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因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抗胃癌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胃癌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胃癌,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名词,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如同一个潜伏在暗处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无数患者的生命。
据统计,每年因胃癌而失去生命的人数高达百万级别,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抗胃癌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行业专家的角度,深入剖析抗胃癌药物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发现状分析2.1 现有药物的局限性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前市场上的抗胃癌药物。
这些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它们大多存在疗效有限、副作用大、耐药性问题突出等局限性。
很多患者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往往会复发或恶化,这无疑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广谱的抗胃癌药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2 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了克服现有药物的局限性,科学家们在抗胃癌药物的研发上不断创新技术手段。
一方面,他们利用高通量测序、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深入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靶点,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另一方面,他们还积极探索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研发效率,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3 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任何新药的研发都离不开临床试验的验证。
对于抗胃癌药物来说,临床试验尤为重要。
因为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大,只有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才能全面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上市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抗胃癌药物临床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
三、未来趋势预测3.1 精准医疗的崛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胃癌的病因研究进展与新思路

胃癌的病因研究进展与新思路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类型,其病因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病因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遗传因素胃癌的病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大量的家族研究表明,胃癌具有家族聚集性。
近年来,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多个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CDH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弥漫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此外,其他一些基因,如TP53、KRAS、EGFR等也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结构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盐、高油脂、低纤维等不良饮食习惯被认为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此外,吸烟、饮酒、慢性胃炎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患者患胃癌的风险。
三、感染因素感染也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胃癌的主要感染因素之一。
该细菌在胃黏膜中长期存在,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并逐渐演变成胃癌。
四、炎症因素炎症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长期的慢性胃炎可引起黏膜萎缩、细胞变异等病变,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因此,控制炎症反应,预防慢性胃炎对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五、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疾病等均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强自身免疫调节,对于预防胃癌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六、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展为胃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比基因组学研究,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与胃癌相关的基因变异。
同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也揭示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的表观调控紧密相关。
七、细菌组学细菌组学的研究为胃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胃微生物组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胃癌患者与健康人士的胃内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某些细菌的富集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24胃癌流行病学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预后也有所差异。例如,腺 癌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相对较好;而 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则预后较差。
诊断流程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胃镜检 查等。发现可疑病灶后,取活检进行 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诊与漏诊问题探讨
01
误诊原因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此外,部分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误诊。
02 03
漏诊问题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恐惧胃镜检查而 错过早期诊断时机。同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也可能导 致漏诊现象的发生。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胃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 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分析,以及队列研 究和临床试验等高质量证据的获取。同时 ,在新型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筛查技术及应用前景
血清学筛查技术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辅助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技术具有操作 简便、无创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提高早期筛查率和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01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提高其胃癌筛查和诊
断水平。
推广新型筛查技术
02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胃癌筛查技术,如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镜检查等。
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
