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课件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远征军

+ 1942年第一次远征 ▪ 同古战役 ▪ 仁安羌大
捷 ▪ 缅北大撤退 1944 年第二次远征 ▪ 滇西缅北战役 ▪ 腾冲战役 ▪ 松山战役 ▪ 龙陵战役 ▪ 胡康河谷战役 ▪ 孟拱 河谷战役 ▪ 密支那战役 ▪ 平满纳战役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1942年3月19日, 在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 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 同古争取时间,掩护远征军主力向同古一 带集结。而主力第5军迟迟末集结,造成 200师牺牲很大,但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 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将右翼空开,造 成日军包围200师,孤军无援情况下。200 师主动撤出同古。
+ 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
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 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 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 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
+ 1943年冬,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遭受沉
重打击,节节失利;日寇在太平洋战场逐 岛与美军作战,处处掣肘,情况不佳,其 兵力因战场辽阔分散,早已不敷分配,遂 将滇缅路上的兵力,多数转移他调,改对 滇缅公路死 + 守沿线据点的战术,以消耗盟军兵力以支 援其他战线。
+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
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 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 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 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 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 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 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 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 人,伤亡接近20万人。
+ 孟拱河谷战役是指1944年3月14日,驻印
军孟拱河谷,从西向东,是卡盟(加迈)、 孟拱、密支那三大要点。史迪威的作战计 划,是以新38师和新22师攻击卡盟,将日 军主力吸引到孟拱以西,再从空中突袭日 军后方的密支那。 + 乘胜攻击孟拱河谷发生的战役。
中国远征军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无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中国远征军

• 两军在芒友会师,中印公 路完全打通,完成了收复 缅北,恢复国际交通线的 任务 • 中美将领卫立煌、索尔登、 郑洞国和孙立人参加了这 一历史盛会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 龙陵战役:1944年6月4日——11月3日 • 地点:龙陵县 • 结果:中国国军伤亡29803,日军伤亡13200。该战役的胜利 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歼灭,成功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 土地 • 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
• 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 于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 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
驻印军指挥体系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 第1军 (军长) 郑洞国 继任:孙立 人
新编第6军 (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 (继任:李鸿)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 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 腾冲、龙陵,配合驻印 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 中印公路,决定于1944 年5月11号强渡怒江, 命11集团军对龙陵、芒 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 攻击,组织日军向滇西 前进
• 胡康河谷战役:1943年10月——1944年3月29日
• 地点:缅甸 • 结果:中国驻印军于1944年3月底获胜,中国驻印军南 进一百五十余公里,先后击毙敌军官60余名,士兵 4000余名,其伤亡人数总计12000余名,我军伤亡总 数为6495人
中国远征军

远征军第一次缅战的意义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 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 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 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 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 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 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 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 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 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 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 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 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 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 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 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 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 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 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 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 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 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 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 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 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 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 军追赠了功勋章。
中国远征军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为向 民每 族个 牺在 牲抗 的日 远战 征争 军时 战期 士为 致国 敬家
中 国 远 征 军 悲 壮 挽 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古来征战何人回——勿忘中国远征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
国 魂 忠 魂 军 魂
作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第一次缅战
中国远征军详解

廖耀湘
•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 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 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 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 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 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 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 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戴安澜
•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 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 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 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 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 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 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 )、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 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 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 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 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 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 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中国远征军 (2)

28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孙立人
(1900.12.8— 1990.11.19) 中华民国陆 军二级上将。 仁安羌一战 赢得了国际声誉 被欧美军事家称 作“东方隆美 尔”。被视为国 军中相当另类的 鹰派。
新38师 师长
29
全面撤退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山回国。 史迪威命令:退守印度(缅甸以西) 新编第38师退入印度,接受美式训 练,掌握美式装备,改名中国驻印军。
• 1. 松沪会战 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国军参战) 2.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国共两军合作 抗战) 3.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国军参战) 4.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 --5月24日 (国军参战) 5.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国军参战) 6.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10月 (国军参战) 7.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 日 (国军参战) 8.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 月14日--10月 (国军参战) 9. 桂南会战 1939 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国军参战) 10.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国军参战)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国军参战)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国军参战) 13.晋南(中条山)会战 1941年5月 (国军参战)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国军参 战)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 月6日 (国军参战)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国军参战)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 --6月 (国军参战)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 日--12月 (国军参战) 19.豫中会战 1944年4 月--5月25日 (国军参战) 20.长(沙)衡(阳)会 战 1944年5月--8月 (国军参战) 21.桂(林)柳 (州)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国军参战)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国军参战)
中国远征军

