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周而不比(一)择友之道》微课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周而不比 以德报怨
成 语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原始儒家的交 往观,共十四章。在所有的交往中,大 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怎样交朋友的问题。
说说同学当中存在的各种交友观!
请找出文中有关交朋友的章句。 明确:4、7、8、11、12、13、14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 ——《说苑· 杂言篇》
管鲍之交是厚责己,薄责人
厚责己,薄责人,其意是不能太 以自我为中心,“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只要“以仁治人,以义治 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就会让自己更有容人之量, 朋友也会更喜欢你,怨恨自然也 就远离了。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 “勿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 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 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 态度。你认为呢?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 生活方式。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争鸣:
“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儒家传统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认同,在国 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宽容和包容 吃过亏,它如何使用?范围是什么?度是 什么?重新考虑。
作业:
针对原始儒家的这种交友 观,反思我们自己的交友观,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文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知人——从他人的行为,经 历,习惯兴趣去考察一个 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启示: 1、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2、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类别去了解他、评价他。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 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它显 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 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 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你觉得这个读书人应不应该接受富人的建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你用孔子的观点来回答。
读书人很想修补,但囊中羞涩,只能说不急不急、 没事没事。而富邻居不明就里,一个劲地无休无止地 劝谏,惹得读书人烦躁得发火:“我的事不用你管。”
这个富邻居诚意劝说却惹来不悦,他是犯了什么错 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劝诫他。
豪猪取暖 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 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 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 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读书人明知道富邻居是善意提醒,自己不 应该朝他发火,也很想和他交朋友,但是又不 知道他的品性究竟如何?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 些方面去观察他,陷入了苦恼思索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周 而 不 比
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成见 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南怀瑾《论语别裁》: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 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 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 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 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 对他不好,就是“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PPT

周而不比PPT


类别
察人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 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 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评析」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原 壤大概就是他那时候的粗鄙朋友。这个原壤,大概不 读书不学习,不成体统,不上台面。但是,孔子无论 是做了大官,还是成了国老圣人大思想家,始终和他 保持友谊,保持交往。把“无友不如己”理解为“不 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既不现实也悖于孔子的实际 行为。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 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 歌曰……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 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 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 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 故也。"
动宾结构,宾语前置

厚躬自,厚责自己;躬自,自己
相处之道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要求自己而 少要求别人,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离怨恨 了。
✓ 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处友之道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总说“仁者爱人”,那么他为 什么不“以德报怨”呢?“以直报怨 ”与“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的思想是否一致?

相处之道 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以何,用什么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选修《周而不比》精品课件.

选修《周而不比》精品课件.

周 而 不 比
大声朗读!细心体会!
我的交友观
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课文研读:来自孔子的教诲
1,周而不比
我我的们点该评这:请 选样择对一待点朋或几
2,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点说说友你! 的看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法!
4,以直抱怨,以德抱德
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张弛有度(朋友数,斯疏矣)
——
《世说新语》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7,忠告而善导之,适可而止
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9,朋友信之

孔பைடு நூலகம்的智慧

八周而不比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八周而不比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 周而不比的表现应是:能与大多数人友好相处,与大多数人联合,为公 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真诚交往,顾全大局,而耻于 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人际交往原则立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庄重严正。
党:古代地方组织单位,五百家为党;
引申为朋辈,同类人,同伙的人(党羽); 进而引申为勾结 (党同伐异);偏私,偏袒(无偏无党)。
处 事
人言并举(公正原则)(10)

日久见人心(11)

适度原则(12 13)
动宾结构,宾语前置

厚躬自,厚责自己;躬自,自己
相处之道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要求自己而少 要求别人,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离怨恨了。
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
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南怀瑾《论语别

类别
察人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 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 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 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择友之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正直。
便辟:谄媚逢迎。
谅:诚信,信实。
善柔:假装和善。
便佞:巧言善辩。
原始儒家交往观: “诚”与“信”——诚信交往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8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8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君子小 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 每每相反。 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 差耳。” 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 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 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 不搞拉帮结派。 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 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 义而不讲道义 原则。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课前故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 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 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 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 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 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 【读解】要团结不要分裂 • 说起来,也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五 湖四海,不要搞 拉帮结派。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胸襟宽广,“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而 不要心胸狭窄,结党营私, 排除异己。二是要以道义为重,做人 主忠信, 办事讲原则,而不要唯私利是图,相互勾结利用, 背信 弃义,以原则做交易。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君子与小人的界线。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什么是 “矜”?什么是“群” ?什么东西不要去 “争” ?为什么不要结党? 2、举例说明怎样的行为是“群” 而不是“党” ?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看不 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傲 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 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 此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而走大公之路。 对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 统统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 的好意见

周而不比精品课件演示文稿

周而不比精品课件演示文稿

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
爱君?”
“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
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开方事君十五
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
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管仲卒死,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
葬。
——《韩非子·难一》
第八页,共23页。
例子①——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探究问题
读了第1理解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 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 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 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地一起取暖,但他们 的剌毛开始互相扎剌,于是他们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 又把他们聚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又发生了。经过数番的 聚散,最后他们发现,当他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时,即能 够互相取暖又不被对方的剌扎痛,就这样他们相安无事的 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人与人之间相处,彼 此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要想友谊长久,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 一定距离。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 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 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 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 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因此在现代生活里, 我们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分寸。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 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 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第十页,共23页。
善于察人,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第1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9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9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 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 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 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 态,同学们须切记。)
答案: 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 “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 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 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 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 是不讲原则的爱。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察 人
2.10 4.7 15.17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 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 哉?”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 为什么不是 “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 个人?
4·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 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 之 人? 答案: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择友之道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益直 友谅
(正直)
便辟 (谄媚逢迎) 损
(信,诚信) 善柔 (假装和善)友
多闻 (博学多闻) 便佞 (巧言善辨)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就是看这个人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THANK YOU
——《世说新语》
择友之道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 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择友之道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
什么是友便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 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所谓友便佞, 这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 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
《周入芝 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 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 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 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 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 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 》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 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 益了。跟献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 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 友谅之谅正相反。 善柔: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 悦者必不能守直道。 便佞: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