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于大麓_藏之名山湖南长沙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_魏春雨
岳麓书院解说词

岳麓书院导览解说词1(前门景区)欢迎您来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其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
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
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
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
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2(赫曦台)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
“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字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
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
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
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前台。
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年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
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
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帚(一说是草鞋),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口瞪目呆。
材料策略的地景呈现——长沙梅溪湖景观建筑

助 材料 来 表达 对 场地 的理 解 。材 料也 得 以摆 脱 单一 的建筑 表皮 定 位 ,成 为建 筑 与地 形 的
最大 “ 公 约数 ” 。材 料甚 至可 以成 为地 形 的 外 在物 化 和表 现形 式 .建 立起 建 筑 的深 层逻
7号和8 号建 筑位 于滨 湖岸边 ,采取 轻质 介入 的 策略弱化建筑 ,建筑表皮采 取镜面不锈钢 和拉丝钢板
来映射环境 。金属光感独特 ,可 以反射或 映射周边环 境 ,建筑 实体 感被 弱化甚 至 消解 .材料 成 为湖 与 岸 “ 虚” 的层次 与背 景 。1 2 号建 筑位 于人 工岛 上且要
区 ,是 湖南 湘江新 区的 中心 城 区和战略 重 点。新城 总用地 约 1 4 8 0 h a( 其 中滨湖核心 区  ̄7 6 6 h a).由美 国K P F 建 筑 师事 务所 与英 国
At k i n s 集 团规划 ,以湖 泊为 中心 呈放射 状展 开 .体 系化 的交通 、复合的 功能配 套与周 边丰 富的山水环 境相得 益彰 ,整体 空间形 态 自然 有机 、高低错落 。 新近 建成 的8 个 梅溪湖景观 建筑小 品 ( 2 号 “ 坡” 、7 号 “ 透” 、8 号 “ 相 ” 、9 号 “ 转 ” 、1 2 号 “ 嵌” 、1 3 号 “ 映”
材料 :清水 混 凝土 、鹅 卵 石 、超 白玻 璃
材 料 :钢筋 混 凝 土 、炭化 木 板 、绿 庭
材料 :钢筋 混 凝 土 、炭化 木 板 、鹅 卯石
超 白 玻璃
用 最恰 当的材 料与 最合 理 的结 构 ,建构 逻辑 成 为材 料使 用 的评 判准 则
和设计 展 开 的关键 策略 。 最终 ,材 料通 过 建构 操作 以更 主 动的 方式 搭
魏春雨作品选

器形: 湖南地质博物馆 作为地质博物馆, 其本身的“器形”应源于大地本身, 源于“坤”。 变异的格构平面意在表现板块浑然天成的自然状态。我们经常是将功能归纳梳理为理性的统一形态, 这是现代规则平面 的成因, 而偶尔的解构变异, 带来的不仅仅是形构的新解, 更是空间构成内涵的新认识。 我们希望博物馆的形是地质板块碰撞的结果, 而其空间亦是板块自然拼接而成, 而非人为, 建筑是该地块自然板块中生 长出来的。
间: 认知音乐的空间性, 以“间”的变化隐喻音乐的“节”、空间层 次的拉开隐喻“拍”。音乐学院的 空间定位为单一同质 , 而利用内部 边 庭 、空 中 平 台 、引 桥 塑 造 了 复 合 界 面 与 空 间 。 与 内 部 空 间 逻 辑 一 致。反映在形体上是在长方体的原始形态基础上进行表皮的解构, 由 面 的 错 动 、凹 凸 、脱 离 形 成 空 与 间 , 在 单 一 空 间 中 注 入 兴 奋 的 元 素, 穿插的形体与变化的光影彰显了“间”的存在。以常态的空间形 式 衍 生 出 各 种 行 为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 原 朴 的 空 间 、本 源 的 空 间 减 少 对 学生的框囿。
