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课程教案

2017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者,……Wte"""题绒如:"藏渚,赵之良将也"(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w很!r ‘皆‘"是"‘诚’为‘惟‘统尊蜥。
如:"此啥簸秋也。
"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领口:"颗人之过也"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4 )梁父即楚将项燕。
(5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三浜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其……邪?其……邪(是……还是……)例:天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三溟真邪?12、曾……无(曾无)(竟然连……都不能)例: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3、所以(表原因或表示用来……)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4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说的就是谁)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15、无以、有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有可以用来的)例(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授课者:李燕婷授课地点:高二(7)授课时间:2017年9月26日【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判断句”及“被动句”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析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观察、分析、思考,并整理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们相互补充,总结出各种句式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教学课件】班班通之梳理探究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之教学素材《文言语法练:判断句》和《文言语法练:被动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二、判断句1、播放《文言语法练:判断句》2、通过《文言语法练:判断句》来总结何为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固”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借助具体的句子给学生小组观察、分析、思考,并整理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们相互补充,总结出各种句式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选择题翻译题考题回顾:(06年广东卷)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ěn 讥笑)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一、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古汉语中,有时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客何为者总结规律: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牛刀小试: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B、豫州今欲何至}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答案:C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⑷臣未之闻也。
⑸时人莫之许也。
总结规律:`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莫”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牛刀小试: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答案:B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1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公开课教案】高考阳物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文言文—特殊句式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并翻译。
3.素质目标: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4.思政目标:感知古人用语的特殊方式,进一步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难点: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预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结构。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5分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特殊句式,主要有4种,大家还记得是哪4种吗?大家知道者几种句式的参照物是什么吗?(明确:现代汉语习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现代汉语中句子的成分以及顺序。
(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学习文言句式打基础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及练习(35分钟)文言特殊句式4种形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展示宾语前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2、定语后置展示定语后置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优秀课件(公开课)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㈢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结论:定语后置纳句式特点
• 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 铸以为金人十二
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四、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指介词 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 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 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倒装句: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动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再见!
•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 何、曷、安、恶、焉等疑问 代词】十动?
㈢.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夫晋,何厌之有?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⑶父母唯其疾之忧。 ·
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
用“之”或“是”把宾 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 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㈠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求人可使报秦者。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⑶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其兵势,非 心服也。 ⑷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定语+者
㈡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三.定语后置
A中心词+定语+者 B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C中心词+之+定语
D中心词+ 数量词
A.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文特殊句式,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为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做铺垫。
1.3.2 讲解: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1.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特殊句式的特点。
1.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个特殊句式。
第二章:倒装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倒装句。
2.2 教学内容倒装句的定义。
倒装句的分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2.3.2 讲解:讲解倒装句的定义和分类。
2.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倒装句的特点。
2.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个倒装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被动句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被动句。
3.2 教学内容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的特点。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3.3.2 讲解:讲解被动句的定义和特点。
3.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被动句的特点。
3.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省略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省略句。
4.2 教学内容省略句的定义。
省略句的分类: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兼语省略。
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回顾前三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4.3.2 讲解:讲解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4.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省略句的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判断方法。
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图片和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判断。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6.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程度和翻译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例1:宾语前置句例2:定语后置句例3:介词结构后置句2. 找寻相关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特殊句式案例库:收集和整理各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在线学习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课程、论坛和学习网站,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答案:D
实战演练:
一、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特殊句式,并指出其类型。
A、何以伐为?
B、君患何焉?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唯兄嫂是依。
E、游于赤壁之下。 F、师不必贤于弟子。
G、具告以事。
答案:A ——D 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 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 置后作补语。 探究一:分析下列句子,找出共同点。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月出于东山之山,徘徊于斗牛之间。 ⑷长于臣。 ⑸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标志性词语:于(乎) 格式:动(形)+于(“乎”,相当于“于”)+宾(名/代) 翻译:于+宾+动(形)
E——G 状语后置
二、选择题
1、选出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 ( )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答案:C
2、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答案:A
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敢问何谓也?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B、豫州今欲何至?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
答案:C
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⑷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法指导】借助具体的句子给学生小组观察、分析、思考,并整理出
自己的结论,学生们相互补充,总结出各种句式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标志词:于、乎、以 格式:动(形)+于(“乎”,相当于“于”)+宾(名/代)
动+以+宾语(名/代)
⑸时人莫之许也。
总结规律: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
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 “莫”
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
牛刀小试: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
答案:D
6、下列句子哪句属于状语后置句的,请选出来( )
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
小结: 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 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答案:B
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何陋之有?
2、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惟命是从。
总结规律:
规律三:以“之”或“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牛刀小试: 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D 探究四: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宾语前置句小结
C.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D.君何患焉!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贪于财货
D.无伤也,请辞于军。
答案:A
5、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
C.何以伐为?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探究二:分析下列句子,找出共同点。 ⑴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⑵请其矢,盛以锦囊。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请其矢,盛以锦囊。 规律: 标志性词语:以 格式:动+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动
一试身手: 下列句式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C 与“具告以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1、 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古汉语中,有时把宾
语放在动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客何为者?
总结规律: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考纲精解】主前宾后谓居中 定状补语辅其间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选择题 翻译题
考题回顾:
(06年广东卷)
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shěn 讥笑)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