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支援干扰
远距离干扰下的被动侦察雷达功能仿真

e f c i e e s a a y i . Fu c i n l sm u a i n o a a e e to s a a t d t o p e o n e y t m fe tv n s n l ss n to a i l to f r d r d t c i n i d p e o c m l x c u t r s s e
统 陷入迷盲 , 无法 正确发 现空 中 t标 , 就无法 有效 l 也
对 部分 功 能 或部 分工 作 参数 进 行 建模 , 能 达到 组 不 建 一个完 整 的功能级 仿真 的要求 。因此分 析和建 立
一
地组 织 防空作 战 , 而使 我 编 队攻 击 机 的生 存概 率 从
收 稿 日期 :0 90- 9 2 0—90 修 回 日期 :0 91一2 2 0— 1O
b c us f is c ve e s n gh e fce y. Thi p r pr s n s t i t e tc lmod l e a e o t on nint u e a d hi fi inc s pa e e e t he ma n ma h ma ia es of
f n to a i lto o a sv e o n is n e r d r n r v d s a x m p e o sn h s d l. u c i n l smu a i n f r p s ie r c n a s a c a a ,a d p o i e n e a l f u i g t e e mo e s Th x mp e i u t a e h p l a i t n l x b l y o h r p s d mo e s e e a l l s r t s t e a p i b l y a d fe i i t ft ep o o e d l . l c i i Ke r s p s i e r c n a s a c a a ,u c i n l i l to ma h ma ia d l y wo d : a sv e o n i s n e r d r f n t a mu a i n, t e tc lmo e s o s
空袭远距离支援干扰机阵位选择及航线规划

一
1 2—
空袭 远距 离支援 干 扰机 阵位 选择 及航 线规 划
高度 层 h , . 飞行 , 守 方战 斗机 以 匀 速飞 行 , 干扰机
攻 方 导 弹
最 大平 飞速 度 为 、 转 弯 飞行 速 度 为 . , 攻 方 战斗
拦截线
攻 方 地 ( 舰 )空 导 弹 阵 位线
过 仿真 , 分析 了主要 参数 与干扰 机 阵位 和航 线 的关 系 , 其结 果具 有 一定 的实用价 值 。 关键 词 : 空袭 作 战 ; 远距 离支援 干扰机 ; 阵位 选择 ; 航 线规 划 中图分 类号 : E 9 1 1 ; E 9 2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8 2 1 1 ( 2 0 1 6 ) 0 4 - 0 0 1 2 - 0 6
干扰机 航线
中 心 点 守 方 地 ( 舰 ) 空 导 弹 阵 位线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3 — 0 9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0 7 — 1 5
作者简介 : 祁炜 ( 1 9 8 1 一) , 男,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预警装备 效能评 估与验证 ; 李侠( 1 9 5 6 一) , 男, 教授 , 学士, 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装备技术 、 雷达装备作战运用及效能评估 。
进行 掩护 和 支援 已成 为一种 十分 重要 的作 战样 式 , 而远 距离 支援 干 扰机 在 空袭 作 战 中则 得 到广 泛 的 应用 ¨ J 。文献 [ 2 ] 定 性 分 析 了远 距 离 支 援 干 扰 机 两种 航线 应 用原则 , 并 在三 维空 间定 量讨 论 了干扰 机 站位 与雷 达 的关 系 。文 献 [ 3 ] 分 析 了在 干 扰 机 的电磁掩 护 下 , 空 袭 编 队受 守方 预警 机威 胁 的定量 模型 , 为 空袭 作 战行 动初始 阶段 制定 合 理 的突防计 划 提供 了理 论 支持 。文 献 [ 4 ] 定 量 分 析 了远 距 离 支援 干扰 机 与雷 达反 干扰 技术 之 间的博 弈 问题 , 并 给 出 了仿 真 效果 图 , 为攻守 双 方制定 反 制方 案时 提 供 了理论 支 撑 。文献 [ 5 ] 针 对 地对 空 导 弹 雷达 , 给 出了在 远距 离支 援 干 扰 作 战模 式 下 其 遮 蔽 区 大 小 和 形状 的定 量估 算模 型 , 并 对模 型进 行 了有 效性 检
雷达抗干扰性能试验方法及效果评估

巨 一
磷 随 、 ~ 一 = 一 啸 一
一 ~ 一
.
