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
重症肌无力与中医治疗

重症肌无力与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mys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
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boby,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上常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MG)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boby,choline receptor,AchR),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引起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也就是说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不能将“信号指令”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减低或丧失了收缩功能,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
重症肌无力少数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遗传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免疫学的病因尚无定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遗传的基础上,遗传可能为其内因;在外因中,多数人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
具有HLA-A1、A8、B8、B12、Dw3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多为女性、青年起病,胸腺增生、无肿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低,用抗胆碱酯酶药无效,早期切除胸腺疗效好;具有HLA-A2、A3的症肌无力病人多为男性,40岁以后起病,多合并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高。
MG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
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现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
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治疗秘方

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治疗秘方
(1)肝肾阴虚: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有自汗,入夜口干,舌红而瘦、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女贞于12克、泽泻9克、丹皮6克、枸杞子12克、菟丝1子12克、党参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n克。
(2)脾肾阳虚:肢体无力,吞咽发呛,胸闷气短,抬头困难,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0克、杜仲12克、菟丝于10克、锁阳12克、鹿角胶12克(烊化)、补骨脂12克、党参12克、生黄芪3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3)肝胃气虚:眼睑下垂或伴复视,四肢乏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声低气短,时有汗出,舌质淡边见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提。
方药: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炙鸡内金12克。
(4)针刺治疗:头面部穴位:百会(炙)、攒竹、阳自、鱼腰、四白、睛明;四肢躯体选穴:合谷、外
关、内关、三阴交、太冲、脾俞、足三里、大椎、曲池。
(实习编辑:郭婷婷)↑找个没人的地方测一测↑。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专药——麻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专药——麻黄麻黄临证功效多,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
麻黄的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在临床上疗是可靠的。
四川省万县郑惠伯主任医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
麻黄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宮脱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疗效。
但并非单用麻黄治之,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于方中加入麻黄,即见奇效。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证范围。
1959年郑医师曾治一例。
患者系女教师,三十余岁。
其咀嚼肌、吞咽肌、眼肌都麻痹,每日饭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才能咀嚼吞咽。
中药曾用温补脾肾之类,如黄芪、附片、党参、白术、仙茅、淫羊藿、当归、川芎及人参再造丸,疗效不明显。
后于方中加入麻黄,剂量由6克增至15克,患者病情大有好转,最后不用新斯的明,亦能自己进食。
颜面神经麻痹,中医谓风中经络,多以牵正散为主,辅以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收效缓慢。
郑医师曾治何某,已用牵正散加味及针灸治疗一周无效。
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黄、葛根,服三剂患者颜面即牵正。
此后,凡遇此病,开始就加入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
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
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用麻黄治子宫脱垂的来历,乃四川忠县黄天星医师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后在当地推广,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宫下垂。
其方中有麻黄24克,他曾将麻黄减量,则效果较慢;若去麻黄,则基本无效。
其方如下:黄芪24克,麻黄24克,二乌各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
麻黄的以上妙用,古今已有所论,并非独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引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在中医中归属于“虚证”。
临床症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常见表现有:1.运动无力: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时出现异常疲劳和无力感,例如说话困难、眼睑下垂等。
2.患者的症状在早晨较轻,白天逐渐加重,晚上达到高峰。
3.长时间保持肌肉收缩时,疲劳程度增加。
4.睡眠或休息后肌肉力量会稍有恢复。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病机,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辨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等,中医主张“先辨因,再辨证”,辨别病因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虚实辨证:一般情况下,重症肌无力属于虚证,但也可能伴有实证,此时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辨证。
3.气血辨证:肌无力属于中医的“气血两虚”范畴,气虚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语声低弱等,血虚则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标是扶正祛邪,改善气血营养,增强肌肉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益气固表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扶正固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同时辅以适当的针灸疗法。
2.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血瘀滞证,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可配合拔罐、刮痧等辅助治疗。
3.调理脾胃法:强调脾胃调理,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等,可辅以适量的艾灸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辨证论治理论,中医将重症肌无力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1.气虚血瘀证:主要症状为四肢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或有瘀点,常用的中药包括少腹逐瘀汤等,可辅以艾灸、拔罐等治疗。
2.脾虚湿阻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舌质淡薄,苔腻厚,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温针治疗。
3.心脾两虚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针灸调理。
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肌无力这种疾病的名称,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重症肌无力呢?专家表示,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肌无力这种疾病的名称,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重症肌无力呢?专家表示,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出现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由于肌无力的发展过程较快,所以我们要早期进行治疗。
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一直是被所信奉的好疗法。
那么,中医怎么样治疗重症肌无力?
