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抗战事迹
十大将之粟裕

• 1942年1月中旬,率第一师指挥机关转移到苏中第四分 区,具体指导第四分区的反“扫荡”斗争。 • 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第六师部队统一由 第一师指挥,第六师番号不变。 • 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5月 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 改称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长。 • 6月3日 指导第一师第七团进行斜桥伏击战,歼灭日军 70余人、伪军140余人,缴获平射炮1门。6月5日向新四 军首长建议,乘日军发动浙赣路战役、国民党军队向南 溃退之机,新四军主力向苏浙皖边区发展。 • 9月25日 指挥第一师第三旅一个团进行谢家渡战斗,歼 灭日军南浦旅团第五十二大队大队长保田以下110余人。 • 10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电示:“一、六两 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同志统一指挥”。
• 1937年9月19日 与国民党遂昌县政府代表谈判,达成共同抗日协议。 9月23日 率红军挺进师一部和地方干部告别遂昌县。 • 10月10日抵达平阳北港,与刘英会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 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11月―12月,兼任抗日 救亡干部学校校长。 • 1938年3月18日,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 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 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 4月28日,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 后执行侦察任务。 • 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 • 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 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 • 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 1939年1月6日 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歼敌31人。8日,指挥横山战斗, 歼敌50余名。20日,率第二支队奇袭官陡门,击毙日伪军200余人, 俘敌57名。 • 4月10日,组织指挥狸头桥战斗,毙伤日伪军70余名。 • 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10月4日,指挥第二支队第 四团一部在沪宁线上的伏击战,歼敌110余名,炸毁火车一列。
粟裕抗战纪事

跃马苏中定乾坤

跃马苏中定乾坤作者:仇俊琴来源:《世纪风采》2017年第10期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自1927年投身国民革命起,历经战火洗礼与革命熔铸,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他所指挥的孟良崮、淮海等战役成为我军的经典战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1940年7月,粟裕随陈毅一道渡江北上,一步一步走进东台三仓。
作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三仓是粟裕领导苏中军民抗战的常驻地。
他指挥若定,战功彪炳;身居高位,心系百姓。
他以自己的言行风范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然丰碑。
黄桥决战进苏北1939年2月,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党中央指示,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为贯彻“向北发展”的战略意图,陈毅、粟裕开始部署过江。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与先期北渡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建立起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制造的军事摩擦。
1940年10月3日,韩德勤组织3万多兵力攻击黄桥,妄图将立足未稳的新四军驱逐出苏北。
新四军当时仅有3个纵队,约7000余人,其中战斗部队只有5000余人,加之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中间势力尚有2万多兵力,一旦战事不利,随时会助韩夹击,形势极其严峻。
陈毅、粟裕决定“独立决战,迅速歼灭韩主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战役伊始,粟裕抽调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留四分之一兵力固守黄桥。
3日下午至4日下午,韩德勤军第三十三师猛攻黄桥东门。
新四军第三纵队连续七次击退韩德勤军冲锋,并将韩德勤军反击出阵地。
在及时赶到的江南新四军第四团三营的援助下,三纵指战员转守为攻,顽军狼狈溃退。
黄桥东门鏖战之时,韩德勤军独立第六旅3000余人以一字长蛇阵向黄桥前进。
该旅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
陈毅、粟裕把这支反共劲旅作为首歼对象。
粟裕在对日作战中亲自指挥的几次重要战斗

