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
小说与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分析

小说与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分析,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分析。
一、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人物心理描写是小说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动机,进而感受到作品的深度和真实性。
二、人物心理描写的形式1. 内心独白:小说通过角色的自我思考、内心独白来展现其内心世界。
例如,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通过自我独白来表达对达西先生的爱意和内心挣扎。
2. 对话描写:通过对话交流,小说刻画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
例如,在小说《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与他人的对话中透露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人生观。
3. 间接描写:小说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行等来间接揭示其内心世界。
例如,在小说《纳尔尼亚传奇》中,作者仅通过描述主人公盖德尔的外貌和举止,就能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勇气和善良。
三、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1. 情感表达: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矛盾,展现人物的情感丰富性。
例如,在《尤利西斯》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莫利·布鲁姆的内心情感,将其普通的一天变得丰富多彩。
2. 动机解析:小说通过揭示人物的动机,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考。
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对盖茨比内心的描写与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黛茜的追求和牺牲。
3. 人性探索:小说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者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成员内心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四、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意义1. 提升作品质量:人物心理描写能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增强读者的共鸣:人物心理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增强读者对作品的共鸣和体验。
3. 揭示社会与人性: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小说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思考社会和人性的种种问题,拓宽思维和视野。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手法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塑造生动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之一。
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内心的想法、情感、动机,作家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增加作品的情感厚度和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通过几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来探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技巧。
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一种常见的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通过让人物在一段独自的时刻,对自己的情感、想法进行自我反思和表达,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成长。
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就通过主人公父亲的内心独白,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父亲的无奈离别之情。
动作描写
人物的外在行为往往可以反映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作家可以通过描写人
物的动作细节,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现。
比如一个人可能忽然抓紧手中的衣角,或者无意识地用手指挠头发,这些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暗示人物内心的焦虑、紧张或者犹豫。
对话交流
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也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人物的相互关系、内心矛盾以及人物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对话可以让人物表达隐含的情感和意图,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戏剧性。
笔墨描写
作家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笔墨描写来增
强表现力。
比如用。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片断训练
以“当……的时候”为内 容,描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中 的心理活动,如:当老师表 扬我时、当我成功时、当我 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
●独白法——让人物倾吐自己的内心想法 ●折射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或景
物揭示或烘托人物的心理。 ●幻觉法——梦境、幻觉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愿望、内心顾虑 ●解说法——通过作者的合理想பைடு நூலகம்,刻画人物内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心理活动
高兴、悲伤、兴奋、紧张、 担忧、害怕、激动、犹豫……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主要方法
●独白法——让人物倾吐自己的内心想法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 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 突然跳起来,或者叫起来。我不敢朝 他哪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 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 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迷糊了 我的眼睛。”
这段描写突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从侧 面
衬托了邱少云什么品质?
●折射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
貌或景物揭示或烘托人物的心理。
我的脸微微一红,自言 自语地说:“一块四,贵了 一点儿……” 我低下头来, 不愿意让人看到我那不安的 脸色。
说说“我”当时怎么想?
