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抗战的指导思想
抗战建国纲领

1、《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件,是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政治纲领。
该纲领系统阐述了国民党的抗战政策,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动员、教育七项,共33条。
其总口号是“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强调抗战和建国应同时并进。
在抗日方面表现了积极态度,但对发展民众抗日运动加以种种限制。
它集中反映了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的指导路线。
2、减租减息:中共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团结了地主,增强了抗战力量,也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3、精兵简政:抗战时期,中共为解决财政困难而实行的一项政策。
精兵,就是缩编主力部队,充实连队,加强地方部队和发展民兵。
简政。
即为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实行合署办公。
通过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负担。
4、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爱国民主党派之一。
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定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4年秋,改称“中国民主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民盟起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核心作用。
1947年10月,国民党内政部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
1948年1月,在香港重建组织,成员主要是文教界知识分子。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建国后,团结、推动盟员及所联系的群众,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乡村建设派: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一批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中间派别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貌,提倡并实践的一种对乡村的文化教育运动。
晏阳初主张用教育手段来复兴农村、复兴中国,并在河北省定县搞了平民教育、县政建设试点。
梁漱溟试图用儒家思想解决中国落后问题。
他系统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并在山东省搞了试点。
高中历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第六讲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 .实行“三三制”原则C .开展整风运动D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2 . 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 .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C .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 .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3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中共七大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 .“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 .北伐战争B .解放战争C .抗日战争D .十年内战5.1937 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的根本原因是A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B .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 .摆脱国内经济危机D .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6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 .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 .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D .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7 .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洛川会议8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抵抗日本侵略B .是否依靠人民群众C .是否合作抗战D .是否积极抗战9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0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 .实行全民族抗战B .战争的正义性C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 .正确的战略战术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A . 1939 年底B . 1940 年秋C . 1941 年初D . 1943 年夏12 .造成抗战时期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B .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C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D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整顿学风B .整顿党风C .整顿文风D .整顿浮夸风E .整顿贪腐风2. 毛泽东在 << 论持久战 >> 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A .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B .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C .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D .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E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存在3 .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B .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C .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E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损失惨重4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 A .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B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C .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 .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E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5 .下列关于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B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 .敌后战场转变为正面战场D .正面战场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日军的作用E .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降低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提出了三大口号,其内容是A .坚持斗争,反对妥协B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C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D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E .坚持向前,反对退步7 .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 .统一战线B .土地革命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E .党的建设8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其主要表现是A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 .实行“三光”政策C .控制铁路交通D .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土地及农产品E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9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A .抗战的领导不同B .抗战路线不同C .作战方式不同D .战略地位不同E .战场范围不同1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A .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的陆军的 74% 以上B .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 万人中,有 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C .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D .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E .美英法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11 .下列关于延安整风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B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E .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简答题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2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3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分别做出的反映是什么?4.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 其影响是什么?5.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何不同 ? 结合事变发生的背景及结果说明上述策略的正确性,其共同作用如何 ? 说明了什么 ?6.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四、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1937年一1942年侵华陆军在日本陆军总数中所占比例: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它地方?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业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练概念】1.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________》内容: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2.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年召开的________会议上。
3.中共七大(1)背景:为了总结中国抗战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3)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练能力】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企图的作战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2.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该战役由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统一指挥,参战部队包括晋绥军、国民党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共计20余万人。
战役历时二十一天,中国军队伤亡十余万,首创歼敌逾万的纪录。
忻口战役突出反映了( )A.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C.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持久抗战方针产生了积极效果3.徐州会战期间,日军抽调了华北一带的大量兵力,八路军趁机迅速开辟了华北战场,人数由3万多人很快发展到15万人。
到1938年底,晋察冀、冀西北、晋鲁豫、山东、晋西等十几块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
这说明( )A.正面战场的作战促进敌后战场的开辟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扭转了华北战局D.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全面超过国统区4.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路线一、背景1931年9月,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7年7月,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中国。
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需要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者。
国共两党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路线,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
二、主要内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各个政治派别、各个社会团体所组成的。
国共两党在领导下,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抗战前期,即1937年到1938年底。
这个阶段主要是由国共两党及其他各个政党、社团、团体组成的核心统一战线。
第二阶段是从1939年初到1940年底,因为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矛盾,日本军队实行“估衣散骑”政策,所以国共两党需要扩大统一战线,吸收更多的政党、团体和人员。
在这个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军事斗争得到了明显的进展。
