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毕业设计.doc

合集下载

地铁车辆本科毕业设计方案

地铁车辆本科毕业设计方案

地铁车辆本科毕业设计方案一、方案简介本毕业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款适用于城市地铁的轨道车辆。

车辆应能满足大量乘客的需求,同时运行效率高,维护成本低。

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乘客舒适度、安全性、操作性以及符合城市化趋势的外观设计等因素。

此外,为了提高车辆的竞争力,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

二、车辆参数及性能要求2.1 车辆参数车辆参数如下:参数数值车辆长度20m车辆宽度3m车辆高度4m车重50t运行速度<=100km/h最大承载人数500人供电方式第三轨供电制动方式电磁制动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轮径920mm2.2 车辆性能要求车辆的性能要求如下:1.噪音低于80分贝;2.减震效果良好,车辆运行平稳;3.列车准点率高于99%;4.列车单次延误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三、车辆内部设计3.1 乘客舒适度在车辆内部设计中,应注重乘客的舒适度。

车辆内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座位,同时根据车辆长度确定站立区域的大小。

车辆内空调要求通风良好,能够满足不同季节的舒适温度。

车辆内应设备厕所、婴儿车停放区等配套设施,以方便不同群体的乘客使用。

3.2 安全性车辆内部设计应考虑乘客的安全问题。

车内应设有安全门,以确保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掉落。

车辆座椅应采用耐热、阻燃等材料,以免在紧急情况下引发火灾,对乘客产生威胁。

同时,车辆应设有灭火器、疏散标志等配套设备,以提高紧急状况下的应对能力。

3.3 操作性车辆的操作性是保障车辆运营的重要因素。

车辆操作系统应具有界面美观、易操作、故障处理快等特点。

车辆操作系统应能够方便地获取车辆各项参数,以便及时维护和修理。

车辆操作系统应随车辆发展而不断更新,以满足车辆运营的需要。

四、车辆外观设计4.1 核心设计理念车辆的外观设计应符合城市化趋势,注重人机工程学,具有美观、简洁、流线型等特点。

车体造型应与内部设计相呼应,充分考虑乘客的视觉与感官需求,透出一种时尚、科技、现代的城市氛围,为城市建设增添美的色彩。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毕业设计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毕业设计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毕业设计一、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轨道交通系统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交通运行的安全、高效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研究旨在优化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交通网络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组成2.1 轨道交通信号设备轨道交通信号设备主要包括信号灯、信号控制盘、信号电缆、信号线路等。

信号灯用于指示列车和行人何时可以通过交叉口或站台,是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信号设备。

2.2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是指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调度和控制的系统。

它包括车站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信号设备控制系统,通过监控列车的位置、速度和运行状态等信息,实现列车的精确调度和安全运行。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负责车站、列车和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它通过无线电、光纤和有线电路等方式,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为控制和管理轨道交通系统提供支持。

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原理3.1 列车间隔控制原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通过在线路上设置信号点、信号灯和轨道电路等装置,确保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

当前一列车通过某一信号灯时,信号系统会禁止下一列车驶入相同的区段,以保证列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3.2 列车调度控制原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通过准确判断列车的位置和速度,以及预测其他列车和行人的行为,实现对列车运行的调度控制。

根据列车的实际情况和运行需求,控制系统可以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停靠站点以及路线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

3.3 信号设备控制原理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控制系统负责对信号灯的显示和切换进行控制。

它根据列车的位置和运行状态,以及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等因素,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显示模式,确保交叉口和站台的交通秩序和安全。

杭州市地铁1号线设计毕业设计

杭州市地铁1号线设计毕业设计

前言毕业设计是查验咱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培育咱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制造性思维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又能够使咱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明白得和系统把握。

因此,毕业设计是咱们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总。

在作设计之前,我到中铁三局桥隧公司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项目部进行了毕业实习,在实习的同时,我不但了解了野外工作的具体操作,同时也熟悉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进程。

