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性、碱
性、 腐2蚀.物性理、性稳质:定不性需等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
溶区解别性:、这导种电性导质是热否性通、过挥化发学性变、化吸才能附表性现、出吸来水 性等。
外部特征
物质的外形,形状、 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 气体,产生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 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 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完成学法大视野P4[即学即用1-1]
的物质
质生成
液态的水
无
粉末状的胆
无
矾
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水的沸腾 液 态 胆矾的研碎 块 状
气态
液 态 (状态改变)
粉末 状 (形状改变)
实验1-1:(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1-1:(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实验 (3)
实验 (4)
练一练 完成学法大视野P5[课堂训练],第1、2、4题
物理变化
变化
联系
区别
联系
物质 化学
组成 化学变化
研究对象
结构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作业布置
1.课本P10练习与运用第1题; 2.学法大视野P5【课后提升】(5、7不做); 3.预习第一单元课题2,完成学法大视野P6 【课前预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1)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生成蓝色 酸铜溶液等 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 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与分析
二者的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课堂总结
当堂过关
1、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
语是( C )。
A.花香四溢 B.冰雪消融 C.蜡炬成灰 D.沙里淘金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
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变化前的物质
颗粒状的大 理石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1、大理石表 面产生气泡 2、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氧化碳气 体等等
有新物质 生成
思考探究 水的沸腾和石蜡熔化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 化、白糖溶解、汽油挥发等等。
(9)光合作用 (10)气球爆炸 (11)火药爆炸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哪些现象可以帮助 我们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请举例说明。
THANKS!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瓷碗被打碎
折纸艺术
天然气燃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3)面粉和洗衣粉:溶__解__性____。 (4)铜丝和铁丝:_颜__色_____。
9.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摩擦产生高温,其外表材料在高温 时会发生下列变化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飞船温度,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些变化中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D )。
A. 汽化 B. 蒸发 C. 升华 D. 分解
4.B [解析] 1根4据.所给天的结津构港示意曾图发可知生,某特原子大得爆到两炸个事电子故后,核外造电成子数严为重18,的可知人,该员原子伤的亡核外和电财子数产为损16,失原子,结经构示事意后图中调圆圈 内3. 的制查数取,字气代体爆表时炸该,原先可子检能的查质装是子置储数的,气质存密子在性数,=仓核后外库装电入里子药数的品=。金16。属钠与水反应而引起的。下列短文是金属钠与水反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B. CH(3C4O)O银-在块溶和液中铝可块以部:分_密发_生_度_水_解_生__成。CH3COOH,因此1 L 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小于0.1NA,
B不正确;
D. 和(的5混)合 金气刚体所石含和原子玻数璃为:_硬__度_____。
(2)金属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最少答两点) ①常__温__下__易__与__氧__气__反__应____________; ②常__温__下__易__与__水__反__应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其原因是 _____防__止__金__属__钠__接__触__空__气__中__的__氧__气__或__水__蒸___气__,__与__它__们__发__生__反__应__而__变____。 质
9.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摩擦产生高温,其外表材料在高温 时会发生下列变化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飞船温度,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些变化中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D )。
A. 汽化 B. 蒸发 C. 升华 D. 分解
4.B [解析] 1根4据.所给天的结津构港示意曾图发可知生,某特原子大得爆到两炸个事电子故后,核外造电成子数严为重18,的可知人,该员原子伤的亡核外和电财子数产为损16,失原子,结经构示事意后图中调圆圈 内3. 的制查数取,字气代体爆表时炸该,原先可子检能的查质装是子置储数的,气质存密子在性数,=仓核后外库装电入里子药数的品=。金16。属钠与水反应而引起的。下列短文是金属钠与水反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B. CH(3C4O)O银-在块溶和液中铝可块以部:分_密发_生_度_水_解_生__成。CH3COOH,因此1 L 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小于0.1NA,
B不正确;
D. 和(的5混)合 金气刚体所石含和原子玻数璃为:_硬__度_____。
(2)金属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最少答两点) ①常__温__下__易__与__氧__气__反__应____________; ②常__温__下__易__与__水__反__应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其原因是 _____防__止__金__属__钠__接__触__空__气__中__的__氧__气__或__水__蒸___气__,__与__它__们__发__生__反__应__而__变____。 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新课讲解
三、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性质:氧气能供给人呼吸
决 定
用途:氧气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登山、潜水、航空等领域。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强化练习
1、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方法点拨】明确物质的用途依据物质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判断。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解析】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C、食盐易溶解于水,可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强化练习
3、下列关于氧气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使食物腐烂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方法点拨】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能使食物腐烂,是利 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是化学性质;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是物理性质;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41张PPT)

• 第二组:①属于物理性质 (5) ;
• ②属于化学性质
(2)
;
• ③属于物理变化
(4)
;
• ④属于化学变化
(1)
;
• ⑤属于化学现象
(3)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 1、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其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性、 熔点、沸点、密度、挥发性、导热性、 导电性、延展性等
3.区别: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如:固态的冰在0℃时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 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态变气态)
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C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D
• A、石油分馏
B、用活性炭净化水
• C、灯泡通电发光 D、牛奶变酸
• 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是( )
B
•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 4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4张PPT)