第三阶段是从1941年到1945年的抗战胜利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统一中国人民,打赢抗日战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方针是“抵抗日本侵略,解救民族危亡”。
在这个基础上,有以下几点:(1)全国人民都要团结起来,共同打击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2)国共两党必须坚决合作,共同领导统一战线,共同制定抗战方略,共同指挥人民军队进行战斗。
(3)各个政党、社团、团体都要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共同的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4)密切军民关系,坚决执行人民战争路线,发扬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1)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这个思想强调了“团结抗战,进步团结”的重要性,提倡“团结、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认为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内容要求〗“1.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⑴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⑵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西安事变重要历史意义。
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及历史意义,树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民族观念。
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
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争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①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时空观念)②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国共合作、井冈山道路的创建、遵义会议及长征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革命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的转变,理解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④通过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专题0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2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① 国民革命军②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③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④ 中国人民解放军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军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故① 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排除含有① 的选项 ABC , D 符合题意,故选D。
2.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 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府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材料表明()A.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 国共两党实现联合抗日C. 重庆谈判取得重大成果D. 北伐战争揭开序幕【答案】【解析】题干中有时间提示“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 ,中共中央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谈判结果,把共产党的红军改名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八路军。
说明国共两党军事上合作。
结合课本所学,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联合抗日。
选择答案 B。
3. 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后人去纪念②在此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④此会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而共产党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抗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中,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牺牲的八百壮士表明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后人去纪念。
故① 认识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③ 认识正确;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故② 认识不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④ 认识不正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展开的一次重要合作。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奋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从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以及合作的意义和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的重要性。
一、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国共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当时中国内部存在着战乱和强权政治的问题,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面临着严重威胁。
国共两党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旨在推翻外来侵略者,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振兴。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推动了各抗日党派的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格局。
两党共同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制定了抗战总方针和战略计划,合作抵御日本对华侵略。
同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共合作的效果是显著的。
合作使中国战线得到加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坚实的抵抗基础。
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协同作战的机制,有效地对抗了日本侵略者。
此外,合作还促进了军队建设和战争物资的供应,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的意义和启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不仅取得了战略的胜利,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国共合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这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
其次,国共合作加强了两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长期的合作中,国共两党逐渐摒弃了过去的矛盾和分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

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被认为是中国取得胜利的关键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并分析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共同抗日的背景和意义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
在战争初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分歧和矛盾。
然而,当日本侵略军强大而残暴的进攻威胁到中国的生存时,国共两党都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
国共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两党的团结,也有助于凝聚全国人民抗战的力量。
党派合作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政治统一,也为军事行动和社会动员提供了组织基础。
共同的敌人使得国共两党共同呼吁民众投身抗战,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战大联合,使中国抗日战争获得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争动员能力。
二、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统一战线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为了团结更广泛的抗日力量,国共两党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囊括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政治力量,成为国共合作的重要平台。
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国共两党构建抗日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其他抗日党派和人士的合作,国共两党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和智慧,形成了抗日战略的共识和指导思想。
统一战线也为党内外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抗战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三、深化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境内辽阔的山河地貌为游击战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游击战争的作用,并通过统一战线的合作,加强了游击战争的组织和领导。
游击战争是国共合作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军,通过隐蔽、机动的战术,有效地消耗和打击了日军的实力,形成了对日本军队长时间持久斗争的战略局面。
游击战争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提供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和人才培养基地。
四、抗战文化的形成与壮大在抗日战争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指导思想
• 三、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
• 敌后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地方武装、 民兵。
• 游击战争:偷袭、渗透,麻雀战,地道战, 地雷战。
• 有利于发动人民群众,形成全民族抗战的 大局面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 正面战场特征 • 大型阵地战为主。以消耗日军人员、装备 为目的。 • 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要阵地,这一点从当 时日军的宣传就可以看出。有些人职责蒋 为什么不采用游击战争。不过话说回来蒋 的军队装备较好,是有正规番号的军队, 他肯定首先考虑正面对抗的作战方式,而 不是敌后游击。
所以共产党在抗战中能够深入敌后,营造出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相比而言国民党的抗日则是以政府为主导。
国民党支不支持全面抗战?
• 据蒋介石的《庐山抗战宣言》: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 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 沉着,准备自卫。” • 从这个宣言可以看出,国民党也支持全民 族抗战,但是要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之下。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指导思想
•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 《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 略相持,战略反攻。
• 客观的把握了中国抗战的发展规律,给予 当时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 蒋介石也有持久抗战的思想,不过他的持 久战观点与毛泽东的并不相同。
蒋介石论持久抗战
• “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 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 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 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 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 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选自1932 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 • “吾人坚信,公理终必将战胜强权,抗战到底,至 最后一寸土与最后一个人,此乃吾人固定政 府。” ——选自1937年11月24 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的陈词
国共抗战方针的对比
共产党与国民党
• 单就抗日战争而言,国军主要负责正面作 战,而共军主要负责敌后抗战与游击战争。 关于在抗战中是中共起决定作用还是国军 起决定作用,这里不做讨论。本篇主要介 绍共军、国军在抗日战场中的知道思想和 方针策略,孰优孰劣,请大家明鉴。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指导思想
• 一、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中共相信,只有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 团结之群体,让人民来抗击日本,方能从根 本上战胜日本的好不好?
• 总结来说,蒋的持久抗战策略,是以空间 换时间,坚实依靠中国的人员、地理优势 不断蚕食消耗日军,以达到战胜日军的目 的。蒋的抗日方针,虽然没有像《论持久 战》中那样统筹全局,大义凛然。但却非 常实际,符合当时中的国情。美中不足的 是,蒋的抗日方针是以政府、正规军为主 导,忽略了民间抗日势力的力量,这也使 得持久抗战之路更加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