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临床意义
胱抑素C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

胱抑素C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 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用于评价其在肾功能损害及肾损伤时作为早期敏感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
结果血清cys-C在对照组、非肾病组、肾功能不全组、肾衰组、的值分别为0.46±0.39、0.79±0.57、2.48±1.25、6.98±1.56 mg/L,肾功能不全组、肾衰组与对照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非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1)。
结论血清cys-C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物,比肌酐清除率更易于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
【关键词】胱抑素C 肾功能肾小球滤过胱抑素C(cys-C)是血清及其他体液中正常的一种分子量为1.33Kda的蛋白质,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在人体组织中均可稳定地表达。
该蛋白稳定而普遍的表达使得其血清浓度相当稳定,无组织学特性,不受年龄、炎症、恶性肿瘤等因素的影响[1]。
因cys-C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及完全代谢,无肾小管分泌,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唯一器官[2]。
本文通过测定血中cys-C的浓度用于评价在各种肾病中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 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0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标本来自磐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l4~66岁,平均52岁,其中肾功能不全60例、肾衰40 例。
肾功能分组按照周新等主编的第3版《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进行,并对100例肾脏疾病患者根据Ccr的范围不同,按标准体表面积(1.73 M2)换算,将其分为以下3组:I组Ccr50—80mL/min;Ⅱ组Ccr25—49mL/min;Ⅲ组Ccr<25mL/min;非肾病组,来自本院的非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如外伤等病例)20例。
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及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水平及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及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水平及临床意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的高血压可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在高血压肾衰竭的发展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这三个指标的意义、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高血压肾脏疾病的认识。
一、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意义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小分子蛋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敏感的肾功能指标,其受患者年龄、性别、肌肉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多项研究表明,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损害。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钙代谢调节激素,通常在细菌感染或感染性疾病时显著升高。
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由于肾功能受损,降钙素原水平可能会升高。
一些研究表明,降钙素原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的升高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一种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的水平通常反映了患者的贫血程度。
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患者常常伴有贫血,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肾脏功能的受损、慢性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
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在评估高血压肾脏疾病患者的贫血程度、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缺铁性贫血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也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临床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早期发现并干预高血压肾脏疾病的发展,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这些指标及其在高血压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丰富高血压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胱抑素 C ;血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 中图分类号】R 9 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1 5 02 0 07 81 21 )1 — 02— 2
S r y t t a d t er ci ia i n fc n e e mn c sa i C n h i l c lsg i a c n n i
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对照组 5 0名 中,男 3 0名 ,女 2 0名 ,年龄
抑素 C升高 的 比例 明显 比血肌酐 高。血清胱素 C的升高反 映 G R的降低 ,胱抑素 C与 G R有直线关系 ( F F 见表 2 。 )
3 讨论
近年来 ,医学文献对 “ 期 肾病 变 ” 的诊 断报 道越来 早
【 要 】 目的 : 讨血 清胱抑素 c在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应用微粒子增强 比浊法 ,分别对 5 摘 探 O名正常健康
人 、5 例不同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 清胱抑 素 c及血肌酐进行检测 。结果 : 7 在不 同肾功能不全 的病人 的血清 中胱抑素 C 水平 、血肌酐 均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 < . 1 。而且血清胱抑素 C较血肌酐的升高更 明显 。结论 :胱抑素 c的检测对 肾小球滤过功能有较大 的辅 助诊断 P 0O )
Gu h n oS e g
( nigCt, hj n rv c ,teScn epe opt aoaoy37 0 ) We l i Z eagPoi e h eodP ol ̄H si l brt 15 2 n y i n aL r
A s at bt c:Obet e T vsgt te eu yt i Ci l eua la o t i dtco f l ia vle M e o m - r jci : oi et aeh rm es t g m rlr t t nr e n eet no i cl a . t d: i v n i s an n o i f ri a i cn u h
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

表2:肝硬化肾小球功能损害旳阳性率 血清Cys C、 Ure 、 Scr三项指标中,Cys C诊疗旳敏感度高。 用Cys C来鉴别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是很好旳指 标。
① 对肾脏疾病旳肾功能评价
Cys C旳生物学特征使它成为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旳内源性物质。大量研究证明Cys C是优于Scr旳内源性标识物。 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反应GFR旳比较
GFR
血肌酐
Cys C
89-71ml/min
全部正常
45%-70%正常
70-61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直被以为是反应GFR很好旳指标,临床最常用旳评估GFR旳指标。 不足: 二十四小时连续收集尿液标本,这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旳工作量; 而且经常收集不全,这会造成份析误差; 能从肾小球滤过也能从近端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旳排泌会干扰Ccr旳测定,引起Ccr假性增高。
血清肌酐(Scr):作为肾功能主要评判指标已经有40余年,检测简便和费用低廉,基本符合内源性GFR标志物旳要求; 不足: 当GFR下降接近二分之一时,血清肌酐才有明显旳变化; 其血清含量受年龄、性别、饮食、体重、肌肉量等原因旳影响。 目前国内外仍用血清肌酐作为临床常规评估肾 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旳指标。
尿素氮(Urea) :首先被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 不足: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值旳40%此前,尿素氮浓度升高缓慢; 其血清浓度受饮食、水钠潴留、消化道出血、发烧、感染、大面积烧伤、创伤、营养不良、高分解状态等众多疾病旳影响; 肾小管对尿素氮有明显旳被动重吸收。 所以尿素氮不符合G优越性
Cys C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旳内源性物质。是新近发展起来旳评估肾功能旳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旳指标。 能够替代: ① 复杂旳全血检测; ② 二十四小时小便搜集; ③ 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旳计算; ④ 患者受放射物质旳照射。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1. 引言1.1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概述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是两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胱抑素C是一种小分子蛋白,主要在核糖体内合成,分子量为13kDa,非糖化性蛋白,受肾小管吸收和降解,与肾小球滤过无关,因此不受饮食影响,是反映肾小管滤过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种结合维生素A的载体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分子量为21kDa,受肾小管吸收和降解,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因此也不受饮食影响,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测定可以提供早期发现肾损伤的依据,并且在鉴别肾脏疾病类型及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对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它们在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和完善。
