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流音变训练反思
谈谈对语流音变的认识及重要性

谈谈对语流音变的认识及重要性语流音变是一种使用文化、语言和社会环境中变化的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定义某些语言形式的学习与熟练掌握。
伴随着语言技能发展,语流音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能够提升说话者的说话水平,帮助说话者更好地表达空间感和语言水平。
语流音变是一种语言习得模式,它是一种自然而又有效的语言习得过程,涉及到收集、解读和归类信息,以及将信息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它可以帮助说话者更有效地理解和输入语言,并且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提出言论。
语流音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沟通。
语流音变有助于说话者更好地表达言论,帮助说话者更好地把握空间感和语言水平,它还可以帮助说话者更有效地理解和输入语言,更快融入当地的语言文化环境。
语流音变还可以增强说话者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说话者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
此外,语流音变对孩
子来说也很重要,尤其是习得母语的孩子,语流音变可以帮助他们更
有效地习得语言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语流音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帮助说话者提升说
话水平,帮助说话者理解和把握语言,更快融入当地的语言文化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它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
思想,更好地掌握语言。
因此,学习和掌握语流音变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播音主持的困惑分析——语流音变

播音主持的困惑分析——语流音变作者:辛凯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中旬》2012年第07期摘要: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这四大部分,言语技能也有听、说、读、写等。
某些情况下,口语表达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不仅会对普通话的使用者产生模糊的影像,而且也会对普通话的接收者在语音、意义上产生误区,极大地削弱了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语流音变;普通话;节律;轻声;变调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77-03学习一种语言,如果只是能把每个音素或音位的音发得准确是不行,因为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中,只是一个音素、一个音节地发音,使人听起来像在念字,而不是说话。
我们说话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一连串的音组合起来连续说出来,用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意义。
连续说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适应发音器官的运动,相邻的音常常因为相互影响而使得某个音发生一些变化,于是在日常语流中形成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语流音变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意义中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也就出现了模棱两可的选择。
一、语流音变中的轻声困扰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所有的轻声音节发音都变得短而轻,但并非音高都相同,轻声音节在音高上这种差别往往取决于前一个音节声调的高低。
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后面的轻声音节念半低调(2度),例如“妈妈”;阳平后面的轻声音节念中调(3度),例如“葡萄”;上声后面的轻声音节念半高调(4度),例如“你们”;去声后面的轻声音节念低调(1度),例如“亲爱的”。
问题是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哪些是必须读成轻声的音节呢?普通话测试中的第二大题是读双音节的词,某些双音节词在孤立的环境下并不能确定是否应该读轻声。
语流音变偏误初探及教学建议

语流音变偏误初探及教学建议【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语音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语流音变现象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每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语音规则变化。
但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语流音变现象的研究还不够丰富。
本文会从声调的变调、轻声、儿化以及“啊”的变读等四个方面展开,从中总结出音变的教学方法以及为留学生出现的语音偏误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更好掌握音变规则,进一步说好汉语。
【关键词】语流音变语音教学教学对策一、现实现象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语音都是最为基础的,身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者,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音的教学。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因而声调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赵金铭先生(1987)认为,汉语声调是语音结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和学两方面都不容忽视。
在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在发音上有或多或少的错误。
二、语流音变的定义及分类语流音变产生的原因是人在言语交际的时候要发出一连串的语流,在这种语流中不同的音或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使得相邻的音发生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因为人在说话时都追求省力的原则,为了避免发一连串音而频繁变化发音部位导致的疲劳,从而改变了某些音素的发音。
汉语中的音变现象很多,本文主要谈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音变,即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
三、语流中经常出现的偏误及原因外国学生语流中经常出现的偏误大致分为两类:一、口语说得非常流利,但是洋腔洋调,很不地道;二、每个音节发音都很好,但是一板一眼,拖音严重,尤其是上声,很难连贯且快速地说完一整句话。
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1.汉语语音本身的问题1.上声的难度较大1.上声(215)历来是语音中的重难点。
比如两个上声紧相连。
前一个调值会从214变成35,与阳平相同,如:水果、领导。
外国学生很容易会将两个词分开读,进而影响整个句子的流畅感。
普通话语流音变与训练要求

声调音变训练
• 2.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变 为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
• 例如: • (1)在阴平前:北京 统一 首都 奖杯 普通 • (2)在阳平前:海洋 祖国 讲台 主持 改革 • (3)在去声前:晚饭 感谢 广大 美术 土地 • (4)在轻声前:尾巴 里头 脑袋 伙计 老婆
• (3)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次轻音): 开不开 了不起 说不准 差不多 去不去 肯不肯 请不来 好不好
轻声
•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 (一)轻声的概念及性质: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 它自己独立的声调,可是在语流中,许多词或句子 中的音节发生了音变,整个音节弱化,失去了原有 的声调而读成了一个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现象就 叫轻声。一般地说,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的 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读轻声。
•
洗脸水 水彩笔 打靶场 勇敢者
• 词语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时,开头音节处在被 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 当中音节则按两字组变调规律变为35.
• 例如:党小组 冷处理 纸老虎 小拇指
•
很勇敢 小老虎 老保守 耍笔杆
• 三个以上的上声字相连也是如此。
• 例如:买把雨伞 我很了解你
普通话语流音变
• 6.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 • 例:进来 出去 跑上来 走下去
声调音变训练
• 一、声调音变训练 我们的语言常是音节与音节相连的。在语
流中,音节连续发音时,由于邻近音节声调的 相互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 而与单字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就叫做“变调”。
例如“组”“长”连着念,听起来像是“族长”, 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影响引起的。 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英语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解析