在实习进程中,我搜集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详勘时期岩土工程勘探报告》和《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抽水实验井报告说明书》,大体能够知足我的毕业设计的要求。

1)工程任务拟建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建筑总面积㎡,由主体结构、车站出入口、通风口和端头井四部份组成。

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埋深,端头井埋深,初步设计采纳明挖法进行施工,地下持续墙进行支护;其他附属结构开挖最大深度约(1985国家基准高程)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并以蒸发、向锦鳞河侧向径流排泄,依照搜集到的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杭州市下沙区地下水位年转变幅度在左右。

深部承压水位场地局部散布在⑫1中砂层中,为弱承压水,因本层为局部散布,未测到其承压水位,依照临近场地体会,该层承压水位在左右,以侧向径流的补排为主。

潜水位和承压水位随季节、气候的因素而有所转变。

因为基坑开挖槽底位于水位线以下,因此需要进行基坑降水[1]。

2)工程设计要求:①依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探报告、抽水实验报告和有关参考文献资料对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形、渗透性及其侵蚀性及地下水位季节转变规律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得出用于基坑降水的场地大体资料。

②在把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场地周围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本场地的几种方案,经多方面论证取舍选出适合用于本场地的降水方案—深井井点降水法。

③论述深井井点降水法的原理,同时进行方案的论述、计算得出相应的设计值,并进行反复的验算直抵达到要求为止。

地铁线路设计毕业设计

地铁线路设计毕业设计

地铁线路设计毕业设计地铁线路设计毕业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交通问题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地铁系统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地铁线路设计的毕业设计。

1. 研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研究背景,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

通过分析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瓶颈,我们可以确定地铁系统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 线路规划地铁线路规划是地铁系统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线路规划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需求:了解城市核心区域的人口、商业中心和旅游景点等,以确定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 地质条件和地下设施:地铁线路需要穿越地下,因此我们需要对地质条件和地下设施进行详细调查,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 环境保护和历史遗产:在线路规划中,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对环境和历史遗产的破坏,保护城市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3. 站点设计地铁站点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乘客上下车的场所,还承担着换乘、导向和安全等功能。

在站点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乘客流量估计:通过对城市人口和交通需求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不同站点的客流量,从而确定站点的规模和设施。

- 换乘和导向设计:为了方便乘客换乘和导向,我们需要设计清晰的标识系统和引导设施,确保乘客能够快速、方便地找到目的地。

- 安全和紧急疏散:地铁站点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4. 轨道和列车设计地铁线路的轨道和列车设计对地铁系统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轨道和列车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轨道类型和布局:根据城市的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轨道,如地下、高架或地面轨道,并设计合适的轨道布局。

- 列车类型和容量:根据乘客流量和运营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列车,如地铁列车、轻轨或磁悬浮列车,并确定列车的容量和数量。

长沙地铁梅溪湖东站毕业设计

长沙地铁梅溪湖东站毕业设计

长沙地铁梅溪湖东站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其建设和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沙地铁是湖南省唯一的地铁系统,目前已经开通了五条线路,其中梅溪湖东站是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梅溪湖新区的一个地铁站点。

该站点周边有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档住宅区,因此该站点的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毕业设计旨在探讨梅溪湖东站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该站点周边环境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梅溪湖东站周边环境分析1.1 区位分析1.2 交通分析1.3 商业配套分析1.4 居民需求分析2. 梅溪湖东站设计方案2.1 站点布局设计2.1.1 站点出入口设置2.1.2 站台设计2.1.3 车站设施设置2.2 室内装修设计2.2.1 色彩搭配2.2.2 材质选择2.2.3 照明设计3. 模拟实验验证方案可行性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梅溪湖东站周边环境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本毕业设计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对梅溪湖东站周边环境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地铁站点设计方案;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3、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参考。

六、研究难点和挑战本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根据周边环境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地铁站点设计方案,并且如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铁站点的施工和运营成本,以及如何在保证设计质量的情况下控制成本。

