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论文地铁隧道防水论文

合集下载

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办法论文

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办法论文

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办法摘要:针对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现正施工使用的区间结构施工缝防水进行详细描述及比较,并从施工层面具体介绍施工缝的三种处理方法: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双道遇水膨胀止水胶、特殊部位采用双道遇水膨胀止水胶与注浆管配合防水,及三种处理方法的材料材质的性能、安装方法和防水原理。

关键词:地铁;施工缝;防水;施工abstract:in the first phase project of qingdao metro ( line 3)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val structural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join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 aspect introduces three construction joint treatment method: circular construction joint used in buried steel-edged rubber water stop, longitudinal construction joints with double water expansion sealing glue, special parts of the use of double water swelling rubber and the grouting pipe with water, and the three process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s,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waterproof principle.key words:metro construction joint waterproof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施工2标中山公园站—太平角公园站区间左线起终点里程分别为k3+761.078~k4+597.753,中间有一长19.5m断链,左线长度817.18m;右线起终点里程分别为k3+761.078~k4+597.782,右线长度836.7m,两线间距为13m~16m。

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分析摘要:从整体视角来看,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是车站工程中的关键难题,其最终效果与隧道工程使用年限及整体质量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所以对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展开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以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为主要项目背景,对地铁车站明挖法及防水施工中展开简要概述,并对不同类型的防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杭州地铁某号线的某一地铁站位于某区A路和B路中间西湖大道下繁华地段,会选择明暗挖联合的端头厅设计方案。

车站南部部分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采用混凝土支护与钢管支撑体系。

车站明挖主体主要是箱形框架现浇混凝土结构,结构设置的是外包防水层。

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可划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基坑开挖前5~7天采用内井点对基坑进行预降水、疏干,以加固坑内土体,车站基坑降水深度应控制在基坑底以下3m,施工必须保证降水效果。

且通过专人定期性的实施水位监测,并实时化进行跟踪信息,将其控制到预期的理想水位,真正实现无水施工的最终目标。

明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体系,标准段设6道支撑,端头井设7道。

第1、4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均为Φ609,t=16钢管支撑,第5道为双棍钢管,钢管水平布置以每幅连续墙设置两根支撑为基本原则。

本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22.71~24.63m,结合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比较,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标准段处连续墙1000mm厚,端头井处连续墙1000厚。

2地铁车站明挖法与防水施工的意义与原则2.1防水施工对于明挖车站的重要意义在地铁车站施工建设项目当中,明挖法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

此技术的施工流程如下:首先需要对车站施工基坑底部结构进行开挖处理,并做好基坑围护至开挖底部,然后根据由上至下的基本顺序,开展地铁车站总体结构的施工作业。

地铁车站论文防水施工论文

地铁车站论文防水施工论文

关于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的分析摘要:地铁车站的运营有助于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城市交通,其防水工程的好坏关系到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和使用寿命。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铁车站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未来地铁防水建设的展望,希望能为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提供参考意见。

一、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概述由于各个方面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在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例如在顶板、侧墙裂缝渗水处理技术中,片面强调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导致忽略在防止裂缝方面本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在诱导缝和施工缝的施工技术上,止水带往往与混凝土接触不密实,导致气泡或缝隙的形成;地铁修筑过程中支撑轴力发生突变,对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且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困难,不易密实。

地铁车站的防水施工之中,其主体结构和出入口通道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地铁穿越风道、风井的防水等级为二级。

作为以及防水要求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出入口通道均要求采用全包式防水措施,且主体结构要求表面无湿渍、不允许漏水。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遵循多道设防、综合整治的原则,以其结构自防水为主,施工外防水为辅,选用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及耐酸碱特性的抗压、抗腐蚀的防水材料,增强防水层的整体密封性。

二、地铁车站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1、结构自防水技术结构自防水是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的中心环节,其含义是指利用结构自身的密实性、材料的恶水性,提高结构本身的抗渗性来达到防水的目的。

在此施工结束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注意裂缝的控制;二是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腐蚀性。

混凝土结构作为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的核心防线,其质量把关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防水混凝土的控制管理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材料,优化混凝土配置采用高性能的外加材料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时,应严格按设计的结构尺寸施工,保证防水结构的厚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含泥量、吸水率、砂率等数值,要与设计标准相符合。