远 距 离 支 援 干 扰 作 战 场 景 设 定 2架 电 子 战 飞 机 分 别 从 不
同 方 位 飞 抵 雷 达 的 有 效 探 测空 域 。 作椭圆形飞 行, 施 放 压 制式 噪声干扰 。 掩 护 战 斗 机隐 蔽 进 入 防 区 , 每 部 干 扰抗干扰 ; 模拟试验; 数据处理; 性 能评 估
0 概 述
随着 现 代 电 子 对 抗 技 术 的 不 断进 步 , 雷 达 干 扰 与 抗 干 扰 之
间 的斗 争 日趋 激 烈 。面 对 日益 复 杂 的 电子 干扰 环境 . 雷 达 必 须 提高其抗干扰能 力 , 才 能在现代战争 中生存 ; 进 而 才 能 发 挥 真 正作 战效 能 , 给 战 局 带来 积极 的影 响 。 目前 在 国 内一 些 的 主 流 雷 达 上 都 根 据 雷 达 的特 点 作 了抗 干 扰设 计 ,但 所 采 用 的抗 干 扰 设 计 在 实 战 中 的 实 际 效 果 如 何 ,
a )使用目标摸拟器 6 )使用空中真实目捧
图 2 抗 支 援 干 扰 试 验 阵 地 示 意 图
本 文 提 供 了一 些 验 证 雷 达 抗 干 扰 性 能 的 模 拟 试 验 和 效 果
评 估 的 方法 。
( 二) 随 队 干扰 ( 1 ) 试 验 模 拟 场 景 随 队干 扰 作 战 场设 定 为 多架 飞 机 编 队突 防 , 其 中有 1 架电 子 战飞 机 或 者 战 斗 机 ( 挂 载 干 扰 吊 舱) , 从 距 离 雷 达 的设 定 距 离
功率密度为 1 k W/ MH z , 试验模拟场景如图 1 所 示。 在 不 同作 战 场 景 中 . 干扰机 、 战 斗 机 与 雷 达 之 间 的夹 角 会
远距离支援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的仿真分析

3
干扰 方 程
() 1
目标 截 获 了一 部 分 照 射 功 率并 将 它们 重 新辐 射 于不 同方 向 上 。 设 雷 达 截 面 积 o, 么 在 雷 达 处 的 回 波 信号 功率 密 度 : 那
干 扰 方 程 是 设 计 干 扰 机 时进 行 初 始 计 算 以及 选 取 整 机 参 数 的 基 础, 同时 也 是 使 用 干 扰 机 时计 算 和确 定 干 扰机 威 力 范 围 的 依 据 。 电 子 对 抗 环 境 中存 在 有 雷 达 、 达所 探 测 的 目标 , 雷 以及 干 扰机 三个 “ 色 ” 角 。
=
量 的 指 标 是 检 测概 率 P 。根 据 雷 达 原理 , 保 持 虚 警 概 率 不 变 的情 况 d 在 下 , 测概率 P 检 d是 信 噪 比 SN 的 函数 , 噪 比 SN越 低 , 测 概 率 P / 信 / 检 d
1 雷达 方 程
扰信号为非高斯噪声时, 只需 进 行 噪声 质 量 因 子 的 等 效 修 正 。 根 据 压 制 系 数 的定 义 . 由于 干 扰 机 和雷 达 的 天线 均具 有 一 定 的方
远距离支援干扰机对抗典型雷达抗干扰措施研究

A辫 ・ ・ = 警
g
() 6
系统 采用 低副瓣 天线 时 , 系曲 面如 图 2 b 所 示 。 关 ()
g
褪 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嚣
褪
越
恤
衄
() 未 采 用低 副瓣 天 线 时受 千扰 后探 测 距 离 a