03
胃癌的病因研究

胃癌的病因研究胃癌的病因研究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
虽然胃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胃癌的病因研究。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饮食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研究表明,高盐、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食用腌制、烟熏、烤制等高温加工的食品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因此,建议人们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减少高盐、高脂、高蛋白的食物的摄入。
除了饮食因素外,环境污染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因此,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胃癌病史,那么他本身患胃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此外,一些基因突变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胃癌病史,那么他应该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因此,人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四、结论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
因此,人们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预防和治疗胃癌。
胃癌研究若干进展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推广
饮食健康宣传
倡导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健康饮食习惯,减少腌制、油 炸等高危食品的摄入。
戒烟限酒
积极宣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降低烟酒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规律作息与运动
推广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胃癌 的发生。
新型疫苗研发及接种计划
疫苗研发进展
针对胃癌相关病原体的疫苗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为预防胃 癌提供了新的手段。
康复锻炼
针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进行康复锻炼指导。
运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家庭护理和社区支持服务
家庭护理指导
教育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如伤口处理、疼痛缓解等。
社区支持服务
提供康复咨询、健康讲座、心理支持等多元化服务。
长期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 计划。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过程,提供社会支持网络。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评估与补充
根据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 方案。
饮食结构调整
建议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 食物。
饮食习惯培养
鼓励患者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对康复影响分析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胃癌研究若干进展
contents
目录
• 胃癌流行病学与现状 • 胃癌分子生物学基础 • 胃癌诊断技术新进展 • 胃癌治疗策略与药物研发 • 胃癌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改善 • 胃癌预防策略及未来挑战
01 胃癌流行病学与现状
全球及国内胃癌发病情况
胃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胃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癌症中居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2008年全世界的胃癌新发病例约989600人,其中超过70%的新发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1]。
国内研究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
因此了解与胃癌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胃癌的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1.1地理学分布特征胃癌的地区分布差异很大,东亚、东欧以及南非等地胃癌发病率较高,而在北美及非洲大部分地区发病率较低[1]。
有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是胃癌发生率较高的地区,我国北纬30°以北的18个省区中有13个胃癌死亡率较高。
胃癌的发病率与海拔高度也存在着相关性,高原低氧环境会导致胃黏膜层细胞缺血,使胃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我国的西北青海的河湟谷地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胃癌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人群分布胃癌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别间存在差异,几乎在所有国家,男性胃癌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4倍[2]。
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胃癌的发病率也明显不同。
我国15岁以上男性和女性胃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并在80岁左右到达高峰[3]。
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造成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不同民族的胃癌发病率有着显著的差异,青海藏族、回族的胃癌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汉族[4]。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984年Marshall等首次通过胃镜从胃溃疡患者体内取出活体组织,并从中培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之后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归入I类致癌物质,其感染率高的地区通常就是胃癌的高发地区。
发达国家健康人群Hp的感染率一般低于30%,我国的Hp的感染率约为40%~70%。
青海是我国胃癌高发地区,青海西宁及周边海东6县,胃镜检查者中Hp的感染率为88.8%,远高于其他胃癌低发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5]。
胃癌医学研究报告

胃癌医学研究报告引言胃癌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在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几年关于胃癌的医学研究成果,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流行病学胃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占据了全球癌症发病率的5.7%。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之一,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50万。
胃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吸烟、酗酒以及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胃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腺癌和非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到超过90%的胃癌病例。
非腺癌包括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种类型。
胃癌的发展过程常常经历了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阶段。
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见的胃癌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组织活检、血清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内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
