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一种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后被肾小管再吸收,并以无损方式被肾小球近曲小管细胞完全内吞,然后由这些细胞分泌至尿液中排出。

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肾脏功能的评估以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2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糖尿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负性影响因素,造成肾小动脉病变、肾小球滤过膜的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等改变,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具有更敏感的关联性。

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可以有效预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并提示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和肾脏的结构改变。

血清胱抑素C还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通过定期监测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虽然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些限制。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慢性炎症、肥胖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来进行诊断。

目前关于血清胱抑素C的正常范围尚未确定,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测定方法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和统一。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肾功能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随着对血清胱抑素C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血清胱抑素C将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2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675000摘要: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因其具有稳定的内源性标志物特性,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关注。

除了已成熟应用于肾脏功能损害评估外,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Alzheimer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同样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本文就CysC与上述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胱抑素C;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CysC的生物学特征CysC由有核细胞恒速合成,它在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广泛分布,是一种由人有核细胞产生的低分子的非糖基化蛋白。

CysC对包括组织蛋白酶家族在内的半胱氨酸肽酶具有主要的保护作用,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如抗原的加工和呈递,以及炎症和癌变过程[1]。

在调节细胞外蛋白分解中过程中,血清CysC浓度的异常可能提示有病理学意义。

CysC作为反映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已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高血压肾病,心血管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疾病中作为相关标记物不断得到深入研究。

2 CysC与肾脏疾病肾脏功能对机体内环境平衡十分重要,如肾功能损伤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临床早期肾功能损害若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可逆转发生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病理变化从而避免损伤肾小球血管。

如未能及早治疗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CysC是肾功能辅助诊断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它恒速产生,自由过滤,并最终分解代谢。

患者肾功能损伤后CysC在血液中的含量会随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而变化。

在发展成肾衰竭时,血清CysC含量可高于正常水平的10倍。

最新研究表明,CysC不仅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还可以预测肾损伤。

Herget-Rosenthal等人研究发现,血清 CysC作为一种有用的急性肾损伤检测标志物优于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肾功能的有效性[1]。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1.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而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无酶蛋白质,其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因此被认为可以作为肾功能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将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2. 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性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其在肾小球中被滤过后被近端肾小管细胞完全重吸收,并不再分泌到尿液中,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非常稀少。

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相关,且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或蛋白摄取量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生物标志物。

3. 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较高,对于肾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与肌酐和尿素氮相比,血清胱抑素C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更为敏感,特别是对于肾小球滤过率较高的患者。

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也会逐渐升高,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

4.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生物标志物。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肾功能障碍的诊断通常使用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对于早期肾功能障碍的诊断准确性较差。

而血清胱抑素C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情况,可以提前发现肾功能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5.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除了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外,血清胱抑素C还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和周围动脉疾病等有关。

