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00)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的方向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一)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01学校体育02体育社会学03体育管理04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二)运动人体科学(040302)05体能训练与运动监控06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07运动锻炼的效果与评价08大众健身与体育康复09 运动营养与运动能力(三)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10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1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2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3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5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6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7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8游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0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1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四)民族传统体育(040304)22 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23中国武术文化与历史24武术科学化训练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3)研究方向:1、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2、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3、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篮球、足球、乒乓球)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5、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含“健美操”)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宽厚、专业能力突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够在体育领域胜任教学、训练、科研、传媒以及组织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法律观念、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自律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开拓精神与实践能力。
2.掌握本学科所需要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交叉综合特色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学科知识面;具有较强的体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
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
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2年。
2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实行硕士研究生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导师组活动制度。
三年当中的课程学习时间、实践时间、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以1:1:1的比例安排,课程学习在前两个学期完成,第三、四学期为实践时间,第五、六学期为科研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包括论文定稿、打印、送审、组织论文答辩等)。
导师组活动制度是指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即每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均由一名导师和学术带头人领导下的指导小组共同负责。
充分发挥导师主体作用,导师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情况
1. 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深入的体育学科知识基础、能熟练开展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研究的高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能够在各类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体育管理部门中担任骨干工作,服务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2. 培养时间:
一般规定为2年,学制为3年;
3. 培养范围:
主要包括专业概论、体育综合素质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育临床诊断与评价课程以及体育训练与指导课程,并且要求学生把握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及科研方面常用的先进技术;
4. 培养方式:
按照学习自主和师生合作的原则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习训练、论文等方式,多媒体讲解和文献检索资料支持,注重研究开发实践势;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较强的概念把握能力:
能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理解并掌握体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
业的理论模型;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深入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当前行业内容,能够从行业内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综合能力、实习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体育管理、技术分析、教学训练等领域有所涉猎;
4. 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体育学术领域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术交流,并能够准确传达和分析体育学术观点;
5. 具有较强的素质修养:
能够认识严格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的眼光,有能力到媒体和社会各类实际活动中学习探索。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专业领域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竞赛组织4、社会体育指导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学分,为必修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方向核心课,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
每个专业领域设置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实践课,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生必须到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教研室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门主干课程。
华北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原理 、 科学研究及发展趋势 的研究等. 这些都表明 了各 校在 培 养 目标 的 制定 上有 了很大 的 变化 . 映 反
了培养 目标 的多 元化 发展 方 向.
22 课 程设置 .
221 ..课程 分类 及学分 比例
查阅了华北地区 8 所体育院系硕士研究生学位 培养方案 , 检索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与体 育 院系负 责研 究生 工作 的老师 、 士研究 生 导师进 硕 行访谈. 通过各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 培养方案的分析与 比较 , 借鉴 国外 同类专业 的培养 经验 , 寻找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方
确要求研究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 和数 据库 处理 的能力 ,掌握 计 算 机编 程 知识 ;首都
体育学院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体育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 ;山西大学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体育人文 社会学及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
的组 织管 理及科 学研 究 的能 力 ;河 北 师范大 学提 出 研究 生进 行课 程 、 材 内容 、教 法 的研 究 以及对各 教 项运 动技 术 的诊 断 ,运 动生 物力 学分 析 、运 动技术
1 研 究对 象 与方 法
11 研究对 象 .
以华北地 区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首 都体育学院 、 清华大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山西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全 日制体育教育 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及 导师为研究对象. 从硕士研究
生 的培养 目标 、 程设 置 、学 习年 限 等几方 面 进行 课 研究分 析.
2 研 究结果与分 析
21培 养 目标 .
对华北地 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研究能力,具备系统、
扎实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与方法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
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高校、研究机构、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等
单位从事师资培训、科研与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1.具备扎实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
2.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具有一定难度的研究工作;
3.具备对体育教育训练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贡
献研究成果;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5.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意识。
三、培养模式
1.研究生入学前培训:对研究生进行学术素质和学科基础的培训,包
括科研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
2.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
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定期进行学术指导和评估。
3.课程学习:研究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
核心课和选修课。
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导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等;选修课可根据研究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知识积累:研究生需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5.科研实践:研究生需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实践经验,提升
科研能力。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能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领域进行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体育学术后备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
2具有严肃的科学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项基本技能,具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体育教育现代化2运动训练科学化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5年。
第一年为课程学习时间,后两年为学位论文和教学、社会、科研实践工作时间。
如提前完成课程学分并有能力提前完成论文者,可经申请提前毕业(按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
研究生修满32学分方能申请学位论文辩论。
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课6学分,实践课2学分(教学、科研实践活动1学分;文献综述报告、参与学术讲座1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限选课4学分,任选课4学分)。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表:见表1(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见表2五、考核方式1所有课程(不包括实践课程)须经考试合格方能取得学分,考试以百分制计分,成绩在60分以上方可计入学分,考试不及格者可重修,重修仍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论文开题。
满足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具体参见相关管理规定)。
2理论课程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等形式,也可采用论文、小综述等形式。
3硕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放毕业证书。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英文版)英文文档内容: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rogramThe 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ir chosen field of sports.The program typically lasts for two years and includes both coursework and research components.Coursework: Students will take a series of courses designed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theory and practice.Courses may include sports psychology, sports nutrition,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coaching, among others.Students will also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training, such as internships or coaching experience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ettings.Research: Students will conduct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faculty member.This research may focus on a topic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rea of interest within the field of sports.The research will culminate in a master"s thesis, which will be defended in an oral examination.Admission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in a relevant field, such as sports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or kinesiology.Applicants must also demonstrate a strong academic recordand a passion for sports.Graduates of the program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career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sports nutrition, and sports psychology, among other fields.They may also choose to pursue further academic study at the doctoral level.中文文档内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所选择的体育领域内更加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303
(所属一级学科:0403 体育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教育训练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和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并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精通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向
1、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教育各专项基本理论与具体方法、跨世纪体育人才素质结构、课程设置与改革等
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有一般训练理论与方法、项群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的控制等。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 1 -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