图形评价类游戏《钓鱼》,活动中引领幼儿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小鱼身上的条纹的数量和颜色排列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按条纹对小鱼进行归类,提高幼儿对这类图形信息的评价能力。 二、培养成就感,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一)思维课程没有对错,如果孩子可以说出他的理由,那么,鼓励他的创新。要加强针对幼儿的随机指导和个性化指导,思维课程要立足孩子思维的发展规律。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汇编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汇编 一、小班游戏案例 案例1: 把小动物送回家 [游戏目标] 1、通过送小动物回家,锻炼幼儿小腿的灵活性。 2、能对小动物的妈妈说句甜甜的话,并能坚持到活动结束。 [游戏准备] 1、录制一段节奏稍轻快的音乐,一段轻柔的音乐。 2、四个篓子:里面有小兔子、小熊、小狗、小猪图片若干。 3、上面分别扣有兔妈妈、小熊妈妈、小狗妈妈、小猪妈妈图片的四把椅子。 4、布置好活动场地:中间放着几排纸盒盖当作河里的石头,纸盒一端放着上面分别扣有兔妈妈、小熊妈妈、小狗妈妈、小猪妈妈图片的四把椅子。另一端的篓子里放着各种小动物。 [游戏过程] 1、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操。 2、分别出示小兔子、小熊、小狗、小猪图片。

指导语:我这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找不到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出示小兔子图片问:“你们知道小兔子的家在哪里吗?”(小河那边的椅子里)一次分别提问:小熊、小狗、小猪的家呢?(也在小河那边的椅子里) 怎样才能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呢?(先要踩着河里的石头过河,然后再找小动物的妈妈是谁,再把小动物送回相对应的家)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看准小动物的妈妈是谁,再送小动物。 能对小动物说句甜甜的话。如小熊,这是你的家。4、活动结束。 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放松活动。[活动评价] 着重评价在活动中能坚持到底,并能说甜甜的话的幼儿,以及帮助小动物环境,做得对的幼儿。 案例2:酸甜苦辣 [游戏目标] 1、通过尝味道活动,体验品尝的快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变化,用不同的线、形、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画出不同表情。

3-6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6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4岁:起步阶段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实行逆 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 动的状态之中。 哭笑娃娃游戏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 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反口令游戏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 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来说之, 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 高个和矮个游戏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水平及空间感知 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你能够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 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 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哪个最矮。

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 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实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 持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协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 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反义词游戏 游戏目的: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 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实行的游戏。你要根据 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 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找图形游戏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实行双维排列, 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玩法: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您能够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 先玩。赢的一方能够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 对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你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我是小法官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水平和逆向思维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和绳子3根。先将3根绳子 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你要请孩

思维游戏的好处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正是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通过小小班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一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及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给孩子自由创新的空间 针对“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并且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的课程特点。我教学时鼓励幼儿采

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我总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 思维游戏课程让老师也有提高 通过“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教学,使作为老师的我也受益匪浅。思维游戏从观察、记忆、理解、比较、归类、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以游戏化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在引导孩子发展的同时,我也感觉自己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思维也更加严谨。 思维游戏教会了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游戏更教会了我如何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动作与变化,让我更了解我的孩子们,我和孩子们走得更近。 每次的思维游戏在音乐声中开始,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作为老师的我,和孩子们的游戏互动中不仅得到不断的充实,而且也随课程养成了更好的思维习惯。

7到8岁儿童思维练习题

7到8岁儿童思维练习题 1.按规律填空: 1、3、8、10、15、17、2 2、、; 20、19、17、14、10、; 20、1、25、2、30、3、、; 1、3、7、15、、63。 2.把11个苹果分别装入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都要有苹果,而且每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都不相同。放苹果最多的盘子里有个苹果。 3.植树节,在正方形花坛四边种树,要使每边都有6棵,最少需要种棵。 4.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剪,才能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呢?在图中画出你的剪法。 5.把两块正方形台布拼成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台布,你能怎么拼? 6.数一数,图中有个三角形。 7.街道旁边有10根电灯柱,每两根灯柱之间有2家商店。一共有家商店。 8.故事书每本5元,买4送1。姐姐付款40元,共可得本故事书。 9.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人之间相互都写了一封信,那么共有封信。

