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尔德作品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论王尔德作品中的艺术性质与伦理道德

论王尔德作品中的艺术性质与伦理道德

不 了画 像上 自 己又 老 又丑 的模 样 , 刀刺 向 了画像 。 此 时 , 们发 现 用 人 画 像 “ 溢着 美妙 的青 春 和 罕 见 的美 ” 地上 却 躺 着 一 个面 目可 憎 、 洋 , 胸 口还 插 着 一 把 刀 的 老人 。 贝 泽 尔 不愿 意 把 自己 的画 送 去 展 出 ,是 因为 画 中倾 注 了他 自 己 太 多 的 东西 , 不愿 意 泄 露 自己灵 魂 的 秘 密 。 为道 连 画 的那 幅 美妙 他 他 绝伦的肖像 画, 不仅展示了道连 美丽的外表 , 更为可贵的是画像亦达 O 引言 到了灵魂与 肉体 的和谐 , 这种和谐之美是画家所追求的, 亦是王尔德 王尔德在生活和作品中所具 有的独特 的艺术气质使他成 为世界 所 追 求 的 。 追 求 的就 是 这 种 永恒 的艺 术 美 , 种 永恒 的艺 术 美是 王 他 这 文学史 中独具特 色的作家之一。 同时 , 王尔德也因其本身和作品中涉 尔 德 唯 美理 论 的 再 现 , 是作 家本 人 最 真 实 的 写照 。 亦 画家 贝泽 尔发 现 及 的道德问题而饱受争议。这也根源于他与当时社会的传统伦理道 了道连 的堕 落 , 是 为 了维 护 艺术 的崇 高 与完 善 , 企 图 不顾 一 切 地 但 他 德 不同流的唯美道德观。 纵观王尔德的生平及其主要作 品, 我们不难 劝道连摆脱这种污蚀 的威胁。因为他 的艺术需要他 ,我要你整个都 “ 发现, 他的艺术风格随着 其道德观 的变化而 转变 , 而其离经叛道的道 属于我。我只有跟你在一起才感到幸福. 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 你仍然 德 观也 由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极好 的展现。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 家 在 于 我 的创 作 之 中 ” 他 把 自己 的艺 术 视 为 自己的 生命 , 。 自然也 不 希 风 格 和 艺术 作 品 风 格 两 种 , 论 文将 从 童 话 、 说 和 戏 剧 这三 个不 同 本 小 望 给他 的艺 术 带来 生 命 的 模特 受到 丝 毫 的 玷 污 。就 在道 连 通 死 了 女 的艺术形式表现 , 再进一步发现 , 王尔德道德观 的转变促使其艺术风 演 员, 而濒临罪恶悬崖 的时候 , 贝泽尔仍没有 失去对道连 的信心 , 他 格 的转 换 ,而他 独 特 的 艺 术 风格 又 将 他 与 世 不 同 的道 德 观得 以充 分 相 信 道 连 会 改过 自新 , 新做 人 。 而 贝泽 尔 终 于未 能 挽 救 回 已坠 入 重 然 的体 现 。 深 渊 的道 连 , 反 , 死在 了他 的 刀子 下 。 王 尔德 在 这 里 向读 者 展 示 相 却 1 童 话 对 唯 美艺 术 的 道 德 阐释 个追 求崇 高理 想 的艺 术 形 象 ,他 在 小 说 中 运 用 的是 其 唯 美主 义 艺 王 尔德 认 为 , 艺术 要 与 道 德 分开 , 并把 这看 成 他 的 唯 美主 义艺 术 术理论 , 达到 了对艺术完美的追求。《 “道连・ 葛雷的画像> 是体现唯美 基 本 主 张 。 管 他 努 力去 实现 自 己的 艺 术主 张 , 尽 并在 自己的 艺 术创 作 主 义 的真 理 、 想 、 象的 纯 粹 艺术 ” 理 想 。