粟裕在对日作战中亲自指挥的几次重要战斗作者:赵劲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4年第9期赵劲粟裕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
全国抗战爆发后,粟裕率领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韦岗伏击战1938年6月15日,经过3个雨夜的急行军,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达江苏句容的下蜀车站,并连夜实施破路作业,京沪铁路交通为此中断达数小时。
按照计划,先遣队破路后即可撤退,但粟裕临时决定在附近的韦岗组织一次伏击战。
这是因为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从镇江到句容的公路运输相当繁忙,而公路所穿过的韦岗一带尽管树木稀疏,但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小土丘,可用于隐蔽埋伏。
以粟裕多年从事游击战的经验和眼光来看,他认为这是一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地形。
当时新四军还从未与日军面对面地打过仗。
新四军的装备很差,整个先遣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余枪支都是旧的,有的缺少瞄准器,有的为便于打游击,长枪已锯成了短枪,还有的是埋在地下许久、刚刚才挖出来的。
实事求是地说,先遣队并无在韦岗打伏击战并一战成功的把握,更何况是在计划以外的战斗。
先遣队本来有一架电台,做类似的决定粟裕需要向上级请示报告,那样的话,上级未必会同意,但正好行军途中电台灯泡烧坏了,这就为粟裕“先斩后奏”创造了条件。
在伏击战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事先想不到的问题。
新四军与八路军不同,他们由留守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员组成,对正规战的技术已然有些生疏,加上又没有时间在皖南整训,仓促投入实战,马上陷入了手榴弹投不远、步枪也打不准的窘境。
相比之下,先遣队在韦岗伏击的日军车队,属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
该旅团参加过淞沪会战,尽管都是炮兵或辎重兵,但官兵的军事素养很高,射击技术非常精准,只要在两百米范围内,均能命中目标。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导视:他是一位共和国传奇名将,从湘西大山中的尚武少年,到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军旅生涯?这位驰骋疆场的战略家,又曾经历过怎样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本期《军事纪实》正在播出三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讲述战神粟裕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
粟裕大将(上)(录音)粟裕:主席也说过,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这是35盘从未被公开的录音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晚年回忆。
在这些录音带里,他讲述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危机时刻,和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并由此阐述了对未来战争的深入思考。
2006年春天,将军的家属首次将这些珍藏的录音带公开,使我们有机会更加了解这位将军的内心世界,和他波澜壮阔的戎马征战的传奇一生。
他就是共和国大将粟裕。
侗歌声声高亢优雅,饱含着湘西5000年的历史沧桑,闪烁着多民族人文精神的辉煌。
公元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湘西会同县芙蓉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殷实的侗族之家。
粟裕10岁的那一年,全家迁居于会同县城,父亲对聪明伶俐的他,寄予了很大希望,让他管理家庭账目,承继家业。
然而,少年粟裕,更渴望仗剑天涯,除暴安良,到外边的世界闯一闯。
当时远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每年都要到会同县选拔两名学生,粟裕初试被录取了。
母亲看着录取通知书,迟疑地说,现在外面不太平啊。
1924年1月,17岁的粟裕瞒着父母一口气走了100多里山路,来到洪江码头。
这时他才发现,身上连买一张船票的钱都不够,粟裕只好向家人求援,措词坚决,如果家里不同意,讨米也要去求学。
深深地爱着儿子的父亲妥协了,他把粟裕叫回家,为他凑了几十块银洋,还特地办了酒席,请来亲戚朋友为儿子壮行。
那天晚上,父亲哭了,他们父子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看似平常的送行,却把儿子的一生送进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成了父子生死诀别的离伤。
我心目中的名将之粟裕

我心目中的名将之粟裕个人简介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
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
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
主要功绩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解放战争创造奇迹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
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
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
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
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评价人民对粟裕的评价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毛泽东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
粟裕人物简介

粟裕的革命贡献摘要——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这是对粟裕将军在战争岁月里的最好写照。
粟裕将军也曾立下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
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很是让人感动,不愧为智如张良,才如韩信,义如关羽。
粟裕将军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
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粟裕将军的成就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在军队高级领导团队中是年即较小的一位,但却年少有为,机智过人,更是有“小诸葛”的称号。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用兵战略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①当时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其中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
但在这个战役中却被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其中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8年,在城南庄会议上粟裕更是斗胆陈直,否定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后来毛泽东听取了粟裕的意见,改变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再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
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活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
近代史人物评价之常胜将军粟裕

