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练习:语言表达的简明(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五语言表达简明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五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时间:130分钟满分:156分)(71分)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②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③即茶舍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冽的泉水;⑤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⑥或会心赏鉴;切忌⑦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⑧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⑨。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013·山东卷)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4分)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___①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___②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____③__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___④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3.(2015·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____①____,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____②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高考语文专题(9)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及答案

专题九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学法一一简洁明了,表达得体]\…[视情选学,有备无患]简明、得体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因为它很容易与鲜活的时代素材相结合而被命题者青睐。
除在综合性语言运用题中考查外,有时也会单独设题。
近年来山东卷、重庆卷、江苏卷、北京卷曾设题考查。
从2007年以后,新课标全国卷对语言得体题未再涉及。
一、语言表达简明的4种技法语言“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实现表达效果的最佳化。
“简”即“简洁而无冗余”,是对语言文字数量上的要求,一般采用“文段修改”的方式考查,在“压缩语段”题型中往往规定了字数上限,其实也是对语言表达“简”的考查;“明”即“明确而无歧义”,是对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要求,常与“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并考查。
技法1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排除异己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应用体验]1 •根据下面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②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③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 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
④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答:..............................................................................参考答案:④ 理由: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
首句提出看法,接下来的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
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
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 “不方便”的,因此不属于这段文字的要点。
技法2巧用替代法一一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
第07讲 表达连贯、得体、简明(练习)(解析版)-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表达连贯、得体、简明(练习)(解析版)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专家指出,①________。
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三到六个月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变深或变浅。
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因此,②________,或者表面有磨损,就需要立即更换。
筷子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一定发生变化,而造成颜色变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出餐柜内残留物附着而导致,可见,③________。
【答案】(示例)①筷子使用寿命是三到六个月②只要筷子颜色发生变化③健康用筷需有效去除残留物【解析】本题考查连贯,解题时需注意形式和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第①空后面有“普通筷子在使用三到六个月时……”的表述,可见横线上应填“筷子使用寿命是三到六个月”。
第②空前面讲筷子颜色的变化,“因此”表结果,后面有“就需要立即更换”,横线上应填“只要筷子颜色发生变化”。
第③空是对前段文字的总结,横线前讲的内容是筷子附着的残留物,导致筷子颜色变化,横线上应填“健康用筷需有效去除残留物”。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其实,影视剧翻拍是一件难事。
原作脍炙人口,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翻拍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
A.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B.已经有了故事,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C.不用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已经有了故事,进而观众基础也就有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D.观众基础已经有了,故事也已经有了,所以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且自带话题和热度【答案】A【解析】由后文“创作和宣发成本”可知,括号内的语句,应先讲“创作成本”,后讲“宣发成本”,排除D项。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
然而,吃货的生产力,很快,( )。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
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天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然而,制订太空菜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
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望而却步不胜枚举不言而喻寥寥无几B.踌躇不前不可低估心照不宣寥寥无几C.望而却步不可低估不言而喻极其稀缺D.踌躇不前不胜枚举心照不宣极其稀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B.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C.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D.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B.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训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训练试题(附答案解析)题型一 简明类1.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语有四处赘余,请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予以删除,并将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②大都..有这样的体验:③常常..有④那么..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为了金钱⑤竟.把“伪诈”视若拱壁,结果陷进虚妄奸邪的泥淖⑥而.不能自拔。
