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桩计算
明挖过江隧道抗浮桩及抗浮计算

1.128
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总体技术要求8.7.1), 当抗浮系数小于抗浮安全系数时需采取抗浮措施
抗拔桩提供的向下力
抗拔系数
土层厚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桩周长(m)
单桩侧阻力 计算值(kN)
桩长
单桩自重 单桩抗浮力
(kN)
合计(kN)
λ
h
C
f1
l
f2
f3
0
0
0.7
0
0.65
0
0.5
0
0.5
0
0.6
6
结构自重
1883.00
覆土自重 每延米竖直向下的力(kN)
200.7 2083.70
过江段抗浮计算
每延米竖直向下力(kN)
kN/延米 kN/延米
结构体积*容重(按照25kN/ 隧
覆土厚暂按
结构排开的水体积 主体结构浮力
185.09 1850.9
每延米竖直向上浮力(kN)
立方米/延米
从CAD图量得,顶板
kN/延米
抗浮系数
1.126
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总体 当抗浮系数小于抗浮安全系数
抗拔桩提供的向下力
名称
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 (Kpa)
抗拔系数
土层厚度 (m)
桩周长(m)
单桩侧阻力 计算值(kN)
Qsik
λ
h
C
f1
杂填土
10
0
素填土
10
0
冲洪积 粉质 黏土层
60
0.7
0
冲洪积 粉细 砂层
20
向下力
桩长 l
单桩自重 (kN)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一、整体抗浮裙房部分的整体抗浮(图一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①地上五层裙房板自重: 25×0.60=15.0kN/m2②地上五层梁柱折算自重: 25×0.60=15.0kN/m2③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18=4.5 kN/m2④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 kN/m2⑤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 kN/m2⑥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 kN/m2⑦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合计: 68.0kN/m2水浮荷载:8.9×10=89 kN/m268/89=0.764<1.05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68=25.45 kN/m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取8.4m×8.4m的柱网,柱下4根桩验算:(4×450)/(8.4×8.4)=25.5 kN/m2>25.45 kN/m2满足抗浮要求。
二、局部抗浮无裙房处地下室的局部抗浮(图二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覆土厚度为:0.6m。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①顶板覆土自重 : 20×0.60=12.0kN/m2②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25=6.25kN/m2③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kN/m2④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kN/m2⑤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kN/m2⑥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合计: 51.8kN/m2水浮荷载:8.9×10=89kN/m251.8/89=0.58<1.05 不满足抗浮要求。
U型槽结构抗浮桩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用, 对结构的安全产生严重影 响, 甚至会导致 u型 槽结构上浮 , 引发结构破坏… 。国内已有 多个地
道桥 的 U 型 槽 在 水 浮 力 作 用 下 发 生 防 水 结 构 破
坏, 引发结构漏水 、 结构上浮等事故 , 给地道桥结构 的安全运营、 养护带来 了很大问题。因此 , 在 u型 槽结构设计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抵抗地下水浮力 ,
下时采用。当 u型槽 结构埋深较深 时, 采用抗浮 桩是一种能够有效抵抗水 浮力 的方法。抗浮桩是
均匀受力的计算假定 , 即认 为位于 同一 u型槽节 段下的各抗浮桩均匀承受竖向力 , 并且由于受到平
①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1 —3 0
作者简 介: 刘海涛 ( 1 9 8 5 一) , 男, 河北迁安人 , 硕士研究 生 , 工程师 , 从事桥梁设计 。
‘
蛙… … 一 …一 簿 …一 , ~…一 J 虹 ~ … 一 … , . . . . J 鼽 …, 一. …, 一 皿要 ……, 一一 鸟 粒 一一 鱼 _ j = 曼…… . 晖
图 1 U型槽 结 构横 断 面 图 ( 单位 : m)
u型槽结构抗浮设计方法有两种 : 采用抗浮桩和结 构底 板外 伸悬 臂 J 。结 构 底 板外 伸 的方 法 是 采 用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面杆 系有 限元分 析模 型 的限制 , 该计 算假 定一 直被 沿 用至 今 。然而 , U型槽结 构 在承受 多种 荷 载作 用
下, U型槽 结构 下抗 浮桩 的受 力并非 是 均匀 的。本
2 5
2 0 1 7年
文 以天津 某新 建 地 道 桥 u 型 槽 结 构 为 例 , 建 立 空 间板单 元 分析模 型 进行抗 拔 桩受力 分 析 , 并 与 以往 设计 方法 计算结 果进 行对 比分析 。
西安某工程抗浮桩设计要点

西安某工程抗浮桩设计要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西安群光广场项目概况、地质概况,阐明了选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原因,讲解了抗浮桩设计的过程及其细部要求。
关键词:抗浮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一、工程简介西安群光广场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与南新街十字东北角,东临炭市街,总建筑面积约为214083.58m2,其中地上约109773.85m2,地下约104309.73m2。