() 采 用低 副 瓣 天 线 时 探 溯 距 离 b
图 2 雷 达 有 无 采 用 低 副瓣 天 线 时 受 到 于 扰 后 的探 测距 离
瓣 对 消抗 干 扰 措 施 的原 理 提 出 了 可 行 的 对抗 方法 。
关键词 : 远距 离支 援干扰机 ; 低副瓣 ; 旁瓣消隐 ; 旁瓣对消 中图分 类号 : 92 TN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N 21 1 ( 0 10 —0 60 C 3 —4 3 2 1) 20 0 —3
结 合公 式 ( ) 3 和公式 ( ) 4 可推 出 3 干扰 机进行 部
干扰 时的最 小干 扰距离 为 :
R
一
1
() 9
同时 , 指 向 了干 扰 机 的 主瓣 , 会 受 到严 重 干 扰 , 也 便
式 中 : , 如 图 5中所 示 。
无 法发 现 目标 , 图 4所示 。 如
( )单部 远距 离支援 干扰 机对 低 副瓣 天线 雷达 1
系统 的干扰 研究 当采 用 远距 离 支援 干扰 机时 , 该 统一 规 划 干 应
扰 机 和 突 防 飞 机 的 时 间 与 航 迹 , 夹 角 小 于 。 。 使 . 这 样 为 了探 测 突 防 飞 机 , 达 主 瓣 指 向 突 防 飞 机 的 雷
当干扰 机 与雷达 间 的距 离为 2 0k 时 , 0 m 2种情 况极 坐标下 的压制 区如 图 3所示 。
远距离支援干扰下DBF雷达作用距离分析

(o r ) ( , ) 0 , 。 “ 。 p
用权 矢 量 w 对 子 阵 输 出进 行 加 权 ,F )一 ( , W“ ( , 表 示子 阵级 阵 因子 的方 向图 ,F 妒 a O ) ( , )
表示 子 阵 的 方 向 图 ,平 面 相 控 阵 的 方 向 图 为
G ( ) 这时平 面 阵输 出 的信 号 功 率 、 , 。 干扰 功 率
P 一 G ( o ) 。 0,
P 一 G ( k ) 。 O,
P 一 ・L ・L
和噪 声功 率分别 为
( 1) 1
( 2) 1 ( 3) 1
空 间相位差 , 为 Krn ce 积 , “ 和 a ( ) o o ekr a ( ) 分
2 信 号 模 型
设矩 形平 面相 控 阵位于 w y平面 上 , o 由全 向阵 元 组成 。 第 一个 阵元位 于坐 标原 点上 , 向和 Y 设 方
身 , 正结合 实 际战情 , 真 对平 面 相 控 阵 雷达 应 用 子 阵级 DB 技 术 的 研 究 较 少 。 本 文 研 究 子 阵 级 F
s a d o fi t r e e e n D BF a ard t c i a ge i n l z d Si u a i e ulsde onsr t h tDBF t t n — f n e f r nc s o r d e e ton r n s a a y e . m l ton r s t m taeta a s ba r y l v lc n l r l nc e s a a t c in a e,whih i l ult n l z h nt—nt re e c e — u r a e e a a gey i r a e r d rde e to r ng c shepf o a a y e t e a i i e f r n e p r f m a eofDBF a r or nc r da .
