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基础暗梁计算

合集下载

暗柱计算

暗柱计算

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暗柱钢筋计算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构造边缘暗柱GAZ、构造边缘端柱GD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柱GJZ(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暗柱钢筋基础插筋长度同剪力墙身04G101-3P32、45中间层钢筋如图03G101-1P49、50 图31顶层构造:同剪力墙竖向钢筋顶层构造03G101-1P48 图26所有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要求同(03G101-1P40)注的第2条,即: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03G101-1P40 图13(图31)五、端柱钢筋计算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双柱基础暗梁计算

双柱基础暗梁计算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输出
一、常规数据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fc (N/mm2) 混凝土抗拉标准值ft (N/mm2) 二、基础暗梁计算 柱1处地基反力Pj1 梁上线荷载q1 (KN/m) 支座(柱边)处负弯距MA、MB(KN· m) 跨中最大正弯距Mmax(KN· m) 支座(柱边)处剪力VA、VB(KN) 配筋量(按大者,上下相同) 钢筋直径d (mm) 钢筋数量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mm2) 14.3 1.43 暗梁计算高度h0(mm) 柱1与柱2间的净距Ln (m) 450 1.80
数据输入(荷载和基础尺寸等取自JCCAD计算结果)
一、荷载数据 Pmax Pmin 389.00 二、常规数据 基础长边方向尺寸L (m) 基础短边方向尺寸B (m) 基础长边方向左挑出尺寸Lr (m) 基础长边方向右挑出尺寸Ll (m) 柱1与柱2间距L0=L-Lr-Ll (m) 暗梁截面宽度b0(mm) 暗梁截面高度h(mm) 暗梁保护层厚度h(mm) 302.00 3.80 2.60 0.75 0.85 2.20 900 500 40 N (KN) ####### 柱1的宽度b1C (mm) 柱1的高度h1C (mm) 柱2的宽度b2C (mm) 柱2的高度h2C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fy (N/mm2) 箍筋强度设计值fyv (N/mm2) 钢筋弹性模量ES (N/mm2) 2 混凝土弹性模量EC (N/mm ) 400 700 400 400 C30 360 360 200000 30000
柱2处地基反力Pj2 371.83 321.46 梁上线荷载 q2 (KN/m) 421.2 716.0 支座处抗弯钢筋面积 (mm2) -234.5 1519.5 跨中处抗弯钢筋面积 (mm2) 129.4 819.3 701.3 几肢箍 1519.5 4 箍筋直径d (mm) 20 12 箍筋间距 S (mm) 5 100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CS (KN) 1570.8 956.6 配筋满足 抗剪满足 1,弯矩按两端固结的支座、跨中弯矩计算(跨度取柱间净距)。 2,弯矩配筋按单筋计算,如配筋异常,请修改截面尺寸或砼等级等。也可以上下配筋不相同。 构造提示:暗梁的配筋按一般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 钢筋的构造规定可与一般梁相同。柱插筋应置于暗梁主筋的内侧;暗梁的纵筋宜伸至两柱外侧的柱 边,并可兼作暗梁范围内的基础长边方向的底板筋,并与柱插筋连接成整体。

暗梁计算

暗梁计算

暗梁综述一、概论暗梁犹如是“裤脚的锁边”。

暗梁构件有二种,一种是剪力墙内的暗梁,称为墙暗梁;另一种是板和基础筏板内的暗梁,称为板暗梁。

暗梁应该分成构造暗梁和结构暗梁。

判断它是构造暗梁还是结构暗梁应该从变形协调和刚度原理进行分析。

二、墙暗梁墙暗梁虽然形状如梁,也称做梁但它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暗梁是剪力墙薄弱部位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暗梁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与板搭接。

抗规和高规中对框-剪结构均要求设带边框的剪力墙,对于象电(楼)梯间为封闭剪力墙的框-剪结构也应按高规第8.2.2条设置暗梁,并按混凝土规范第10.2.16条设置腰筋,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暗梁的腰筋在暗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

暗梁在框剪结构体系的开大洞的周边宜设置,来加强平面对墙的约束。

框架剪力墙结构必须加暗梁,是考虑到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的储备,另外边框暗梁可提高墙的变形能力与暗柱或端柱形成隐性框架。

而纯剪力墙,只有一道防线,是不应该也不能被突破的,那么加暗梁是不经济的,也是多此一举。

但有许多设计非常保守,在纯剪力墙加设暗梁。

墙暗梁设置的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到正负零封顶处;楼梯每层剪力墙顶部;电梯井每层剪力墙顶部;剪力墙结构封顶部位。

