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量浓度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浓度PPT精品课件

物质的量浓度PPT精品课件
B.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量筒中,边搅拌, 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 mL
C.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 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 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 mL量筒量取40 mL 5 mol·L-1NaOH溶液, 倒入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 mL蒸馏水,不断 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变式应用 1.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A.1 L水中含有l mol硫酸
B.1 L溶液中含1 mol H+
C.将98 g硫酸溶于l L水所配成的溶液
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A选项说法错误, 不是1 L水,应该是1 L溶液;B选项,溶液的体积为1 L 时含有2 mol H+;C选项的错误仍在98 g H2SO4溶于1 L 水,溶液的体积不清楚,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说不 清楚;D选项正确,因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故98 g就是1 mol。
三、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1.分析依据
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抓住配制原理:cB=
nB V

c(NaOH)= nNaVOH=MmNNaaOOHH·V ,其中M不变,不规范
的操作过程会导致m(NaOH)和V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
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2.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答案:B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使用胆矾配制1 L 0.1 mol·L-1 CuSO4溶液,正
确的做法是(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于1 L水中 B.称取胆矾25 g溶于1 L水中 C.将25 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溶液稀释到1 L D.将16 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浓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物质的量浓度(C)= 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其中,物质的量用摩尔(mol)表示,溶液的体积用升(L)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用于描述溶解物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在溶液中,溶质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以用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质的含量。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摩尔/升(mol/L),也可以用克/升(g/L)表示。

当用摩尔/升表示时,物质的量浓度也被称为摩尔浓度或摩尔质量浓度。

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例如,如果知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溶液的体积为2 L,那么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 0.5 mol/L × 2 L = 1 mol因此,该溶液中含有1摩尔的溶质。

在实际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常常用于制备溶液或调节溶液的浓度。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节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以及溶液的体积来达到所需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还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质量(M)其中,溶液的质量包括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可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如,已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溶液的质量为100 g,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g/mol,那么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 =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体积× 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质量= 0.5 mol/L × (100 g / 20 g/mol) =2.5 g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 = 2.5 g / 100 g = 0.025因此,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25。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与稀释4.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际问题中的浓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如溶液稀释、浓度测定等。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表现。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公式及案例。

2. 练习题:提供多种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知识。

3. 案例分析素材:选取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第3课时:案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3. 第4课时: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第5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反馈,了解掌握情况。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n 1000a ρ c mol/L v aM 22.4b
(4) 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及电荷守恒原理
① 若溶质不发生电离(如:蔗糖、酒精等),
则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质的
浓度就是分子的浓度;
② 定组成定律:在溶液中,溶质发生电离,
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化
学组成中离子个数之比。
① 若已知溶质质量 m n M m n
N n NA
n c V
c
② 若已知溶液中某粒子的个数 N
n
n c V
c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的换算。
①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M
n c V
ρ
m(溶 质) ω m(溶 液)
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ω,溶液密度为 ρ, 溶液体积为 1 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先列出电荷守恒式:
0.2 2 0.4 - 0.4 c( SO4 ) mol/ L 0.3mol/ L 2
2
例2:在含有MgCl2、NaCl和K2SO4的混合溶液 中,已知c(Cl-)=1.5 mol/L,c(K+)= 1 mol/L , c(Na+)= 0.5 mol/L,则c (Mg2+)为( C )
m浓 ·ω浓 = m稀 ·ω稀(溶质的质量不变)
c浓 · V浓 = c稀 · V稀(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例:配制500 mL 1 mol/L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 27.2 mL 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 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000 ρω 1000 1.84 98% c 浓 硫 酸 mol/L 18.4mol/L M 98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案例课程背景:教师在讲解《化学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活动·探究”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后,学生对所学习的实验内容往往认识不深,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就引导学生设计一个“配制90mL1mol/LNaOH溶液”实验方案。

教学片段:教师问:“要设计这个实验方案,第一步要作什么?”学生答:“计算!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学生在此前刚学会了这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也知道了n B=c B×V,这回觉得大有用武之地了,所以教师就请了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n B=c B×V=1mol/L×0.09L=0.09mol,m B=0.09mol×40g/mol=3.6g。