七、研究意义本毕业设计对于长沙地铁梅溪湖东站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出行质量。

同时也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北京交通大学地铁车站毕业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地铁车站毕业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地铁车站毕业设计中文题目:北京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结构设计英文题目:Beijing Subway Line No. 6 East Bridgestation structural design一.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内容和要求:基本内容:1、车站站位选择;2、车站总平面布置(包括站位选择、出入口布置、通风亭布置等);3、车站结构形式选择;4、车站纵断面设计;5、主体结构各工况内力组合计算;6、截面检算与结构配筋设计;7、施工方案设计。

基本要求:1、设计内容要有依据;2、独立完成上述各项内容;3、论文写作规范化;4、引用规范应注明;5、每项计算应附正规的计算简图和内力图。

二.毕业设计(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1、车站总平面布置;2、车站主体结构横断面设计;3、车站主体结构纵断面设计;4、结构各工况内力组合计算及配筋设计;3、施工方案设计。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中英文摘要;2、开题报告;3、设计正文,包括计算说明书;4、计算分析采用专用软件进行;5、提交图纸:车站总平面布置图、车站主体结构横断面图、、车站主体结构纵剖面图、车站主体结构配筋图、施工方案设计图;6、外文翻译一篇,不少于50000英文字符;7、毕业设计实习报告;8、查阅相关文献不少于20篇。

四.设计详细资料1.站位概况及站位地区总平面图东大桥站位于东大桥路口东侧,朝外大街、工体东路、东大桥路、朝阳北路及朝阳路五条道路交汇与此形成五叉路口,路口西北象限为临街商用建筑群及东草园等居住小区;路口西南象限为蓝岛大厦和昆泰大厦等高层商业建筑;路口东南象限为市政绿化用地和CBD住宅、商业用地;路口东北象限为佰富国际商用高层写字楼;朝阳北路和工人体育场东路之间为公交站场(共5路公交车在此始发)。

该区域是朝阳地区重要的客流集散点,地面交通十分繁忙。

地铁车站设置在公交站场及以东的朝阳北路下,东西走向。

东大桥站为三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13m,长158m,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层,地下二层为地铁设备层、地下三层为地铁站台层。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地铁双开移门系统设计word格式模板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地铁双开移门系统设计word格式模板

xx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地铁双开移门系统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城市轨道车辆)班级:城轨081 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迄日期:2012.3~2012.6设计地点:工程实践中心摘要地铁双开移门系统围绕该门系统的国产化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依据门系统技术要求,提出了地铁双开移门系统各组成部分(驱动、承载、导向、锁闭、操作、切除、控制及安装连接等系统)的解决方案,完成了地铁双开移门系统的设计工作;分析了地铁双开移门系统门体型材的选用,从比较中得出地铁双开移门系统型材的最佳型材;建立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高性能全数字闭环控制系统,并提出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策略;对轨道车辆双开移门系统的刚度和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对使用的螺栓进行了校核;对移门系统的开门状态和关门状态的运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且对摩擦力的分析进行了验算。