36
魏春雨作品选
37
建筑单体透视图
坤
坤: 元享, 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安贞, 吉。 象曰: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 象征厚实的大地, 广袤无垠, 承载万物包含养育一切, 是生命成形起点的精元。《系辞·上传》云“: 行而上者谓之道, 行而 下者谓之器。”器者, 表现出形体的物质状态。大地为器, 大地上的一切有形之物都谓之器, 都是由万物凝聚而成。
5152魏春雨作品选地上有个洞填平了为地板长起来可以作台再长起来为台桌再长起作高凳作展台高低不用途不同长到顶板切断下部分自然为灯如是而已
魏春雨作品选

,
。
,
,
。
,
。
,
。
,
。
“
一
,
,
,
,
。
,
”
一
。
,
。
,
,
。
眵:湖 南 地 质博 物 馆
勺 质 博 物 馆 其 本身 的 器 形 应 源 于 大地 本 身 源 于 坤 地
, ,
“
”
“
”
。
芊的 格 构 平 面 意 在 表 现 板 块 浑 然 天 成 的 自然 状 态
,
。
我们 经 常是 将功 能 归 纳 梳理 为 理 性 的 统
:
”
。
架 由 于 围 护墙 体 的 外 移 更 彰
,
显 了结构构架 的逻 辑关 系 。 用 水 泥
、
、
、
细 麻 线 胶 水 泥 浆 混 合 局 部墙体
,
刷 上 了 这 种 混合 水泥 浆
,
。
由于 形 体
,
呈 现 片段 状 前 面 有棵 桂 花 树 遮 挡
直 至 现 在 许 多人 仍 不 知 它 的 存 在
维普资讯
■_ 作 ■( ■ ■
口
魏■雨作品选
奠●一 WE u y I Ch n u
W or of ks of Pr essorW EIC hunyu
透
太湖 石 久 享 “ 古 名 石 ” 盛 名 , 能 体 现 千 之 最
佃
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7 一
名称 湖南大学 法学 院
设计单位 湖南 大学建筑学 院
建设 地点 湖 南大学校 内
设计 时间 2 0 0 1 2 0 0 2
中国书院博物馆赏析

传统文化空间现代演绎 Nhomakorabea形式 符号
感性对比
苏 州 博 物 馆
中 国 书 院 博 物 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项目概况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由湖南 大学岳麓书院出资建设的文化 性公共建筑。 基地位于以岳麓山为大背 景的“敬一斋”内,享有得天 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 人文环境;基地内古木参天、 绿意盎然;西、北两面紧挨岳 麓书院,南面紧靠一个天然草 皮,东临岳麓八景之一的“风 雨亭”。 博物馆总用地面积6253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4736.8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上建 筑面积2827.9平方米,地下建 筑面积1908.8平方米,建筑占 地面积1546.7平方米。建筑容 积率为0.45,建筑密度和绿地 率分别是24.7%、42%。建筑高 度为11.48米。
庭
次入口的洞天
小结
中国建筑将要走向何方?
一直以来无数的建筑师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 借鉴国外的经验一直在向前走着从折中主义的大屋顶到现代主义甚至后现 代主义的方盒子,我们的建筑师一直都在抉择是否放弃我们的传统建筑, 如果放弃那么我们的建筑将会怎样,这个不敢想象,我也不想去想,如果 是那样我们的建筑将会被永远排挤在世界建筑之外,因为我们丢失了传统, 丢失了站立在世界建筑之林的唯一资本。这时就有人会说那我们还返回去 做古建筑来保留我们的传统,这也是我反对的,我们要保留传统并不是要 去制造假古董,而是要去发掘传统中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手法来演绎传统的文化,这是我认为中国建筑将要 走的方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继续在走,从前面的分 析贝垏铭先生和我们的院长都是同时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从现有的效果 来看给我的感受是这种尝试还算可以,魏院长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它既是现 代的又是传统的,它一直保持着退让的姿态来处理与书院的关系,用现代 的材料来演绎传统的继承。在这方面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这也是一直 以来我潜意识里面 很肤浅的对中国建筑是否要继承传统的一点认识,我也 一直试图在我的作业中体现这一点。