在选择填充材料时,为避免水泥的水化热现象,应尽量选择水化热相对低的品种,避免水泥产生硬化现象之后,出现收缩裂缝。

地铁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论文

地铁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论文

地铁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地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地铁在施工中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地铁工程不同于地面上的建筑工程,因其主体结构都在地下进行,所以在施工中的防水技术作为工程的重点部分,对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地铁防水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说明,同时分析了地铁防水施工的主要技术,并进一步阐述了地铁渗漏水的具体防治办法。

【关键词】地铁;防水技术;接缝防水0.前言城市的地面交通紧张状况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因此人口众多的部分城市开始修建地铁,有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有的正在建设当中,地铁的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节省了城市的大量空间,也促进了城市环保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地铁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建设时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铁工程中的防水工程一直是地铁施工中的重点,地铁施工环境比较特殊,施工难度较大,同时一旦地铁投入运行,其运营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渗漏事故,则修缮较为困难,也给正常的运营埋下了隐患。

因此在地铁施工中,要针对结构的使用年限做好永久性的防水措施,保证地铁工程的正常运转,加强地铁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水平,这对保证地铁工程的永久防水性是至关重要的。

1.地铁防水施工的一般原则地铁主体结构基本都位于地下位置,所以在施工中对其防水性能要求较高,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等条件、结构特点及使用的要求等来进行防水施工,在地铁工程当中,其应该遵循的防水原则如下:(1)地铁有全封闭型和排水型,在其防水方面可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及使用的要求,做到防水的可靠性,总体原则是以防水为主,设置多道防水保护,同时兼顾排水,这样防排结合才能更好的做到不渗不漏,同时对防水的材料在选材时不仅要注重材料的质量,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因地制宜,综合整治。

(2)地铁地下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工程的防水线,所以首先要做好结构的自防水,做到永久性的不渗不漏。

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论文

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论文

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论文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措施论文一、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的设计理念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设计应当遵循等级确定合理、系统构成完善和结构耐久可靠的理念。

这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1.1等级确定合理因为铁路隧道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加之隧道本身的使用要求和重要性也均不相同,有些工程对防排水要求较高(如车站隧道),而有些工程在少量渗漏水的前提下并不会对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同时,隧道修建与环境条件处于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也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结构和防排水措施的选择。

为了有效避免过分要求高指标或是降低防排水标准的情况发生,在对铁路隧道工程进行防排水设计时应当做到定级准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准确合理的等级不但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有助于隧道维修。

1.2系统构成完善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铁路隧道防水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外部环境因素、工程防排水条件和影响工程结构自身防水能力的因素等。

以往铁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排水设施的完善,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防水措施都比较单一,同时对环境因素和结构设置的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这就造成了隧道防排水措施单一、效果较差,致使运营维修工作量增大。

现如今,随着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环境条件、运营条件的重视,仍旧采用单一的防排水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建立铁路隧道防排水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决策过程,应当以系统工程对待,并从工程的环境条件、排水条件、结构自身的防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构建起一个完善的隧道防排水结构体系。

1.3结构耐久可靠铁路隧道工程的环境和地下水质都比较复杂,一旦排水系统淤积、堵塞极有可能引起隧道渗漏水。

同时,由于衬砌的工作环境和设计预期相比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衬砌结构自身的病害,这也是防水失效的主要原因。

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范文(二篇)

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范文(二篇)

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范文隧道工程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隧道工程中,盾构隧道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

然而,隧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防水堵漏。

隧道的防水堵漏技术对于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探讨其应用范围和关键技术要点。

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论是地下铁道、城市道路隧道还是水利工程隧洞,都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防水堵漏工作。

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不仅仅适用于地下空间,还可用于建筑物的地下室、停车场等空间的防水工程。

因此,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中,关键的技术要点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控制。

首先,材料选择是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的重要一环。

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防水性能。

在盾构隧道防水堵漏中常用的材料有聚氨酯涂料、聚合物水泥溶胶、橡胶水泥涂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耐候性,适用于盾构隧道的防水堵漏工作。

其次,施工工艺是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盾构隧道施工中,需要对隧道的开挖、喷浆注浆、防水层施工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方面,要确保施工工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施工的细节,如防水层的厚度和均匀性,施工接缝的密封性等。

只有做到细节把控,才能提高盾构隧道防水堵漏工程的质量。

最后,工程质量控制是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的核心。

工程质量控制要从施工前期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和质量验收全程进行。

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工艺的执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只有通过全面的工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盾构隧道防水堵漏工程的质量可靠。