中国近代人物评析——常胜将军粟裕姓名:林欣健学号:1301010058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回顾这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也正是这种种的改变,才成就了今天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然而,回过头来,那些曾经为我们创造如此美好的人,却与我们越发的遥远,甚至被人淡忘。
为了记住他们,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铭记那段刻骨的中国的近代风云,我最近翻阅了许多的资料,终于,我找到了我想要向大家分享的人。
‘这个人原本是非常单纯而干净的职业军人,有人说,放在战场,他有着鱼归大海般的自在,而离开了战场,就像是鱼游上了浅滩。
’——这是来自凤凰台一档节目的开篇介绍。
而说的这个人,就是粟裕,一个位列开国大将之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
可能到了现在,许多人都忘却了他,这位为新中国建立付出无数血汗的人,可历史终会记住他,不仅仅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他的品德,胸怀以及境界,首先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个“并不为现代人熟知的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于一个算不上富裕的地主家庭,然而,他并没有收到家族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下,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然而因为国民党的反共行动,许多学生都被抓了起来,有的甚至被当场枪杀。
然即将遭到围捕的他率领着一群学生从下水道逃了出来。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粟裕是最后一个走进下水道的人,可在那种已经可以听到国民党搜捕声的紧张时刻,他依然能够记得将下水道口盖上,可见在当时如此紧张的时刻,他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思绪,这也体现出了他以后战争之路上一路凯歌的必要素质。
在此之后,粟裕参加了共产党起义军,并跟随这朱德参与了三河坝分兵,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追捕,许多起义军的士兵都纷纷抛下队伍,自己逃窜,然而此时的粟裕坚决的留了下来。
在天心圩突围之后,辗转了几个年头,粟裕登上了井冈山,跟随着毛泽东等人一同战斗,就在此时,粟裕的光芒开始浮现在毛泽东是视线之中,在粟裕刚到井冈山的两个月后,国民党组织了10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而粟裕被分配到了争夺七溪岭这个山头的任务中去,然人数上的差距使得我军始终无法攻下山头,就在这时,粟裕做了大胆的想法,从山的另一边峭壁上绕后围攻国军,可最终登上山头的只有区区九个人,粟裕就这样带着9个人冲进敌方阵地,正在休息的敌人瞬间乱了手脚,可他面对的是200多个敌人,倘若他们缓过神来,后果不堪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粟裕抗战事迹
篇一: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张雄文
被毛泽东称为“最会带兵打仗”,刘伯承称为“最优秀将领”的粟裕,是唯一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公开尊为“常胜将军”的将领。
他在解放战争中以炉火纯青的战役指挥,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打掉了蒋介石807万军队中的245万,占总数的30.6%,居于全军四个野战军之首。
名将当然不是天生或军校培训而来,也非高级别的官衔职务所能衍生而出,而是长期一线战争实践砥砺的结果。
之前的八年抗日战争中,粟裕同样表现相当出色,与八路军将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赓、左权、聂荣臻、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人一道号称“中共十大抗日名将”,是新四军中唯一入选的将领。
这些将领中,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尚志和八路军的左权很早便牺牲,林彪打了平型关和广阳战役后便因负伤于1938年回到后方甚至前往苏联长期休养,彭德怀、刘伯承、陈赓、聂荣臻则于1943年返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直到抗战结束才返回前方,粟裕成为唯一始终在前线坚持了八年作战的将领。
一、韦岗战斗: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战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后,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长征到达北方的主力被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则被集中起来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不过万把人,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实际负责二支队。
二支队下辖两个团,仅有1700余人。
1938年4月,集结完毕的新四军准备出征时,日军已击破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占领上海、南京,开始窥伺徐州,预备打通津浦线。
长江以南的新四军3个支队计划开赴江苏长江以南地带,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出征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新四军实际最高负责人项英组建一支先遣支队,先期出发,进行战略侦察,宣传抗日主张,了解日伪情况和风俗民情等。
先遣支队司令的人选,项英几经踌躇后,报请毛泽东批准,在几个支队正副司令员中最终圈定了红军时期已是军团参谋长,善于野战的粟裕。
粟裕由此踏上抗日的征途。
他带上这数百人挺进江南时,日军正向内地大举推进,蒋介石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节节败退,“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令粟裕义愤填膺。
完成战略侦察任务后,他主动求战,考虑如何打一仗,以振奋江南沦陷区老百姓的信心。
在将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京沪铁路破坏40米,使其中断数小时后,他马上又决定在镇江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多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此处蜿蜒而过,日军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多达五六十辆。