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简介岳麓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
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
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
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
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
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
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
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栻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是一座结合文化、教育、学术和旅游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的是中国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传承基地。
博物馆陈列分为四个部分:展示区、书院遗址、茶道馆和书院文化研究中心。
展示区展示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书院的建筑、文物、书籍、文化艺术品等。
书院遗址是岳麓书院的遗址,通过遗址的保护和复原,展示了书院的建筑和环境。
茶道馆则展示了书院的茶文化,让游客了解书院文化中的茶道文化。
书院文化研究中心则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书院文化。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古典建筑为主,整体布局规划严谨,环境幽雅,展品丰富多彩,使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是岳麓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点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 1 -。
魏春雨:让房子从地里生长出来

魏春雨:让房子从地里生长出来就像提起可乐,人们会想起“可口可乐”这个名牌一样,在业内只要提起湖南的建筑设计灵魂人物,人们就会想起魏春雨这个品牌。
春雨滋润而生命力旺盛,是大自然的恩泽,魏春雨没有“背叛”他的名字:崇尚大自然的恩泽,尤其是他的建筑设计,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有它自己的语言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伫立在盛夏中,褐色的墙体好似过滤了烈阳的暴戾,让视觉在不耀眼、不强烈的环境里,静谧向心。
走进教授魏春雨的办公室,更像是来到了一间工作室,灰调的色彩使人感到质朴。
巴塞罗那椅靠在落地窗边,简约时尚。
书和模型是这间屋子的主角。
墙上悬着一幅被魏教授称为“一团乱麻”的画——隐喻永恒的“空间思维”。
魏春雨是湖南省“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
多次参与省、市政府及建设厅、规划局组织的长沙城市建设项目的论证评审。
如长株潭城市空间一体化建设;黄兴南路步行街改造;潇湘大道、沿江大道景观及环境设计等。
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但使这位湖南著名设计师倍感自豪的,还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
这是一座决不张扬的建筑,“它很贴建筑大师贝聿铭主张的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以及建筑材料的考究”。
魏春雨介绍说,建筑学院馆属于早期建筑风格,但又打破传统模式。
单一的材料、简单的线条,在异常丰富多样的空间里,像极素面精灵。
建筑学院馆墙体摒弃了华丽的装饰材料,选择了质朴的湘江石子作为材料。
这一选择在当时却是遭质疑的。
魏教授坚持认为美源于自然,故真实是第一要素。
他希望建筑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亦消融在土地之中。
好似归去来兮的淡然,与风雨时光偕老。