远距离支援干扰有效性分析

外 、 信 和激 光等 。探测 空 中远程 目标 以采用 雷 通 达搜 索 为 主 , 因此 , 文讨 论 如何 采 用 雷达 有 源 本 干 扰机 对敌 防空 系 统 中的远 程 搜 索 雷达 进 行 噪
声压 制 干扰 , 以实 现远距 离支 援干 扰 的 目的。
技术装备 , 又需要适宜的战术手法。高新技术渗 透到 电子 战装 备 , 变 了 战争 模式 , 改 单一 平 台对
大 探测 距离 之外 发射 干扰 信号 , 雷 达无法 正 常 使 探 测 接 近 的攻 击 编 队 , 降低 雷 达 探测 距 离 , 我 使 方 攻击 编 队不被 发现 , 到隐蔽攻 击 的 目的 。 达 在 执行 远距 离支 援干 扰时 , 了实现 有效 干 为
扰 , 要 侦察或 通过 情报渠 道 了解敌 方雷 达 的工 需
作参数 、 我方支援干扰机和被保护 目标的技术性
能 和 特征 , 具体 分析 对付 各种 各样 的远程 搜索 雷 达 , 该 在 什 么距 离 上 、 要几 部 干 扰机 才 能 达 应 需
到战 术 需要 的干 扰 效果 , 也就 是 说 , 有 十分 了 只
扰飞机能携带大功率专用电子干扰载荷 ;3 能 () 有效掩护轰炸机 , 达到隐蔽攻击的 目的。由于干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2月
舰 船 电 子 对 抗
S IB H P OARD LE E CTR0NI C COUNTE RM EAS URE
De . 0 c 20 6
Vo . 9 No 6 12 .
第2 9卷第 6 期
远距 离 支援 干扰 有 效 性分 析
敌防空 系统阵地 , 了掩护远程轰炸机 , 为 免遭敌 方雷达探测, 投入 2 架干扰飞机 , 执行 远距离支 援 干扰 任务 。所谓 远距 离 是 指 我方 干扰 机 处 于 敌防御圈之外, 支援干扰是指干扰机由干扰飞机 或其他飞行器携带 , 为轰炸飞机提供保护性干扰 屏障。
这4种电子干扰方式,区分清楚了吗?

这4种电子干扰方式,区分清楚了吗?雷达通信电子战电子干扰即发射干扰信号干扰敌方接收机。
干扰信号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号强度,防止接收机从接收信号中恢复必要的信息。
干扰机可以安装在雷达探测目标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他平台上。
如果干扰信号从雷达探测目标上发射,属于自卫干扰。
如果干扰信号从其他平台上发射,属于防区外干扰或防区内干扰。
通常都属于远距离支援干扰。
还有另一种电子干扰方法——随队支援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一架专用干扰机伴随一群其他类型的作战飞机飞行,干扰敌武器系统制导雷达来保护己方作战飞机的安全。
自卫干扰(SPJ)如图1所示,这是自卫干扰的信号传播路径。
干扰机位于雷达探测的目标飞机上。
雷达发射信号到探测目标,回波信号又重新进入雷达接收机。
在脉冲雷达中,回波信号通常由发射对应信号的同一雷达天线接收。
自卫干扰机位于目标上,雷达天线在雷达照射目标时指向目标。
因此,雷达接收机通过相同天线的最大增益(孔径)方向接收干扰信号。
在连续波雷达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必须分开使用,雷达接收机通过同样的接收天线不仅接收回波信号,还接收干扰信号。
图1 目标飞机上的干扰机执行自卫干扰任务接收机接收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会随着雷达天线的增益的提高而增强,这样可以提升干扰效能。
由于干扰信号仅传播一次(从目标到雷达),它的传输损耗与雷达到目标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雷达信号需要传播两次(从雷达到目标,再从目标到雷达),它的传输损耗与雷达到目标距离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可以和雷达天线接收增益一起,得到数值较高的干信比(J/S)。
因为自卫干扰干信比比较高,所以既可以用来阻止敌雷达探测目标,也可以用来破坏敌雷达锁定跟踪。
我们将在本章第2节讨论覆盖脉冲和欺骗干扰技术。
防区外干扰(SOJ)如图2所示,这是防区外干扰的方式。
目标飞机在雷达制导武器杀伤半径内,由在雷达制导武器杀伤半径外的另一架专用电子干扰飞机提供掩护。
这架电子干扰飞机配备了比自卫干扰功率更大的干扰机,是一种价格昂贵、数量较少的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制导导弹的支援干扰
之前,我们已经对使用机载自卫干扰系统对制导导弹干扰的动态进行了分析。
现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对这些威胁进行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机理。