然 而 , 绝 道 德 的 艺术 终 究 是 拒 中按 照 自己 的唯 美主 义 原 则 塑造 艺 术 形 象 , 是 , 但 即使 那 些所 谓 的唯 无 法长 久 存 在 的 。 美形象 , 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的道德现 实。其实 , 王尔德企图通过艺 3 他 的 戏 剧 创 作就 是 连 接 着现 实与 艺 术 的 桥梁 术 手 段 把所 谓 的唯 美 艺 术 形 象从 道 德 现 实 中脱 离 出来 ,这本 身 就 说 《 乐 美 》 王尔 德 创 作 的第 一 部 戏 剧 , 是 他 唯 美 主 义 艺 术 立 莎 是 也 明 了他 对 道 德 有深 切 的感 悟 和独 到 的见 解 。他 塑 造 的唯 美 艺术 形 象 场 向 现 实主 义 艺 术 转 变 的 明显 标志 ,在 王 尔 德 的戏 剧 创 作 中具 有 承 也 违背 其 意 愿地 有着 道 德 的 前提 。 是 这一 点 , 明王 尔 德 的 唯 美主 上 启 下 的作 用 。 王 尔德 在 十 九 世纪 后 期 对 英 国 文学 的 巨大 贡 献就 在 正 说 义艺术主张只能是一种艺术理想而无法在艺术创作 中真正实现。在 于他创作的四部社会喜剧 :温德米 尔夫人 的扇子 》 《 《 ,一个无足轻重 他 的童话中 ,王 尔德最先用这种素朴 的艺术形式进行唯美主义的艺 的妇人》《 个理想丈夫》 、一 以及《 认真的重要》 戏剧作 为“ 。 艺术与生活 术 实践。 但是我们从他创作 的童话 中发现, 王尔德按照唯美主义艺术 的 交 汇 之处 ” 尔 德 展 现 在我 们 面 前 的就 不 仅 仅 是作 为个 体 的 人 , 王 而 原 则 创 作 的并 不 是 超 越 道 德 现 实 的童 话 形 象 , 反 , 创 作 的 童话 仍 是社会 的人。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相 他 在《 第二幕中 , 达林顿有一段精辟 然 同宣 扬 美好 理 想和 以 教 诲 为 目的 的传 统 童 话 没 有 本 质 的 区别 他 的 论 述 ,如 果你 装 好 人 , 家就 得对 你认 真 ; 果 你 装 坏 人 , 家 就 “ 人 如 人 创 作 的童话 无法 避 开 崇 高 的道 德 主 题 ,也 无 法 回避 塑 造 以 教诲 为 目 不会 对 你 认 真 。 就 是 乐 观 主 义惊 人 的 愚 蠢 之处 。” 味着 当时 的 社 这 意 的的道德形象。实际上 , 王尔德的艺术 实践违反 了他的艺术理想 , 他 交 界 , 人都 得 正 派 严谨 , 此 都得 受拘 于 虚 伪 的社 交 规 范 。对 话 中 人 彼 在 主观 上 虽 然 强 调 “ 艺 术而 艺 术 ” 为 的思 想 , 在 客 观 上 却 塑 造 了 同 “ 人 的 愚 蠢 之 处 ” 但 惊 的反 意 就 是 突 出惊 人 的“ 明之 处 ” 所 以在 上 流 聪 。 现 实相 联 系 的道 德 形 象 。 这 表 明 , 在童 话 中 , 管王 尔德 一 再 坚持 唯 社 会 混迹 的人们 为 了适 应 社 交 的 需要 , 尽 就得 趋 炎 附 势 。( 一个 理 想 的 美主义 的创作主张 ,但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否定 了他的在现实中不 丈 夫》 , 林 子 爵说 :我 很 喜 欢 政治 宴 会 。 它们 是 留给 我们 惟 一 人 中 戈 “ 可 能 实现 的 艺 术理 想 。 们不谈政治 的地方”在《 。 真诚 的重要性》 深刻展示人物个性、 中。 幽默