最后用UG绘制出装配过程并且介绍了城市轨道客车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铁;移门系统;;无刷直流电机;型材;刚度;ABSTRACTDesign of metro dual-opening door system, this thesis, with its achievements listed below, makes a quite deep research into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volved 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door system.Solutions to each component of automatics metro dual-opening door for urbantransit vehiclein cluding drive, load, orientation, locking, operation, removal, control and installation of connection systems, come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oor system, and subsequently the R & D and design of automatic metro dual-opening door has been finished .an analysis of dual-rail vehicles moved to open the door system of selection of door profiles, derived from a comparative double-track vehicle system opened the door to move to profile the best profile..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high-performance all-digital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and proposed a brushless DC motor control strategy. In this paper, dual-track vehicles moved to open the door of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system is calculated and used to carry out the check bolt. Shift system to open the door and closed state of the state of the movement is calculated, and the analysis of friction have been checked Finally, with UG to map out the assembly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rail passenger door.Keywords:metro ;Shift door system;BLDCM; Profile; Stiffness目录第一章绪论1.1 引言 (5)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6)1.3地铁车门的种 (6)第二章地铁车门的总体设计2.1概述 (8)2.2车门的作用原理 (8)2.3客室车门的设计思想 (8)2.4门的设计功能和要求 (9)第三章门扇的设计3.1概述 (12)3.2门板的设计 (12)3.3玻璃 (15)3.4密封胶条 (16)第四章移门运动状态的分析4.1移门开门状态的分析与计算 (17)4.2移门关门状态的分析与计算 (17)4.3移门摩擦力分析验算 (18)第五章驱动系统5.1电机选择 (19)5.2同步传动元件 (21)第六章承载导向系统6.1上导轨 (23)6.2行走托架 (24)第七章锁闭系统和操作切除系统7.1 锁闭系统 (25)7.2操作系统 (25)7.3切除装置 (26)第八章控制系统8.1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27)8.2信号处理部件—DSP (27)8.3驱动电源特点 (28)8.4设备方案简介 (28)第九章强度和刚度计算9.1地下铁道内环境区域的特点 (31)9.2地下铁道内各区域环境条件要求 (32)9.3门扇的刚度校核 (33)第十章装配10.1 行走托架的装配 (38)10.2 移门系统的装配 (40)第十一章城市轨道客车门的发展趋势11.1 电动化趋势 (43)11.2 智能化趋势 (43)11.3 节能化趋势 (43)11.4 高安全性趋势 (43)第十二章结论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附录A 英文资料 (47)附录B 英文资料翻译 (50)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壮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土木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专业1101 班题目任务起止日期:2015 年3月16日~ 2015 年6月5日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主任年月日审查院长年月日批准一、业设计(论文)任务注:1. 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页。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3. 此任务书可从教务处网页表格下载区下载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注:1. 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2. 此表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工作进度之依据;3. 进度安排请用“一”在相应位置画出。

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任务情况检查表注:1. 此表应由指导教师认真填写。

阶段分布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2. “组织纪律”一档应按《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精神,根据学生具体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3. “完成任务情况”一档应按学生是否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情况填写。

包括优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4. 对违纪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者,指导教师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该生提出忠告并督促其完成。

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1. 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成一本(撰写规范见教务处网页)。

(1) 封面 (2) 扉页(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4) 中文摘要(5) 英文摘要 (6) 目录(7) 正文 (8) 参考文献(9) 致谢 (10) 附录(公式的推演、图表、程序等)(11) 附件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12) 附件2:译文及原文影印件2. 需单独装订的图纸(设计类)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3. 修改稿(经、管、文法类专业)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册》一份。

5.论文电子文档[由各学院收集保存]。

学生送交全部文件日期学生(签名)指导教师验收(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思路及提纲:第一章概述1.1 设计依据、设计内容1.1.1 设计依据1. 规范标准⑴《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⑵《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与施工规程》GB50086-2001⑺《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CECS28-90⑻《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T108-87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⑽……..2. 教材⑴朱合华主编.《地下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⑵钟桂彤主编.《铁路隧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⑶张庆贺,庄荣.《地铁与轻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⑷施仲衡,张弥主编.《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陕西科学出版社,1997⑸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⑹……..1.1.2 设计内容例如:1. 车站总平面布置图(包括站位选择,出入口设置,通风亭布置);2. 车站结构形式的选择;3. 车站纵断面设计;4. 换乘方式设计;5. 主体结构各工况内力组合计算;6. 截面验算与结构配筋设计;7. 施工方案设计;1.2 站址环境(以宣武门车站为例)宣武门站是北京地铁四号线的甲级站,在宣武门站,四号线与二号线换乘。

北京地铁四号线是北京市交通网络中一条贯穿市区南北的轨道交通主干线,预计在2009年9月开通。

1.2.1 车站站位车站位于宣武门内、外大街与宣武门东、西大街交叉路口下,呈南北向布置,与既有线(二号线)十字交叉,从既有站下面穿过,站位下有规划的铁路直径线与之十字交叉。