英语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解析杨屏【摘要】想要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仅仅只掌握44个音素的发音和单词拼读是达不到目标的.初高中期间教师只注重学生笔试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口语技能方面的培训,因而大一新生的口语技能总体较差.通过对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让学习者了解发音在孤立形式和在话语中的异同,掌握节奏、同化、弱化、重音以及连读在话语中的综合运用,使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实现质的提高.【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6)005【总页数】7页(P92-98)【关键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语音教学【作者】杨屏【作者单位】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英语语音课程为语言基本技能课程。
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技能训练和练习为主,从听辨音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掌握音素发音的要素和方法,通过听辨音练习、模仿练习等手段使发音基本准确,并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以及陈述句和祈使句的语调。
而话语连贯语流不是单纯地把一个个单词清晰地发出音来就可以了,由于受节奏、同化、弱化以及连读这几个方面对单词的作用,语流中的单词会发生一些音变。
笔者希望通过对英语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让学习者了解英语节奏、同化、弱化、重音、连读等现象和规则,了解发音在孤立形式以及话语中的异同,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音变规律运用到话语中。
英语学习者,不仅要能够掌握44个音位,还要能够熟练运用由语音环境决定的各个音位变体。
一个不能运用英语音位变体的人,就是练破嗓子也说不出地道流利的英语。
要使学习者在口语表达技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一、英语语流音变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时并非是将每一个单词孤立地发出来的,而是连续不断地发出若干个音,这种现象称之为语流。
例如:Both of us went out.读成[b在连贯的话语语流中,一个音在话语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人语速的快慢、音的高低和强弱会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语音在语流中因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叫语流音变。
《普通话语音训练》第三章 第四节 语流音变

▲ 3.中重轻式
▲ 中重轻音格式的三音节词,它的结构特征是:末尾一个是轻声音节。根据 双音节念读的方法,轻声音节前一个音节要重读,因而这类三音节词的第 一个音节要读得适中。
▲ 同学们tóngxuémen
老乡们lǎoxiāngmen
▲ 笔杆子bǐgǎnzi
小伙子xiǎohuǒzi
▲ 儿媳妇儿érxífur
▲ 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它附在其他之后,在书写形式上不标调号, 但它有调值。轻声的调值不是固定的,而是依靠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 定的,因而其调值有多种情况。
▲ 1.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和去声时,后面的轻声为半降调,调值为 31。
▲ 阴平+轻声:称呼 妈妈 东西 休息 知道 跟头
▲ 阳平+轻声:裁缝 爷爷 神气 柴火 麻烦 馒头
▲ 1.中重式
▲ 普通话中一般双音节词语都念中重音格式,数量占大多数。念这类词时,前一个音节不要念得过 重过长,要注意第一个音节是上声或去声的音变,注意第二音节为上声的调值(214),必须念全。
▲ 广播guǎngbō 朗读lǎngdú 恼怒nǎonù
▲ 勇敢yǒnggǎn 请帖qǐngtiě 水塔shuǐtǎ
▲ 去声+轻声:刺猬 爸爸 道士 吓唬 计较 木头
▲ 2.当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时,后面的轻声为半高平调,调值为44。
▲ 姐姐 点心 尾巴 补丁 剪子 脑筋 枕头 养活
▲ 认读下列词语,注意体会轻声音节的调值。
▲ 风筝fēngzheng 抽屉chōuti 哆嗦duōsuo
轻声的性质
▲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它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 特有的音高形式,听觉上显得轻短模糊。因此,轻声的性质与一般的声调 很不相同。一般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轻 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除此之外,音长变短,音 色也有某些变化。
播音主持普通话训练:语流音变讲解