探究王尔德作品中的艺术和道德_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探究王尔德作品中的艺术和道德_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成教本科毕业论文(2013届夜大学)题目:On t he Art and Morality of Wilde’s Works探究王尔德作品中的艺术和道德专业:英语姓名:李玉洁学号: YB1104017084 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2013年10月Acknowledgements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ho help me to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and I would like to avail myself of this opportunity to extend my deep gratitude to them.Firstly, I want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Su Xiaojun, who have given lots of intellectual guidance and moving encouragement in my three-year study at Soochow University, in particular whose strong support of my thesis topic has given me great confidence to continue my writing.Second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classmates for their unfailing support and patience in answering my questions in the interviews during my thesis writing.Finally,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my family members, without thei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my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AbstractOscar Wild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of Irish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English literature. He was an advocator of artistic aestheticism, insisting that it was life and nature that imitated art, not art imitated life and nature; art should not be restrained by morality.Wilde presented multiple images in his only novel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demonstrated himself behind various masks through conflicts among the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he fairy tales, he created a realm of experience separate and distinct from the reality. Yet his fairy tales did not abandon reality. Wilde applied the paradox in his dramas. The paradox was used to fully express his thoughts and viewpoints.This paper di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rt and morality in Wilde’s works.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udy on morality of previous literary works. Then, it elaborated the artistic theories of Oscar Wilde, and explored the concealed morality of his novel for instanc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Finally, it found that the morality and art were presented throughout his works, which usually were overlooked. And that at the crossroad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between art and morality, Wilde’s hate and love and pursuit made him an individual of contradictions who bled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and in the end a martyred artist.Key words: Oscar Wilde; art and morality; contradictions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爱尔兰文学史和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浅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的论文

浅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的论文

浅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的论文浅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最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

他博取名家之说,融会贯通前人思考的成果,逐步形成并确立其独特的唯美主义思想。

他的“以什么为美”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作品对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王尔德唯美主义《道连·葛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的写作涉及到戏剧、诗歌、小说、童话、散文、论说文等,几乎每一种体裁都给世人留下了佳作,堪称唯美的经典,体现了其对于纯粹美的执着追求和把握艺术美的非凡能力。

本文尝试探讨王尔德的唯美理论和实践及其影响。

19世纪的欧洲,各种文学思潮迭起,流派纷呈。

而唯美主义以其鲜明强烈的艺术个性、一反常规的美学主张和特立独行的生活姿态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唯美主义把美作为最高理想,崇尚“为艺术而艺术”。

《道连·葛雷的画像》的自序包含着王尔德对美根本看法的议论,他认为“艺术除了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

”生活和自然具有不完美性,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

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并且是将生活和自然上升为理想的结果。

生活和自然有时候可以用作艺的部分素材,但是在它们对艺术有任何真正用处之前,它们必须被转换为艺术的常规。

艺术一旦放弃它的想象媒介。

也就放弃了一切。

作为一种方法,现实主义是一个完全的失败。

每一个艺术家应该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性和题材的现代性……生活比现实主义跑得快,但是浪漫主义却总是在生活的前头。

(杨东霞,杨烈,译356-357)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张介明(p43)筛选出四点王尔德的“以什么为美”的主要思想:第一,是“以感性为美”。

对王尔德童话研究的理论综述

对王尔德童话研究的理论综述

对王尔德童话研究的理论综述“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技巧美、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

唯美主义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的技巧和形式美,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

唯美主义者认为现实是丑陋的,但是却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态度,只是讨论人类的情感、生死、命运,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他们认为只有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主张把人引向纯艺术的世界里去寻求安息。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这些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而在其童话故事中唯美主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

因此,在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研究的文本中都逃不出借其童话来分析其美学思想以及他的童话故事中各种事物所代表的意象的圈圈,而且综观现阶段对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多数以整体上的王尔德童话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的“美”和“爱”。