暗梁钢筋的计算:纵筋同墙水平筋,暗梁长=墙长-2*保护层+2*15D,暗梁箍筋根数={(暗梁长)- 2*50}/间距+1,暗梁在暗柱内是否需要放置暗梁箍筋,我认为无多大必要,并且在实际施工中无可操作性。

传统的算法,暗梁长=净长+2*LAE,暗梁箍筋根数={(暗梁净长)- 2*50}/间距+1如果墙转角处无柱,暗梁长=墙长-2*保护层+2*15D。

暗梁侧面钢筋筋水平筋不重复配置且两者取大值。

暗梁箍筋宽度(内径)=墙厚-2*保护层-2*水平筋直径-2*竖筋直径。

剪力墙竖向筋和暗梁箍筋应在同一层面上。

三、板暗梁板中设暗梁的习惯做法:1)楼梯上夹层,夹层板配筋时留洞,洞边设暗梁(500宽,同板厚)2)客厅与餐厅有时成 L 形,为美观,短向设暗梁3)某些应美观或高度问题,需设暗梁。

暗梁计算

暗梁计算

暗梁应该是指与板(壁)同厚的类似梁的构件,可以肯定的是:“暗梁”不是梁!从计算上看,把“暗梁”当做楼面梁来计算是永远的算不下来的,刚度小,变形大,对板的支撑及约束能力都是非常差的,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暗梁”一般的是用在板或壁(如水池等)这样的构件上,这种构件的特征是厚度较小,这类构件最容易在开洞的边缘(如板上开洞)或池壁上部(如敞口水池)出现边缘效应引起裂缝,裂缝的特征是靠近洞口(如板上开洞)或顶部(如敞口水池)最宽,往里逐渐减小。

因此,可以在开洞的边缘四周(如板上开洞)或池壁上部四角及施工逢(如敞口水池)处配置几根(一般为四根)较粗的钢筋予以加强,这个部位就是我们所说的“暗梁”!效果是,易碎的薄弱部位含钢率增大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提高,结构抗裂性得到了加强。

因此,为了满足建筑专业的某种要求,把“暗梁”当作楼板支座而划分板格的做法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暗梁”能满足要求,那么这块板也一定能满足要求而没有必要设置“暗梁”了。

1.独立基础+防水板这种做法主要是单独考虑独立基础的受力,防水板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时候基本可以按构造配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时候应该以独立基础周边为支撑点,可以按双向板计算。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要在防水底板下设置垫襦,这是保证该种计算模式假设的前提条件,不过我们这边的工程大多都没有做褥垫层.2.筏板就不用说了,整体受力,从受力抗浮上都比较好,施工方便,但此种方案造价最高,因为筏板有个通常最小配筋率0.15%的要求,再者基坑开挖土方量大。

3.无梁楼盖加倒柱帽其实和第一种方案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就是防水底板下不设置褥垫层.所以就会形成共同受力,柱帽主要是为了抗冲切。

1.暗梁到底是不是梁?或者它是什么东东?我认为暗梁不是梁,是一种构造加强措施。

用于板中时,可对板局部加强,如:填充墙下、洞口边等。

用于框剪结构的墙中时,对墙有约束作用,类似边框梁的作用。

2.暗梁的截面怎么考虑呢?截面高度,宽度怎么取?板中暗梁,梁高取板厚,梁宽可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2.3条。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摘要:分别介绍了在工程中广为应用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置暗梁和不设置暗梁的2 种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对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模型、不设置暗梁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设置暗梁时的暗梁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充实了构造措施,附以算例; 并结合算例对2 种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结论。

关键词:桩基承台;双柱联合桩基承台;暗梁1 前言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中,其柱网的布置常采用内廊式的三跨四行柱布置方式, 中跨即内廊的跨度一般在2. 1~3. 0 m 之间,由于内廊两柱柱距较小,其柱下基础常设计成双柱联合基础; 若基础类型为桩基,则为双柱联合桩基础。

在基础设计规范[1 ,2 ]中,对双柱下桩基承台的设计尚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建筑结构系列软件PKPM 的基础设计软件(JCCAD) 中,将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视为具有两柱外包尺寸的单柱桩基承台,取两柱传给承台上的荷载矢量和,作为联合桩基承台的设计荷载,对承台双柱外接矩形边界处进行抗冲切承载力及承台板底筋计算,但对承台柱间配筋没有进行计算,需用户自己补充。