所以,与其弄巧,不如守拙。
守拙,就是要人守住⑦其.做人的底线和根本,守住素朴之心、真诚之念、清灵之性;就是要坚守一颗平常心,脚踏一片真山水,养育一段浩然气。
答: 解析:①是介词,这里可省略;④中“那么”就是指“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也可删;⑥中“而”是连词,删去之后句子更通顺;⑦中“其”指代“自己”,删去它,句意不会改变。
答案:①④⑥⑦2.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的语句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
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改变原意。
(4分)上午8时,①县城的...天空万里无云,参加新年全县中学生双湖公园环湖长跑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②比赛的出发点......县中大操场,③为即将开始的......④新年全县中学生双湖公园...........环湖长跑热身。
⑤在出发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赛前准备................,有的换衣,有的慢跑,有的拉伸韧带,参加长跑的运动员⑥们.⑦无不..十分投入,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⑧如箭在弦....的紧张。
答: 解析:“天空”没有县城和非县城之分,①处用“县城的”限制“天空”没有实际意义。
①处应删除。
“新年全县中学生双湖公园环湖长跑”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下文宜用简称,④处应删除。
前面已说的赶到出发点热身,就是进行赛前准备,⑤处的“在出发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赛前准备”赘余,应删除。
运动员是集合概念,⑥处“们”赘余,应删除。
答案:①④⑤⑥3.下面的句子拖沓啰唆、语序混乱,请加以修改,使其准确简明地表达出句子的原意,不超过30字。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 简明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简明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啰嗦,不说多余的话。
它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
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2015·重庆卷)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在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高兴,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____。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1)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2分)(2)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3分)解题思维(1)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补写内容要紧扣上下文及提示语。
答案按照提示语分为两部分,首先要回应“野草”的嘲讽“没人欣赏”,其次要体现“百合坚定的信念”。
整个语句实际上是要体现百合“开花”的价值。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中的“小百合”前文已经出现,应承前省略。
③“内在的”与“心里”语意重复。
⑥“偏僻的”与“荒郊野外”语意重复。
答案:(1)无须别人欣赏,我一定要用花朵证明自己与众不同(2)②③⑥(2015·四川卷)《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
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引用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引用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竹峰寺的头两天,我睡得足足的。
从来没那么困过。
那阵子心里烦闷,所谓“闷向心头瞌睡多”,有它的道理。
山中的夜静极了,____①___虫鸟啼鸣也是静的一部分。
头两天,只是睡。
白天___②___睡。
白天,寺院中浮动..着和煦的阳光,庭中石桌石凳,白得耀眼,像自身发出洁白的柔光。
屋瓦渐渐被晒暖。
这是春夏之间。
我躺在一间仅有一床一桌的客房的床上,想象自己是个养病的病人,虚弱又安详。
多少年没睡过那样的好觉了,像往一个深潭里悠悠下沉,有时开眼看看水面动荡的光影,又闭上。
睡到下午四点多,实在不好意思了,起来吃了点面条,开始在寺中转悠。
这时他们正在做晚课。
每个寺庙的晚课内容不尽相同,竹峰寺的不算长,也不短。
三个人在大殿里嗡嗡念诵,音节密集,用密集的音节营造出一种小规模的庄严气象来,站门外听,声势颇壮,听不出__③__有三人。
忽而声调一缓,由慧灯师傅带头,曼声吟唱起来,好听极了。
听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__④__走出院去,四下闲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也仅就B.可也共就C.连还共才D.可还仅才2.请简要分析选文加点字“浮动”的妙处。
3.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各有怎样的表现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①_______,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______②_______、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______③_______的笃实。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09高考真题)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09高考真题)1.(09全国卷ⅰ18题)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
小芹①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她③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
她⑥把小芹娘⑦的事从关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 改为“小芹”;⑦ 改为“她”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③⑤⑥用“她”指代不明,⑦用“小芹”语意重复。
2. (09全国卷ⅰ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5分)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
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
注意字数要求。
3. (09全国卷ⅱ18题)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4分)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 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
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了语意重复,也达到了简洁的效果;③改为“合图”使指代明确;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案1 语言表达的简明随堂演练1.(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
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
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如说明密网光诱围捕不可取的原因,如何制止这种行为,以及在以后的渔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答案:(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
“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示例二)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
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看法合理2分,表达简明连贯5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下面广播稿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简明,请给予修改。
(不超过60字)今天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了为希望工程筹款的文艺义演。
这场义演由学校团委组织,由学生艺术团和教工合唱团联袂演出。
演员的演出十分精彩,会场的气氛也十分热烈。
全校200多教职工和2 000多学生都踊跃捐款、捐物。