语流音变训练第一讲一、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具体表现形成共五种: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和词的轻重格式发音二、轻声训练1.什么是轻声: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
举例:地道大意人家2.轻声音节出现规律A.语气词“吧、吗、啊、呢”等举例:你干嘛啊?好吧开门哪真的呀好哇B.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举例:他的悄悄地高得很坐着去了来过c:名次后缀“子、头、巴、们”等举例:扇子桌子石头木头尾巴下巴孩子们同学们D:重叠式动词、名次的后一个音节举例:瞧瞧尝尝抱抱试试猩猩宝宝舅舅E: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素或词举例:出来进去上来下去躲开站起来走上去跳下来F: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素或词。
举例:地上底下家里门外柜子上沙发下抽屉里房间外G: 约定速成的常用双音节词举例:麻烦商量窗户奴才明白萝卜吆喝包袱3.练习有一个姑娘,长得漂亮,皮肤娇嫩,身材苗条,出落得像牡丹。
她聪明又活泼,漂亮又乖巧。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姑娘到亲戚家玩,认识了一位洒脱、有出息的男人。
他眼睛近视,戴着一幅眼镜,长得白净,看上去斯文、有学问。
姑娘喜欢上了他,眯缝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扭捏着卖弄脸蛋儿。
谁知那男的很不自在,也不搭理她。
姑娘着急了,想了个主意,等那男的走后,打听了他的名字和他的情况,才知道他是正经的男人,说话随和,经济宽绰,但有点儿做作,喜欢穿花哨的衣服,姑娘还知道这男的有个要好的朋友,正好是自己的街坊。
第二讲儿化音训练一、什么是儿化音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例如“点儿”不是发成两个音节dian er,而是发成一个音节diar。
语流中的几种音变现象再分析

语流中的几种音变现象再分析作者:刘斌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传统的语音学对语流音变现象的分析解释大都语焉不详,随着实验语音学理论的发展,奥哈拉提出的“时间错配”可以为语流音变的同化、异化和增音现象做出更贴切的解释。
关键词:实验语音学时间错配语流音变在对中国大陆通用的几种语言学教材①的查阅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对于语流音变现象都讲述得非常模糊,只是列举了语流音变的几种现象,而对于为何会产生这种音变现象却语焉不详,仅仅将语流音变的定义作为其基本立足点,未能将实验语音学中的一些新发现用于语言教学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朱晓农(2010:1)认为,“语音学就是实验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肇始于19世纪初,吴宗济(1981:11~16)认为,实验语音学即以实验为手段,对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波进行静态的分析。
通过对仪器的使用,将无形的声波转化为有形的波图,使审音更加精确。
罗常培(2009:154~155)有一段话,认为“前人操术弗精,工具不备,或蔽于成见,或囿于方音,每致考古功多,审音功浅!自近代语音学兴,而后分析音素,可用音标以济汉字之穷;解决积疑,可资实验以补听官之缺,举乏声韵现象,皆可据生理、物理讲明。
从兹致力,庶几实事求是,信而有征矣”。
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观点对部分教材中涉及的语流音变做补充。
一、“时间错位”理论奥哈拉(Ohala,John)(1983:207~208)在他的文章The Origin of Sound Patterns in Vocal Tract Constraints中谈到了一种“时间错位(Epenthetic Stops)”现象。
他认为唇、舌头以及声门会由于惯性、肌肉的松紧状态和神经肌肉控制系统(the neuromuscular contral system)需要一定的时间分辨发音部位,而导致发音部位的错位。
这种错位现象会使得在一个音位的停顿处产生出与该音位相近的音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流音变训练-儿化》的教学反思
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冬梅
11月28日下午第六节在学校的阶梯教室,我给学前教育13(3)班上了一节“语流音变训练——儿化”的公开课。
在普通话中,“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由于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而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儿化是必考的内容。
所以我对此内容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桂平是一个以粤方言为主,兼有客家方言,闽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区。
在桂平的所有方言中,没有一个音节是翘舌音,儿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更没有了。
所以对于本地方言区的学生来说,要学好儿化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儿化的教学中,通常采取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授课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进行儿化音节的发音训练,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口语中不能熟练运用儿化词语。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不妨在技能训练之前先讲授一些儿韵、儿尾和儿化韵的形成和使用知识,以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讲练课我先对学生分析了儿化韵发音的变化规律,然后开始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儿化韵练习。
现在就这节课中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反思。
反思一:在课堂上我仔细地观察学生,发现她们对于音变的规律掌握得很好,朗读的声音响亮,表情自信。
在之后逐个检查的环节中,发现只有“韵尾音素是ng”的这种情况还有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好,其他的五个音变规律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
这说明了先教会学生掌握音变规律再去练习的教学效果在语音课上是非常有用的,比漫无目的无针对性的一味去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反思二: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
也许是因为这种语音现象在本地方言中不存在,想一探究竟吧。
她们从上课一直到下课都很活跃。
本想与平时一样快节奏地逐个检查全班同学掌握的情况,没想到还剩下少部分同学时,学生用的话筒突然没电了。
这是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的表现。
这件事提醒了自己每次课前做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反思三:本节课的导入我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
虽然效果也不错,可如果我采用的是小品的方式效果就会更好。
在课前我也考虑过用表演的导入方式,可最近我们的学生事情太多了,她们要排练各种演出的节目,还要准备唱歌技能大赛,再找她们准备小品就更增加她们的负担了。
所以这个想法我就放弃了。
下次如果再上这个内容我应该尽量实现我的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