广厦基础CAD 设计软件中的“群柱桩基”菜单功能只能用于绘图,其计算工作需用户自己完成。

目前,关于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计计算方面的文献甚少,许多设计者仅依据双柱传给承台上的竖向荷载之和,直接套用单柱桩基承台的标准图集进行设计。

结合工程实例,对双柱联合桩基承台长边方向的柱间及支座(柱下) 截面最大弯矩进行了计算,笔者认为其算法有待商榷。

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在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柱间设置暗梁,对暗梁进行了内力及配筋计算,但对承台底部暗梁两侧的配筋没有说明,大多数设计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会根据自己的体会采用各不相同的近似处理方法,但缺少交流。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根据现行基础设计规范的基本设计规定,探求一种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设计计算方法很有必要。

基础梁相关及计算

基础梁相关及计算

基础梁基础梁简单说就是在地基土层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在工业厂房中,一般都以柱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而墙只起到围护作用,这时就需要在柱的基础上设置一根承担两柱之间墙体荷载的梁,此梁叫基础梁。

基础梁断面一般作成梯形1。

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 1/4~1/6 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水利、土建工程中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梁式构件。

一般又称弹性地基梁。

在水闸、船闸、船坞等结构2的底板计算中 , 通常用图 1 所示方法截取梁条 , 以基础梁的计算来代替基础底板的计算。

图 2 为基础梁的计算简图。

基础梁除受梁上荷载作用外,有时还要考虑变温影响、边荷载作用等。

对于半无限大、有限深地基上的常截面梁,在各种外荷载以及边荷载作用下 , 梁的内力、位移均已制成表格 , 以便工程设计中查用。

基础梁计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地基模型求解地基反力。

主要的地基模型如下。

①文克勒模型 : 又称基础梁弹簧垫层模型。

它假设地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与地基沉陷成正比。

半无限大弹性体模型: 它假设地基是半无限大的理想弹性体。

③中厚度地基模型:它假设地基为有限深的弹性层。

④成层地基模型:它假设地基为分层的平面或空间弹性体。

除①外,其余的模型,又称为连续介质地基模型。

此外,有时还采用双垫层弹簧模型、各向异性地基模型等。

在一些小型工程设计或初步设计中,有时直接采用地基反力直线分布假设,使反力的求解成为静定问题,计算大为简化。

②基础拉梁与基础梁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 ,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双柱独立基础的计算理论探讨及其有限元分析

双柱独立基础的计算理论探讨及其有限元分析

双柱独 立基 础尺 寸如 图 1 所示。
冲切确定基础高度 , 双柱基础还要验算在基 础反力 作用下是否在柱间出现负弯矩 , 否则需要配 置负弯
3 . 2 配筋计算
3 . 2 . 1 修 正后 的基底 地基 承 载力特 征值 ( k P a ) 基 础宽度 为 4 . 1 0 I T I >3 . 0 n l , 4 . 1 n l < 6 m, 需要
3 . 1 柱 子传 下来 的力
P K P M 中计 算 双 柱 及 多 柱基 础 时 , 荷 载 取 基 础
柱 子传下 来 的力见 表 l一 2 。
表 1 柱子 1 6传下来的力
上所有柱子上 的荷载的矢量 和。冲切计算时 , 对基 础 变截 面处 、 群 柱外 接 矩 形 边 界 处 和每 个 柱 子 边 都
独立基 础来 处理 , 只配置底 板 钢筋 网片 , 这就 会对 结
矩钢筋或者设置拉梁 J 。现行平法 图集 给出了两
种形式 的配筋形 式 , 但 是关 于这 种 基 础形 式 的完 整 的计算 过 程和配 筋过 程还 没有 , 这里用 手算 的方法 , 结合有 限元 模型 , 对 双 柱 独 立基 础 的 内力分 布 规 律
及配筋 方式 进行 探讨 。
3 算 例
某办公楼工程 , 主体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 ,
基础 形 式为柱 下独 基 。局部 采用 了较小 的柱距 。在
构 埋下 质量 隐 患 。所 以 , 很 有 必要 对 双 柱 独 立 基 础 的计算 理论 、 设 计 方法进 行一 些探讨 。
中 图分类号 : T U 3 1 2 . 3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3 ) 0 3—1 0 7—0 5

PKPM2008版结构技术问题汇总二(2011.03-2011.09)

PKPM2008版结构技术问题汇总二(2011.03-2011.09)

2011年3月第一周结构技术问题汇总1、局部无梁楼盖处柱子X,Y向配筋相差太多?答: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按虚梁建模没有设置弹性板,造成柱的不平衡力很大。

把地下室的无梁楼盖部分的板设置成弹性板6,并勾选“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楼板面外刚度”后,计算正常。

