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真正的英雄
24真正的英雄(七年级人教版)_模板

24真正的英雄(七年级人教版)_模板24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本文是篇演讲词,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
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丰富,感情强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
通过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故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录音机,里根演讲词磁带,有关航天飞机的图片、资料。
录像机、录像带。
(有关“挑战者号”爆炸的内容。
)设计思路这篇演讲词表达丰富,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非常适合进行朗读教学。
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
初一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本文无疑是进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
但不应留于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用感人的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美好的情境中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解有关航天的知识。
(初一学生好表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而航天知识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
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故设置这一环节。
)2.师: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
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力量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导语的设计应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读磁带。
24.《真正的英雄》

缅怀英雄
1月31日,美 国总统里根发 表电视演讲, 对罹难的英雄 表示哀悼,并 决心继续对宇 宙进行探索。
缅怀英雄
面对这场灾难,里根总统在演讲词中 讲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总统里根怎样的 情感? 哀悼英雄,赞颂英雄,号召人民 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完成的 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表达了作者对七位宇航员沉痛的 哀悼,颂扬了他们不怕危险,百折 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勇于献身的 精神。
演讲词
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 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 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 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本 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哀悼 (dào ) 锲而不舍 (qiè )
xūn )孜孜不倦 ( zī ) 勋章 (
阴霾 (mái) 建树
拓荒
( tuò) 锤炼
刚毅不屈
“挑 战 者 号” 的 七 名 宇 航 员
赞颂英雄:
朗读课文(2、3、14或15、17、18、19)段, 体会作者情感
感情: 悲痛 语气: 低沉
奋进 激昂
英雄名言: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 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 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
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
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真心英雄
在新的时期,也涌现了无数 英雄,我们一起体会他们的人
格魅力。
“ 挑 战 者” 号 航 天 飞 机
这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也是美 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
景“ 挑 战 者 ” 号 升 空 爆 炸 时 的 情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打捞上来的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残骸
里
根
走进作者:
里根,1911年2月6日出 生。 26岁时,他在好莱坞 赢得了第一份演出合同。 他共参加53部电影的演出。 1980年和1984年里根连续 两次当选总统;在他任职 期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 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 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真正的英雄作文优秀3篇

真正的英雄作文优秀3篇真正的英雄作文篇一什么是英雄?也许会有人说是那些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或者是那些为国争光的科学家,或是刚刚完成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们,再者,就是为人民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但今天,我要谈的英雄,并非是以思想、行动或是力量取胜的人,而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
“竭力尽善,爱自由甚过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不出卖真理。
”这句话出自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之口。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
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
他从小就不曾享受到家的温暖。
母亲在他十六岁时过世,从此,父亲变成了挥霍无度的酒鬼。
这些不幸全都压到了贝多芬身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人到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中去。
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他很快出名了。
但当他沉醉在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不幸又一次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听力,但贝多芬却在人生辉煌的时刻失去了听觉,这种打击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
可是贝多芬没有倒下,他的信念令他坚持着,最终谱写了动听的乐章,为后世的人们创造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这正如那句充满豪情的话: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愈是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之口。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比贝多芬幸运得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但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
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
他与贝多芬一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也从未给予过他温暖,只有无情地在他身上谋取利益,这使得他的精神被剥夺了自由,只能依赖那些教皇们。
他为教皇们当牛做马,以致七十余岁的高龄还要爬上脚手架。
特定的时代成就了米开朗琪罗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真正的英雄话题作文5篇精选

真正的英雄话题作文5篇精选在人们心目中,只有有着伟大事迹的人,才可被认可为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可我却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经历过与风雨,水火的激烈拼搏;也不是一定要在困难面前做出生与死的抉择;有些人,不求有一天能被人们称为英雄,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真正的英雄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真正的英雄话题作文1你是否曾后悔迟到千年,无法在莽莽黄沙中策马戈壁、挥戟杀敌?你是否曾遗憾身处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绿林中谱一曲美人如玉、剑如虹?你是否曾叹息纵有千里之能,怎奈肉眼凡胎,伯乐安在哉!是的,这个世界很小,英雄或许难觅用武之地,但英雄从不会失去驰骋的沙场,因为豪气自在心中。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弯弓射大雕,他没有雄鹰的翅膀,却拥有比雄鹰更辽阔的天空。
幼年丧父没有打倒他,兵寡势微没有吓倒他,他守着的是九亩草地,胸怀却是九州热土。
而最终,他也问鼎中原,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饱含艰辛,我们说逆境造英雄,不如说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
因为心没有倒,英雄成吉思汗没有末路。
或许沙场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样是英雄时代。
清朝名相张适玉曾在长城刻道:“万里长城万里空,千古英雄千古梦”,比之各朝进士的风花雪月强说愁,不知多了几分天下,多了几分古今。
因为英雄梦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爷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张适玉在雍正时大放异彩,成鸿鹄之志,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满清社稷的中流砥柱。
只要梦不灭,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时代终有一天会降临。
再读一读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萧峰”,他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却是凝聚了千千万万真实人物的血汗的缩影。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今历位英雄的本质,从被丐帮逐出,聚贤庄血战七十二路英雄;到雁门关外为天下苍生请命,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经历了从英雄到“辽狗”的悲痛,但他心中的豪情壮志、正义凛然不改,终成就了雁门外惊世一跳,成就了辽宋百年和平,成就了英雄人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5 伤仲永
写作·叙事要完整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
20 口技
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在沙漠中心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
共工怒触
写作·勤于修改
第六单元
26 猫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写作·描写要生动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论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真正的英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课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深入领悟主题思想。
3.理解人类在科学探索上愈挫愈奋,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精彩语句的深刻含义,深入领悟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
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哀悼.(dào) 锤.(chuí)炼余暇.(xiá) 阴霾.(mái) 拓.(tuò)荒弥.(mí)补勋.(xūn)章孜孜.(zī)不倦梦寐.(mèi)以求彻.(chè)夜不眠迫.(pò)不及待2.根据词语写意思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3.作者链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总统(1981年-1989年)。
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
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
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1.这篇演讲词追忆了哪几位英雄?请你分别概括这些英雄的事迹或性格。
24 真正的英雄