“建筑有着自己的语言,有自身的力量,为什么要刻意去装饰它?”谈到建筑学院馆的空间概念,魏春雨引用老子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像一只杯子,杯子是实体,最不可缺少的不是杯托、不是杯底也不是杯体,而是中间空的部分。
只有空,才可以填满,也才有它的唯理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代 建筑 T 一 e+ A rch 一 时 m tecture 20 13门 129
项 目概 况 项 目名称 : 中 国书 院博 物馆
项 目地 点 : 长沙 . 湖南
项 目功 能 : 展览
建筑 面积 : 4 73 m 2 6 建 筑高 度 1 5 m
设 计 时间 : 200 4一 20 07 年
许 多 狭缝 呈 间
既 解 决 了地 下 采 光 . 又 因 片 段 化 光 影
导入 , 让 建筑内部体量感得 以弱化
每一片段的尺度
建筑被 建筑历 史及 理论 家杨 慎初老 师称 为
和 肌 理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 书 院建 筑 相 对 轻 盈 的 形 态 相 呼
筑 , 其 与湖 湘 又 化 相 得 益 彰 , 恰 如 岳 麓 书 院 巾 对 联 所 书 : 院 以 山名 因道 立
2 Sl P l n o fthe m useu m te a a 1 5m
3 M a 旧 e n t ra n e e a t th e 一o rth e a 5t e rn e o rn e r o f t h e n 1u se u m 飞
w 一 e b rj g e le a d 引 n to t h e 一 te r旧 r o f th e r u se u m d d n n 礴 p la n o f y u e l A e a d e m y fro m t h e l t e Q 一 g , w lth rh e m a 旧 u a n
日
注 释和 参考文 献 :
11 未汉民 胳邃 书院 !M 七
日 人 乞 .次犷 内 冲 200 4
式布置
使 得建筑中原本设计 的许 多冥想空间及具备
但 开馆 后 , 社 会 对 展
作者 单位 : 湖 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作者 简介 : 魏 春 雨 , 男 , 湖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院长 教授 博导
; 二是 重实践 , 倡经世务 实之学风 ; 三 民为邦本 , 本 固邦 宁 乾 道三年
是融汇众 家之长 ,
院士与郑忻老 师为项 目出谋 划策 , 期 间星 云法 师俗 家
气
子 , 一
_
筑 T 11, e + A rc l lte c t u re 2 0 1 3 1 1 3 3 1
子 洲书 产资 .衬 车 \
日 片米 源
15 ! 17 到
应
再加之 这些元素 自身具备较强 的现代 气息 , 厂生 的 效果 以断续 的 万式 削解 整体体 量
山 因院胜 . 千年 学府传千石 一 代 风 流 直到 今
{ 11 父 图 20 由简 招三 立摇 令丁 万3
人
藕断 丝连
道 以人 传
图1
月 19
所 以行 走 其 间 , 人 们 似 乎 身处 某 种 游 离状 态 , 在 恍 惚
为 国 内 第 一 个 中 国古 书 院 专 题 博 物 馆 , 也 是 湖 南 省 内
学 达性 天 , 匾额 , 乾 隆八年 赐
第一个国字号博物馆
书院博物馆位于岳麓 山国家风
书院还多次获得朝廷赠书 , 学术影 响大 越
教学成果卓
景名胜区及岳麓书 院南侧 , 极为敏感的选址位 置使该
项 目引 起 多方 关 注
滴水 及木 构水 平分 割 装饰
汁 邵骂 呀 r片 十 占1
盯护 一, - 一 丈 , 成 州 . J一J 朴 J ~ l
三蝶 供
沙 砂
3 博 物 馆东 北侧 , 王出 入 口 . 以1. m 宽 引桥 导入 博物 馆 内部 s 4 晚清 岳麓 书 院平面 图 , 以简朴 5 岳麓 书院 核心 平面 图 斋舍 构成 主 要功 能平 面
D e s 一 n t e a m 二 IJ in y u 只一n g M a D i g Q a 日n n a
W a n g Y u q 一n a
1.博 物馆 北 面 , 陶杆 瓦 格杆 2 .总平 面 图
胡桃 瓦 当
校开工建设时启动资金缺 乏
几度停滞
后 幸得星云
守朱洞创 立岳 麓书院 是以 共 同的 性 性
法 师捐款 1 0 0 万元 , 该项 目才真 正得 以启动开 工 在项 目建设过程 中岳麓 书院院长 ( 古时称 山长 ) 朱汉 民教授多方奔走呼号 并在项 目前期论证 时邀请齐 康
为宇国本体 , 从人性
物 性中寻求万物所
7 R e n d e r g o f t h e m u se u m 日n d y u e lu A e a d e m y in
麓书院 旁设立书 院博物馆 , 以荟萃 中国古 书院精髓 ,
传承 书 院文 化 , 定 名 为 湖南 中国书 院博 物 馆 ,
岳麓书院选址于幽静麓山环境之 中. 办 学极 为理 想 并一直受到历代朝廷的支持 康熙二+ 六年御赐 道南 正脉 匾额 丁