粟裕挑选了百余名精干人员,亲自带队乘夜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
第二天上午8点多,在中国尚未遭逢劲敌,如入无人之境的日军车队大摇大摆进入伏击圈。
粟裕当即下达攻击命令,仅半个小时便解决战斗,击毙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
深知日军很快将增援,粟裕下令迅速分路撤退。
当17卡车日军外加飞机、坦克前来助阵时,新四军早已无影无踪。
韦岗之战战果并不大,但因一是江南新四军的第一仗,二是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完全能打胜仗,因而这一战斗声名远扬。
除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下令“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外,蒋介石也不得不传来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
二、小丹阳之战:日军惊呼“新四军是个神”
先遣支队完成任务后解散,粟裕回到了已开赴江南前线的新四军二支队。
1938年6月,国民党军和日军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开始。
作为友军,力量不大的粟裕在敌后积极动作,以一系列战斗行动配合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作战,诸如伏击日寇军车,首创新四军活捉日军记录,牵制了日军的不少兵力。
日军没想到早已“肃清”的江南冒出一支神出鬼没的军队,因而调整部署,调动步骑兵4500人和轰炸机20余架,兵分八路,水陆并进,
意图围歼粟裕的二支队于小丹阳。
粟裕则采取三年游击战时期的“敌进我进”战术,分散为三路人马袭击日军后方当涂、陶吴和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袭击中华门。
日军气势汹汹扑到小丹阳,不见一个新四军官兵的踪影,而后方却连连告急,只得匆匆撤兵回防。
粟裕乘机又下令追击,连克小丹阳等多处村镇,毙伤敌50余人,自己则毫发无损。
他的游击战令日军胆战心寒,日军无奈地说:“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
三、官陡门战斗:8分钟解决战斗
粟裕随即又“神”了一回,1939年1月领兵奇袭官陡门,仅8分钟便鸣金收兵,破军杀将,大获全胜。
官陡门是安徽芜湖东北郊一座乡间小镇,与湾里机场和京芜铁路相邻。
小镇东西长百米左右,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溪穿镇而过,将小镇切成两半。
因地形险要,日军在这里驻有重兵,拱卫芜湖。
他们还在左右两侧四、五公里处,另设置了两个据点,与官陡门互为倚角,易守难攻。
粟裕盯住了官陡门。
他认为,日军觉得这里固若金汤,防范比较麻痹,正是可出奇兵之处,因而决定亲率一个团拔掉这一据点。
篇二:《抗日名将粟裕》书评
铭记先辈事迹缅怀抗日“天神”——读《抗日名将粟裕》有感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抗日名将粟裕》一书,是一位基层且普通的自诩为“革命先烈的守墓人”——何苏平所创作。
该书稿采用章回
小说的手法,从粟裕受命担任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至力主对日最后一战,共四十个章回,较全面地叙述了粟裕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作品。
笔者读后,为之振奋,为之鼓舞,为之感慨;为该书史实准确、资料可信、文字简练叫好!更为该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诠释粟裕将军为何被日军尊为“天神”而叫绝!
全书翔实地展示了粟裕将军如何三次受命先遣打豺狼,先后创建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长期负责一个战区的工作,擅长出奇策、献奇谋、用奇兵、创奇迹、建奇功;充分表现出其非凡的领导、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政治、军事、战略水平。
尤其是粟裕将军在与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国际大都市上海,仅一江之隔交通便捷的平原水网地带且无险固守的苏中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长期独立地担负着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的领导和指挥的重任。
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海上根据地的开辟最具典型意义,且贡献独特。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粟裕将军善于用政治家的头脑,军事家的思维,战略家的眼光,革命家的胆识,将党的建设、人民民主政权建
设、军队建设与地方武装建设、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块坚强前哨阵地,完全起到了“汉高祖的关中”的战略作用。
全面展示了粟裕将军驾驭全局,掌握未来的战略才能;表明了他作为
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而最令笔者为之感慨的是,粟裕将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品德。
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是:粟裕将军不但尊重和关心放下屠刀的日军战俘松野觉,而且耐心教育和改造他自觉自愿为抗日出生入死,最后松野觉英勇牺牲在车桥战役中;而在谢家渡战斗中,日军保田中佐所部全军覆灭后,粟裕将军亲自掏钱为保田中佐买来棺材,同时命令部队把所有战死的日军尸体整理好(整整装了三条船),运送到南通日军司令部。
就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也不得不佩服粟裕将军的宽仁厚德。
难怪日本军人崇拜和敬仰粟裕将军,并尊他为“天神”了。
该书给了网上那些叫嚣“粟裕如果有本领不要打内战,跟日本鬼子打的时候他躲到哪里去了”的无知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粟裕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贡献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篇三:近代史人物评价之常胜将军粟裕
中国近代人物评析——常胜将军粟裕
姓名:林欣健
学号:1301010058
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回顾这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也正是这种种的改变,才成就了今天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然而,回过头来,那些曾经为我们创造如此美好的人,却与我们越发的遥远,甚至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