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脏病等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监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反 应 的原 理 , 括非 均 相 测 定法 和 均 相 测定 法 。 包
21 非均相法测定 ( ) 向免疫扩 散法 ( I ) . 1单 RD , 17 年 由 Lf r 等 [ 先建立 , 99 oe bg s ] 首 其原理是利用可 溶性抗原 与相应抗体在反应 ,在 比例适 当处 出现 肉眼可见 的沉淀或沉淀环 ,根据沉淀 的多少计算 Cs y C含量 , 此法精密度 高 , 但灵 敏度 较差 , 操作 复 杂, 存在较多的人为 因素 。 2酶联免疫法( LS ) () E IA , Lfe 等[在 17 o r b g ] 99年开始使用该法 , 其原理是利 用抗原或抗体 与吸附在 固相支持物上 的酶标抗体 或抗原在液相 中催化底物 显色测定胱抑素 c的含 量 。但该法灵敏感度较低 , 检测耗时长 , 以常规 难 分析 。( ) 3 放射免疫测定法 ( I ,at e 等[ RA)C e no a ] 利 用标记抗原与待测抗原竞争有 限抗体或特异性结 合点 的抗原量来测定其含量 , 法灵 敏度 高 , 该 结果 准确 , 但存在核污染 , 检测时间长 , 试剂不 易保存 。 () 4 时间分 辩荧 光免 疫法 ( R I ) o e T E A C l 等 在 固 l
CI 、 G共价结合到 lt 颗粒上与抗原结合形成 的 g nx e 免疫复合物被聚 己二醇 60 00沉淀 , 与标 准液 比较 计算 出样本 中胱抑素 C浓度 。( ) 3 颗粒增强散射 免疫 比浊法 (E I ) P NA 其原理是 将总源抗人 C s yC多
达 , 受年龄 、 别 、 不 性 体重 、 炎症等 因素 的影 响 。 生理条件下 C s yC带正 电荷 ,由肾小球 自由滤过 ,
血清胱抑素 C C s t c C s ) 一种非糖 基 ( yti ,yC 是 an 化 的碱性蛋 白质 .广泛存在 于各种组织 的有核 细 胞和体液 中, 近年来 , 多研究发现胱抑素 c是一 许 种 更 好 地 反 映 肾 功 能 的 理 想 指 标 【 ]它 与 临 床 上 , 常用 于反映 肾小球 滤过功能 的指标如 血清肌 肝 、 尿 素氮等相 比 , 有检测范 围宽 , 具 灵敏 度高 , 复 重 性好等优点 , 良好 的应用前景。 有 现就胱抑素 c生 物 学 特性 及 临床 应 用作 一 概 述 。

胱抑素C临床应用

胱抑素C临床应用

1.Urea: 是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生成的终
产物,经肾小球滤过,大部分随尿排出,小部分被肾小管 重吸收入血。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强,60% -70%肾单位功能 受损时, Urea才会高于正常。因此,Urea的敏感性差, 不能作为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指标。另外,Urea还易受机体 蛋白摄入量、分解水平、肾血流等因素影响;某些药物如 氨基水杨酸、四环素、磺胺可使测定值升高,而VitC、左 旋多巴、链霉素可使测定值降低。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胱抑素C 胱抑素C (Cystatin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分子
量为13KD,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分泌性的蛋白 质.Northern印迹也发现胱抑素C基因在所有的被观察的组 织均表达,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
Grubb等首先报道其血清浓度与GFR密切相关,可作为 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近年来有关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 用及方法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性, 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等作一综述。
胱抑素C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胱抑素C淀粉样血管病 (HCCAA) ,可发生脑动脉血管破裂,这是目前发现的直接 与胱抑素C相关的临床疾病。
二、胱抑素C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 由于胱抑素C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
织学特异性,故机体胱抑素C产生率相当恒定。因胱抑素C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 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唯一器 官,所以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由此可见胱抑 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5.在心衰中的应用
芬兰的教授最近通过对622名心衰老年人进行研究表明, 血Cystatin C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的预测要高于胆 钠素、BNP(心房钠肽)和肌钙蛋白T等指标,是反映急性 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血 Cystatin C越高,死 亡率也越高。参见表3。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点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由细胞合成的非糖蛋白质,主要由肾脏排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分子量。

与肌酐相比,血清胱抑素C不受到肌肉量和蛋白质摄入的影响,更能够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更敏感和可靠的肾功能指标。

2.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DKD的发生中,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由于血清胱抑素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早期的研究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血清胱抑素C的应用对于指导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3. 血清胱抑素C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的比较相比于传统的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尤其是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肌肉量减少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血清胱抑素C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肾功能评估的一种重要指标。

4. 血清胱抑素C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血清胱抑素C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正在逐渐显现。

一方面,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越来越简便和成本效益高,目前已经可以在临床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血清胱抑素C将会成为未来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其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开发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胱抑素C是近年来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应用已经被研究多次,并且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由肾脏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13kDa。

它主要通过肾小管滤过并近乎完全地再吸收,因此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

2型糖尿病肾病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而导致的。

糖尿病时,高血糖对肾小球的毛细血管造成了损伤,导致了GFR下降和肾功能的损害。

因此,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许多研究都已经明确指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升高,能够显著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已有多个研究证明,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可以被用作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

例如,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胱抑素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和0.8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肌酐。

说明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那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血清胱抑素C改变的程度可以反映其肾功能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措施和疗效。

