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历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ppt

战争的长期影响和后果
01
军事影响
朝鲜战争使得各国军事战略和战术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促进了军事科
技的发展。
02
地缘政治影响
朝鲜战争使得中国和苏联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亚太地区的
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社会心理影响
战争给参战各国带来了深重的心理创伤,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
了长期的影响。
04
强化中苏关系
中国和苏联在战争中密切合作,进一步强化了两国的关 系。
恶化美苏关系
美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美苏关系恶化,加速了冷战格 局的结束。
影响国际秩序
朝鲜战争使得国际社会对于维护和平和尊重国家主权的 共识更加坚定,对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性有了更 深的认识。
战争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强化联合国作用
联合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联合国的地位得到提升 ,也使得全球安全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和平的追求
我们应该追求持久和平的环境,以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THANKS
历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 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朝鲜战争背景 • 朝鲜战争过程 • 朝鲜战争的后果及影响 • 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总结与反思
01
朝鲜战争背景
战争起因
1 2
北朝鲜入侵南朝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军队入侵南朝 鲜,意图统一朝鲜半岛。
美国的干涉
美国迅速介入战争,支持南朝鲜,并提供武器 和财政援助。
战争的转折点
仁川登陆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军队的后方供应线,使朝鲜 军队陷入了困境。
中国参战
课件4: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双方在拉合尔城至印度边境重镇克赫姆•卡兰一线展开激烈交战。 此战双方损失巨大,谁都无力再发起进攻。 联合国安理会于9月20日通过了211号决议,要求印巴在3天内停 火,恢复8月5日前的状况。
1966年1月上旬,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在 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塔什 干宣言”。宣言重申印巴两国将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 规定双方限期把军队撤回到1965年8月5日前各自的阵地上。但 是,引起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它依然是严重影响两国关系和地区稳定的不良因素。
实行:1947年7月英国议会参照“蒙巴顿方案”制定并通过了 《印度独立法案》,规定同年8月15日前结束英国对印度的统 治,分别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1947年8月15日 《印度独立法案》生效, 1950年1月,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 普拉沙德当选第一任印度总统,尼赫鲁成为第一任总理。巴 基斯坦也是在1947年8月15日宣告成立的。真纳成为首任总督, 卡拉奇被定为巴基斯坦首都。
4.美苏两国的干涉 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提供武器,并不是出于维护两国利益考 虑,而是有深刻的战略目的。这首先涉及到20世纪下半期东 西方冷战大的背景。在冷战背景下,美苏战略的主轴是遏制 与反遏制。印巴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区,只要控制这里,就能 掌握整个亚洲的军事局势。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蒙巴顿方案
在印巴分立时,克什米尔土邦由印度教徒哈利·辛格王公统治, 从宗教信仰上,他希望加入印度,但这必将遭到占居民多数的 穆斯林的强烈反对;相反,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异 教徒”,他在土邦的统治权力也会遭到质疑。如果按照宗教信 仰原则,克什米尔“自然”归属巴基斯坦。 但是克什米尔是 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祖籍地,这也不能不影响到他对这个问题 的处理态度。印度不能允许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
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复习教案

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标要求】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结构】一、“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一)朝鲜战争:1、背景: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根本);②国内:朝鲜南北两个政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内战爆发;③历史:“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区受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④现实: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插手朝鲜内战,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操纵安理会,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授权美国组成干涉朝鲜的“联合国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朝边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
目的: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在冷战思维下,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实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要干涉。
既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2、过程:(1950.6 ——1953.7)⑴朝鲜内战的爆发:①时间:1950.6.25;②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
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A、原因:①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②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B、表现:(见教材P106—107);C、影响:①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②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高三历史总复习选修课件:4-3-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2011· 丹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
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 ——“贝尔福宣言”(1917年)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1、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尽快结束,无论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1.日内瓦协议 2.局部战争 3.1973 特种战争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3 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 1.冲突 (1)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________的分治决议。 根据这一决议,1948年建立了________,但阿拉伯国始 终未能建立。 (2)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 争爆发,此后,又陆续发生了四次________,但阿以冲 突并没有解决。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1.1980 1988 2.经济 美苏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5 海湾战争 1.伊拉克于1990年8月入侵并吞并________。联合国 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对伊拉克实施全面 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 2.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实施“______ __”行动,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
选修部分
选修3
专题5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答案】(1)机会: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 学党起义。原因: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影响:甲午战 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 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 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 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 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
最新课标实验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教案

最新课标实验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教案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
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
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
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㈢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⒈由来:⑴由于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⑵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
长期以来,大国插手该地区,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更加复杂;⑶1917年,托管巴勒斯坦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课件3: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维护世界和平: ①安理会通过决议或调解斡旋等方式,避免或阻止地区冲 突。 ②推进裁军和军备控制。 ③开展维和行动。