地上1~7层及地下1层为商业用房,地下2~5层为停车库(地下5层局部为常6核6人防物资库),建筑高度36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地上1~7层及地下1层楼盖为梁板体系,地下2~5层采用无梁楼盖、局部采用梁板体系。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因地下水浮力大于结构自重,故应做抗浮设计,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抗浮。
二、地质概况本工程场地地面下5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由填土、黄土、古土壤、砂层及粉质粘土组成。
根据钻探结果将地基土分为9层,现由上至下分层描述如下:①填土:场地北部以素填土为主,场地中南部主要为杂填土;②黄土:黄褐~褐黄色,饱和,软塑,针状孔隙发育,含铁锰质斑点及个别钙质结核,可见蜗牛壳碎片;③古土壤:红褐色~棕红色,可塑,局部软塑;④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及个别钙质结核,偶见蜗牛壳碎片;⑤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上部局部灰黄色,硬塑~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及个别钙质结核,偶见蜗牛壳碎片;⑥中细砂:灰黄色,密实,饱和,颗粒纯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⑦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及个别钙质结核,偶见蜗牛壳碎片;⑧中细砂:灰黄色,密实,饱和,颗粒纯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⑨粉质粘土:黄褐~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和钙质结核。
勘察期间(2010年4月及2011年12月),实测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在现地面下5.90~7.80m之间,相应标高397.81~399.57m,属潜水类型。
建筑物抗浮设计

建筑物抗浮设计7.1一般规定7.1.1抗浮工程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抗浮工程专项勘察报告;2经确认的抗浮设防水位;3结构荷载分布、地基或处理地基、地下结构底板、基础等设计文件;4场地、地下设施等环境条件资料;5所在地区工程抗浮经验及施工技术资料;6工程竣工资料,既有工程安全性鉴定报告,施工条件及既有管线等环境条件资料。
7.1.2抗浮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抗浮设计等级确定和抗浮设防水位选择,施工期和使用期抗浮稳定性验算及分析;2抗浮治理方案及抗浮措施的综合分析和比较;3抗浮结构及构件布置、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及其控制标准;4抗浮体系、锚固构件及其群锚效应的稳定性验算;5低水位工况上部结构荷载下的抗浮构件受力和变形验算;6构件、压重、基坑回填等材料选用及其技术指标、质量控制要求;7检验、监测及维护要求。
7.1.3采取排水限压法等与其他措施联合抗浮治理方案时,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及以上工程应进行监测系统和维护设计。
7.1.4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及以上、设计有明确要求或缺乏工程经验时,抗浮锚杆、抗浮桩设计前应按本标准附录E进行性能试验。
7.1.5抗浮锚杆、抗浮桩的抗浮承载力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乙级工程应由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同一地层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2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工程,宜根据地质条件相近场地的试验资料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分析确定;3抗浮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可按地区经验确定;4当存在群锚或群桩效应时,宜由群锚、群桩的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7.1.6抗浮锚杆、抗浮桩进行性能试验和确定极限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时,宜在桩身、杆体中埋设测试元件获取承载力分布特征及其与变形的相互关系。
7.1.7抗浮锚杆、抗浮桩的长度、直径和位置等应结合地下结构底板的结构设计,采用不同布置方式经比较后确定。
7.1.8抗浮结构及构件结构设计时,重要性系数(γ0)应按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和丙级相应取1.10、1.05和1.00。
U槽抗浮计算

U形槽名 称长 度U形槽分段里程设计标高H 1墙顶标高H0底板顶标高H 2侧墙高度H U槽自重(kN)路面自重(kN)U槽+路面自重(kN)浮力(kN)(U槽+路面自重)/浮力(U槽+路面自重)-浮力(kN)抗拔桩桩长(m)抗拔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N)抗拔桩自重(kN)U槽+路面自重+抗拔承载力+桩自重∑自重/浮力地质孔K0+704.565 2.982#### 2.24############5939.852########10417.15 1.767947.5K0+724.535 2.483#### 1.74####K0+724.565 1.482####0.74############4452.658########13737.97 1.05726.85######942.517056.6####K0+739.535 1.108####0.37####K0+739.5651.107####0.37############4417.291########15266.710.96-657.311############21103.1####K0+754.5350.740####0.00####U型槽构造抗浮桩构造B底板宽度26.0桩径0.8c1侧墙底厚度0.8根数15c2侧墙顶厚度0.5c3底板厚度0.80土层参数c4倒角0.3进入本层土的桩长L15抗拔系数λ10.50桩侧壁摩阻力qs1k 35.00路面构造进入本层土的桩长L24B0路面全宽22.5抗拔系数λ20.70i 坡度0.02桩侧壁摩阻力qs2k 35.00进入本层土的桩长L21抗拔系数λ20.70结构混凝土γ25桩侧壁摩阻力qs2k 35.00路面沥青γ21进入本层土的桩长L21抗浮设计水位-1抗拔系数λ20.70桩侧壁摩阻力qs2k 35.00说明:1.黑字不需要改;蓝字根据工程情况填;绿字调试,以使绿底色的两列≥1.05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3.有错请联系0519-823782195@20多层土抗浮桩15不用抗浮1层土抗浮桩15。
