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诗历来被视为诗中之谜,千余年来注家蜂起,众喙不⼀,评骘⼏⾄互为抵牾,为历代诗家所难。
要索解其意,我们不妨先看看原⽂阅读及赏析,欢迎浏览!。
⽆题 李商隐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远,更隔蓬⼭⼀万重! 这⾸诗是其中的⼀⾸七律,历来争论较多。
有⼈说是诗⼈思念情⼈的情诗,有⼈说是⼥主⼈公对情⼈的思念,有⼈说是写给亡故妻⼦王⽒的悼亡诗,有⼈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与令狐的关系,还有⼈说抒发的是君⾂际会⽆期的慨叹。
可以说,这是李商隐⽆题诗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
哪怕不知其背后的深意,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李商隐爱情诗那典丽的语⾔,往复的结构和灼热的感情。
从字⾯上看,这⾸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对远隔天涯的⼼上⼈的思念。
句解: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你曾说要来相会,结果却是⼀句空话;⾃从分别之后,你就不见了踪影。
我思念着你啊,夜不成寐,但见窗外朦胧的⽉光斜照⾼楼,远处传来悠长⽽凄清的五更钟声。
天快亮了,主⼈公⼜度过了⼀个寂寞清冷、相思难耐的不眠之夜。
也有⼈认为,第⼀句是写梦中相会的情景。
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说“来是空⾔”;梦醒后幻影消失,所以说“去绝踪”。
第⼆句写梦醒后的情境,⽉光斜照,晓钟在⽿,传达出清冷惆怅的情味。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思夜想,终于相见,不过是在梦中。
然⽽就是这虚幻的相聚,也充满了痛苦。
主⼈公梦到两⼈远别,⾃⼰不胜悲伤地啼哭起来,他拼命呼喊,却叫不出声来。
醒来后,喉咙哽塞,泪痕犹在。
相爱的⼈最盼长守,最怕别离。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的相思。
梦犹如此,⼈何以堪!主⼈公再也按不住了,他不假思索地⾛到案前,奋笔疾书,要把⾃⼰的思念与孤苦写成信,告诉她!写完之后回头再看,才发现墨迹是这样的轻淡,原来⾃⼰⼼急情切,连墨都还没有磨浓。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所以自称为“无题”。
②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
桂堂,用香木(如楠木等)构筑的厅堂。
③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④送钩,古时宴席上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⑤分曹,分成几摊。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⑥兰台,即秘书省,唐代人们的习惯称法。
〔解析〕李商隐写过许多组无题诗,文辞都十分优美,但内容往往很难揣测。
这一首无题的内容却较易捉摸,因为同组的另一首无题七绝,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诗句,很可能诗人所思念的,是一位出身富贵人家的绝色佳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诗人的立足点却在今天。
全句的意思是:星辰,还是昨晚一样的星辰;风,还是昨晚一样的风。
这是诗人在深情地留恋着昨天的晚上。
“昨夜”两字的一再重复,说明昨晚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在胸中萦回不已。
“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昨夜诗人和他心上人相会的地点。
楼是画栋雕梁的楼,堂是桂木构建的堂。
在这样华贵雅致的环境里,会见自己心爱的人,怎能令人忘怀?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吟哦,这意境是多么的优美:星星闪烁着光芒,微风在轻轻飘拂,一对恋人在这温馨而又旖旎的夜晚中相聚,该有多么的幸福和欢欣啊!回忆不能代替现实。
对于诗人来说,这幸福,这欢欣,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伊人不在,剩下的只有苦苦的思念。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为了爱情,诗人真想要像色彩艳丽的凤凰那样,张开双翅,飞到心上人那里。
但是,这翅膀在哪里呢?堪为慰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和心上人之间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的,正像犀牛那只灵异的独角一样。
《无题》李商隐唐诗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唐诗赏析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其二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⑴凤尾罗:凤文罗。
《白帖》:“凤文、蝉翼,并罗名。
”⑵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圆顶百折罗帐。
⑶扇裁月魄:班婕好《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扇裁即团扇;月魂:指月。
羞难掩:乐府《团扇郎歌》:“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⑷金烬:灯盏或蜡烛残烬之美称。
烛花烧完了,故暗。
⑸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
⑹斑骓:黑白杂毛的马。
⑺西南:东川在西南。
⑻莫愁:唐石城女子,善歌谣。
⑼神女:宋玉《高唐赋序》称楚王游高唐梦见神女,神女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传说为天帝小女。
⑽小姑: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⑾清狂:《汉书·昌邑王传》:“清狂不惠。
”指不狂似狂。
【白话译文】其一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其二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第二首主要是诗人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追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
诗人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
这组无题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作品原文: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⑴,画楼西畔桂堂东⑵。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⑶。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⑷。
嗟余听鼓应官去⑸,走马兰台类转蓬⑹。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⑺,昔年相望抵天涯⑻。
岂知一夜秦楼客⑼,偷看吴王苑内花⑽。
词句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⑸嗟(jiē):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⑺阊(chāng)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李商隐《无题》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李商隐《无题》赏析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商隐《无题》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题·其四》作者: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评析】:这是一首艳情诗。
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
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
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
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
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
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1]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3]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4] 。
【注释】[1]“昨夜”二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含有好会之意。
此二句乃点出宴乐的时间、地点,并隐指艳情。
[2]彩凤:彩羽的凤凰。
灵犀:古人视犀牛为通灵神兽,犀角中有髓质如白纹贯通,因以喻心意相通。
二句谓虽身份、地位不同,但两情欣羡,内心相通。
[3]“隔座”二句:据邯郸淳《艺经》载:“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而含蓄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之人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
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
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
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注释: 1. 凤尾香罗:一种织有凤尾花纹的薄罗。
2. 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3. 扇裁月魄:用团扇掩面,如同裁下月魄。
4. 车走雷声:车声如雷,比喻情人离去之快。
5. 金烬暗:蜡烛烧成灰烬,暗示时光的流逝。
6. 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繁荣。
7. 斑骓:黑白相间的马。
8. 西南风:从西南吹来的风,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翻译:凤尾香罗薄纱笼罩着几层,碧纹圆顶的帐子深夜才缝好。
用团扇遮面,难以遮掩羞涩,车声如雷,笑语却未曾相通。
曾经是寂寞的金烬昏暗,断无消息,等到石榴花开红。
斑骓马只系在垂杨岸边,何处寻觅西南的好风,把我吹送到你的身旁。
赏析: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女子缝制罗帐的情景,烘托出她内心的寂寞和期待。
颔联中“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生动地描绘了女子与情人相遇时的羞涩和错过。
颈联“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以金烬的暗淡和石榴花的红艳对比,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爱情的无果。
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希望风能将自己送到情人身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女子的相思之情和无奈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凤尾香罗”“碧文圆顶”“扇裁月魄”“车走雷声”“金烬暗”“石榴红”等,使诗的寓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 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
鸟。
无 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本诗的艺术特色:
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 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处境联想。颔联似应紧承 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 联又转道对昨夜的回想,尾联再回到今夜与自 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 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 使得这首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 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 “意识流”。