王尔德的童话是区别于其他传统童话的,相较于安徒生等人的童话王尔德的童话主题具有反传统性,童话人物性格具有多重性和可变性,传统意象的反义运用,非童话语言的使用等都使王尔德的童话不再是童话,可以说是他们分别代表了童话的两个相反面,如美好式与悲剧式的结局。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或知识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适应儿童的情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在现代西方文学的写作方法中,「童话故事的结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指的也是快乐的结局,就像大多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般。

而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追求以及当时被逼无奈的时局使他带上了“童话”的面具。

因此,很少有人单纯从童话的特点(语言、人物性格、世界观等)方面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的研究。

王尔德的童话是唯美主义童话,是唯美主义和童话体裁的完美结合,他的童话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语境特征和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这为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我们能更好的鉴赏文本,探讨它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分析王尔德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分析王尔德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分析王尔德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作者:雷唯蔚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8期【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极具争议的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等等,通过阅读王尔德的作品,可以体会到其内心深处的浪漫和现代主义意识。

但是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唯美主义贯穿于其中。

本论文针对王尔德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王尔德作品唯美主义艺术审美唯美主义注重于感性美的追求,更多地倾向于意向之美而不满于现实,这种审美态度源自于社会,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玩世不恭的态度。

这种情绪化的审美所强调的是瞬间的享受,抬高艺术审美层次,虽然不存在功利性,但是却几近偏执。

王尔德的作品在唯美主义的滋养下,开启了后现代注意的先河,创作了诸多不朽的诗篇,对于文学创作领域中唯美主义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王尔德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倾向王尔德文学作品之美已经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但是这种唯美通过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却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感知,并透过心灵深处,给人以愉悦之感。

王尔德的唯美是感性的,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使这种唯美理想化,近乎完美无瑕。

对于王尔德而言,美虽然是抽象的,但却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通过这种超越现实的美的存在,达到艺术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王尔德的作品中,多为真实环境的描绘,却运用富于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

使得艺术发掘于现实,却又超越了现实。

王尔德对于美的界定,凸显出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达以及艺术形象之美。

艺术形式之美,表现为王尔德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对象,无论是直接表达,还是隐晦的描述,都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呈现出来,以获得内容丰富且不失现实性的艺术效果。

王尔德被称为是语言大师,且对于语言文字驾驭之娴熟,已经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景。

王尔德在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挥语言的装饰效果。

他喜欢选择华丽的辞藻,喜欢悦耳动听的词汇。

在王尔德看来,语言就由于音乐的音符,随着文字如音符般跳动,那么,整个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幅优美的乐章。

L9.2王尔德——其他文献资料引述

L9.2王尔德——其他文献资料引述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9.2 王尔德其他文献引述:1、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序言:艺术家是各种美的东西的创造者。

揭示艺术,隐去艺术家,是艺术的目的。

评论家是把自己对美的印象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一种新东西的人。

批评的最高形式和最低形式是自传式的批评。

在美中发现丑的含义是一种并无可爱之处的堕落。

那是一种过错。

在美中发现美的人是有教养的人,这些人很有希望。

认为美就是美的人是卓越的。

书没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只有写得好坏之分,如此而已。

十九世纪对浪漫主义的厌恶,是卡利班在镜中没有窥见自己面容时所表现出的狂怒。

人的道德生活部分构成了艺术家的题材,而艺术的道德在于完美地运用不完美的手段。

艺术家并不希望证实什么,连真实的东西也是可以被证实出来的。

艺术家没有道德取向,如有,那是不可原谅的风格的矫饰。

艺术家没有病态的,艺术家什么都可以表达。

思想和语言对艺术家来说是艺术的工具。

善与恶对艺术家来说是艺术的材料。

从形式的角度看,音乐家的艺术是一切艺术的典型,从感觉的角度看,演员的技巧就是典型。

一切艺术既具有表层意义,又具有象征意义。

潜入表层底下的人得自己承担风险,读出象征意义的人也得自己承担风险。

艺术所真正要反映的是旁观者,而不是生活。

对一部艺术作品意见的分歧说明这部作品有新意,有复杂性和生命力。

当批评家意见分歧的时候,艺术家自己的意见都是统一的。

一切艺术都是相当不实用的。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关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事实上,“为艺术而艺术”理论并不是什么排斥伦理道德,排斥政治、科学、排斥个人情感,而是让它们从属于艺术。