水池抗浮力计算及解决方法

大型排水构筑物的抗浮设计张健摘要:大型排水构筑物一般均有较深的埋深,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抗浮设计往往是很突出的问题,能否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及土建造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型排水构筑物抗浮设计配重抗浮锚固抗浮降水抗浮观察井抗浮目前,在抗浮设计上,主要采用抗与放的方法。
所谓抗,即是配重抗浮、锚固抗浮;所谓放,即是降水抗浮和设观察井抗浮。
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下面就各种抗浮方式进行探讨并做经济分析比较。
一、抗浮方式的探讨:(一)配重抗浮:小型水池一般不需要配重抗浮,因其池壁相距较近, 再加上底板向外突出部分上部的土重和壁板与土的摩擦力,抗浮安全系数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砼的缺点之一是自重大,但事物均有两面性,抗浮时自重越大越有利。
配重抗浮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在底板上部设低等级砼压重;二是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三是在底板下部设低等级砼挂重。
一、二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不大时,应尽量采用配重抗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小,投产后亦没有管理成本。
但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较大时,本方法将会增加工程量使土建造价提高,原因是配重部分要扣除浮力,导致配重部分的厚度增大;较大的埋深也将增加挖方量和排水费用,同时也会增大基底压力,引起较大的地基变形。
如采用底板上设低等级砼压重的方法,将会使壁板的计算长度H加大,而壁板根部的弯矩值与H是平方关系,这样会使壁板根部的弯矩值增长较快,弯矩值较大时,板厚和配筋也会相应增大;如采用较厚的钢筋砼底板的方法,其工程量与设低等级砼压重相差不多,壁板的弯矩值虽小,但底板的钢筋用量会有些许增加;如采用底板下设砼挂重的方法,壁板的弯矩值小,底板的钢筋用量也不会增加,但底板和挂重部分砼须用钢筋连接,施工比较麻烦,当地下水对钢筋和砼具有侵蚀性时,设砼挂重的方法须谨慎。
(二)锚固抗浮:锚固抗浮一般有两种方法:1、锚杆:锚杆是在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时,设锚杆不失为一种即简便又经济的方法;近年来,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土锚技术的,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
【建议收藏】地下室抗浮计算工具表格

基本数据:
计算浮力柱网面积"A1"= 27
计算覆土柱网面积"A2"= 27
水容重"γ0"= 9.8
土容重"γ1"= 18
钢筋砼容重"γ2"= 25
抹灰层容重"γ3"= 20
室外地坪标高"H1"= 1
底板结构面标高"H2"= -0.1
地下水位埋深"H3"= 1
计算水头高"H"
=H1H2-h4+h2=
1.5
1=
砼板重力 w2=γ2*(h1+h2)= 14.5 kN/m^2
耐磨层、批挡等重 w3=20*h3= 2 kN/m^2
混凝土墙重W4= 0 kN
地下室自重及恒载标准值 W=(w1+ w2+w3)*A2+W4=
361.8
kN
地下水浮力标准值 F= f0*A1=
794
kN
抗拔桩直径 d= 500 mm来自首建筑标高0.100m 中柱计算
西面(H10xX9轴)
基本数据:
计算浮力柱网面积"A1"= 63.5
计算覆土柱网面积"A2"= 63.5
水容重"γ0"= 9.8
土容重"γ1"= 18
· 25
抹灰层容重"γ3"= 20
室外地坪标高"H1"= 1.25
底板结构面标高"H2"= 0.1
地下水位埋深"H3"= 1.25
kN
397 kN
531 1.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浮桩计算+有实列----难得啊!一般抗浮计算:(局部抗浮)1.05F浮力-0.9G自重<0 即可(整体抗浮)1.2F浮力-0.9G自重<0 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1 适用的规范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
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 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3 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
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 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 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 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4 注意事项1) 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2)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应选用永久性锚杆部分内容;3) 岩石情况(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应准确区分,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表7.2.3-1注4;4)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附录C;5) 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合理可靠,一般应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比较可靠和有说服力,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对于超出抗浮设计水位的情况应有应对措施;6)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时由于一般为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附图一填充部分),特别是锚杆间距较为密集时的情况;当单根锚杆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自重(附图二填充部分)大于锚杆拉力时,可以不考虑锚杆间距影响;7) 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8)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谢谢bai_pppp给了我们这样精彩的总结,我也来凑合两句.