10.有10颗糖,按小巧——小胖——丁丁——小亚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分到最后一颗。 11. 甲乙 两个箱子上的话都写错了,礼物在箱里面。 12.柯南的表每5分钟响一次,那么从7时到7时20分,他的表响了次。 13.汽车每隔8分开出一班,哥哥想乘9时16分的一班车,但到站时,已是9时20分。那么他要等分才能乘上下一班车。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不同,甲说:“我不是最大的”,乙说:“我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他们说的都对。那么他们三人中最大,最小。 15.在□里填入合适的数。 □ □ + □ -□ 66 16.10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已经捉了3只“小鸡”,还有只没有捉住。 17.红有10个红色小球,小明有7个白色小球。小红每次拿出3个红色小球,换小明的2个白色小球,换了三次后,的小球多,多个。

幼儿园大班智力游戏教案

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长凳游戏 一、目标: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二、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三、过程: 1.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声中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2.教师把活动器材一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②钻过各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④开"火下"--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睦凳上迂回走过。 5.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同来。 6.将两个长凳替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小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8.将二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走同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 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0.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结束 幼儿四散一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踢沙包 一、设计思路: "踢沙包"是以前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平衡协调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上下肢配合能力等。踢沙包需要的场地小,玩具可随身携带,方便耐玩,是一项孩子门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所以我

幼儿园小班游戏案例

幼儿园小班三大创造性游戏 表演游戏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游戏目的: 1、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知识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结构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为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教慢有关,与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因此,应从培养幼儿对结构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第一阶段 一、游戏目标: 1.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初步感知圆柱积塑的特征,学习端点连接技能,巩固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认识。

逆向思维训练游戏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有人称“倒过来想”。 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一天晚上,苏军必须向德军发起进攻。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保持高度隐蔽而不被敌人察觉。苏军元帅朱可夫思索了许久,猛然想到并做出决定:把全军所有的大型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军发起进攻的那天晚上,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获得胜利。 逆向思维的特征:是反向性。反向性思维是改变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方式。 逆向思维的形式:原理思维、功能逆向、结构逆向、属性逆向、程序逆向或方向逆向、观念逆向。 原理逆向:就是从事物原理的相反反向进行的思考。如:温度计的诞生,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应医生的请求设计温度计,但屡遭失败。有一次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由于注意到水的温度变化引起了水的体积的变化,这使他突然意识到,倒过来,由水的体积的变化不也能看出水的温度的变化吗?循着这一思路,他终于设计除了当时的温度计。 功能逆向:就是按事物或产品现有的功能进行相反的思考。如:风力灭火器。现在我们砍刀的扑灭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器中有风力灭火器。风吹过去,温度降低,空气稀薄,火被吹灭了。一般情况下,风是助火势的,特别是当火比较大的时候。但在一定情况下,风可以使小的火熄灭,而且相当有效。 结构逆向: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结构方式出发所进行的反向思考,如结构位置的颠倒、置换等。如: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对煎鱼时总是会粘到锅上感到很恼火,煎好的鱼常常是烂开,不成片。有一天,她在煎鱼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锅的下面加热、而在锅的上面加热呢?经过多次尝试,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一从上面加热的方法,最终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糊的锅。 属性逆向:就是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所进行的思考。如:1924年,法国青年马谢、布鲁尔产生了用空心材料代替实心材料做家具的设想,成为新型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杰出代表。反向电视机。 程序逆向或方向逆向:就是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而进行的思考。如:变仰焊为俯焊:最初的船体装焊时都是在同一固定的状态进行的,这样有很多部位必须作仰焊。仰焊的强度大,质量不易保障。后来改变了焊接顺序,在船体分段结构装焊时将需仰焊的部分暂不施工,待其他部分焊好后,将船体分段翻个身,变仰焊为俯焊位置,这样装焊的质量与速度都有了保证。