最近将会把这次义演筹得的3万多元捐款和图书文具一并转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
到发稿时,义演刚刚结束,已共筹得捐款3万多元及图书文具一批。
解析:时间表述上“最近”与“到发稿时”逻辑混乱,“筹得捐款3万多元及图书文具”出现两次,后面可承前省略,不必重复。
答案:到发稿时已筹得捐款3万多元、图书文具一批。
据了解,这批捐款及图书文具最近将转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
3.(2013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
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
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
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校门建筑是注重实用还是注重文化内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认为校门建筑应注重实用,那么可从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校园安全的锁钥的功能说起,强调校门建筑应实用、简约、大方,而不能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大、奢华等。
如果认为校门建筑应注重文化内涵,那么可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等谈起,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
当然也可以主张既体现实用价值,又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功能,二者不可偏废。
答案:(示例一)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
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
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
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
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二)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
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
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4.(2013年高考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③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续写语句需要注意表述内容和题目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明得体,并注意和上下文保持一致。
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必须悟出文段首句的地位,即它是文段的总括句,其次要选定所写人物。
在此基础上,把选定人物的反差性经历做对照梳理,合理组织语言,并最终能够印证首句的观点。
另外,考生还要注意题干中对修辞、语意连贯以及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
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课案训练1.(2014年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
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本题以一则哲理故事为命题素材,既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考查了理解、分析、概括等阅读能力。
注意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联系上文解答。
师父的回答针对的是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应在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应在低处小心。
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实质。
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2.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解析:注意抓住语段中的关键句“树可是要生病的”说明树的生长环境堪忧;“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说明人类并不理解自然。
完成此类题目要理解关键句的言外之意。
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3.在外地出差的班主任汪老师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打甲流疫苗,给班长晓蓉打电话说:“晓蓉,张强请假在家,我现在跟他联系不上,你放学回家的时候顺道去他家把《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交给他,并告诉他明天上午8点带上签好的同意书到学校交给赵兰老师。
如果他不打算注射疫苗,就不用了。
”晓蓉放学到张强家时他不在,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张强。
请你根据汪老师的电话内容,代晓蓉拟写这张留言条。
要求:措辞得当,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
解析:要注意说话者角色的变化,要说出主要事件,并写出时间、地点、联系人等关键信息。
答案:(示例)小强,班主任来电话说学校要打甲流疫苗。
若要注射,明天早上8点带上签好的同意书到学校交给赵兰老师。
晓蓉×年×月×日4.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把序号填入画线处)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①,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②,以聚集人才,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③,不再问毕业学校。
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④,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⑤,将很难发展。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 。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 。
解析:按照语言表达“简”的要求,①④属可有可无的语句,应当删去;②中有重复啰嗦之处,应简略。
答案:(1)①④(2)②(简略为: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5.(2014浙江开化中学月考)根据所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材料:桓伊,东晋谯国人,为人品德高尚。
《晋书·桓伊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他喜欢吹笛,曾得到蔡邕的“柯亭笛”,笛声奇妙,名满天下。
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徽之, (1) ,但一直未见其面。
一次他们在旅途偶然相遇,王徽之便请求桓伊奏笛, (2) 。
从此这支乐曲广为传播,后来为琴家吸收编成琴曲《梅花三弄》。
存谱初见于明朱权的《神奇秘谱》,“小序”上说:“桓伊吹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神态,曲调快速急促的部分则既表现梅花迎风摇曳的动态,(3) ,这正是桓伊精神品格的写照。
(1)(2)(3) 解析:本题既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又考查逻辑思维和语句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先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说桓伊善吹笛,与王徽之相遇吹《梅花三弄》而一曲成名,曲子表达了他的精神品格。
之后再结合前后语境,便可拟出答案。
答案:(1)久闻桓伊善吹笛(2)桓伊即兴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3)又蕴涵梅花不畏严寒的情操6.(2014无锡期末测试)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不超过50字)解析:回答此类问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观点明确,论证分析到位,语言表达简明、鲜明即可。
具体到本题,可以从莫言获奖后国人的阅读热情、理性看待莫言热等角度点评。
答案:(示例一)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点燃了国人的文学热情,期待这种文学热情能长盛不衰。
(示例二)莫言获奖唤起了国人的文学梦想,但愿抢购作品不是盲从,更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风景。
(示例三)莫言热可以理解,但不要过头,如果给莫言造成巨大压力,干扰了他创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