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发展历程
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综述

191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综述孙中腾作者简介:孙中腾(1993-),男,汉族,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新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由于国内外企业产权交易的愈加频繁,企业价值评估的受重视程度也随之增高。
企业价值评估是经济分析的一种,以企业持续经营价值的预判和估计为基点,结合未来利率水平,量化企业价值,使企业价值信息能够清晰明了的以数字形式展现出来。
企业价值评估能够衡量企业的真实、公允的市场价值,为各个层次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的依据;同样能够评价企业真实业绩,有助于经营者快速、全面地进行经营决策。
本文主要就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状况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发展;评估方法;企业价值评估展望一、引言企业是由多个单独的资产有机组合而成的资产组合体。
但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所有单个资产的价值的简单相加,还需加上企业资产整合后协作产生整体盈利能力的价值。
因此,如何合理评估企业的价值就显得及其重要。
企业价值评估是经济分析的一种,以企业持续经营价值的预判和估计为基点,结合未来利率水平,量化企业价值,使企业价值信息能够清晰明了的以数字形式展现出来。
企业价值评估能够衡量企业的真实、公允的市场价值,为各个层次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的依据;同样能够评价企业真实业绩,有助于经营者快速、全面地进行经营决策。
由于国内外企业产权交易的愈加频繁,企业价值评估的受重视程度也随之增高。
因此本文尝试理清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过程,试图对企业评估价值未来的研究找准方向。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一)国外企业价值评估发展历程1.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依据早在20世纪初期,欧美发达国家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就展开了研究。
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且在实践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著名美国经济学家Irving Fisher 1906年出版的《资本与收入的性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开端,作者提出资本能为未来带来收益,所以预期收益的折现值就是现在资本的价值。
企业发展历程范文_共10篇.doc

★企业发展历程范文_共10篇范文一:企业发展历程企业发展历程大连冶金轴承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轴承制造企业,是全国最大500家机械企业和全国百强企业之一,是我国轴承行业前十名重点骨干企业。
自从2000年以来,公司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产值年年提升,职工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我们通过年销售收入、全年产值、工资总额等图表来说明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1986-1990)发展阶段:(1991-1997)成熟阶段:(2000-至今)通过上面的数据就能够看到我们企业的发展步伐,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升,也及时响应了国家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的号召,大冶轴的发展步伐将会更快!更好!大冶轴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范文八: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其独到的视角,带着神秘的面纱于8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国,在对其认知还处于朦胧幼稚时期,掀起了一阵早产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磨合、碰撞,又步入漫漫低谷。
新时期、新机遇、新发展,摔倒之后的执着爬起,不懈的坚持终于迎来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春天。
一、企业文化初探在80年代初期,日本以仅占世界总面积的0.25%,区区37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以世界人口的2.7%共计1.18亿国民,创造了高达10300万亿美元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直接挑战美国。
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历史最高纪录――18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1965年,销售量雄居世界之首的美国IBM公司以转让计算机制造技术为条件,获准在日本制造并销售IBM计算机,从而打开了日本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IBM很快被富士、三菱和日本电器从日本市场上给赶了出去。
不仅如此,IBM在香港的市场被富士以低于IBM50%的价格夺走。
同样情形,美国接连失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共3篇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共3篇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1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前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需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竞争力,因此,绩效评价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角度进行综述和比较研究。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企业开始使用了“利润中心”等管理工具。
之后,评价模型逐渐演化为基于目标制定的方法,并特别关注了金融指标。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绩效评价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包括非财务因素,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员工满意度、创新能力等。
绩效管理工具也有所增加,如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等。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评价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基于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这使得企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并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运营。
绩效管理是对企业绩效情况进行长期监控的方法,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
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种方法,它重点关注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使企业能够精细化管理,并更加有效地制定决策。
当前国外企业绩效评价更加注重多维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制定各项指标并进行全面评价,使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运营情况,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经营决策并及时修改原有的经营方案。
当前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已经转向非财务指标为主,并注重企业绩效监控的长期性和全面性。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时间较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对于评价自身绩效的需求开始加强。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内企业逐渐借鉴国外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并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评价方法。
价值评价理论课件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和评价,它反映了 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目标。价值判断是基于价值观对事物的 好坏、对错、善恶的评价。价值取向则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 对不同价值观的优先选择。
价值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哲学思想
宗教思想
价值评价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如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和柏拉图的理念 论。
价值评价原则的优缺点分析
客观性原则的优点
能够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客观性原则的缺点
有时难以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某些情 况下客观事实的获取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使评价结果更 加全面和综合。
全面性原则的缺点