儿童逻辑思维小游戏

儿童逻辑思维小游戏 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锻炼有极大的好处,而且锻炼方法有很多。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个儿童逻辑思维小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逻辑思维小游戏1、有趣的七巧板 摆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或者有趣的图案。 2、年龄问题 (1)小华今年7岁,小红今年9岁,再过5年,小华比小红小几岁? (2)爷爷的年龄比50岁大,比60岁小,而且是双数,爷爷可能多少岁?说出所有的可能。 3、测量 (1)室内:书桌、床、餐桌等有多少个手长、多少枝铅笔长?对较长的物体的测量可以用一庹(两手臂伸直后两手之间的距离)。 (2)室外:走廊有多少步长?花园有多少步长? 所有的测量都可以先猜测,再测量。然后再用尺量量,熟悉常见的长度单位。 4、概率 (1)投硬币10次,记录有几次是正面朝上的。 (2)投篮:在2米外放一个投掷的纸篓,让孩子来试试投10次

中能中几次。 5、猜数游戏 家长先在纸上写好一个数,如:58,让孩子猜,孩子猜15,你说小多了,孩子再猜53,你说还小一些…… 逻辑思维的来源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人们从哪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等。 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可以培养孩子8大能力观察力 观察与比较、观察与分析、观察与思考、图形规律、数字规律、拼图游戏 判断能力 相同与不同、观察与判断、看图回答、图形组合、图形判断 推理能力 图形推理、图形顺序、量的推理、数字推理、推理游戏 记忆力 形象记忆、听觉记忆、瞬间记忆 空间知觉 图形空间训练、空间知觉游戏、图形添画、数图形、方位练习、

东方之星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数学思维游戏中,教师开放提问的运用

幼儿数学思维游戏中,教师开放提问的运用总参军训部机关第二幼儿园赵佩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在平时的生活和游戏中,幼儿的大胆探索和表达除了幼儿具备基本已有的生活经验外,更需要教师在活动中有效的引导。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提问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在组织活动、面对幼儿时,有效的、开放式的提问不仅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的智慧,另外也决定着幼儿通过一节活动所得到的各方面经验的质量和多少,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在平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灌输的对象,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幼儿只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简单的常识就可以回答。这样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对于幼儿没有任何新的知识经验的产生,也更谈不上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了。《纲要》中指出:“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开放性的,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和自主探索、想象的空间。”给予幼儿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引发幼儿用开放性的思维大胆去想象去表达,对幼儿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什么是“开放性”提问呢?所谓“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或有多种正确答案,幼儿可

以根据想象并结合自身经历自由的来回答。教师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幼儿勤于动脑,乐于探索。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想法,避免盲从,使幼儿主动观察思考并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步的提问都要为目标服务,与及爱与目标相结合,而不是随意一个问题的抛出,这样提问就失去了意义。问题的提出还有助于幼儿积极的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在幼儿想出办法时,教师对幼儿的想法要尊重,即使幼儿说错了,也不要否定幼儿的想法,给幼儿继续活动、游戏下去的勇气和支持。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我园特色课程之一,是全国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实施项目。在活动中,孩子通过自主操作发展与幼儿的各种能力,另外,帮助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梳理、提炼、使之概念化,从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思维游戏课程有很强的情景性、系统性,操作材料丰富,孩子们很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思维游戏课程主要特点之一是:“游戏内容和方法很灵活,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在我们本学期大班主题活动《宝石森林》这个单元的活动中就有很强的体现。《宝石森林》是图形认知类游戏。图形认知能力也可以成为图形理解能力,指的是对具体形象思维信息的理解能力。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有规律可循的图案序列。序列中的图案有多种颜色、形状、有大小、高低和方向的区别。在活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给予幼儿自由的发现空间,使幼儿在