我们这就触及了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

前面我说过,这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发展。

艺术自由是艺术家对文学规则的自由,由此进而要求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艺术家对一切由人造成的典章制度与约定成俗的自由。

他愿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艺术家的法律。

英美文化论文: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英美文化论文: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王尔德于 1854 年出生于都柏林,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他是那个时代的各种标签---唯美主义、颓废精神、比亚兹莱时期。

艾尔曼曾说,“王尔德一直以最文明的方式解剖他所处的社会,对其伦理进行反思。

他了解一切秘密,能够揭穿所有伪装。

”[1]2王尔德的作品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摘下其艺术面具,揭露真相。

西方对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研究甚久,最早的研究在王尔德在世时就出现了。

大部分专注于其生平传记,唯美主义思想的体现,文本艺术形式研究等。

然而,关于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研究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王尔德作品中出现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父权制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天使”或“妖妇”. 然而,王尔德笔下的女性是个有灵魂的人物,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敢于追求,敢于反抗,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精神。

但她们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局限性,她们不是完美的天使,但也绝不是十恶不赦的妖妇。

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十分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意义,它立足于女性经验和女性审美视角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批评进行重新阐释和再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甚至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方法的思路与方法,构筑了对传统批评进行反叛和颠覆的理论形态。

”女权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伍尔夫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波伏娃的《第二性》被广泛地认为是关于女性的一本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着作。

她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本文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王尔德的四部着名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无足轻重的女人》、《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与伦理问题》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与伦理问题》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与伦理问题引言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19世纪末的英国作家和剧作家,他以其幽默犀利的风格、对社会虚伪的嘲讽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而著名。

他的作品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和伦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奥斯卡·王尔德在其作品中如何表达和探索道德观念,并分析其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道德观念的表达1. 社会规范与伦理标准奥斯卡·王尔德通过他的作品,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道德行为和个人生活方式设定的一系列规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林·格雷透过一幅魔法画像实现了永葆青春美貌而不受时间侵蚀,引发了他内心黑暗面和邪恶行为不断增长。

这反映了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束缚和对道德观念的冲击。

2. 审美主义与个人情感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中普遍展现了对美学价值和审美主义的热爱。

他认为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也包括内在的品质。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追求无限延续青春和美丽之路始终邪恶充盈,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这引发了关于审美主义是否应该超越道德约束的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的探索1. 道德与权力奥斯卡·王尔德在许多作品中展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安纳伯恩夫人的扇子》描绘了女性社交圈内权谋、背叛和虚伪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

王尔德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等级制度以及权力滥用导致道德新定义需求的思考。

2. 虚伪与真相奥斯卡·王尔德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行为和伪善的现象,并探索了真相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重要的是不是说什么,而是谁说的》中,王尔德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和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这引发了对于道德观念是否基于真相与自我价值观的伦理思考。

结论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鲜明而丰富地展现了道德观念与伦理问题。

他通过剧情、人物形象和幽默讽刺等手法,描绘了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审美主义与道德约束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与道德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十年对王尔德作品研究的文献综述班级:英语一班学号:2012212504 姓名:孙楚雯内容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也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和独特的美学观点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搜寻到的国内期刊出发,综述的第一部分从其唯美主义观念出发进行客观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其唯一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第三部分研究国内对其作品的翻译。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道连格雷的画像》;翻译译本研究引言: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一生撰写了许多作品,包括神话故事、散文、长篇小说和剧本等。

他的作品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为艺术而艺术”。

一般认为,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表达作者唯美主义艺术观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从1981年以来,我国对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研究的相关文献约有664篇,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其唯美主义观,《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及相关翻译译本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做一个相关总结。

一.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从1981年以来,对其唯美主义研究的作品有336篇,其中第一篇研究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作品出现在1985年,即《王尔德<诚实的重要>思想探微》[1],文章中明显提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想主要认为在生活中以及看不到任何出路和希望。

