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中的加加减减
C++运算符大全及详解

C++运算符大全与详解1.运算符与运算值的解释运算符与运算值是构成一道计算题的主要元素,所谓的运算符,指的是+,-,*,/....等运算符号。
运算值就是运算符操作的资料,例如:1+2 中,1和2都是运算值。
2.一级运算符与二级运算符一个运算符计算时,操作两个运算值,称为二级运算符,例如 1+2 ,操作1和2这两个运算值,执行相加操作。
如此类推,操作一个运算值的将称为一级运算符,而一级运算符是“-”号,相信学过数学的都知道,这个叫做负号,令其数字变成负值,例如:-1 ,如同上列所说,只操作一个运算值。
3.运算公式运算公式是由运算符与运算值结合的公式叫做运算公式,作用是依照指定的运算值进行运算符的计算。
例子如下:Int a,b,c; //声明三个整数变量 b=10; //给b赋值10 C=1; //给c赋值1A=b+c; //b+c的结果赋值给a//注意,C++大小写是有区分的,由于wps的关系,自动大写了,我也不太会用wps这些工作软件4.运算符的顺序运算公式中预算符的计算顺序,称为运算符的顺序,比如在日常生活数学老师和我们说,先乘除后加减,运算符的优先顺序我会在后文排序出表格。
5.运算符的结合一个运算公式,运算符顺序相同时,按照一般的计算规律,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两种顺序,以加减运算为例子,2+3-4 中先计算 2+3 ,之后用 2+3 的和减去 4 ,5-4 ,有关规律请参照后文。
2.1 运算符2.2“=”运算符的解释在学生时代,老师对我们说,“=”号是等于的作用,但是在程序当中,“=”号的功能会和老师所说的“等于”不同,所有,我们不能以“等于”这个观点去理解程序的“=”号。
请看如下代码:Int a,b,c; B=1; c=2; A=b+c;以上代码的意思是如果使用“等于”观念来思考,可能觉得没什么差别,就是位置改变了。
请看如下代码:Int a; A=a+1;当看了此段代码,你在用“等于”观念来思考,你会觉得,一切都觉得很奇怪。
c++基本运算

C++是一种通用编程语言,支持多种基本运算操作。
以下是C++中的一些基本运算:
1.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取模等。
例如,a + b表示a和
b的和,a - b表示a和b的差,a * b表示a和b的积,a / b表示a除以b的结果,a % b表示a除以b的余数。
2.赋值运算:包括赋值、加等、减等、乘等、除等、模等。
例如,a = b表示
将b的值赋给a,a += b表示将a和b的和赋值给a,a -= b表示将a和b 的差赋值给a,a *= b表示将a和b的积赋值给a,a /= b表示将a除以b 的结果赋值给a,a %= b表示将a除以b的余数赋值给a。
3.关系运算:包括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例
如,a == b表示判断a是否等于b,a != b表示判断a是否不等于b,a > b表示判断a是否大于b,a < b表示判断a是否小于b,a >= b表示判断a 是否大于等于b,a <= b表示判断a是否小于等于b。
4.逻辑运算: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
例如,a && b表示判断a和b
是否都为真,a || b表示判断a和b是否有一个为真,!a表示判断a是否为假。
5.位运算:包括位与、位或、位异或、位取反等。
例如,a & b表示将a和b
进行位与运算,a | b表示将a和b进行位或运算,a ^ b表示将a和b进行位异或运算,~a表示将a进行位取反运算。
C语言基础知识三

1. 2. 3.
变量命名的规则 实型变量分几类 字符型变量在内存中存放的是该字符的 _____,且一次能存放 且一次能存放____个字符。 个字符。 且一次能存放 个字符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5.4 字符串常量
1. 用双引号引起来的一串字符。 双引号引起来的一串字符 引起来的一串字符。
如:“CHINA”, “2002年”, 年 “$123.4”“a”.
13
2.
优先级: 、 、 的优先级高于 的优先级高于+、- 优先级:*、/、%的优先级高于+、- 结合性: 结合性: 同级从左至右执行
14
3. 自增与自减运算
自增: 自增:i++ ++i 先使用i,再使 先使用 ,再使i=i+1, 先使i=i+1,再使用 先使 ,再使用i.
自减: 先使用i,再使i=i 自减:i- - 先使用 ,再使 - 1, - - i 先使 – 1,再使用 先使i=i ,再使用i.
运行结果
f=23.000000, i1=a, i2=97 , , j=32, l=--3, k=--19 , ,
32
第4章 章
顺序程序设计
4.1 C语句概述 语句概述
语句是构成程序不可缺少的部分, 语句是构成程序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机器要 完成任务的操作命令
语句用“ 号结束。 语句用“ ;”号结束。
30
写出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 写出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
main() f=23.000000, i1=a, i2=97 , , { int i, j, l, m=23,k=8; , j=32, l=--3, k=--19 , , float f, n=4.8; char c1=‘a’, c2=‘b’; f=m; i=c1; j=(c1+c2)/6; l= -m% (int)n ; k-=m+5; k++; - ; printf(” f=%f, i1=%c, i2=%d”, f, i, i); ( ); printf(” j=%d, l=%d,k=%d”, j, l, k); } ( , , )
全程S曲线加减速控制的自适应分段NURBS曲线插补算法

