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看雪

合集下载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 检测题及答案(多套)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 检测题及答案(多套)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填空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 。

②,。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哪能 是日更定.全 余拏.一小船 一道 上下一.白 完了,结束 长堤一.痕消失 焉得..更有此人撑,划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人。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参考答案:一、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三、①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②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④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四、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2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12.看雪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12.看雪
37
我会写
指打接
我会写
故 惊奇
我会写
候讲
堆 雪景 飘着
打 雪人 披着 看 雪仗 铺着
银装 雪毯 雪花
35
欢 一只船,扬白帆,
迎 台
漂呀漂呀到台湾。
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小 朋 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621
•银( ) 堆( ) •很( ) 谁( ) •跟( ) 推( ) • 洁( ) • 结( ) • 吉( )
4
我 会 认
省店橱指接 讲铺毯银仗
5
猜猜看
你还会其他字谜 吗?编编看。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
暖和。
( 毯)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
花钱。
( 省)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
间房,买卖东西忙。
( 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 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 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 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 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 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的,就买下了。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边缘的海上,地理位置优越,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总 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 貌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 丘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 绵的海湾。

)、(
),玩得可高
兴了!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 “什么时 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 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 他们一起玩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

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

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

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寒气倍增之时也。

【二年级语文教案】12、看雪(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教案】12、看雪(第一课时)

12、看雪(第一课时)
12、看雪(第一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重点
1.学会本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熟读,初步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有关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识字三》中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集体齐读两遍。

3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4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今天,我们学的《看雪》这篇,就与台湾人民有关。

【教学意图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的学习中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既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更是想告诉学生,台湾岛的孩子也。

12看雪(二).

12看雪(二).

教学方案授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课题12看雪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台湾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课文二、细读课文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

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

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交流小朋友的话。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二)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问句。

)(三)对。

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

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四)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根据提示语读出问句的语气。

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三、拓展延伸(五)“北京离这儿远吗?”“不算太远。

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六)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七)交流所画的词语: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八)指名朗读第九自然段,读出感情。

(九)读最后一小节。

读出“深情”的语气。

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十)分角色朗读课文如果你是北京的小朋友,你会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板书设计:看橱窗12 看雪盼——统一、回归想北京教学札记:。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2看雪鲁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2看雪鲁教版

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及查字典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读写本课中的词语。

3.能正确, 通顺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知识链接:台湾正处于北回归线上, 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型间的过渡气候。

全年温度高、雨多和季风性是它的三个特点。

台湾全年平均温度在20℃~25℃。

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 2月最冷, 平均气温在15℃左右,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天的温度差不多, 看不到北风吼, 大雪飞, 到处是风和日丽、郁郁葱葱的景象。

“平常绿, 四季如春”正是台湾气候的真实写照。

可是, 台湾山区与平原地区温差则很大, 从平原到高山, 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约0.6℃, 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气候, 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 可见雪。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初读全文,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2.再读课文, 并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 画出生词, 把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给课后“我会认”的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词。

3.熟读课文, 做到不加字, 不丢字。

读完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二、合作探究:1.各小组检查识字的预习情况, 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并展示。

2.朗读比赛。

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家听。

3.画出课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认真地读一读。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巧手练写字。

读一读, 看一看, 描一描, 写一写。

完成课后“我会写”, 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三、拓展延伸:请你结合本课谈谈你的感悟, 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四、课堂小结:课文通过老师给小朋友讲的情景, 激起孩子们想去看的愿望, 表达了海峡两岸小朋友盼望的心情。

五、达标检测:一、看拼音, 写词语。

jiǎnɡhuàshǒu zhǐjīnɡqíshíhòu ɡùxiānɡ二、我会连。

12、看雪

12、看雪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2看雪

12看雪
看 雪
台 湾 省 在 哪 里 ?
惊奇
台湾省 接着
故乡
商店 情景
时候
洁白 打雪仗Biblioteka 堆雪人手指银装
讲起
橱窗 铺着地毯
孩子们在干什么?商店橱窗里的雪是 用什么做成的?
北京的小朋友是怎样玩雪的?
雪中活动
填空,再读一读。
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 情景 )。 2.小伙伴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 )、 ( 打雪仗 ),玩得可( 高兴 )了!
3.天上飘着( 雪花 ),地上铺着 ( 雪毯 ),树上披着( 银装 ), 到处一片( 洁白 )。
读一读,注意问话的语气。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4.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 的雪呢?
课中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省
注意哪里?








读完课文后想一想:

雪景
飘着
银装


雪人
雪仗
披着
铺着
雪毯
雪花
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 雪吗?”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 惊奇地问。 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 乡。”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问。
老师说:“不算太远。”接着她就给 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 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 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写一写: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 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 学校来做客。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
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
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 玩得可高兴了!
想一想
看完这么美丽的雪景, 你有什么想说的?
shěng
diàn
c店


tǎn

yín

zhàng





商店 直接 地毯
橱窗 讲话 银色
手指 铺着 打雪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