教师接着问:“下一步呢?”学生答:“称3.6克NaOH固体。

”教师问:“想一想:这一步要用到哪些仪器和用品?”学生边答,教师在黑板上边写:托盘天平、药匙、砝码、两张大小相同的纸。

教师问:“还要用什么吗?”学生答:“没有了!”教师引导:“我们用的托盘天平上有一个游码,它所能称的质量范围是5克以内,我们现在要称的氢氧化钠质量为3.6克,还需要用砝码?”学生回答:“不需要!”教师继续问:“那两张大小相同的纸又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左盘的纸是用来隔开称量物,防止托盘被污染,右盘上的纸是用来抵消左盘上那一张纸的质量。

”教师表扬:“答得很好!”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氢氧化钠好象不能放在纸上称吧?”教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又看一看其他同学,说:“我觉得他讲的好象有一点道理,不知道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学生开始了他们的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在初三的书上就有学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如果放在纸上称,表面的氢氧化钠因潮解而形成的溶液会渗入纸中,造成称出来的氢氧化钠就没有3.6克。

教师表扬:“完全正确!那就得好好想一下:氢氧化钠固体应该怎么称了?”学生答:“放在烧杯里称!”教师问刚才回答的同学:“你说说看,要想称出3.6克的氢氧化钠固体,应该怎样操作?”学生答:“要先称一下空烧杯的质量,再称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以后的质量。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需要对物质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而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它就像是一把精准的尺子,帮助我们准确地度量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那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简单来说,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相关的概念。

首先是“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堆苹果,而这一堆苹果的数量就是物质的量。

比如说 1 摩尔氧气,就表示约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

然后是“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比如我们常见的盐水,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来看物质的量浓度。

假设我们有一杯盐水,里面溶解了一定量的盐。

物质的量浓度就是用盐的物质的量除以盐水的总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通常是摩尔每升(mol/L)。

这就意味着每升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溶质。

比如说,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mol/L,那就表示在 1 升这样的溶液中,含有 2 摩尔的溶质。

为什么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中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它为我们进行化学计算和实验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准确的标准。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精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比如说,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我们需要配制准确浓度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在化学计算中,物质的量浓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我们知道了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反之,知道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也能算出物质的量浓度。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下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假设我们要配制 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氯化钠溶液。

九年级溶液的浓度知识点

九年级溶液的浓度知识点

九年级溶液的浓度知识点溶液的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了解溶液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溶液浓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溶质在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克/升(g/L)或克/毫升(g/mL)。

计算质量浓度的公式为:质量浓度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例如,如果有100克溶质溶解在1升溶剂中,那么溶液的质量浓度就是100 g/L。

二、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溶质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体积,常用单位是升/升(L/L)或毫升/升(mL/L)。

计算体积浓度的公式为:体积浓度 = 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例如,如果有200毫升溶质溶解在800毫升溶剂中,那么溶液的体积浓度就是200 mL/L。

三、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溶质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摩尔数,常用单位是摩尔/升(mol/L)。

计算摩尔浓度的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例如,如果有0.5摩尔的溶质溶解在2升溶剂中,那么溶液的摩尔浓度就是0.5 mol/L。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温度和压力也会影响溶解度。

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五、稀释计算稀释是指通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降低溶液浓度的过程。

稀释计算是计算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加入多少体积的溶剂来实现稀释。

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初浓度 ×初体积 = 终浓度 ×终体积例如,如果要将100 mL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稀释成浓度为0.1 mol/L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溶剂呢?假设加入的溶剂为水,那么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得到:0.2 mol/L × 100 mL = 0.1 mol/L ×终体积终体积 = (0.2 mol/L × 100 mL) / 0.1 mol/L = 200 mL所以,需要加入100 mL的溶剂来实现稀释。

名词解释 物质的量浓度

名词解释 物质的量浓度

名词解释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相对于溶剂的含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在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物质的量浓度被广泛用于分析和研究溶液的性质和反应。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常用的表示单位是摩尔/升(mol/L),也可以使用克/升(g/L)或摩尔/千克(mol/kg)等。