图1 干扰机需要对制导雷达、弹载接收机和(或)制导数据链进行干扰如图1所示,在作战场景中有三个目标需要进行干扰:跟踪雷达、弹载接收机和制导数据链,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干扰。
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来分析每种情况下的干信比公式和烧穿距离公式。
与之前的干扰讨论一样,干扰公式是相同的。
但由于雷达和导弹对干扰机和目标的距离不同,所以这些公式比自卫干扰情况下的公式要复杂。
接收天线增益通常也不同。
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
图2展示了对跟踪雷达和弹载接收机进行干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 干扰机只对制导雷达进行干扰
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的干信比的公式为:
=-++-+--J S ERPJ ERPS GS GM RRT RRJ
/7140log()20log()10logRCS 式中:J/S为干信比,单位为dB;
ERPJ 为干扰机(对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ERPS 为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GS 为雷达天线的旁瓣增益,单位为dB ;
GM 为雷达天线在主波束瞄准线上的增益,单位为dB ;
RRT 为雷达到目标的距离,单位为km ;
RRJ 为雷达到干扰机的距离,单位是km ;
RCS 是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单位为m 2
如果我们将干信比设置为能够保护目标的最小值,并求解从雷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
min 40log()7120log()10logRCS J/S RRT ERPS ERPJ GS GM RRJ =---++++ 当干信比取最小值时,雷达到目标之间的烧穿距离(RBT )公式为:
()()log of 40log /40RBT Anti value RRT ⎡⎤=⎣⎦
对弹载接收机进行干扰
干信比公式为:
()/7120log()
20log 20log()10logRCSB
J S ERPJM ERPS GMS GMM RRT RTM RMJ =-++-++--
式中:J/S 为干信比,单位为dB ;
ERPJM 为干扰机(对导弹)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ERPS 为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GMS 为导弹天线的旁瓣增益,单位为dB ;
GMM 为导弹天线在主波束瞄准线上的增益,单位为dB ;
RRT 为雷达到目标的距离,单位为km ;
RMJ 为导弹到干扰机的距离,单位是km ;
RCSB 是目标的双基雷达散射截面积,单位为m 2
向导弹发送制导指令的烧穿距离为: ()
()min
20log()7120log 20log()20log 10logRCSB J/S RRT ERPS ERPJM GMS GMM RTM RMJ RRJ =---+-++++
当干信比取最小值时,雷达到目标之间的烧穿距离(RBT )公式为: ()()log of 20log /20RBT Anti value RRT ⎡⎤=⎣⎦
对制导数据链进行干扰
细心观察,您会发现这些公式与之前使用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对制导数据链干扰给出的公式是相同的。
但之前,干扰设备安装在目标上,而现在的情况是干扰机与目标是分离的,如图3所示。
可以认为干扰机现在处于数据链接收器的旁瓣。
然而,由于导弹机动性较强,通常为了确保在各个方向接收能力相同,数据链接收器的天线非常宽。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天线增益不会改变。
图3 干扰机针对制导数据链进行通信干扰
所以,干信比公式为:
()/20log 20log()J S ERPJL ERPL RJR RMR =--+
式中:J/S 为干信比,单位为dB ;
ERPJL 为干扰机(对制导数据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ERPL 为制导数据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RJR 为导弹到干扰机的距离,单位为km ;
RMR 为导弹到雷达的距离,单位为km ;
对干信比公式求解,可以得到烧穿距离公式:
REQ 20log()20log()J/S RMRBT ERPL ERPJL RJR =--+
式中:RMRBT 是指当干扰无效时制导数据链的作用距离。
(类似雷达“烧穿距离”) ()()log 20log /20RMRBT Anti RMRB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