新知学习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新知学习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新知学习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
变 化 物 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性 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升华等
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 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雪的形成 云的形成
燃放烟花 蜡烛的燃烧
新知学习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图1-3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共18张PPT)

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推进新课: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演示实验: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玻 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或者直接打开一瓶 开水的盖子,让同学们观察现象,有没有 变化?
实验记录: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对比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有液 水 物质种类
滴生成
没变
学生操作: 研磨粉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实验法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 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设计意图
前提测评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当同学们再次相见时,
我们会谈论到“你怎么变漂亮或变帅了”,还有一个明显的 特征就是大部分同学都变黑了,也有某些男生在这两个月内 长高了许多,当然不见得每个学生都会去说这些事,但当我 们时隔一段时间 再见时,我们能够察觉出我们身边的人发生 了某些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和之前相比不一样是不是,而对 于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变化和性质,所以在学 习新课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个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所以接下我们要学习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密度:0.8g/ml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化学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火柴可以燃烧
锈会生锈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物理性质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2.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
变化的是( D )
A. 食物:我腐烂了
B. 煤气:我燃烧了
C. 菜刀:我生锈了
D. 水:我沸腾了
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G.编制香包 H.植物光合作用 J.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 热性、导电性等。
金属铝能导电
盐酸易挥发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归纳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 断。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 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 会、可以、易、难等
实验分析 变化:固态
液态 (状态改变)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产生水蒸气,遇冷 气态的水
(1)
液态的水
凝结成小水珠 (水蒸气)
无
(2) 固态的石蜡
石蜡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人教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A 2B 3C 4C 5
6A 7B 8C 9 10 A
答案呈现
夯实基础·逐点练
1.【2019•沈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谷物酿酒 B.汽油挥发 C.冰雪融化 D.西瓜榨汁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水结成冰、干冰升华均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 有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电灯发光时只伴随能量 变化,也是物理变化。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A_、__D__、__F___,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_B__、__C_、__E_、__G__、__H__。
7.【2019•菏泽】“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
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B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夯实基础·逐点练
8.【2019•内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 是( ) A.水结成冰 B.电灯发光 C.光合作用 D.干冰升华
A.车胎爆炸 B.呼吸作用
C.酒精燃烧
D.水结成冰 E.青稞酿成酒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用消毒酒精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整合方法·提升练
10.下列关于“一定”和“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整合方法·提升练
【方法规律】解答本题可用本质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有 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车胎充气过多而发生爆炸,有的爆 炸是化学变化,如煤矿井内发生瓦斯爆炸。 【答案】A
夯实基础·逐点练
2.【2019•桂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 是( B ) A.木条折断 B.木条燃烧 C.玻璃破碎 D.石蜡熔化
夯实基础·逐点练
3.【2019•安徽】下列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夯实基础·逐点练
4.【2019•岳阳】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 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夯实基础·逐点练
5.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胆矾研碎都是___物__理___变化, 因为它们只是___物__质__的__形__状__或__状__态____改变,并没有 ____其__他__物__质____生成;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和向硫 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都属于___化__学___变化, 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有_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_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6.【中考•湘西】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其他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 电后发光发热,同理有气体、沉淀生成的也可能为物理变 化,如水的沸腾,浑浊的河水静置。 【答案】A
夯实基础·逐点练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人教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A 2B 3C 4C 5
6A 7B 8C 9 10 A
答案呈现
夯实基础·逐点练
1.【2019•沈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谷物酿酒 B.汽油挥发 C.冰雪融化 D.西瓜榨汁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水结成冰、干冰升华均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 有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电灯发光时只伴随能量 变化,也是物理变化。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A_、__D__、__F___,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_B__、__C_、__E_、__G__、__H__。
7.【2019•菏泽】“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
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B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夯实基础·逐点练
8.【2019•内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 是( ) A.水结成冰 B.电灯发光 C.光合作用 D.干冰升华
A.车胎爆炸 B.呼吸作用
C.酒精燃烧
D.水结成冰 E.青稞酿成酒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用消毒酒精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整合方法·提升练
10.下列关于“一定”和“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整合方法·提升练
【方法规律】解答本题可用本质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有 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车胎充气过多而发生爆炸,有的爆 炸是化学变化,如煤矿井内发生瓦斯爆炸。 【答案】A
夯实基础·逐点练
2.【2019•桂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 是( B ) A.木条折断 B.木条燃烧 C.玻璃破碎 D.石蜡熔化
夯实基础·逐点练
3.【2019•安徽】下列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夯实基础·逐点练
4.【2019•岳阳】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 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夯实基础·逐点练
5.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胆矾研碎都是___物__理___变化, 因为它们只是___物__质__的__形__状__或__状__态____改变,并没有 ____其__他__物__质____生成;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和向硫 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都属于___化__学___变化, 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有_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_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6.【中考•湘西】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其他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 电后发光发热,同理有气体、沉淀生成的也可能为物理变 化,如水的沸腾,浑浊的河水静置。 【答案】A
夯实基础·逐点练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