物质的量浓度(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1.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在分析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确定溶液中溶质的化学物质的含量。

这对于药物、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非常重要。

2. 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速率定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关。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调节反应速率,实现对反应过程的调控。

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物质的量浓度越高,溶质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四、混合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当涉及到混合溶液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要考虑各个组分的贡献。

以二元混合溶液为例,若有两种溶质A和B,其物质的量分别为nA和nB,体积分别为VA和VB。

则混合溶液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nA + nB) / (VA + VB)通过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实现对溶液成分的精确控制,且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五、物质的量浓度与稀释在实验中,常常会涉及到对溶液的稀释。

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降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结论: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前后
C1V1=C2V2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有关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C3V3 == C1V1+C2V2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6.有关溶液反应的计算
课堂练习一
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 10 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 10 mol/L。
⑤最后盖好瓶盖, 摇匀,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 并贴好标签。
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一
0.5mol/L的NaCl溶液250mL,所含的溶质的质量 是多少克?物质的量是多少?溶质的微粒数分别 是多少?
2L 1mol/L的H2SO4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含H+
个,SO42-
个。
浓度为1mol/L的酒精(难电离)和硫酸铝溶液 (完全电离)各1L,求它们溶液中含溶质微粒各 是多少?

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 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 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小结: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 俯
称量:(复习天平的使用)
溶解:在烧杯中用100毫升蒸馏水使之完全溶
解(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洗涤:移入500mL容量瓶,洗涤烧杯两次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
管加水到刻度,摇匀,装瓶.
实验所需仪器
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 盘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 (液体溶质使用)
溶液 (C)0.2mol/LKNO3100mL稀释成200mL (D)0.1molKNO3溶于1L水配制而成
随堂检测一
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 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10 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烧杯 中 加 少量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冷却 后将溶 液沿 玻璃棒移入 250 mL的容量瓶中。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 念,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有关计算的 教学,培养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 能力.
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一、物质的量浓度
含义:以1升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来表示 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
m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n M m V V MV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 1000 a% (mol / L)
❖ 溶质的质量
M
=溶液的密度(g/mL或g/cm3)×溶液的 体积(mL)×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的体积 (L)×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
8克CuSO4可配制成 0.2mol/LCuSO4溶液多少毫升?
29.25克NaCl配成1000mL溶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基本量的换算练习二
例1.把49克H2SO4配成2L稀H2SO4,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二
0最.5多m的o是l /L:的(下列)溶NO液35- 0物0质mL的中量含浓N度O最3-数大目 的是:( )
A.硝酸钾 C.硝酸镁
B.硝酸钡 D.硝酸铝
求等体积的0.5 mol /L的三种溶液硫酸钠、 硫酸镁、硫酸铝中阳离子的个数比?阴离 子的个数比?
基本量的换算练习一
1mol/LH2SO4溶液500mL,含有 多少molH2SO4,其质量是多少克?
讨论
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 液浓度的误差?
可能影响溶液浓度的操作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 准确;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了量筒;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讨论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 的浓度有何影响?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
m c n M m
溶液的体积(L)
V V MV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七字方针: 计
量溶
冷洗


例:怎样配制0.1mol/L 的Na2CO3溶液 500mL?
步骤
计算:Na2CO3物质的量
=0.1mol/L×0.5L=0.05mol 则Na2CO3质量=0.05mol×106g/mol=5.3克
随堂检测一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2~3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 的浓度偏 低 (高或低)。
④ 向 容 量 瓶 内 加 水 至 刻 度 线 2~3厘米 时 , 改 用 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 低 , 应该 重新配制。
溶液的体积(L)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 计算
❖ 只要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必然相同,所含的分 子数也必然相同,但不能说所含微粒数也 相同。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基本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gm/oml/oLl )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 溶液的体积(L)
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
不是容器)
小结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 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 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 称量(或量取)、溶解、洗涤、定容。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从1L 1mol/L 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 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课堂练习二
下列关于0.1mol/L硝酸钾溶液配制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A、D )
(A)0.01molKNO3溶于100mL水配制而成 (B)0.05molKNO3溶于水配制成500mL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