血清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胃腺黏液糖蛋白-7(CA72-4)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和PET-CT等可以评估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治疗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手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局部切除、全胃切除等。
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抗EGFR抗体和多靶点抑制剂等药物。
预后胃癌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合并症等。
近年来,通过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胃癌领域研究进展

要点三
建立共享数据库
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共享数据库,整合 临床病例数据、基因组学、蛋白质组 学等多层次的数据资源,为胃癌研究 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标志物
如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 胃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敏感性和 特异性较低,可作为胃癌治疗的监 测指标之一。
04
胃癌的治疗研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无 远处转移的患者;局部进展期 胃癌,未侵犯重要器官,且淋 巴结转移不超过N2的患者。
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 人辅助手术等。
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 胞,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进行抑制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
联合治疗
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 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将以上几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 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深入研究胃癌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早期诊断和筛查
针对胃癌的高发地区和人群,研究更有效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创新治疗策略
研究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心理支持
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 活质量。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患者教
自我管理
包括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和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 —5 l (o 7 0 0 1 8 7 2 0 )5—0 1 —0 87 2
胃癌是我国常见 恶性 肿瘤 , 其病 因 未完全 明了 , 且病死 率 高。开展病 因学 研 究 以预 防发 病 是减 轻 其危 害 的 根本 途径 。 几十年来 , 内外 学 者对 胃癌 的 病 因进行 了广 泛 而深 入 的研 国 究。 取得 了许多进 展。现结合近年文献进行综 述如下 :
~
发生化合反应 , 如使胺类亚硝基 化而直 接损伤 D 。N NA O在 幽 门螺杆菌( loat yoi ) Hecbce p l , 感染 等炎 症病灶 中生成 增加 , i r r Hp 可能是慢性萎缩性 胃炎患者 癌风 险升 高的原因之一。 3 饮食 因素 饮食因素 与胃癌发 生 的关系 最直 接。 胃癌病 因主 要与某 些致癌物质通 过人们 的饮食 、 良饮食 习惯 和方式 不断侵袭人 不 体有关。许多国家先后进行 了大 量研究 , 尚未找 到符合所有 但 胃癌高发区的特定食 物。食物 与 胃癌 病 死率 的相 关性 的研究 显示 出[ 8, 多饮食危 险因素, 合分析与 胃癌 相关 的食 品有 l , 从 综 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 高盐 、 淀粉 、 高 低脂 、 ( 低 动物 ) 白、 蛋 少食新 鲜蔬菜及 水果 。相 关 的食 物加 工 方式 有 腌熏 、 酵 、 发 煎炸 等 。 相关的进食方式亦有影 响, 暴饮暴食 、 、 、 、 如 干 硬 烫 快食 等。常 食蔬菜 、 水果 、 葱类植 物 与 胃癌 呈负 相关 。尽管 饮食 因素 的 青 调查研究存在 一定 偏性 , 但仍 可 给我们 提 供 许多 有 意义 的 信 息, 且有绝大多数研究 中得到 比较一致 的结论 - 1 。新鲜蔬 菜 90 ・ J 水果 内含有大量抗 氧化 维生素 A、 、 C E和 一胡萝 b , 体内 素 其 含量降低可使各 种 自由基活 性增加 、 细胞 免疫 力下 降 、 细胞 间 隙联接交通受阻。已证 实维生素 C对亚硝 酸盐有 高度亲和力 , 在体内外能阻断亚硝胺和 NA D的形成 。青 葱类植 物可 以预防 肿瘤 的发生已得到证实 , 其提取物 中的双丙 烯基硫 化物和 丙烯
一
2 N一亚 硝基 化 合 物 ( O N C) 胃癌 的病 因学 说有 多 种 , NO 以 C的致 癌 作 用 最受 重 视。 对其致癌 性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亚 硝胺类 和亚硝酰胺 ( A , N D) 已 证实 N D不需经任何代谢 激活 即能在试验 动物 胃内直接诱发 A 肿瘤[ 引。氮氧分子 ( 0) N 则是近 年 N (研 究领 域一个热点 J O3 , 其中研究较多 的是硝酸盐 ( O- 。人类与 N 3 N 3) O-接触的机会较 多, 各地暴露水平 亦有很 大差异 , 合 1 国家 的研究 资料表 综 2个 明[l胃癌发病与 NC 的摄入量呈正相关 。人 体合成 b C的 6, F l O 主要部位是胃。体外动物试验表 明 bO lC合成 的最适 p H值是 2 4 而正常胃液 p , H值是 1 , ~4 因此 摄入 N OC的前体物 质后 , 即可在胃内化学性 合成 bO 。N lC O是 体 内具 有重 要生理 功 能 的活性分子 , 当有 F 2 e 存在 时 , O 能与 其他 极活 泼 的 自由基 N
防胃癌的途径。 王剑等【 J I 利用 Hp感染 B l/ 小 鼠模型观察 N一甲基 一N 4 a c b 亚硝基脲诱发 胃癌的影响 , 发现 Hp N一甲基 一N一亚硝基 和 脲联合处理与单一 Hp 感染或 N一甲基 一N一亚硝基脲 处理 比 较, 显示有更强 的致病作用 , 说明 Hp 感染可能 只是 胃癌发生的 重要 因素之一 , 有其 它多 种 因素共存 则更 易发病 , 到 了启 动 起 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 多种 危险 因素的 共 同作用下 , 着时 在 随 间的推移 , 粘膜 由炎症浸 润、 萎缩 、 化生和 异型增生 到基因突 肠 变导致癌变 , 也许是 H 这 p感染率 在中青年 达到高峰 、 胃癌集 中 在老年发病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 - C g I aA 引, Hp 感染与 胃癌之间有高度联系 , 唱A c Hp 染增加 中国居 民 感 罹患 胃癌 的危险性。初步 研究发现 - Hp阳性 者发生 胃癌的 l , 危险性是 Hp阴性者 2 倍 , 明 Hp感染是 胃癌高发 的重要危 9 表 险因素之一 , 而其菌株类 型与 胃癌关系 尚有待研究 。
1 遗 传 因 素
胃癌有明显的 家族 聚集现 象 , 家族 发 病率 高于人 群 2 ~3 倍, 浸润型 胃癌有更高 的遗 传倾 向 , 示该 型与遗 传因素有 关。 提 般认为遗传素质使致癌物质对易感 者更 易致癌 , 体对 内外 人 源性致癌剂的代谢 能力 和基 因修复 能力等 因素将影 响个 体对 胃癌的易感性 。一些研 究表 明-. , 响肿瘤 遗传 易感性 基 因 1J影 2 主要涉及代谢酶基 因、 复基因及免疫 功能和 控制细胞 生长基 修 因。如醌氧化还原酶基 因 c N 6 9位 T等 位基 因多 态性 可能 D A0 是 胃癌发 生的危险性 因素 , 胃癌的发生有关 - 。 与 j J
Oc . 0 7 t2 0
Hale Waihona Puke 20 年 1 o7 0月
胃癌 病 因学研 究 现状 及 展望
岑朝。 王超 ( 右江民族 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 消化内科, 广西 百色 53 0 ) 30 0
关键词 :胃肿瘤 ; 致癌 物, 环境 中图分类号 :R 3 . 75 2 文献标识码 :A
一
家则高达 8 %。19 0 9 8年 日本 学者 Wa n b 等 - J 道 了单 独 t ae l报 a I 用 Hp 长期感染蒙古沙土 鼠能成 功诱 发 出 胃腺 癌 , 尚需重 复 但 验证 加以证实 。 目前认 为 , Hp感染是 胃癌 形成 的一 个重要启 动因素 , 但其确切的 致癌 机理 尚不清 楚 , 能机理 有 : 可 ①Hp导 致慢 性炎 症有 可能成 为一种 内源性 致 突变 原; Hp可 以还 原 ② 亚硝酸盐 , O(是公认致 癌物; p某些代谢产物 可促 进上皮 N 3 ③H 细胞变异。周 丽雅 等【 ] 胃癌 高发 区的一 项根 除 Hp对 胃癌 1在 2 患病率及 胃粘 膜组织学 变化 的 8年 随访 研 究结 果显示 , Hp感 染增加癌发病率 , 根除 Hp 利于减少 胃癌 的发生 , 有 可使 胃体部 萎缩进展缓慢 , 但不能逆转 萎缩和肠 化生 。Wo g等- J n 】 研究也 3 提示 , 内镜证实无癌前病变 的无症状 Hp 携带者在根除 Hp 治疗 后发生 胃癌的可能性减 少。因此 , 早期 根除 H p可能是有 效预
维普资讯
第2卷 9
第5 期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u a o o agMe i l ol e o ai aie o r l f  ̄i d a C lg r t n li n Y n c e f N o ts
V0 . 9 No. 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