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合集下载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一、背景
中国早在1938年,鉴于日军对粤汉铁路和滇越铁 路的狂轰滥炸,外国援华的各种物资难以正常运输, 所以动用了数十万民工,胼手胝足,翻山越岭,经滇 西横断山脉,跨怒江、澜沧江、漾濞江三大河流,用8 个月时间抢筑了长达7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当 时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1942年初日军攻占越南 进驻泰国后,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与国外友邦联系的 唯一交通命脉。所以,中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这 条关乎生死存亡的交通命脉。
6、林泽明将军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 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牺牲 。 7、柳树人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 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 。 8、李著林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 谋长,1943年夏,缅甸牺牲 。 9、陈凡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 月31日,缅甸牺牲 。 10、 张健洪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 31日,缅甸牺牲 。
在印度兰姆伽受训的中国驻印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11集团军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 杰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新 编 22 师 廖 耀 湘
第 六 军 甘 丽 初
新 编 38 师 孙 立 人
杜聿明
戴安澜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返 回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3.总结:
同古保卫战
时间:1942.3.20 地点:同古 作战部队: 中国:第5军 第200师 日军:第55师团
返回
意义:它在军事上
取得的意义不大, 但却改善了盟军以 及对手日本人对中 国军人的重新认识。
日军为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既定 作战计划,占领缅甸全境,切断缅 北中国运输线,威胁印度东海岸。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11集团军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 杰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第 八 军
何绍周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卫立煌指挥反攻缅甸的措施? 1、安抚龙云 2、拜访土司 3、视察江防
卫立煌
(1897.2.16~1960.1.17 ),字俊如,抗日爱国将 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 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 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 人烟,给养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四 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 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 不听。 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 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 八师向西撤往印度。 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 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 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 难民和英印散兵。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 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 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 的出国作战部队。
1941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 可以区分为 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 诸国——太平洋战场。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动用总兵力不到二 十个师团,约五十万人。 而在中国大陆,日军常年保持的兵力高达 五十至七十个师团,总数超过百万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 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 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 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 吉被攻克。 然而,由于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 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 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 回国。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 区原始森林地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 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爬 山越岭七十余日。
中国远征军渡河进 入缅甸境内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
缅战之初,以中 央嫡系三个军为 主力,以国内最 精锐之第二百师 为先导入缅作战。 三月初,蒋介石 首次以盟军中缅 印战区总司令的 身份飞临缅甸腊 戌视察。
行军中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第2军(军长)王凌云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辎重团段寿清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第71军(军长)钟彬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第53军(军长)周福成(赵镇藩继任)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辎重团刘宝华第54军(军长)方天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第6军何绍周(军长)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辎重团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战斗序列:1942年第一次远征:同古战役仁安羌大捷缅北大撤退1944年第二次远征:滇西缅北战役光复腾冲松山战役龙陵战役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远征军殉国军职以上将领:凌则民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柳树人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旗杆戴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简装书库普及读物一、为保滇缅路 组建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国际上同情中国人民抗日的国家和地区也对中国进行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援。

为了使援华物资能顺利地到达国内,1938年春,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修筑滇(云南)缅(缅甸)公路,参加筑路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们怀着对全民抗日的热情,积极踊跃地参加这项工程。

当年12月,滇缅路建成通车,以后又陆续地加以整修,使这条公路成为国际上支援中国抗日的重要交通动脉。

日本侵略军为了从沿海包围和截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于1939年冬,在广西的钦州、防城登陆,进而占领了南宁。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同时与泰国签订了“友好条约”。

中国的滇越国际交通线被截断。

日军也直接地威胁了英属殖民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下同)、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1940年,希特勒下令进攻法国,同年6月,英、法军队在敦克尔克丢盔弃甲大溃退,英伦三岛笈笈可危。

英国希望凭借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以挽救它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1940年10月,英国首先开放被它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1941年1月,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进行军事考察。

当时,英国在缅甸的驻军极少,战斗力不大,日军占领了越南后,下一步即将入侵缅甸,如果缅甸失守,我国的云南省将成为日军第二步的侵略目标,而云南不保,四川、贵州就更难保全了。

因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面调兵入滇,以加强云南边境的国防力量,一面应英国方面的邀请,组成了以商震为团长、林蔚为副团长,包括陆、海、空军及各部门的军事考察团,在英国武官邓尼思少将的陪同下赴印度、缅甸、马来亚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

根据搜集到的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考察团编写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

按照考察团的意见,国民政府积极作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以国民政府军令部第一次长林蔚为团长的驻滇参谋团进驻昆明,并积极调兵遣将。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中国远征军大事记 - 远征军编制表 - 驼峰航线 - 野人山 - 新一军流芳录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

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

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

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

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

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

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

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中国远征军详解

中国远征军详解

廖耀湘
•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 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 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 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 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 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 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 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戴安澜
•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 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 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 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 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 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 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 )、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 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 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 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 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 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 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
辎重团段寿清
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
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
第6军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辎重团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战斗序列:
1942年第一次远征:
同古战役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远征军殉国军职以上将领:
凌则民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
柳树人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
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旗杆戴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蒋介石电令务必将其遗体抬回祖国,终因天气炎热3日后被部下火化带回中国。

1942年7月6号,腾冲县临时县长张文德,领腾冲县数万老少下跪迎接戴安澜灵柩归国。

同年10月16日,民国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

闵季连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
胡义宾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
李竹林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陈范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
张剑虹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
洪行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
李颐(?--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

1943任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

1944年,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

1944年11月29日,民国政府追任为陆军少将。

覃子斌(?-1944)湖南大庸人。

陆军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上校团长。

曾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长吉原少佐“战神冲锋队”于高黎贡山冷水沟对决。

44年5月11日大反攻。

渡江后助攻北斋公房时殉国。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伤亡人数: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

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

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

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各军名将:
杜聿明-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韶-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第93师师长
张轸-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鸿-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新30师师长
李涛-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第50师师长
卫立煌-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宋希濂-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王凌云- 第2军军长
钟彬- 第71军军长
霍揆彰-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天-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何绍周- 第8军军长
李弥-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