2、PMCAD退出时异常,再进去时则第5标准层不能打开,打开就弹出错误,且删除不了该标准层。

答:用工程拼装命令将此工程拼装到一个新建模型中,即可正常计算。

3、SATWE配筋结果中钢管混凝土支撑的左上角括弧中显示的数值是什么?答:平面外的计算长度系数。

4、PMSAP刚心质心怎么查看不到?答:需要在参数设置中用侧刚算法、强制刚性楼板假定、“高级参数”中节点排序选第三种,然后计算完才能查看刚心质心。

5、在PMCAD中输入节点荷载后,用SLABCAD计算,在板配筋图中没有差别。

答:SLABCAD程序目前不能读取PMCAD中节点荷载。

可在SLABCAD中输入楼板节点荷载。

6、通过镜像复制命令复制后,计算的位移角变成了1/192。

答:进行该操作后材料强度信息均变为默认值了,梁柱板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C25,与原来的参数不同。

把材料强度信息改回原来的值即可。

7、在斜屋面中,虚梁和框架梁分两个标准层建模,由于位置重合,作用到虚梁上的线荷载能传递给下一层的框架梁吗?答:虚梁上的线荷载,以及斜屋面上的楼板荷载,都可以正确导算到框架梁上,虚梁在计算模型中没有计算结果,程序默认按照弹性膜来考虑斜屋板的刚度贡献。

8、PKPM抗震计算时是否自动考虑了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答:是的。

10、JCCAD用户手册书上说弹性地基梁反力图不能直接用于承载力验算,应该取什么反力来验算承载力?答:这里的弹性地基梁反力图,是反力的基本组合值,而承载力验算需要取标准组合的反力值。

11、SATWE数据检查时出现错误“ERR:梁塔号超过本层最大塔数,编号: 232,层号: 1 坐标53.45 14.98 6.00)-( 53.45 15.28 6.00)”答:有重叠梁,根据提示错误的坐标位置,PMCAD找到重叠梁,删除多余的梁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输入(荷载和基础尺寸等取自探索者计算结果)
一、荷载数据
Pmax
298.09 Pmin
二、常规数据
基础长边方向尺寸L (m)
基础短边方向尺寸B (m)
基础长边方向左挑出尺寸Lr (m)
基础长边方向右挑出尺寸Ll (m)
柱1与柱2间距L0=L-Lr-Ll (m)
暗梁截面宽度b0(mm)
暗梁截面高度h(mm)
柱2处地基反力Pj2
242.95
梁上线荷载q1 (KN/m)
288.6
梁上线荷载q2 (KN/m)
744.6
支座(柱边)处负弯距MA、MB(KN· -252.6
支座处抗弯钢筋面积 (mm2)
1324.6
跨中最大正弯距Mmax(KN·m)
141.9
跨中处抗弯钢筋面积 (mm2)
731.5
支座(柱边)处剪力VA、VB(KN) 662.5
暗梁保护层厚度h(mm)
数据输出
223.30
5.71 3.40 1.50 1.50 2.71 820 600 40
N (KN)
4727.00
柱1的宽度b1C (mm) 柱1的高度h1C (mm) 柱2的宽度b2C (mm)
柱2的高度h2C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fy (N/mm2) 箍筋强度设计值fyv (N/mm2) 钢筋弹性模量ES (N/mm2) 混凝土弹性模量EC (N/mm2)
配筋量(按大者,上下相同)
1324.6
几肢箍Biblioteka 6钢筋直径d (mm)
20
箍筋直径d (mm)
8
钢筋数量
6
箍筋间距S (mm)
100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mm2)
1885.0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CS (KN)
791.6
配筋满足
抗剪满足
1,弯矩按两端固结的支座、跨中弯矩计算(跨度取柱间净距)。
2,弯矩配筋按单筋计算,如配筋异常,请修改截面尺寸或砼等级等。也可以上下配筋不相同。
构造提示:暗梁的配筋按一般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暗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 筋的构造规定可与一般梁相同。柱插筋应置于暗梁主筋的内侧;暗梁的纵筋宜伸至两柱外侧的柱边, 并可兼作暗梁范围内的基础长边方向的底板筋,并与柱插筋连接成整体。
600 600 810 710 C30 360 360 200000 30000
一、常规数据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fc (N/mm2) 混凝土抗拉标准值ft (N/mm2)
二、基础暗梁计算
14.3 1.43
暗梁计算高度h0(mm) 柱1与柱2间的净距Ln (m)
550 2.01
柱1处地基反力Pj1
278.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