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也可能存在不 同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问题。
03
价值评价的方法
价值评价的方法介绍
价值评价的定义
价值评价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估和判断,是决策者进行 决策的重要依据。
价值评价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价值评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定 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等。
价值评价的原则
在进行价值评价时,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价值评价理论在政府决策中主要用于评估政策 方案,确定最佳政策方案,提高政府的治理效 率。
价值评价理论还可以帮助政府评估公共项目,确 定最佳项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价值评价理论在个人决策中的应用
价值评价理论在个人决策中 主要用于评估目标、计划和 行动方案,帮助个人做出更
明智的决策。
1
个人可以根据价值评价理论 ,评估自己的目标、计划和 行动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如何推动价值评价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基本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概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相较于传统企业,具有 更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更新 快、风险高等特点,使得其价值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化。在评估方法上, 多采用收益法、市场法、资产基础法等,然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这些方 法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3、企业价值评估的争论焦点和不足之处
结论: 本次演示对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合性评述,从基本原理、应用 实践、争论焦点和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企业价值评估在 投资决策、企业并购、业绩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但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3、企业价值评估的争论焦点和不足之处
基本内容
其次,在政策法规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 策法规,但在企业价值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 研究,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基本内容
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高 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本次演示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基本内容
2、一些评估方法的应用需要依赖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预测,而这些数据和预测 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基本内容
3、一些评估方法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实施,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西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 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价值评估发展历程

企业价值评估发展历程企业价值评估是对企业价值的估计和评价,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财务评估方法传统财务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贴现现金流量方法(DCF)。
财务比率分析主要从财务报表数据入手,通过计算企业的财务比率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CAPM是一种基于风险和收益的资产定价模型,它通过计算企业的风险溢价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DCF方法是最常用的企业估值方法,它通过折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来确定企业的价值。
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利润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它主要包括经济附加值(EVA)和市场多重评估法。
经济附加值是一种以企业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它通过减去企业的成本资本来计算企业的经济附加值。
市场多重评估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价值和业绩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它主要基于市场对企业的价值判断来进行评估。
三、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将传统财务评估方法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相结合,以综合多个指标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它主要包括财务综合评估模型、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等。
财务综合评估模型是一种将财务比率分析和DCF方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它通过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和折现未来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指标进行层次化排序和权重确定的评估方法,它主要通过专家判断和数据分析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和价值。
模糊综合评估是一种将模糊数学理论和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它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四、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模型、潜在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等。
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通过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评估来确定企业的风险水平的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PPT)

– 消费品部为公司的多元化贡献现金流,压缩了广告投 入,通过增加短期开支,可以提高产量
– 消费品部的产品价格偏低,没有体现品牌效应,可以 通过提价增加收入
– 消费品部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 – 消费品的采购和库存成本可以节约
消费品通过改善至少可以提高价值25%
家具业务也能通过提高利润率而不是提高销量, 提高绩效
第二章 价值管理者
2 EG公司的“现状”价值
3. 公司发展的潜在价值 EG公司内部改进的潜在价值 通过敏感性分析关键经营指标对价值 的影响
通过各部门的敏感性分析寻找公司提 高价值的方法
3. 公司发展的潜在价值
EG公司内部改进的潜在价值
消费品部有大幅提高收入和利润率的 空间
类公司的指数价格
4. 价值管理 制定投资者沟通战略 了解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绩效和前 景的看法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共3篇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共3篇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量化分析,评估企业的价值创建能力并指导企业管理决策。
在国外,许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从而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绩效评价是通过量化指标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评估,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工作中的重点。
国外学者通常将企业绩效指标划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
财务指标主要是通过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济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来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这些指标包括回报率、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
其中,投资回报率因其能够直接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已成为国外许多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
非财务指标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和效果进行衡量,以及对企业内部各要素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品牌价值、创新能力、环境与社会责任等。
这些指标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二、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是对指标体系的定量分析工具。