本段线路位于永定河冲积扇,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标高44.25~44.88米。

1.2.2 车站范围内建筑物车站站址范围内城市道路已基本完成,地势平坦。

东站东北侧位是天主教爱国会,宣内日杂仓库等;车站西北侧现为临建商业用房,将来规划位大型绿化广场,主要为配合国际新闻中心修建;车站东南侧(宣武门外大街)是繁华的商务、商业、办公区,并有大量的住宅,目前建成的有越秀大饭店、宣武门饭店、崇光百货、庄胜广场等;车站西南侧有大片绿地,绿地南侧有中国图片社,远期规划为国际新闻中心。

1.2.3 地面交通状况宣武门内外、东西大街是北京市重要的南北交通干道,路面较宽,交通繁忙。

宣武门外大街,红线宽度70m,宣武门内大街,红线宽度90m,宣武门东西大街规划宽度为90m,大街两侧,人流密集,客流量大。

1.2.4 地下管线情况本段线路上方和两侧分布有高压电缆、光缆、各种管道,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地面道路交通十分繁忙。

交叉路口地下管线众多,控制车站设计的管线有:宣武门外大街西侧有一条3800mm×2200mm的热力管廊(埋深约9.25~9.89m),宣武门外大街东侧有一条2000mm×2200mm的电力管沟(埋深约8.77~6.03m),宣武门内大街东侧一条2000mm×2350mm的电力管沟(埋深约7.88~7.02m),站址区地面以下2~5m范围内密布市政管线,800×750及Φ400、Φ500、Φ600的雨水管沟、Φ720、Φ600的上水管、Φ300、Φ500的低压煤气管线。

1.3 工程地质条件………1.4 客流预测………1.5 车辆编组车辆采用地铁A型车,3动车+3拖车编组。

第二章地铁及地铁车站2.1目前中国交通状况及解决途径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交通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交通堵塞、行车速度慢;交通秩序混乱;耗能多、污染严重是重要表现。

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点:……..2.2地铁综述如:地下铁道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交通系统工程已有100年的历史。

一个世纪以来,地铁土建工程技术,特别是地铁车站土建工程的修建技术和其他系统技术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拥挤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城市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历史上建设与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下铁道以其方便、快速、无污染和对城市干扰小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状况的首选。

……2.2.1 国内外地下铁道的发展状况如:地下铁道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交通系统工程已有百年历史。

一个世纪以来,地铁土建工程技术,特别是地铁车站土建工程的修建技术和其他系统技术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拥挤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城市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历史上建设与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下铁道以其方便、快速、无污染和对城市干扰小的优点,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状况的首选。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是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并通车的,它采用了明挖法施工,蒸汽机牵引。

1890年又建成了一条由电气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并投入运营,采用盾构法施工。

各国的地铁特色各不相同,最快的地铁为美国旧金山“巴特”地铁,平均时速为90km,最快时速为128km;最豪华的地铁为莫斯科地铁,同时也是运营量最多的地铁,有“欧洲地下宫殿”之称。

最长的地铁为美国纽约地,有“世界地铁之最”之称,线路30条,全长432.4km,498个车站。

最先进的地铁当属法国里昂地铁,全部由微机控制,无人驾驶,省钱省电,车辆运营、噪声和振动都很小。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于1965年7月,在北京建设的地铁第一期工程全长22.17km,二期工程环线16.1km也已通车,后又兴建西单至通县段。

天津地铁1970年动工,1980年通车。

上海第一条14.57km的南北地铁一号线于1995年正式通车。

香港地铁始建于1975年,1980年MIS(Modified Initial System)系统全部完工并运营,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正修建或计划筹建地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目前城市功能要求的复杂性,未来地铁的发展趋势是:第一,同城市规划相结合。

第二,地下铁道在较大的交通枢纽处,设置一定规模的立交地铁站,同地下街、地下车库相联系。

第三,地下铁道已经不单纯设在地下同时与地面轻轨、高价轨道相结合,形成地下、地面、高架桥为一体的主体交通系统。

第四,地下铁道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完成,从规模上出现越山、跨河、海,由城市中心扩散至卫星城,直至城市远区。