综上所述,盾构隧道防水堵漏技术是隧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盾构隧道的防水堵漏工程涉及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防水措施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防水措施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防水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推进了城市发展步伐。

本文将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分析盾构隧道防水原理及盾构隧道防水措施,从而将盾构隧道水害问题消除,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定、顺利开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防水措施城市的发展必然使人口激增,机动车数量增加,交通拥堵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缓解,将人们出行效率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必然。

盾构施工法依靠旋转将刀盘推进,借助盘形滚刀的力量将岩石破碎,逐步在隧道内推进成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隧道施工法。

盾构施工有着显著优势,包括安全、环保、方便等,减少了人力物力,做好盾构隧道防水是确保盾构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面将对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1工程概况某轨道车站明挖区间地下段施工应用的平衡盾构机有2台,盾构机从这一明挖段开始出发,达到下一个车站后在该站东端头将盾构机拆卸并吊装,在车站西端头进行组装并继续始发,达到最后一个车站后完成整个盾构机的接收与拆卸工作。

盾构机出发段为明挖暗埋段,全长为120m,设置有U型槽与路基过渡段。

该路段穿越地层的地质特点为:含有淤泥粉细砂、淤泥质土与粉质粘土。

二次始发段全线长1102.02m,区间内有3座通道进行联络,地质层含有粉细砂、中粗砂与强风化泥岩、淤泥质中粗砂。

2盾构隧道施工标准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施工更加顺利、规范进行,需要按照以下施工标准进行:2.1安全标准。

始终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作为施工原则,在接收施工中一旦发现可疑危险物需要及时辨别与处理,重大的危险源需要制定详细的处理及预防计划,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从而使施工可以顺利、安全进行。

2.2质量标准。

需要将完善的、全面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与程序施工,明确施工目标与计划,结合施工地质特点、项目特点施工,针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制定质量优化措施,强化现场的施工管理,满足设计施工标准。

隧道的防水排水论文

隧道的防水排水论文

隧道的防水与排水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防排水技术一直是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攻克的难点之一。

铁路、公路隧道都是处于岩石和土层中的建筑物,大气降雨和地层含水都可以对其构成含水环境,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施且是一直受到重视的。

关键词:隧道防水排水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交通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我国有着辽阔的山地地形,因此,隧道施工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中国的交通真正的做到四通八达,在必要的时候就要穿山凿洞。

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的公路隧道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防排水技术一直是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攻克的难点之一。

一、隧道防水系统隧道防水通常包括隧道洞身衬砌的防水和注浆防水。

其中注浆防水对洞周围岩石通过注浆充填缝隙,对软土则是通过注浆加固地层,作用都是通过注浆改良洞周地层,使其渗透特性降低,从而达到最到防水目的。

隧道洞身衬砌防水可分为衬砌自身防水和接缝防水,其中衬砌自身防水一般可通过采用防水混凝土实现,洞内环境防潮要求较高时可另设置衬砌防水层加强防水。

(一)隧道洞身衬砌防水1.防水混凝土:衬砌自身防水一般可通过对其采用防水混凝土实现。

隧道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对防水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当采用复合式衬砌时,二次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寒冷地区有冻害地段和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不低于S8,其余地区不低于S6。

2.衬砌防水层:地下水非常丰富,水压较大的地段及不适宜采用排水措施的隧道,或投入使用后洞内防潮要求较高的隧道,应采用全封闭的防水衬砌结构,另设置衬砌防水层增强防水效果。

防水层可为涂料防水层或卷材防水层。

其中涂料防水层通常刷于衬砌结构内表面;卷材防水层一般用于复合式衬砌,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材料为土工布及防水板,要求同时设系统盲管。

卷材防水层应在拱部和边墙全断面铺设,并须选用耐老化、耐细菌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论文地铁隧道防水论文
浅谈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降水技术
摘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地下水的处理。

某隧道工程实施了洞外管井降水,效果显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同类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并结合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后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铁隧道;浅埋暗挖;降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出行节奏变快,城市交通要求快捷方便,为了解决这一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在地面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往往选择向地下空间发展,而地铁是当今社会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枢纽问题的唯一途径。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浅埋暗挖法具有灵活多变、不拆迁、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综合造价较低、隧道支护结构强度高等优点,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城市建筑物、管线等原因,需要对一些隧道进行暗挖法施工,必须保证在无水的环境中作业,那么暗挖隧道施工降水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该技术主要是设计大口径、大间距降水井,用潜水泵抽水使局部地下水位降至施工作业面以下,达到无水施工,这为同类地铁施工提供了降水方法和理论依据。