(二)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1.原因: (1)历史原因:两次世界大战浩劫,人民渴望和平。 (2)现实原因: ①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②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 ③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3)个人因素:众多世界文化名人的推动,世界各国维护和 平意识的增强。
(2)有利因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得到世界人民的 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发展。 ②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努力建 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中国崛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特点: (1)广泛性: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等各阶层广 泛参加。 (2)民主性:以集会、游行等合法民主斗争形式为主。 (3)组织性:召开多次大会,发表宣言。 (4)普遍性:涉及众多国家及国际组织。 (5)深入性:有原则宣言,还有专门组织进行反战运动。
3.意义: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推动裁军进程起到 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教育和动员 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3.影响: (1)给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 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影响。 (4)阿拉伯世界发生分裂,中东形势更加复杂。
5.局部战争

8、战争后遗症:
环境污染(油井大火、倾泻石油)、各种疾病(贫轴 弹影响、海湾综合症)
五、海湾战争的启示:
1、战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2、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及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 3、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占领了当代战争的制高点; 4、科技强军战略是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正确决策等
第六章: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2课:中东战争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1、内因: ⑴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⑵历史原因: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 演进的复杂性——“多事之地” (耶路撒冷 三教圣地) 2、外因: 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 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 3、现实原因: 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 4、冲突关键: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
4、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⑴地位: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 球人口的90%,占联 合国成员国总数的 84%,在国际事务中 起着重要作用。
⑵作用: ①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世界和平; ②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
二、威胁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一)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20世纪出现的一些全球性问题, 如: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 艾滋病的蔓延等。 2、进入21世纪,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并未消除(主要因素); ③各种分裂实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的危害; ④世界发展很不平衡……; ⑤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 出,人类面临的安全和生存形势更加复杂。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概念 2、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
第一课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异同。
思路:由于这两次战争都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发生在中国的周边,都引起了美、中、苏等大国的插手,都导致了当时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因此在各具特点的同时,也就具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可以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起因、战争进程及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进行比
较分析。
第三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四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第七课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
有人认为高科技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思路:同意后一种说法。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命题的普遍真理性今天依然存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对“人的因素”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挑战,“人的因素”在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高超的战斗技能、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应变能力的军事人才,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折(问题) 曲折(问题)
①要: 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 首要: 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 ②其次: 犹太人定居点拆除。 其次: 犹太人定居点拆除。
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③其它: 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其它: 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 ④大国插手:巴以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 大国插手:巴以双方和美国、 美国 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 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 ⑤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 , 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 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 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 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仇视
小结:1.矛盾包括:战略地位、石油资源、宗教信仰、领土纠纷、 小结:1.矛盾包括:战略地位、石油资源、宗教信仰、领土纠纷、 矛盾包括 重要文化遗产归属、 重要文化遗产归属、大国插手 2.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两个民族对同 当代的中东问题,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 当代的中东问题 主要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两个民族对同 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关键。 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2.五次中东战争: 2.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类别 战次 第1 次 1948 第2 次 1956 第3 次 1967 第4 次 1973 第5 次 1982 又称 巴勒斯坦 战争 苏伊士运 河战争 六日战争 十月战争 黎巴嫩战 争 起因 以色列建 国 埃及收运 河 以色列袭 击 埃叙收复 失地 以打击巴 解总部 参战国 埃等5 埃等5国 VS以 VS以 埃及VS 埃及VS 英法以 埃叙VS 埃叙 以 埃叙VS 埃叙 以 巴解黎 叙VS以 以 结果 以获得胜 利 埃及胜利 以占埃叙 部分领土 埃叙夺回 部分土地 以胜利
越南战争
1.背景: 背景: (1)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1954年 日内瓦协议》 (2)1954年《日内瓦协议》→越南分裂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社会主义。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社会主义。 经过: 2.经过: 特种战争” 1961年 局部战争(1964年 “特种战争”(1961年)→ 局部战争(1964年)→1973 年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结束) 年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结束) 性质: 3.性质: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实质: 4.实质: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较量 影响: 5.影响: 对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 ①对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 对美国:内外交困→战略收缩。 ②对美国:内外交困→战略收缩。 国际关系:美中关系改善; ③国际关系:美中关系改善;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 局面。 局面。
相同: 相同: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的异同
(1)背景: )背景: 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 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朝鲜和越南都形成分裂局面 (2)根本原因和性质: )根本原因和性质: 都是美国为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干涉亚太地区热点事 都是美国为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务所致。 务所致。美国发动的都是非正义侵略战争 (3)过程: )过程: 苏联、 苏联、中国都给予被侵略国家有力的支援 (4)结果: )结果: 都以美国失败而告终 (5)影响: )影响: 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力量,影响了冷战双方力量对比, 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力量,影响了冷战双方力量对比, 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4.中东问题 路在何方? 中东问题 路在何方?