王尔德作为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童话的唯美主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研究,研究者大多从人物形象、意象象征、诗意语言、结局、主题等方面着手。

王尔德唯美主义文学观,在他的童话主要表现为:多种叙事手法的运用,意象的巧妙运用,语言的形式主义。

悲剧苦难角度是唯美主义角度的对立面,由于王尔德童话大多有二元对立的特点,所以,以悲剧苦难角度为研究方向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一角度下,主要探究的是王尔德童话的悲剧美和死亡意识。

其中,研究悲剧美的作品数量有47篇,而且对悲剧美研究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人物性格和残酷社会背景的矛盾之中。

而死亡意识则蕴含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

例如马春蕾在《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观之阐释》中对王尔德的悲剧美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当人们再次阅读王尔德的童话时,除了对其唯美文字的感慨以及对其死亡结局的伤怀之外,可以领会到王尔德童话通过死亡结局传达的对社会现实的嘲讽,但更多体会到的可能是王尔德对“纯美”的追求以及他非教条式的“劝人向善”的良苦用心。

”[2]许多人批判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他的创作和理念是脱离实际的,唯美得不像真实存在的东西。

但还是很多人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表示理解的:“由于艺术家文艺思想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艺术家的理念与创作实践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

理论虽来源于实践,但是真正的理论是高于实践的。

”[3]与唯美主义相辅相成的就是王尔德的矛盾性,艺术与现实的矛盾似乎一直就是人们论的重点。

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冲突中,王尔德以绝然的姿态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道德无关”。

然而,他所建立的美的象牙塔却掩饰不了他对尘世的关注。

但无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否有其局限性,正如《流言的腐朽》中所说“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艺术商品化和极端功利化的现象,拒斥艺术的堕落,捍卫艺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4]因此,这未尝不是一次在艺术上的新的探索。

二.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这是一部颇受争议的小说,也是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

各学者对这篇小说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悖论与统一,以及主人公的同性恋倾向。

《道连·格雷的画像》也是表现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他在出中说过:“在这动荡和纷乱的时代,在这纷争和绝望的可怕时刻,只有美的无忧殿堂,可以使人忘却、使人欢乐,我们不去往美的殿堂还能去往何方呢?”[5]美的殿堂无非就是他和唯美主义的又一个理想之国。

小说的情节及意象也在表达着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艺术深思。

[6]正如矛盾是唯美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悖论与统一也是《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故事中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科学和神秘、美和丑等多重元素相互交织,组成了对立和统一的整体。

这些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王尔德的美学悖论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表现集中于其对“灵魂”的塑造。

[7]从小说的人物设置来看,作品中道连·格雷的两位朋友画家贝泽尔·霍尔沃德与亨利勋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贝泽尔代表了理想主义者,而亨利勋爵则是物质主义的忠实追随者。

[8]王尔德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一部作品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只有写得好坏之分。

”然后当文章中的主人公出现同性恋倾向而且因为道德沦丧而一步步走向悲剧时,这个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道德问题又成为了人人关注的焦点。

从2003年以来,许多作品也将王尔德个人的同性恋倾向和书中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研究。

《道连·格雷的画像》表明了王尔德不再勉力撰写单一的性别身份认同,因为这难以解读其自身生命体验的困惑,人类应该跃出非此即彼的两性思维模式,整合内心离散朦胧的生命涌动,接受人类本性的多元特征,剖析人类特有的多元的生命内涵。

[9]三.国内王尔德作品翻译研究早在1915年我国就开始了对王尔德喜剧的翻译,迄今为止,王尔德的所有喜剧皆有一个或几个中译本。

在我国,王尔德喜剧的译介始于1915年,并且至今为止经历了两次高潮。

从1915年10月起,薛琪瑛翻译的《意中人》(即《理想丈夫》)以英汉对照形式在《新青年》(第1卷时名为《青年杂志》)第1卷第2、3、4、6号和第2卷第2号连载。

该剧后来又有徐培仁译本《一个理想的丈夫》[10]和林超真译本《理想良人》[11]而王尔德在二三十年比较受关注的作品是《莎乐美》,田汉则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田汉版《莎乐美》风行于世,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除了说明田汉是一位很出色的翻译家外,更说明田汉与王尔德的息息相通,或者说他领略了《莎乐美》的精髓。