第五,地下铁道超出城市范围将向更高速度发展。

第六,地下铁道运营、管理上将更先进、方便、清洁、无污染。

第七,地下铁道在防灾能力方面将更加合理安全。

因此,未来地铁的发展已不是单一的地下铁道,而是同城市的其他地下功能组合建造并逐渐形成“地下城市”的城际地铁。

其主要的发展方式为“结合性、立体性、高速快捷,四通八达”。

从国内外交通发展史以及目前的国际趋势看,开展地铁建设,将成为能否进入现代社会世界城市的先进行列的基本条件。

2.2.2 地铁的特点….2.3 地铁车站的综述2.3.1地铁车站的概述地铁车站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一种静态交通设施,集当代新科技、现代化运营管理与建筑艺术于一体。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地铁科技的先进水平,也反映了新时代的建筑艺术成就和风貌。

地铁车站在总体布置、内外空间组织、建筑处理、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是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复杂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建筑类型。

……2.3.2地铁车站的组成地铁车站是乘客在地铁线路上能直接接触到的建筑空间,在使用和感官上对乘客有直接的影响。

车站的建筑组成和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乘客使用、运营管理、技术设备和生活辅助等四大部分。

地铁车站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生产、生活用房),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等三大部分组成,车站主体是列车在线路上的停车点,其作用是供乘客集散、候车、换车及上、下车,它又是地铁运营设备设置的中心和办理运营业务的地方。

出入口及通道是供乘客进、出车站的口部建筑设施。

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的作用是保证地下车站具有一个舒适的地下环境。

对于地下车站来说,这三部分必须具备;高架车站一般由车站、出入口及通道组成;地面车站可以仅供车站及出入口。

(1)、乘客使用空间乘客使用空间在车站建筑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车站中的主体部分,此部分的面积占车站总面积50%左右。

乘客使用空间是直接为乘客服务的场所,主要包括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售票处、检票口、问讯、公用电话、小卖部、楼梯及自动扶梯等。

乘客使用空间的布设位置对决定车站类型、总平面布置、车站平面、结构横断面形式、功能是否合理、面积利用率、人流路线组织等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

乘客使用区内设有自动扶梯,楼梯,自动售、检票设施,通风管道及建筑装修,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所占的费用比重较大。

(2)、运营管理用房运营管理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具有正常运营条件和营业秩序而设置的办公用房。

由进行日常工作和管理的部门及人员使用,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服务的,主要包括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广播室、会议室、公安保卫、清扫员室。

(3)、技术设备用房技术设备用房是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保证车站内具有良好环境条件及在事故灾害情况下能够及时排除灾情的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房。

它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服务的,主要包括环控室、变电所、综合控制室、防灾中心、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自动售检票室、泵房、冷冻站、机房、配电以及上述设备用房所属的值班室、FAS、BAS、AFC室、工区用房、附属用房及设施等。

技术设备用房是整个车站的心脏所在地。

由于这些用房与乘客没有直接联系,关系不太密切。

因此,一般可布设在离乘客较远的地方。

(4)、辅助用房辅助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生活所设置的用房。

是直接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厕所、更衣室、休息室、茶水间、盥洗间、储藏室等。

这些用房均设在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区域内。

……2.3.3地铁车站分类:地铁车站按其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三种形式,此外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

(1)、车站按其运用功能可分为一般站、换乘站、折返站和尽端站。

A、一般站:只供乘客上、下车之用。

B、换乘站:设在两条运营正线的相交处,除供车站吸引范围内(包括地面交通换乘)的乘客上、下车外,还为两线间需要换乘的乘客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如换乘通道等,并根据两站组合的位置不同,可分为L形、T形、十字形和混合式换乘站。

C、折返站:站内设有道岔折返设备。

除供乘客上、下车外,根据折返能力和列车作业的需要,还设置相应形式的折返线、尽端线或存车线,以供列车折返、停放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