MAP BACK
RENGANQIANG
YERENSHAN MIZHINA
缅甸日军十分重视密支那的战略地位,从1943年夏季开始即以第18师 团第114联队驻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区。密支那战斗开始前,日军防 守密支那的兵力为: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 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 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 宪兵队,共约1200余人。其第1大队主力配属给第56师团;第2大队主 力部署于瓦扎一带,对西警戒;第3大队部署于潘丁附近。[
MAP BACK
密支那战役
•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继又乘势攻占泰国(原名暹
罗)、马来(西)亚等国(当时为英、法殖民地),气势嚣张。国际 局势已形成两太阵营:以德、意、日为轴心的侵略国;以中、苏、美、 英、法等国组成的盟国。1942年初,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后,直逼英属 印度,同德、意、日在伊朗会师。英国根据当时的形势,要求中国出 兵缅甸,截击日军,以阻止其进攻印度。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四 年,沿海城市早均陷落,国际交通只有确保缅甸安全,才能利用仰光 海上通航,勾通中、印、缅公路,作为争取外援通道,经过中、美、 英首脑会商,达成协议,美国派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的 参谋长兼任美军驻华部队司令。蒋介石同意出兵缅甸,支援英军。
作 战 意 义
MAP
BACK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 38师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 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 官兵。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原想 继续攻击,但日军第33师团集结, 英缅军第一师北撤无力再战,20日 盟军全线向印度撤退,远征军随即 全军陷入日军包围。同时,远征军 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 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4月29日腊 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 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 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 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 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 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 部队伤亡惨重。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33页PPT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远征军 之
第一次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的概念界定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 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 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 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 赫战功,1942年以后称为中国驻印军。
原因(缅甸的战略地位)
大撤退
史迪威与罗卓英撤到印度
1、撤回国内的滇西,在怒江东炸毁了惠通桥,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成 为后来滇西反攻的主力,其中包括著名的松山战役;
2、戴安澜一部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日军的埋伏,戴安澜身受重伤,不 久牺牲,其部转到腾冲、云龙;
3、杜聿明一部则在野人山迷路,加之森林茂密,虫蚁成群,疫病流行, 连日降雨,伤亡惨重
其它军队的撤退情况。
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人数约10万,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 西的仅有4万。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 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 亡1.3万余人。缅甸失守。
戴安澜
外辱需人御, 将军赋踩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熊威;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集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补给困难,我军被迫撤出浴血坚守12天的同古阵地。
仁安羌大捷
日军为夺取缅甸西部重要的大油田----仁安羌拟定了作战计 划,并与英缅军队发生了激战(事实上,英军正准备从仁安 羌撤出),致使英缅军第1师全部及坦克营一部被包围于仁 安羌东部地区,水源断绝,粮食殆尽,英军向我军连续发出 求救信号。为解救英军的危机,已经抵达前线的远征军新编 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3团逼近日军阵 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日军,将油田全部收复,救出被围困的 英军7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战马1000余匹,以及被俘的 英、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接着又掩护英缅第一 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退。“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 他们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竟都含着感激的 泪水”。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击溃优势日军, 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 113团团长刘放吾等人颁发勋章。
丘吉尔在1942年2月16日给缅甸总督的电报中说: 我认为,缅甸以及与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 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英国必须守住缅甸,用它作 为保卫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中国来说“保持住西南的国际交通线,使租借物 资能够将继续通过仰光畅通无阻地运送到中国”。
所以,缅甸成为同盟国与日本法西斯所必争之地。
刘放吾
(1898—1994),湖南桂 阳人,别号:不羁台湾 参谋指挥大学毕业,黄 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 步科,率113团参加仁 安羌战斗,解救英军 7000余人,获得英国荣 誉勋章。