一些研究也发现,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示着肾脏损伤的进展。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可以有效地评估肾脏功能和预测肾脏损伤的导致因素。

总的来说,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预测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与传统的肌酐测定相比,血清胱抑素C的敏感度更高、独立于肌肉质量的变化、在肾功能轻度下降时可以更早地发现异常。

此外,血清胱抑素C还可以被用作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血清胱抑素C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监测标志物来使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胱抑素C(Cys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特异性高、准确性好,较肌酐清除率(CCr)更为敏感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新指标。

Cys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在血液中的浓度较为恒定,是反映GFR的灵敏指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CysC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为临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支持,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目前CysC临床检测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或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全自动化,操作简单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儿科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化疗及肾移植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的Simonsen等[1]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CysC是一种特异性高、准确性好、较CCr更为敏感的反映GFR的新指标。

由于CysC分子量小,携带正电荷,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在组织中产生的速率恒定[2],而且在炎性反应状态下其产生率不会改变,不受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炎症、感染、血脂、肝脏疾病等干扰。

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因此,CysC被临床作为理想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而日渐受到重视。

随着CysC商品化试剂盒的出现,该项目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1 CysC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CysC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3×103,由122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非糖基碱性蛋白质,等电点为9.3。

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生成速度稳定,不受炎症、胆红素、溶血、三酰甘油的影响,且与性别、年龄、肌肉量无关[3]。

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如精液、脑脊液、血液、尿液、胸水、唾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 C)在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患者中早期肾损害的的诊断价值。

方法:胶乳增加免疫比浊法测定9例肾移植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

结论:Cys 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关键词】胱抑素C;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肾功能损害
血清胱抑素C(Cys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Grubb于1985年首先报道其血清Cys C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密切相关,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1],近年来,随着Cys C商品化试剂盒的出现,该项目已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笔者通过对本院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移植患者Cys C、BUN、Cr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Cys C在早期肾损害评价的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20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年龄43岁~72岁;明确诊断的患者59例,其中高血压病组20例,年龄47岁~75岁,糖尿病组30例,年龄38岁~78岁,肾移植组9例(均为肾移植术后一年内的患者),年龄29岁~65岁,所选病例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均>40 ml/min。

1.2 方法
仪器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ys C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均由浙江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作各项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疾病组血清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各疾病组血清测定结果(略)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传统习惯一般把尿素氮、肌酐作为常规肾功能的检测项目,但因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在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受损时,血中尿素氮、肌酐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在严重肾小球损害,一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50%以下时,血尿素氮、肌酐浓度才明显升高[2]。

Cys C为120个氨基酸残基的低分子量蛋白,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持续稳定地产生,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3],因此,其血中浓度同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

高血压发病逐年增加,所致肾损害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病通过引起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而导致高血压慢性肾损害,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常规血液及尿液检查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这些可视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4],本文在2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例Cys C异常,而BUN、Cr均为正常,体现早期的肾损害。

糖尿病肾损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有超过30%的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及需要肾透析,Mojininy等认为,与其他指标相比,Cys C检出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40%,特异性为100%[5],因此有必要在诊断糖尿病而无证据有肾病患者中定期检测Cys C浓度变化以观察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急慢性排斥反应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是肾移植手术后的最大危害,较早检出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当移植肾发生急性肾排斥时,血清Cys C的增高比血清Cr更明显也更早,在研究的9例肾移植患者中Cys C的阳性率高于BUN、Cr。

研究资料已表明,Cys C是较血清BUN、Cr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较多采用的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技术已趋于成熟,操作简便,干扰因素少,对上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Grubb A,Simonsen O,Stfeit G,et al.Serum concentration of cystatinC, factorD and β2mincroglbulin as a measure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Acta Meed Scand,1985,218:499.
[2]王鸿利,仲人前.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
[3]Fanos V,Mussap M,Plebanim,et al.Cystaitin C in paediatric nephrolopy.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fs [J].Minerva pediatr,1999,51(5):167177.
[4]江时森,朱永昌,李俭春,等.高血压病不同时期对肾脏的损害[J].statin C and chromogranin A as markers of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0,60(6):48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