1.2 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早期肾损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往往是肾脏疾病发展的起点。
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发生肾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而且早期肾损伤通常是潜在的、无症状的,容易被忽略或被误诊。
发现早期肾损伤、及时干预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早期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们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肾单位的损伤程度和肾脏的代谢活性,为早期肾损伤的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检测胱抑素C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引起医生的重视,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和治疗肾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胱抑素C临床意义

胱抑素C临床意义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
胱抑素C(Cys 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对肌酐、尿素不能检出的早期肾脏损伤反应非常灵敏。
①对肾脏疾病的肾功能评价当肾功能受损时,Cys 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 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 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
大量研究证实Cys C 是优于血肌酐(Scr) 的内源性标记物。
②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胱抑素C在肾移植术后对检测肾小球滤过率而言,比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敏感,可以快速诊断出急性排斥反应或药物治疗可能造成的肾损害。
③在糖尿病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人数不断增加,1/3患者发展为肾衰竭及需要肾透析。
Cystatin C检出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40% ,特异性为100%。
所以,血Cystatin C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实用的指标。
④肝硬化患者中应用肝硬化伴肾功能损伤时血浆体积明显降低,因此早期发现患者肾功能受累极其重要,可防止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研究者对9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肾功的血Cys C、Scr、尿素三项指标的实验评价后认为,Cys C诊断的敏感度最高。
用Cys C来鉴别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是较好的指标。
⑤与妊娠的相关性产妇和婴儿间Cys C的水平显著的相关性,相对于肌酐而言,婴儿中Cys C的水平不受产妇血清水平的影响,所以Cys C可以用来监测围产期妇女GFR的情况。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Cys C与血清尿酸盐和肌酐相比,对先兆子痫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
胱抑素C临床意义

胱抑素C临床意义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得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得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得其她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
cystatin C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有重要得临床意义。
一、肾功能评价与肾功能标志物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与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
它就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得指标、GFR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得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得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物质)。
它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得肾清除率来反映。
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与内源性。
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inulin)、碘海醇(iohexol)、51Cr—EDTA、99mTc-DTPA等。
内源性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β—痕迹蛋白(BTP)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
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1、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GFR评判得“金标准”;但存在许多不足、首先这些物质费用昂贵;其次同位素标记得物质涉及放射暴露问题;另外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烦琐;碘海醇测定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加之受年龄、性别与体表面积得影响,尤其就是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得及时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得应用、2、内源性标志物就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得指标、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稳定得生成率;⑵稳定得血浓度,不受其她病理变化得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肾小球自由滤过;⑷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无肾外清除。
目前常用得指标为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但由于受许多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以及肾小管对肌酐得分泌等影响,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内源性标志物得要求。
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及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水平及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及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水平及临床意义【摘要】高血压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和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血清胱抑素C可影响血管张力和细胞凋亡,降钙素原参与血压的调控,而血红蛋白对血液氧合和远程器官功能有影响。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高血压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对其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血压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高血压肾衰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血红蛋白、高血压、肾衰竭、发病机制、临床意义、研究方向、临床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它是由血压长期不受控制引起的肾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化,高血压肾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肾衰竭的认识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挑战和困难。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和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从而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肾衰竭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高血压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 探究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3. 研究降钙素原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为预防高血压肾衰竭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4. 探讨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其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血清胱抑素C、降钙素原和血红蛋白在高血压肾衰竭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胱抑素C临床意义
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的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其他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
cystatin C 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肾功能评价和肾功能标志物
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
它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的指标。
GFR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的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的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 物质)。