●梦境、幻觉法——梦境、幻觉能表现
人的思想感情、愿望、内心顾虑等。
《争吵》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 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 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 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 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 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吧。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 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 是“请原谅我”这几 个字怎么也说不 出来。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小说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心理内核的艺术形式,描写了人们的情感、性格、思想、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动态。
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是通过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来探究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造诣和价值。
一、心理描写及其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心理描写。
人物心理描写是通过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等手段描写人物内心状态的过程。
心理描写不仅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意识,而且可以引导读者对人物的态度和情感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感受力。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有什么意义?小说是一种纯文学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传达思想、表现情感、塑造形象。
而人物心理描写则是小说完成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
同时,人物心理描写可以为小说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和更丰富的文化底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二、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形式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根据描述的角度和侧重点,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指的是人物在内心深处所进行的自问自答,它包括人物的自白、感悟、心灵独白、暗示等,是描绘人物内心深处的优秀手法之一。
通过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自我感受、内心斗争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
例如,《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内心的恐惧、沉重和决心,描绘了一个像他这样的普通农民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生活。
这种准确而深入的掌握人物心理的描写方式,无疑是小说创作中极为成功的体现。
2. 通过对话展现对话是小说中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心理反应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态度。
关于课文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分析

关于课文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本文将对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推测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首先,让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在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例如,主人公小明被描绘成个子不高,略微憨厚的外表,但内心善良、乐观。
这种描述让读者对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好感,与他产生共鸣。
除了外貌特征,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涉及到他们的行为举止和性格特点。
在课文中,小明总是乐于助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坦诚且真诚,总是让人感到温暖和舒心。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小明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仅是因为他帮助了他人,还因为他是一个具有积极正能量的人。
与人物形象相比,人物的心理描写更能够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动机和情感背景。
在课文中,通过小明的内心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期许。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小明总是充满信心地面对,坚持自己的梦想。
除了小明,其他角色的心理描写也很重要。
例如,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内向而怯懦的女孩。
通过对她内心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她的害羞和缺乏自信。
这种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她的行为,并产生对她的同情和关心。
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背景。
这些描写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生动,还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因此,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总结起来,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在课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心理的描述,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与角色产生共鸣。
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为读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关于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剖析

关于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剖析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增添作品的情感层次与艺术魅力。
毫无疑问,心理描写是传达作者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心理描写的剖析,来探讨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技法以及对作品的功能与影响。
一、外貌心理描写外貌心理描写是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暗示其内心活动。
例如,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身材、面容、服饰等细节来塑造。
作者用直接或隐喻的方式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的感受和性格。
这种心理描写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行为心理描写行为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揭示其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
人物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意图。
比如,人物愤怒时的语言暴力、笑容背后的伤感等都是通过行为心理描写来表达的。
三、心理独白心理独白是将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呈现给读者。
这种心理描写方式直接了当,能够准确地展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课文中的作者可以通过心理独白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困惑等情感状态,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四、环境心理描写环境心理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暗示其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
环境的氛围、景物的描绘等都可以通过环境心理描写来体现。
例如,暴风雨中的人物可以增加人物的孤独和无助感,阳光明媚的环境可以烘托人物的快乐和幸福。
环境心理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间接地暗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在课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以上的心理描写技巧,使作品既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又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起伏和变化。
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心理独白和环境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刻画了丰富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心理描写技巧的运用,不仅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为读者提供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拿老师在班上表扬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听到表扬,心里美滋滋的;有的同学听到表扬,会默默地念叨,别人就是不如我;还有的同学听到表扬,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同学们下课后说风凉话,讽刺挖苦,等等。
作文时,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不但可以把人物写鲜活,而且能使文章中心更鲜明﹑更突出。
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内心独白法。
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心理。
如《穷人》一课中:“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回来了……不,还没回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描写直接展示了桑娜害怕、担心、自责的心理,表现了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的高贵品质。
侧面描写法。
通过他人的心理活动来反映主人公的精神面貌。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写道:“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受的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这里通过“我”的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理描写,反映了邱少云坚强的意志和不拍牺牲的精神。
表情、动作、语言暗示法。
通过人物的神态、行为和语言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刻画了11个纤夫的表情:领头的纤夫“漠然”,高个纤夫“没精打采”,小伙子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诅咒和抗议”……透过这些表情,我们可以体会到各自的心理:有的冷漠,有的愤怒,有的则是无可奈何。
再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身子;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句中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首都人民因失去敬爱的周总理而万分悲痛的心理。
还有《一份试验田》中的一段描写:“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施肥我就施肥,说要密植什么的,我都照着做。
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份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
”这是彭总对“浮夸风”说的一段话。
我们可以看出彭总的内心思考:他对所谓的高产量持怀疑、否定的态度。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描写是小说中常见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本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并探讨其对故事发展和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要性。
人物心理描写是小说中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感受、愿望和动机,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塑造角色形象,使其更具有立体感和可信度。
同时,人物心理描写也能够深化角色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动力。
在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
一种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骆驼祥子内心不满贫穷的生活,通过他的独白可以感受到他的愤怒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人物行动和语言的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人物的言行往往能够反映其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例如,在《活着》中,余华通过对福贵的言行描写,展现了他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并通过他的反应来表达对逆境的坚韧和悲伤。