也有人认为以王尔德为代表的西方唯美派对田汉早期创作的影响很大,在田汉早期剧作中,无论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华美语言都可以看到《莎乐美》的影子。

[12]经过调查发现,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王尔德的每部作品几乎都有译本,然后对各译本的深入研究却少之又少。

此后,从四十年代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王尔德作品的翻译处于休眠状态,而其中翻译低潮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背景和翻译的指导方针,即现实主义文学是当时文学的主要思潮。

[13]第二个高潮期出现在80年代,代表作有钱之徳译出《温徳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以及台湾诗人余光中翻译的《理想丈夫》和《不可儿戏》(即《认真的重要》)。

自80年代以来,王尔德喜剧在我国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粗略统计,各种报刊上发表的专论王尔德喜剧的文章有40余篇。

这些论文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王尔德喜剧作品进行具体、客观地分析,以此探讨王尔德喜剧的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这类研究占据了王尔德戏剧研究成果的绝大部分。

根据近10年以来王尔德翻译作品的研究,余光中《不可儿戏》以及巴金《快乐王子》译本的研究情况较完整,研究其译本的视角也相对更多元化。

例如,从目的论出发研究余光中的《不可儿戏》,[14]或以《不可儿戏》为例来研究余光中翻译的语言特色。

[15]由此可以看出,王尔德作品在我国经历的两次高潮中,一次属于翻译潮,而另一次属于评论潮。

四.总结王尔德的文学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去看的,小说、童话、戏剧都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王尔德作为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唯美主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研究,研究者大多从人物形象、意象象征、诗意语言、结局、主题等方面着手。

悲剧苦难角度是唯美主义角度的对立面,由于王尔德童话大多有二元对立的特点,所以,以悲剧苦难角度为研究方向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一角度下,主要探究的是王尔德童话的悲剧美和死亡意识。

然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研究者过多的关注王尔德作品的唯美主义特征,忽略了其作品其他方面的研究。

2.尽管国内王尔德喜剧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将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作为关注的焦点,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迄今为止,缺乏对王尔德喜剧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关王尔德喜剧的诸多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影响了我们对王尔德喜剧艺术的评价与借鉴。

鉴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今后对王尔德作品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 应多从多元化或创意的角度来研究其作品。

应增加比较文学的研究。

例如:王尔德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宗教思想等。

2.比较文学在王尔德研究中是比较少的,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作家与作家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研究,王尔德的创作特性以及文艺观也会更加清晰。

[1]肖锡强;陈戈,王尔德《诚实的重要》思想探微,广西大学学报,1985年01期[2]马春蕾,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观之阐释,河南科技大学,2011[3]王小立,只为美而已—论王尔德的矛盾性,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4]杨恒达,译,奥斯卡·王尔德流言的衰朽, 徐京安.唯美主义.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 ,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6]杨芳,《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艺术,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2007.2[7]薛玉秀,灵与肉的悖论与统一,山花,22期,2010[8]韩晴,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对立与统一,湖南工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2014.6[9]何昌邑,唯美主义与同性恋视野中的王尔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6期,2007.6.[10]徐培仁,译,《一个理想的丈夫》,金屋书店,1928.10[11]林超真,译,《理想良人》,神州国光社,1932.6[12]李仲夏,论域外戏剧对田汉早期创作的影响,河北大学,2008.5[13]侯靖靖,17年间(1949—1966)王尔德戏剧在中国译界的“缺席”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01期,2009[14]陈菲菲,目的论与余光中《不可儿戏》的翻译策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1.12[15]阴燕如,语用学视角下余光中戏剧翻译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