准确的确定场地的地下水位是抗浮设计是否成功的前提,一般做法是,按施工期间的进度来考虑,如果在一年内上部结构能做起来,荷载>浮力,这时仅考虑近5年来,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若荷载<浮力,是一个永久作用,按1/50年一遇水位设计,特殊的建筑物按1/100一遇水位; 2002年我院做的一个大剧院就是按1/100考虑的.另外,抗浮锚杆的有效长度的取值可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表7.2.3.1和表7.2.3.2取值,另外,也可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表6.1.4取值,前者在土体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值要小一些,工程实践中我认为后者要更加合理,受爆破的岩体,只要灌浆质量能保证后,抗拨力不会小,有时反而有提高.抗浮锚杆还是要锚入坚硬岩土层为好,即便按面状布置最好也能锚入岩石内,不然抗拨力太小,比如说淤泥或一些饱和土体能提供的抗拨力实在太小,经济上不合理,防水更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灌浆强度最好与地下室砼强度在一个等级上,否则会在结合部分出现裂缝,成为地下水的通道,给防水带来一定难度.锚筋用二级螺纹钢能得到较大的握裹力但砂浆收缩后与钢筋的裂隙也是地下水的一个上升通道,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解决,谁有好的建议一定要提哈.以前做过一个抗浮设计,在独立基础里面打岩石锚杆,思路按阿基米德定律(荷载-浮力)×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取1.3)÷单根锚杆的抗拨承载力=n(锚杆根数),现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1-20048.6节有较明确规定,如果抗浮锚杆间距不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要考虑群锚作用的影响,一般按0.8折减.个人感觉抗浮锚杆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其中浮力的计算是个难点,比如说粘土中的以结合水形式存在,岩石中的水多以基岩裂隙水存在,通通都按阿基米德定律计算所受浮力是乎不妥.这方面还要听各位同仁的建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确实规定应由地勘部门提供抗浮水位,但是有地勘部门提供的仅仅为勘查期间的实测水位,而非历史最高水位,水位还有枯水期之分,所以作为设计一般考虑选取地面下0.5的统一做法,这点有经验的甲方一般会认可1.地下水的设防水位是取建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2.地质报告中没有提设计水位时,一般取室外地坪的标高,审图时一般没问题。
3.一般采用土水分算,所以“小婿”兄所说的虽不是完全水,但也应按设计水位进行设计。
关于地下室抗浮的计算:我有一工程,上部五层框架,地下一层(局部人防)。
地质报告中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8~1. 1m,地下室高3.9m。
基础采用预应力薄壁管桩。
请问地下室抗浮计算时所考虑的结构的自重是不是为(地下室底板自重+侧墙自重+内墙自重+顶板、梁自重),而不考虑上部结构的自重(比如说上部一层梁、板自重等等);还有就是考虑抗浮计算时假如结构的自重小于水浮力,是不是应该由桩来承受(计算其抗拔力)。
在施工中交代了注意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抗浮措施时,我们也应计算地下室的抗浮吗?望Morgain兄给予指点,本人万分感激!!1)地下室抗浮计算时所考虑的结构的自重:底板+侧墙自重+内墙自重+顶板、梁自重;(2)考虑不考虑上部结构的自重(比如说上部一层梁、板自重等等)看你降水做到什么时候,如果降水一直做到上部都盖好,那要当然考虑上部自重了。
(3)考虑抗浮计算时假如结构的自重小于水浮力,当然应该由桩来承受(计算其抗拔力),不够再设抗拔桩。
(4)在施工中交代了注意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抗浮措施时,我们也应计算地下室的抗浮吗?-抗浮验算是强规,一切以计算书为准。
除楼上所说的外.地下部分要考虑的还有:底板建筑垫层;顶板覆土;桩、承台自重。
地上部分应该考虑,设计时必须指定施工完第N层时方可停止降水。
抗拔桩要考虑抗拔力(盈水期)及正常承载力(枯水期)计算书要分几版:上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如果施工完主体后停止降水的)、水浮力内力,经过相减后的轴力用于抗拔桩设计。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转贴)目前城市建设中建造了大量的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由于涉及到工期和投入的建设费用,设计中与地下室相关的不少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
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这里仅对普通地下室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措施,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一、抗震要求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
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二、荷载取值与组合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
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
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
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
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
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
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
三、外墙计算模型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
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