国外学者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等。
这些模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多种企业和多种行业的需求。
例如,回归分析模型能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层次分析法模型则能够通过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层次化分析,更好地评价指标对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三、企业绩效评价的实际应用企业绩效评价的实际应用是评价工作的最终目标,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
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通过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推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估值思想起源于Irving Fisher的财务预算理论。
Irving Fisher(1906)论述了收入与资本的关系及价值等相关问题。
他从人对收入的感受入手,分析了资本价值的形成过程,说明了资本价值的源泉,归纳了人们的投资决策过程。
他还进一步指出,任何财产或所拥有财富的价值均来源于这种能产生预期货币收入的权利,从而使财产或权利的价值可通过对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得到。
连接收入与资本之间的桥梁就是利息率。
人们可以借助利息率,从货币的现值计算货币的未来价值,或从货币的未来价值得到货币的现值。
从对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分析中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资本估值框架,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的资本估值技术是现代标准或正统评估技术的基础。
他得出结论,如果把建立企业也看作是一种投资的话,企业的价值就是企业所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流量的现值。
虽然Irving Fisher的研究已经包含了现代估值理论基础,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加和法,即将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
一般以已确定的资产价值,诸如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原始成本等为基础依据。
受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在评估方法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一个容易界定清晰的概念,由于风险因素的加入,现金流量成为价值的衡量尺度。
这个时期企业价值是企业存续期间预期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的思想,得到了认同,但在具体操作上,预期现金流量的确定与折现率的选择还存在很大问题。
Benjamin Graham(1934)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被事实确定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的资产、收人、红利以及任何未来确定的预期收益。
股票价格在短期内是非理性的,经常会脱离股票的内在价值。
他为评估企业价值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公司的基本面出发估算企业价值,并作出投资决策。
此后,Benjamin Graham(1949)对自己的投资思想作出了更明确的阐述
John Burr Williams(1938)最早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和内在价值的概念,认为企业在其剩余经营期间内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就等于企业当时的内在价值。
但是这一理论在企业估值中得以重视并广泛应用则始于Myron (1962)的研究,即我们所熟悉的“高顿增长模型。
随后陆续出现了基于折现现金流的估值模型----三阶段增长模型、H模型和随机红利贴现模型。
美国学者和Merton (1958,1963)对资本成本、投资理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形成了MM理论。
MM理论包括两个命题。
命题Ⅰ认为通过与相同风险等级的企业比较可以测算出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而能够建立起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无关的模型。
在无企业所得税的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融资决策无关;在有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增加。
他们认为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决策,在均衡状态下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按其风险程度相适合的折现率对预期收益进行折现的资本化价值。
命题Ⅱ同时考察了无企业所得税和有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在无企业所得税时,股东的风险和对应的期望收益率随着财务杠杆的使用而增加;在有企业所得税时,企业价值增加。
该理论为企业价值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企业价值的分析引入规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估值理论的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折现率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William (1964)研究了风险的本质,确立了公司收益与风险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用于对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大大提高了折现率确定的理论支持。
William 的研究进展使折现率与估值的关系更加密切。
John Lintner(1965)的研究也支持这种基本观点。
人们逐渐认识到,与未来财务决策及其现金流量相关的不是账面价值的权数,而是市场价值的权数。
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1973)开创性地设计出了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借助该模型可以对企业潜在的,但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进行评估,对现代企业估值理论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折现现金流估值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美国学者(1974)提出了调整现值法(APV),弥补了折现现金流法的不足。
但是它在调整资本化率问题上面临着与折现现金流同样的难题,实际应用效果也并不乐观。
美国学者Stephen (1976)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又称套利定价理论(APT)。
该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
它们都认同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套利定价理论基于证券的收益由一系列产业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主要解决的是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收益就存在相关性。
该模型的产生直接为企业估值中测算折现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于现金流折现法,Patell和Kaplan(1977)的研究中采用了经营现金流量的近似值(净利润+折旧十摊销+△递延税收)。
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价值增值的
重要作用,存在缺陷。
Rappaport Alfred(1986)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由此构建拉巴波特估值模型(Rappaport Model)。
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估值实务。
同年,(1986)提出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用来研究公司代理成本的问题,并把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成本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
此后,不少学者都对自由现金流进行了研究。
然而,他们对于“自由现金流量”有不同的定义,计算方法不尽相同。
不过这些定义的假设前提都是在不影响公司成长前景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分配给股东的最大现金数量。
Bennett Stewart(1991)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估值领域。
他认为EVA是指企业经过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NOPAT)与全部投入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之间的差额。
EVA的方法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基础,成为西方投资银行和跨国企业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工具之一。
但是,经济附加值概念至今没有成形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一套公认的可供操作的方法体系,它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从企业估值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估值的实务与理论紧密相联。
随着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不断产生出新的企业估值方法和模型。
但是形形色色的具体估值方法所遵从的基本思想仍然保持一致,即企业未来的收入是企业价值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