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首联用 平淡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 习,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星辰和风的点燃,画楼桂堂 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美丽、富于暗示性的环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新奇 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句比喻相爱 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 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 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结句 又以“转蓬”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十分贴切 而生动。
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 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 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 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 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 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 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 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 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 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 意的晦涩难懂。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典故、传说简释
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 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 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呢?诗人借此典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不幸国灭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 声非常悲凄。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深切的忧怨。
☉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写了不少 无题诗,这类诗或标为《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 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 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其中除一部分主题比较显豁,大多内容复杂,题旨深曲, 历来引起人们的争论。现在看来,他这些诗中虽有一些感慨身世、影射政治的作品,现在看来, 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仍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陈贻焮先生 有《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辨》文,可参看)。 李商隐在这些无题诗中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致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两首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他爱情诗中的代表性名作。前一首里,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 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 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一首里,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 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 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 李商隐的这些爱情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土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 他们一方面向往爱情,一方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与《诗经》、汉乐府、 南北朝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又完全不同。
李商隐的爱情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青年时期,他先后与洛阳商人少女柳 枝、女道士宋真人相爱,均以悲剧告终。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 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 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 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
深山倾情 ————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 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 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 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蓝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 如发,近观却无。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话是根据《长安志》的记载: “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搜神记》记 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后韩重前往 祭吊,紫玉显形,韩重欲抱,化烟而逝。诗人借此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 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 • 鲛人泣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 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鲛人泪,指美人鱼的眼泪。中国古籍 中记载的鲛人即为西方文化中的美人鱼,在中国《搜神记》、《述异记》、《博 物志》、《山海经》、《元史》等古籍均有记载。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 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 效。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 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以上四句,写“华年之忆”,也即身 世的回忆,全都用典,蕴含着深厚的 家国身世的伤感,尤其是抱负未展的 悲慨,意境凄丽,既表达诗人在晚年 回顾平生时那种感到失意迷惘,痛苦 的感情,又表达出他晚年所坚贞自葆 的高洁风标。
“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 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 前也。”
-----------戴叔伦 诗人在这里构建的是自己独特的心灵风景 (心灵场),心灵是说不出道不来的,只能 用形象的意境表达出来,让你去体味。古往 今来的诗人,有谁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心灵的 感受表现得如此丰实细腻呢?李诗的朦胧正 是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是围绕着“沧海 遗珠”这个中心展开的浮想,以泪衬“遗 珠”,以“月”衬“沧海”,大海苍苍, 明月下照,珠光泪色,交相辉映,呈现出 一幅愁怆凄丽的画面,进一步写理想破灭 的沉痛。
比喻人只要有内美,别人想 掩盖也掩盖不了,古人以良玉象 征人的品德纯粹的很多,戴叔伦 有“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句 子,诗人把此意境用在这里,表 示人有美质,终必外露,透露出 他不甘屈抑的心情。
综 述
• 李商隐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的创作成就: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即李商隐爱情 诗的朦胧美。 • 它们运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的结构手法等, 塑造朦胧的情思与朦胧的境界。表现诗人善感 的心灵,细腻丰富的感情。 • 把诗的意境融入到其它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化 为情感意绪感受和心灵的景观 。 • 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 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
作者生平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 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 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 李”。为朦胧诗鼻祖。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 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李商隐自身也深陷牛李党争的泥潭。吐蕃、回纥的不 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 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 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 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 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以锦瑟起兴,引出对身世旧事的回忆。 “思华年”三字,是全诗的诗眼。由 于追忆华年,则引起了不堪回首之叹, 因此中间两联,以众多的意象,反复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连用庄生梦为蝴蝶和望帝化为杜鹃 两个典故,写自己美好理想的幻灭 和悲哀。
一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这首是爱情诗;
一说是追怀他的亡妻王氏,是首悼亡诗; 还有人说就是一首咏物诗,瑟有“适、怨、清、 和”四种调,诗中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 还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 世之辞; 也有将咏瑟与自伤身世结合起来解释; 有人干脆说它不可解。 “五四”以来,又有“政治诗”说、诗总序说。 因此人们感叹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的 莫过于《锦瑟》了。
解 读 李 商 隐 的 朦 胧
学习重点
• 1.通过解读文本了解李商隐无题 诗体制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 2.欣赏体会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 美。 • 3.分析探讨李商 隐朦胧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