它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的肾清除率来反映。
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inulin)、碘海醇(iohexol)、51Cr-EDTA、99mTc-DTPA等。
内源性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β-痕迹蛋白(BTP)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
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
1、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GFR评判的“金标准”;但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这些物质费用昂贵;其次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涉及放射暴露问题;另外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烦琐;碘海醇测定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加之受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的影响,尤其是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的及时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2、内源性标志物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
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稳定的生成率;⑵稳定的血浓度,不
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肾小球自由滤过;⑷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无肾外清除。
目前常用的指标为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但由于受许多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以及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等影响,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内源性标志物的要求。
⑴尿素(Urea)虽然首先被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但它不能满足内源性GFR标志物的要求,并且受机会疾病状况的影响较大,如充血性心衰、营养不良、进食困难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肾小管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
⑵血清肌酐(Scre)作为肾功能主要评判指标已有40余年,由于检测简便和费用低廉而受欢迎。
体内肌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来源于膳食,内源性来源于肌肉中肌酸和磷酸肌酸的代谢。
研究表明肌酐水平受年龄、性别、体形、身高、肌肉量以及膳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肾小管分泌肌酐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个体肾小管分泌肌酐速率不同。
研究表明约30%的慢性肾病患者GFR评估偏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如果药物抑制肾小管分泌、剧烈体育运动和进食荤食等则出现GFR评估偏低现象;另外,机体GFR下降至正常水平30%以下时,Scre才会升高。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e)一直被认为是反映GFR较好的指标,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24小时连续收集尿液标本,这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经常收集不全,这会造成分析误差。
其次,肾小管的排泌也会干扰Ccre的测定,引起Ccre假性增高。
上述资料表明,Urea、Scre、Ccre评判肾功能并不准确、可靠,促使
研究者寻求新的更加可靠、简便快捷的GFE标志物。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则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因而被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新的敏感指标。
三、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特性
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又名γ2痕迹碱性蛋白或后γ球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中的一种。
编码Cys C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能在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速度持续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Cys C可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尤以脑脊液和精浆中含量为高,尿液中最低,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炎症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Cys C自1岁后到60岁前在血液中浓度恒定)。
其分子量小(13KD),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于细胞内降解,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不分泌Cys C至管腔内。
因此,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Cys C理所当然的成为反映肾小球滤过情况的重要指标)。
四、血清胱抑素C的优越性
Cys C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
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
可以代替:
①复杂的全血检测;
②24小时小便收集;
③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的计算;
④患者受放射物质的照射。
五、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Cys C在血清和血浆中的浓度为≤1.03mg/L (参考范围)。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 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 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 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
六、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1、Cys C与(其他)肾功能检测项目组合(Scr,Urea,UA和/或Cys C),可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适用于:
①对肾脏疾病的肾功能评价
Cys C的生物学特性使它成为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GFR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
大量研究证实Cys C是优于血肌酐(Scr) 的内源性标记物。
儿科患者不易接受外源性GFR标志物,而肌酐清除率测定受体表面积、肌肉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肌酐值与肌肉量成正比,对于机体肌肉含量较少的儿童来说,肌酐很难准确的监测GFR轻微的变化;儿童出生数月Cys C水平与成人相当,血浆浓度相当稳定。
因而以Cys C来评价GFR是儿童更为理想的GFR标志物,更能被患者及儿科医师接受
②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在对30例肾移植患者研究发现,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胱抑素C 与肌酐基本同步升高,但胱抑素C升高的幅度要比肌酐大。
在情况稳定的肾移植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菊粉清除率的相关性比肌酐与肾小球菊粉清除率的相关性大。
胱抑素C不但能快速的反映肾脏受损的情况,而且可以及时的反映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特别是移植肾功延迟的患者(尤其是在迟发移植物功能的患者中)。
在对移植后三
个月的患者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GFR的相关性比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大。
研究者认为,胱抑素C在肾移植术后对检测肾小球滤过率而言,比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都敏感,可以快速诊断出急性排斥反应或药物治疗可能造成的肾损害。
③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人数不断增加,1/3患者发展为肾衰竭及需要肾透析。
Cystatin C检出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40% ,特异性为100%。
所以,血Cystatin C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实用的指标。
④心血管疾病中应用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因素。
研究者发现GFR轻度下降与血浆Hcy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Cys C能更简便地反映血浆Hcy水平;并且当Scr还处于正常水平时Cys C就已经提示GFR轻度下降。
Cys C不仅是GFR的标志物,而且在冠心病和心血管的风险预测上可与其他指标互补。
大量研究认为,在老年患者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Cys C水平明显升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可靠的死亡预测风险因子。
⑤肝硬化患者中应用
肝硬化伴肾功能损伤时血浆体积明显降低,因此早期发现患者肾功能受累极其重要,可防止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研究者对9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肾功的血Cys C、Scr、尿素三项指标的实验评价后认为,Cys C诊断的敏感度最高。
用Cys C来鉴别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是较好的指标。
⑥与妊娠的相关性
产妇和婴儿间Cys C的水平显著的相关性,相对于肌酐而言,婴儿中Cys C的水平不受产妇血清水平的影响,所以Cys C可以用来监测围产期妇女GFR的情况。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Cys C与血清尿酸盐和肌酐相比,对先兆子痫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被FDA列为全新的肾病检测指标:2002年,FDA网上公布了26个在检验医学有重大突破的全新检测项目,Cystatin C是其项目之一。
FDA指出:该指标替代肌酐清除率的应用,对检验医学、实验室和病人都是巨大的进步,并强调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该检测项目。
样本要求:新鲜且不溶血的血清(红色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