除此之外,作者还可以通过其他角色的观察和思考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他人物对主角的看法和评价可以提供线索,揭示出角色的真实动机。
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卡拉妮的观察和回忆,可以了解到盖茨比内心深处对黛西的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人物心理描写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当读者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并与角色建立情感联系。
其次,人物心理描写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
人物的内心冲突和矛盾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力量,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和感受,作者可以创造出更加紧凑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人物心理描写还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思考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情感和心理。
这种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人物心理描写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角色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心理描写方法,常常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 文,描写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擦然一根根 火柴产生了幻觉,展现初一幅幅美丽的幻想世界。 点燃第一根火柴,仿佛自己坐在大火炉面前;第二 根,仿佛看见了烤鹅;第三根,仿佛看到了圣诞树; 第四根,仿佛看到了奶奶;点燃一整把火柴,仿佛 奶奶把她带到光明快乐的地方去了。这样的幻觉描 写,反映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及对温饱的渴求。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 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 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 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 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 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 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 啊!”
例如:课文《穷人》,当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 抱回家,安顿好他们之后,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十 分精彩: 他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 也好!” 这里,作者把桑娜没征得丈夫同意,就把邻居西蒙的 孩子抱回家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期间有害 怕,又担心,有自责,但更有决断。“嗯,揍我一顿 也好!”写出了她为了两个孤儿,宁愿自己挨揍的善 良品质。如果没有这段合理感人的心理描写,仅写她 抱回孩子的一些行为动作,那么桑娜的这些品质也就 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充分。
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 的好朋友武文斌。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 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 “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 道。”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 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 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 试试吧。”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 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 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 “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 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 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 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 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 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 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 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 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 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 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心理描写还应当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相 吻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阅读作文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 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 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 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 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
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 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 法,这就是心理活动。
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等因素。
一 、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 到……”、“他觉得……”、“他认 为……”、“他想到……”“他想……”、 “他回忆……”、“他思索着……”、 “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 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 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 物的心理活动。
片段作文:心理描写 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
(200字左右)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会对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 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 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执著、 坚定、慈祥、严峻的表情描写,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李大钊同志的那种坚贞不 屈,及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心理品 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 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 映出来。
二、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 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 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 《小抄写员》中,“叙利奥忽然觉得 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 不觉‘亚’的一声叫了起来。”这里, “两只发抖的手抱……”深刻地表达 了父亲当时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内心 活动,从而更深刻的表达了父子之情。
点评: 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在第 一次做俯卧撑丢脸后,“回到家,…… 超过他。”这 几句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回 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进行的激烈的思想 斗争,最终决定“努力锻炼,超过他”的过程。充分 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文章 在叙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赛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理活 动描写,虽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 内含的潜台词却很多:“一年前那个夜晚”的整个情 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训练,都像放电影一样, 飞速地在脑海中闪现,所以才会使得小作者“不由得 为之一振,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本文的心理活 动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突出 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强,而且使人物形象丰满。
开心一刻
.有一家疯人院。一天,院长想看看有多少人病好了。
就让护士在墙上画了扇大门儿。只见一个个病人都 疯了一样的往墙上撞。院长很失望,忽然他看见只 有一个病人无动于衷。院长很是高兴,忙跑过去问 他:“难道你不想跟他们出去?病人答道:“这帮 傻帽,我这儿有钥匙!”
.希望
牧师问教友:“当你躺在棺木里,你希望别人说什 么?”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个顾家的人。” 另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乐于助人。”第三个 人说:“我希望别人说:‘瞧,他好像在动!’”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 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 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 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 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 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 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 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 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 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 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 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 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一口气做了50个。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 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 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 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 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 说。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 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 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 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 强烈的主观感受.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 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 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 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 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 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 里直打鼓。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 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 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 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 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 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 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 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 做40多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