3、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 分则主要表达力量(前后为悲痛和力量)。 这两种感情水乳交融: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 体情绪是悲痛,但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 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品味语言
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 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 友都是巨大的损失;力量,我们不能停留于悲 痛,而应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 前进。 通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太 空返回地面途中突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经典名句
“我总是说,我们这个星 球上最接近永恒的是政府的计 划。” ——1986年4月 “现在冻结(核武器)将 是极其危险的欺骗行为,因为 那只是和平的幻影。事实是我 们必须通过实力找到和平。”
宇航员珍贵合影
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包括:开拓 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 信赖的声誉等。 这种精神是全人类优秀品质和高贵精 神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精华。这种百折 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 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总-分-总) 第一部分(1—4节),表达深深的哀痛 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部分(5—13节),分别追忆几位 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 美国英雄”。 第三部分(14—21节),号召人民化悲 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 空进军。
写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升空后,发生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1 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 ) 锲而不舍( qiè)
勋章( xūn ) 锤炼( chuí )
阴霾( má i ) 孜孜不倦( zī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4真正的英雄

4. 语要言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口语,恰当地使 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主题: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 精神,号令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 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感情: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 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 的损失。
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 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 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 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 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 们并不畏惧,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 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 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 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 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 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 人们学习。
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 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 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 行,其意义非同平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 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 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 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 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 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 希望的中小学生。
里根
生字词
xiá qiè
chuí zī
余暇 锲而不舍 锤炼 孜孜不倦
tuò
mái
yù
mèi
拓荒者 阴霾 疆域 梦寐以求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 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 秒后突然爆炸。
机上7名宇航员(迪克、迈克、朱蒂丝、埃里 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塔)全部遇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9年7月20日,美国 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 朗和巴兹· 奥尔德林乘 “阿波罗”11号飞船 首次登上月球。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 升空。美国先后制造的5架航天飞机为人 类利用外层空间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 ) ) ) ) )
锲而不舍( qiè ) 锤炼( chuí ) 孜孜不倦( zī ) níng) 凝聚( 拓荒( tuî ) 不朽( xiŭ )
2、读懂: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共同点:勇敢、坚强、勇于献 身、有开拓精神。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 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 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 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 进行太空探索。
读课文,划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 和同学交流一下,探讨一下这些句子 的含义。
例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 的想像力的科里斯塔· 麦考利芙,她 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激励我们。 “整个国家的想象力”——代表 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 号宇航员布鲁斯· 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 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 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1986年1月28日 上午美国“挑 战者号”爆炸
里根(美国总统)
•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 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 中,发生空中爆炸,机上七名宇 航员遇难。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 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 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 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 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 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 1月31日,休斯 敦航天中心举 行隆重的追悼 大会,里根总 统在会上发表 了声情并茂的 演讲。
挑战者号残骸
美国总统里根
学习目标
• 1、学习宇航员们勇于探索,英 勇无畏的精神。 • 2、感受文中隐含的强烈感情。 • 3、联系生活,理解一些关键句 子的深刻含义。
1、读准: 哀悼( dào 勋章( xūn mái 阴霾( qĭ 企求( lì 战栗( 弥补( 泰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英雄主义、崇高献身精神、巨大的 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 的品质。 • 永不停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 而应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 人类优秀品质的高贵精神的代表,虚心 学习、借鉴和吸收。
本文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这 篇演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例2.我们将珍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 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这是 真正的美国英雄的故事。 每一宇航员在升空时都有可能一去 不返,但他们义无反顾,随时做好 牺牲的准备。
例3.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 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 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 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他们的生命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永为 后人所敬仰,永远激励着后人。
梦 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寐
总——分——总
表达深深的哀悼和对英雄的 一(1-4): 赞颂:事业心、责任感。 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 二(5-13): 要人民永远记住他们。
三(14-21): 号召人民将悲痛化为力量, 继续对太空的探索。
文中所强调的美国精神是什么?怎样 看待这种精神?
1、听有关“挑战者 号”失事的消息,并 思考:这一次的失事 是否阻止了人类探索 太空的步伐。
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 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 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 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 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 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在 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 达11.3米。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 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 (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 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 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 游的开辟使得普通人也能 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 之间。
2003年10月15日 , 中国“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升空。
杨立伟——中国 航天第一人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 史,是一部冒险者 的历史,也是一部勇 敢者的 历史。
作
业
• 1、课外收集有关里根总统的资料,制成 知识卡片。 •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 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进行交 流。 • 3、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 为题,写一篇文章。
• 悲痛和力量 ——全文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并 不仅仅停留于悲痛,而是号召人民把悲 痛化为力量。这一悲剧的结果带给人们 的绝不只有悲痛和恐惧,而是鼓舞后继 者更加奋勇前进。
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 格特征。七位“挑战者”有哪些共 同特点?
–迪克• 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 –迈克• 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 –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 –奥尼佐卡:充满梦想,建立了难忘业绩。 –罗纳德• 麦克耐尔:坚毅。 –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 誉。
2002年2月20日,国际空间站第四长期考察组的美国宇航员伯 施对高压氮氧舱进行了检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首次在没 有航天飞机对接的情况下实施太空行走。
2002年6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几吨重的补给 品、空间建筑材料和来自美、俄、法3个国家的7名机组人 员 ,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对接。这是“奋进”号机组 人员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亲切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