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方式才能解决 只有通过政治途径, 2、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手中 3、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需要国际社会共同 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 努力 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4、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朝鲜战争
背景: 1.背景: (1)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 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围(朝鲜分裂)。 朝鲜分裂)。 (2)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社会主义。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社会主义。 2.经过: 经过: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目的),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1950年 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干涉(目的), 爆发→ ),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中国抗美援朝→1953年 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 →中国抗美援朝→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3.性质: 性质: 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内战。 4.影响: 影响: ①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②对美国: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由削 对美国: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犹太复国运动和英国“ 阿拉伯世界” (3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世界” )犹太复国运动和英国“ 阿拉伯世界 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犹. 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犹.阿人的摩 擦日益激烈(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 擦日益激烈(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把原先许诺给阿拉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 耶路撒冷的独特性: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贝尔福宣言”) 伯人的土地又给了犹太人。 伯人的土地又给了犹太人。 贝尔福宣言” 1947年11月 联大” 石油海洋”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1947年11月 “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 分治决议。巴以分别建国 耶路撒冷国际化,阿拉伯人反对分治,矛盾空前尖锐。 耶路撒冷国际化,阿拉伯人反对分治,矛盾空前尖锐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
①从战争起因看:是“冷战”的产物(美国认为 从战争起因看: 冷战”的产物(美国认为 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要遏制苏联 要遏制苏联); 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 要遏制苏联 ②从战争过程看:内战 国际性局部战争 是 从战争过程看: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 国际性局部战争,是 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③从战争结果看:以“38线”为界,半岛南北分 从战争结果看: 线 为界, 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裂,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选修部分 选修三
第五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 战争
二战后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几种类型 代表性战争 1.冷战中的热战 冷战中的热战: 1.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世界长期热点 世界长期热点: 2.世界长期热点: 中东战争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局部战争: 局部战争: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不同: 不同:
(1)过程: )过程: 朝鲜战争持续3年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侵略, 朝鲜战争持续 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侵略,使从内 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持续10多年 多年, 越南战争持续 多年,是美国在南越进行的特种战争扩大为 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2)对中美关系影响: )对中美关系影响: 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 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 处于敌对状态; 处于敌对状态; 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 与中国的关系。 与中国的关系。 (3)结果: )结果: 朝鲜战争后,半岛南北仍处于分裂状态;越南战争后, 朝鲜战争后,半岛南北仍处于分裂状态;越南战争后,越南 实现统一。 实现统一。
3、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
埃以和解: 埃以和解: ①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 年美国总统卡特 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 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1980年埃以建交 年埃以建交。 ②1980年埃以建交。 萨达特遭暗杀:和平的代价(1981 (1981年 ③萨达特遭暗杀:和平的代价(1981年) 1989年 ④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巴以和解 ①20世纪80年,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 20世纪80年 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世纪80 平进程正式启动。 平进程正式启动。 以总理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 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 ②1993.9 以总理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自治政府原 自治政府原 则宣言》,巴以双方相互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 则宣言》 巴以双方相互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 1998年10月 经双方艰苦谈判, ③1998年10月 经双方艰苦谈判,阿拉法特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 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 临时和平协议。 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的临时和平协议。通过谈判政 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⑥冷战格局:加剧两极对峙 冷战格局 加剧两极对峙
5.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局部战争实际就是冷战格局的缩影, 局部战争实际就是冷战格局的缩影,是冷战 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 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间的 矛盾被冷战双方所利用, 矛盾被冷战双方所利用,从而为实现自己的 利益隐于局部战争后的争夺。 利益隐于局部战争后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