对 四大书 院 说 法不一 , 但唯有岳麓书 院为诸 家共推 , 岳麓 书院作 为中 国现 存规模 最大 的书院建筑 群 ,
2 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启 动
2.1 启 动
思考与启示
据史料记载 , 唐末五代战乱之时 , 文教遭到破坏
以
中国 书 院 博 物馆 地 处 岳 麓 山风 景 名 胜 区 . 万案 需
智睿 为首 的两个和 尚推崇儒者之道 , 割地建屋 , 购物 办学 , 使士人 书 院的雏形 得屋 以居 , 得 书以读 , 此即 为岳麓 北宋开 宝年 间 ( 公元 97 年 ), 潭 州太 6 湖湘学派作 为周敦 颐之继 一
报 国家文物 总局
湖南省 建设厅 和岳麓 山风 景名胜 管
理处等职能部 门批复 . 过 程可 谓一 波三折 . 又加之 学
F u n et 旧n :e x h 一 一 o n b t一
T o ta { n o o r a re a 几 7 3 6 m 2 4 H e i h t: 1 1 5 m g D e s i g P e r旧 d : 2 0 0 礴一 2 0 0 7 n C o m P l t旧 n : 2 0 1 2 e A rc h l e c t: W e 一 h u n y u /W C Y R e g 一 n a l s t u d i t C o o
正因岳麓书院由民办私塾发展 为半官半 民的这种 恬 造
特殊治学历史 , 从而使得书院 建筑不但具有含蓄 静的 中国文人气质, 而且在教 学万针上也形成 了
1 岳麓书院概述
就人 才以传道济民 . 既 出世又入 世 的游 离状态 . 讲 求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 天下
岳麓 书院是 中国最古 老的 书院之一 , 名 闻天下 , 在宋代就被列 为 天下四书院 之一 , 虽然之后史家
书 院 气质 的 空 间 被 覆 盖 和 忽 略
馆普遍反应 良好 , 在这里人们获取 关于书院的知识与 信息 这也 引起了建筑 师的反思 : 站在 不同的角度换
齐靖 , 男 , 湖 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讲 师
位 思 考 . 也 许 有 时 做 必 要 的 妥 协 也 未尝 不 可
博士 研究 生 收稿 日期 : 2 0 12 一 15 11一
道林三百 众 . 书
院一千徒 , 舆止冠冕塞途 . 坐不能容 . 一 时舆 马
之 众 , 饮 马池 水 立 涸 之盛况_
会办公室及国家文物 总局批 准在湖南大学校 园内 , 岳
6 助 u X 口 d Z 日 g N nxu an 加匀 I n h n a
P o 了 (198 5)b y C h el B al Um l yl
6 .著名 工笔 画家 陈 白一 先生
7 博物 馆 与岳麓 书 院效 果图
朱 张会 讲 图
. 绘于 19 85 年
坦遨 一 言 玉 { 上 一 L} i :编一 . ; 墉{ 月 ){益 {i r 缸 一
节 犷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就一直 持续不断地对岳麓 书院进 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 如今 书 院格 局 已基 本恢 复 2004 年 , 国务 院 中央编 制委 员
日9
{ 22 到
丁
间拾取古 与今 的记忆片段
起 初建 筑 师不 主张在 展馆 内使 用 常态 的布展 模 式 , 而 希 望 能 利 用 室 内外 一 体 化 的 设计 来 陈 展 . 但 由 于 馆 万要 求 将 中 国 著 名 书 院 的 大 量 资料 以 常 规 展 陈 万
咚 2 3 [ 汀 工 工; 口盆 l 1 冥
( 公 元 116 年 ), 朱 熹 与 张 拭 在 此 7 论 中庸 之义 . 三
1 N o rth f c日 e of the m useu m a d
terr日eotta t一 lattiee ro ot eave s le
t一 , d r一 S 日n d h o rl o n ta ly d l 5e e te d , o rn a m e n t a j w o o d l e P z l 5
fu n c tlo n a l S P 日 e s e rre d 日 S l P {e s tU d y 一 e d ro o m s c S m b 5 A xo n o m e tr l d ra w ln g o f y u e l A c a d e m y c u
日夜而不能 合 , 岳 麓书院也达到
4 3 片段 细节 建构进一步削 弱 消 解 书 院博 物 馆 的 建 筑 体
5 后记
由 于 书 院博 物 馆 建 设 周 期 长
在 设 叮 以及 建 造 邵 也 切 身领 悟 到 了 的 深 厚 意蕴 书院 又人 建
量
设计 采用解构的方式将屋顶
山墙分离 , 产生 出
过 程 中收 获 了许 多 不 同 以 往 的 感 受 岳 麓 书院 纳于 大麓 藏之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