仁 安 羌 战 场
曼德勒会战
日军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逼近了腊戍(缅甸北 部的重镇,曼德勒的门户),而此时驻守腊戍的参 谋团已经匆忙撤离,5天跑了1000余公里,退到滇 西保山,却未及时向部队传达此消息。29日,日军 在10余架飞机、3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腊戍发起 进攻,缅北重镇终于陷落,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 囤积在此地的物资也落入敌手。此时的实际情况是, 英缅军正向印度撤退。至此,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 5月1日,曼德勒失陷。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撤退, 亚历山大(英方指挥官,二战中敦刻尔克撤退的指 挥者)再次导演了“敦刻尔克”。
4、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的失误,也是原因之一。
5、英军得不到缅甸人民的支持,也是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 的原因之一。
入缅作战的经验教训
1、出国作战,必须先做好准备。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注 意情报的搜集,做好部队的后勤补给工作和交通通讯工作。
2、国际联合作战,既要有统一的指挥,又要有相对的独立 性,这样才可以发挥综合战力。这些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反攻 和国际联合作战打下了基础,是极其宝贵的。
副司令长官
第5军
军长
第200师ຫໍສະໝຸດ 师长 新编第22师 师长 第96师
第6军 第49师 第93师 暂编第55师 第66军
师长
军长 师长 师长 师长 军长
新编第28师 师长 新编第29师 师长 新编第38师 师长
卫立煌(后罗卓英) 杜聿明 杜聿明 戴安澜 廖耀湘
余韶 甘丽初 彭璧生 吕国铨
直到1942年1月4日,日本第55师冲之队率先突破泰 缅边界,并一路直进,直逼仰光,英方则节节溃败。 2月5日,英方极力催促中国远征军火速入缅,3月12 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 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杜聿明为副司令 官,总兵力约为10万人。
作战指挥表
中国远征军 司令长官
毛泽东
杜聿明与余韶的回忆录
自6月1日至7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 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通道的河沟小渠,此时已经洪水 汹涌,不能渡过,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 冲走,有的连人也冲走。
连日发现路旁的骨百余具,是先行的官兵被蚂蝗、 蚂蚁吃掉的。士兵之中有发狂的,是哭是笑,精神 失常。以上情形,令人凄怆。
陈勉吾 张珍
刘伯龙 刘伯骥 孙立人
远征军在缅甸的主要战役
同古之战 仁安羌大捷 曼德勒会战
缅 甸 战
场
同古之战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是戴安澜)官兵作为先头部队火速赶 往同古。同古序战开始,日本兵力增加到千余人,在4门山炮的 掩护下展开攻击。同日,敌空军两次空袭我空军基地,缅甸的 制空权完全被日军掌握。但是我军守城部队固守阵地,其中我 598团中校副团长黄景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由于敌人从正面受 到严重挫折,于是改变攻击方式,从正面佯攻,主力摸到我军 阵地后面进攻,这就找到了我军的致命弱点(我军重点防御前 沿阵地,后防阵地则防御松弛)。当师指挥所受到攻击和阵地 失守后,我军依然士气旺盛,斗志坚强,利用掩盖良好的攻势 继续与敌斗争。由于日军有增援的趋势,加之我军弹药和粮食
缅 甸 全
图
中英军事同盟的建立
1941年1月2日,英方邀请中国派军事考察团 前往缅、印、马进行军事考察,中方经过3个 多月的考察,于6月正式向英国方面提出了 【中英缅共同防御意见书】,策定了中英共 同防御缅甸的作战计划,中英军事同盟开始 建立。
远征军的建立和开始入缅作战
中英军事同盟建立后,但英方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 就一直阻挠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而停留在保山 附近。
中国远征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段思念家,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地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窝,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妻,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作业题
1、搜集更多有关中国远征军的材料。 2、这是一段英雄悲壮的历史,但很少有
人知晓,你对今天的历史教育产生了怎 样的感想?
历史文化与法学系 师永伟
野 人 山
想一想当时的情形有多凶险?
番号
动员人数 战斗死伤 撤退死伤 现有人数
人数
人数
直属部队 15000 1300
3700
10000
200师 9000
1800
3200
4000
22师
9000
2000
4000
3000
96师
9000
2200
3800
3000
合计
42000 7300 14700 20000
—
抗 战 老 兵
尤 广 才 、 赵 振 英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
1、它有力的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 2、支援了国内的正面战场。 3、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英勇作战,对亚太战场以
至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4、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提高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孙立人
(1900、12、8—1990、11、19),安徽巢湖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被称为“东方隆美尔”,获得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
罗斯福在为孙立人授勋的颂 词中说到:中国孙立人中将 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辛 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 安羌一役孙立人将军以卓越 之指挥,歼灭强敌,解救英 军第1师之围,后复掩护盟 军转进,于千辛万苦之中, 从容殿后,转战经月,其智 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十足 为盟军楷模。
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
1、中国与英、美之间有关全球战略目标的分歧和中英之间 有关具体战略目标的分歧,是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 因。
2、英美对远东殖民地看法的分歧和对中国态度的分歧,引 起了英美之间的矛盾,更引起了中英之间关系的冷淡,造成 中英矛盾尖锐突出的局面。
3、盟军方面指挥系统的混乱是招致缅甸作战失败的另一个 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