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文学核心知识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文学核心知识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文学核
心知识
文学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作家的创作来展现。

在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我们将研究一些著名作家和他
们的作品,以下是一些文学核心知识的概述:
1. 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豪情和想
象力。

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诗仙”。

在《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我们将读到他的《早发白帝城》和《月下独酌》等作品。

2. 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尖锐的批判精神和
深刻的思考而被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哀。

在本书中,我们将研究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

3. 莫言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他以其对农村生活和历史故事的描写而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冲突。

在《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我们将阅读他的《红高粱家族》和《丰乳肥臀》等作品。

4. 余华
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他的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着人性的思考和哲理的探索。

在本册中,我们将研究余华的《活着》和《郊游》等作品。

以上是《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文学核心知识》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思辨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今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的思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言语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局部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大方,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故事背景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

她受到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三、理解诗义(注释)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⑴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⑴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⑴藕花:荷花。

⑴争:怎,怎么。

⑴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四、古诗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法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地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制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初二语文《核舟记》《诗词五首》人教版

初二语文《核舟记》《诗词五首》人教版

初二语文《核舟记》《诗词五首》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核舟记》《诗词五首》《核舟记》(一)学习重点1. 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2. 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过程1. 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

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

2. 思考下列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3. 译文: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两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饮酒》组诗共20 首,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 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 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走近作者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 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 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 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 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 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 在《南唐二主词》中。
走近作者
《相见欢》应是后主被掳之后所 写,就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 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 其是在萧瑟的秋夜。
走近作者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 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 行新法的前奏。
品味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寓论于景,用“不
情感提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 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 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 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 寻味。

李 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艺术提升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 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 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下片押 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 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 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 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 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根据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整理

根据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整理

根据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整理
概述
本文档是根据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整理的古代诗文汇总。

以下是若干古代诗文的简要介绍和作者信息。

古代诗文
1.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简介:诗中以描写登临鹳雀楼的景物为主,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豪情壮志。

2.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简介: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留恋之情。

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简介:描绘了江雪飞舞的壮丽景象,尤其突出了江南冬天
特有的静谧美景,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

4. 《登高》
作者:杜甫
内容简介: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表达了积极向上、珍惜时间的人生态度。

结论
这些古代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与美感。

注:本文档内容整理自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以上内容仅供
参考,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原文。

《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

《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

精品文档.《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宋代)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有《王子安集》。

诗风俊朗,对于改变初唐诗风有重要影响,散文《滕王阁序》是传诵的名篇。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擅七言歌行。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山人”是对隐士的称呼)。

曾隐居鹿门山。

有《孟襄阳集》。

崔颢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歌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素材】《钱塘湖春行》作者简介(部编)

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素材】《钱塘湖春行》作者简介(部编)

word整理版可编辑
《钱塘湖春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学习帮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八年级上册《长歌行》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野望》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介绍:孟浩然:《黄鹤楼》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送友人》作者介绍:李白,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不愿应试作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当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天下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死。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秋词》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鲁山山行》作者简介:梅尧臣北宋诗人。

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

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

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

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

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

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

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浣溪沙》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

词有《东坡乐府》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

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其作品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八年级下册《赠从弟》: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

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

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

勃既废,客剑南。

久之,补虢州参军。

坐事,复除名。

勃父福峙,坐勃故,左迁交趾令。

勃往交践省父。

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公元659年-公元700年),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谏《答制问事八条》,主张减轻刑罚、任用贤才、延纳谏士、劝功赏勇、减轻徭役等,但因“言多直切”不讨武则天喜欢而被罢职。

几年后,又因“逆党”事被牵连下狱。

695年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

次年,东北的契丹族乘李尽忠叛变之机,起兵南下,攻陷幽州、冀州和营州。

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参谋,然武攸宜不谙军事,屡战屡败。

陈子昂多次向武攸宜进言均不被纳,又主动请为前锋,武攸宜不但不听,反而将其降为军曹。

诗人报国无门,满腔悲愤,一天登上蓟丘(幽州台),想到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挥笔写下了《蓟丘览古七首》,接着又“泫然涕下”,吟唱了这首千古绝唱。

《终南别业》: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wǎng)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天宝初,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无题》: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

就内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

李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人之笔,如《登乐游原》,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相见欢》: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登飞来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苏幕遮》: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朝进士。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