自主性游戏案例

自主性游戏案例——爱心医院 【案例背景】: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颇受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次游戏活动来源于孩子,小班孩子天变凉后,他们经常感冒,咳嗽等,有的甚至是多次的进出医院。于是,“爱心小医院”就在此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中开门了。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为了达成在游戏中初步会分工协商,坚守岗位这一目标,我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材料,如:医生的白大褂、盐水瓶、药丸、药方等,在游戏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己学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小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病、一会儿打针等;病人也忙碌着,一会儿这不舒服,待会那又不行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乐此不疲,贯穿始终。【案例实录】: 瑶瑶和佳佳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瑶瑶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装有针筒、温度计的医药箱,这时,只见佳佳抱着一个玩偶娃娃来到“小医院”,指着娃娃的对瑶瑶说:“她肚子疼。”瑶瑶看了看佳佳,用手指着娃娃的肚子问:“是这里吗?”佳佳点了点头,只见瑶瑶随手从医药箱里拿过针筒对着娃娃的肚子就打了下去……这时佳佳说:“不是打这里的,要打手上。” 像瑶瑶这样的游戏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把“药方”往不舒服的地方贴。当我看到这儿时,并

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讲评时,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同时在原有的经验上,我作为“病人”告诉医生“我怕疼的,哪里打针不疼啊”,这又引起了幼儿的一番讨论,有的幼儿还很努力的安慰我:“老师,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打针很勇敢的。”于是,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又做了一个情感上的提升:宝宝生病了看医生,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疼。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个别孩子已有的游戏行为,我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积淀。 【行为分析】: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需要我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出现困惑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先前在讲评中问道:“我打针怕疼的,我可以打哪里呢?”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

幼儿园孩子逆向思维训练小游戏

3~4岁——起步阶段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No.1反口令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游戏。 No.2 高个和矮个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你和孩子两个人进行的游戏。你可以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对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No.1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找图形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3-6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6 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4 岁:起步阶段 3-4 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实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哭笑娃娃游戏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 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反口令游戏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来说之,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 高个和矮个游戏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水平及空间感知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 3 个。你能够在3 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出这3 个小人中,哪个,哪个最矮。 4-5 岁:关键阶段 4-5 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

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实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持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协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反义词游戏 游戏目的: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实行的游戏。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找图形游戏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实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玩法: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您能够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能够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对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你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我是小法官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水平和逆向思维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粗细不同的3 根小棒和绳子3 根。先将3 根绳子分别在3 根小棒绕3 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你要请孩子来判断一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你都能够让他亲手操作一下。 5-6 岁:发展阶段 在5-6 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中的课程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中的课程游戏化 镇江新区大路中心幼儿园韦云勤教龄:29年职务:办公室主任无职称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我国幼儿教育的《规程》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关键词:主题活动开展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确立了总的目标方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主题活动过程游戏化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主题活动内容 春暖花开,最适宜外出踏青春游,孩子们手牵着手一起走出幼儿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寻找过程中,他们被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绿绿的小草、野菜陶醉了,纷纷议论起来:“这里的景色好美哦!”“我妈妈过两天带我去爬圌山去的,山上的景色肯定更好看。”“过年的时候我爸爸还带我去温泉度假村的,那里才漂亮呢!”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家乡的景色,何不开展关于家乡的主题活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可爱的家乡——大路”这个主题活动就生成了。 二、环境创设中的游戏化 环境创设是主题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幼儿日常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教师就必须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中将主题分成了三大块,一是家乡的特产,二是家乡的名胜古迹,三是我心目中未来的家乡。这样孩子们即可以将自己教学活动中和游戏活动中的作品呈现在主题环境中,又能将自己玩过的名胜古迹通过照片、故事与老师、同伴交流,还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把自己心目中的家乡通过美工区、建构区的游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环境创设已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