一、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祛邪用祛风通络之牵正散加味治疗3月,后用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之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愈1例双眼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用祛风胜湿醒脾法,药用防风、白芷、白豆蔻、粉葛根、藿香、佩兰、薏仁、茯苓等,治愈1例。
2)祛邪扶正兼施以葛根举陷汤随证加减,药用葛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桔梗、炙甘草,取得较好疗效。
3)脾气亏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愈1例。
脾虚及肾:用补气健脾为主,佐以滋补肾阴治疗38例,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7%;用归脾汤加补肾药如菟丝子、肉苁蓉等治愈1例。
二、针灸治疗:
1)取足三里(双)、隐白(双),得气后留针,留针时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再于病侧上睑用梅花针反复叩刺,局部皮肤潮红后,在叩刺部位灸10分左右,治疗36例,临床痊愈24例,显效11。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疲劳。
在中医理论中,肌无力可以从五脏进行论述,了解肌无力病机对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的病机、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肺脏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失调常导致呼吸不畅,血气不足。
在中医理论中,肺气也与肌肉紧张度、运动功能有关。
如果肺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疲劳和运动功能下降。
肺脏在肌无力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脾胃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的肌肉运动、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与脾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肌无力患者中,脾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乏力等症状,影响运动功能。
三、肝脏肝主疏泄,主盘踞筋络。
肝气郁结则血瘀、痰浊、瘀阻经络,则肌肉运动功能受阻。
在肌无力患者中,肝气郁结会导致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心脏心主血脉,主神明。
肌无力患者往往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这与心主血脉,主神明的中医理论有关。
心脏的气血运行不畅会对全身气血运行产生影响,导致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五、肾脏肾主骨、生殖。
肾气虚弱则会影响全身肌肉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容易导致肌肉无力等症状。
肾也主藏精,与人体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肾脏功能的不全也会对肌肉造成影响。
在肌无力患者中,常见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郁肝亏、肾阳虚等。
根据中医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气血运行不畅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桃仁、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对于肝郁肝亏的患者,可采用疏肝解郁、滋阴养肝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柴胡、丹参、茯苓等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助火、固肾填精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仙灵脾、鹿茸、巴戟天等具有温阳助火作用的药物。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还需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通过调节患者气血运行、修复五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重症肌无力这种病症肯定比较陌生吧,毕竟在我们周边患上重症肌无力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但是重症肌无力对于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
相信大家对于重症肌无力这种病症肯定比较陌生吧,毕竟在我们周边患上重症肌无力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但是重症肌无力对于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重症肌无力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斜眼和视力模糊等症状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抬头困难和吞咽困难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去治疗重症肌无力才行。
重肌无力症,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它的具体发病原因一般来说是由神经肌接头功能障碍,转移。
其发病率在不同的年龄,但是儿童会多于青少年,女性会比男性多。
而且目前来说医学界还没有什么特别有效方案能彻底根除此病。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中医重症肌无力治疗的一些观点。
且重症肌无力病程很长也很难治,它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重症肌无力累及到眼部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如果是延髓肌无力则出现口齿不清、讲话无力、伸舌不灵、饮食呛咳,其它出现咀嚼肌无力、吞咽困难,有些则出现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表现等。
本病多由全身性免疫系统引起,会侧重影响不同的肌肉,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五行学说的观点认为:眼睑部位属于脾;脏腑学说的观点认为:脾主四肢和肌肉。
因此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指导,同时根据五脏六腑及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进行治疗。
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概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乙酰胆碱受体(AChR)致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所致的慢性疾病。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眼型、延髓型、全身型;部分患者可呈混合型。
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治疗后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和改善,不同型的症状特点不一,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口。
20~35岁患病最多。
男女均可患病,女性多于男性。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
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生髓。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诊断要点】1.以受累骨胳肌群的易疲劳,病情波动为特征。
90%的病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l~2年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
眼型患者可有眼睑下垂、伴斜视、复视;延髓型患者可有声音低弱带鼻音、进食呛咳、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全身所有横纹肌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可有四肢肌无力、易跌、上楼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2.部分病者可伴T3I4异常。
63%~95%的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增高,单纯眼肌型病者的阳性率约为30%。
3.胸腺CT、MRI和纵隔充气造影,可见90%以上病者伴有胸腺异常。
4.可疑病人可作疲劳试验、药物试验以帮助确诊。
5.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作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
【辩证分型】1.脾胃虚弱症状: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
*导读:眼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联结点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横纹肌疲劳,出现上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则视物双影或视物不清、眼珠偏斜、活动受限,均有晨轻暮重的显著特点,笔者在临床用中医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主方:黄芪100克、丹参30克、葛根50克、柴胡10克、升麻5克。
脾虚气陷型伴肢体倦怠,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脉弱者,上方加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药10克,薏苡仁30克。
脾虚湿胜型伴头重如裹、神疲气短、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主方加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石菖蒲8克,白蔻仁10克。
血虚气弱型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气短乏力、爪甲无华,舌淡脉弱者,上方加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5克、枳壳10克。
痰浊上泛型伴有体质肥胖,咳吐痰涎,头晕目眩、肢困乏力、舌淡苔薄腻,脉滑者,上方加法半夏、陈皮、白附子、胆南星各10克。
肝肾阴虚型加黄精10克、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
可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睛明、丝竹空、攒竹、太阳;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阳白。
每次选主穴2~3个,配
穴3~4个,每日一次。
眼型重症肌无力中医称上胞下垂,其病因是由于脾虚气弱,清气下陷不能上升,筋脉失濡养,而致眼肌无力不能抬举;或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浊壅滞胞睑、气血不能畅达经络所致;或脾虚生化无源,气弱血虚、肤腠空疏、肌肉滋养无本,以致眼皮弛缓无力。
因此本病治则应以健脾益气、补肝益肾为主。
其中黄芪补气升阳举陷,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丹参、葛根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张力,降低其脆性,提高神经肌肉的摄氧能力及对氧的利用;配合针灸能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神经的传递作用。
针药并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