1 工程实例
某地铁工程隧道顶部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及素填土层、砂质粉土层。

该地层土体较疏松,自稳性较差;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位在地表下约 1.5m。

隧道洞身穿越土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夹粉砂,弱透水性,中密状为主,薄层状构造,下部多夹粉砂、细砂薄层。

土体渗透性相对较好,在10-4cm/s~10-3cm/s数量级左右,土层饱和水情况下,扰动易液化,另外若出现流沙、管涌均会造成开挖面失稳。

下卧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层。

该工程所处地层的水平和垂直渗透系数不同,水平渗透系数较大,水力联系较强,垂直渗透系数较小,所以在暗挖隧道的两侧施做咬和桩旋喷桩和深孔。

地表注浆止水帷幕与两端明挖基坑的围护结构连接,形成封闭结构,截断地下水补给。

2 方案选择
原方案采用深井降水,但大部分降水井的出水量很小,降水效果达不到施工要求。

为了使洞内开挖能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更好地控制沉降,采取了洞内轻型井点、地面深井降水的联合降水系统,详见图1。

井点系统的涌水量按降水井理论进行计算。

该工程地下水表现为第四系松散岩类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浅部人工填土及其下部砂质粉土层内,具有各向异性特别是浅部填土层约2m厚,透水性良好,下部粉性土层透水性较弱。

可按无压非完整井进行计算。

2.1 井点管埋深计算
H=3.7+1.0+1/10×0.5=4.7m取5.0m。

2.2 涌水量计算
利用公式,将上述参数值代入,得Q=13.5 m3/d。

2.3 单根井点管出水量计算
主管道选用不小于覫100mm钢管,滤管和吸水管均用覫40mmPVC管。

2.4 井点数量及间距
井点数量N=1.1×Q/q=1.1×13.5/7.6=2根。

因为假想半径为7m,换算成断面布置根数则为3m/根,与实际相同。

2.5 抽水设备的选择
一般按涌水量、渗透系数、井点管数量与间距、降水深度及需用水泵功率等综合数据来选定水泵的型号。

降水设备采用射流泵QJD-60型,配用功率7.5kW,可带井点根数30~50根,总管长40~60m,符合隧道开挖要求。

3 地表降水施工技术措施
3.1 降水前以清水洗泵,将泥浆、沉碴等冲掉,保持水路通畅,然后将潜水泵下到设计深度抽水至沉淀池。

3.2 地面钻孔前,须探明孔位处确无地下管线后方可钻孔,否则调整井位。

3.3 按照降水井内水量大小,确定降水时间,隧道开挖前10d开始抽水,根据开挖情况保持开挖面附近有3口井同时降水。

3.4 全面进行抽水施工前应先进行抽水试验,以确保单井出水量
和降水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按抽水井动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深1%,出水量波动值不超过正常出水量5%的要求,调试抽水设备,以达到稳定抽水。

3.5 抽水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好水位观测及监测记录,根据水位及水量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3.6 水泵必须下放到设计深度。

泵管连接紧密不透水,抽出的水须经沉淀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井。

3.7 开始降水后,应随时了解动态变化,进行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周围土体沉降量及对建筑物或管道等的影响。

必要时采取措施(如加固、设回灌井等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如隧道埋深较大,可配合隧道地而深井降水,组成联合降水系统,其效果明显。

联合降水系统对流砂的防治往往比中一纯注浆效果明显得多,经降水含水砂层迅速固结,使掌子而干燥、稳定性好,再配合注浆,使隧道内作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可显著提高洞内工作效率与进度。

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比深井降水的影响范围明显减小,但对于周边有建筑、又必须降水的工程,不失是个好方法;再配合回灌井与水位观测孔,又可起到减少沉降的作用。

4 结语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地下水的处理,起松区间段在施工中实施了洞外管井降水,成功的采用地表降水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相结合的降水措施,充分降低地层中的地下水位效果显著,创
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同类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保证了浅埋暗挖法在无水条件下施工,该技术值得在富含水地质条件下的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6.
[2]中铁隧道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所.DBJ 01-96-2004浅埋暗挖注浆技术规程[S],2004.
[3]王文正,杨永亮,魏玉明,等.张自忠路站主体暗挖段施工过程数值模拟[J].市政技术,2004(S):53-55.
[4]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