全程S曲线加减速控制的自适应分段NURBS曲线插补算法潘海鸿;杨微;陈琳;谭华卿;孙红涛【摘要】为满足现代数控加工的高速度、高精度要求,提出基于7段式S曲线加减速全程规划的NURBS曲线自适应分段插补算法.该算法根据NURBS曲线几何形状将其自适应分段,并计算曲线段各项参数值、对应S曲线加减速规划(速度规划为17种类型)中加减速类型和自适应调整速度曲线加减速时间.在固定插补周期下,与单独自适应算法、5段式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相比,在满足加速度与加加速度限制条件,且最大弦高误差不超过0.5μm时,该算法插补精度高于单独自适应算法,与5段式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近似,且其全程平均进给速度比5段式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平均进给速度提高21.7%,达到594mm/s.【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0(021)002【总页数】6页(P190-195)【关键词】自适应;分段插补;S曲线加减速控制;NURBS曲线【作者】潘海鸿;杨微;陈琳;谭华卿;孙红涛【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0 引言为克服传统方式加工时复杂曲线、曲面需离散为直线、圆弧的种种弊端[1],现代数控系统开始应用参数曲线插补。
参数曲线插补可直接将曲线信息传输到CNC中,而不必将其分解成微小线段,因此使CAD/CAM和CNC之间的信息传递连续。
目前常用的参数曲线插补是NURBS曲线插补[2-9]。
NURBS曲线插补算法很多,其中控制进给速度算法在现代插补中最为常用。
Yang等[2]为改善对进给速度的控制,以二阶泰勒展开式设计插补器,但没有考虑误差控制。
为提高加工精度,Yeh等[3]提出限定弦高误差的自适应插补算法,然而该算法没有考虑机床加减速能力对进给速度的影响。
c语言加加减减运算符

c语言加加减减运算符C语言中的加加减减运算符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一种运算符。
它们的作用是对变量进行自增或者自减操作,可以简化程序的编写过程,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执行效率。
加加运算符(++)是一种自增运算符,用于将变量的值增加1。
它可以用在变量前面(前缀形式)或者变量后面(后缀形式)。
前缀形式表示先对变量自增,再使用变量的值;后缀形式表示先使用变量的值,再对变量自增。
例如,假设有一个整型变量a的初始值为5,我们可以使用加加运算符对a的值进行自增操作。
如果使用前缀形式的加加运算符,则可以写成++a;如果使用后缀形式的加加运算符,则可以写成a++。
无论是前缀形式还是后缀形式,都会将变量a的值增加1。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加加运算符的使用方式:```#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5;printf("前缀形式自增:%d\n", ++a);printf("后缀形式自增:%d\n", a++);return 0;}```在上述代码中,首先定义了一个整型变量a并初始化为5。
接着使用printf函数分别输出了前缀形式和后缀形式的自增结果。
结果为6和6,这是因为前缀形式的加加运算符先对变量a进行自增操作,再获取其值;后缀形式的加加运算符先获取变量a的值,再对其进行自增操作。
减减运算符(--)与加加运算符类似,是一种自减运算符,用于将变量的值减少1。
它也可以用在变量前面(前缀形式)或者变量后面(后缀形式)。
前缀形式表示先对变量自减,再使用变量的值;后缀形式表示先使用变量的值,再对变量自减。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减减运算符的使用方式:```#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5;printf("前缀形式自减:%d\n", --a);printf("后缀形式自减:%d\n", a--);return 0;}```在上述代码中,同样定义了一个整型变量a并初始化为5。
15到1加加减的规律

15到1加加减的规律一、从15到1递减的规律1. 简单的减法规律- 从15开始依次减1,得到的数列为:15,14,13,12,11,10,9,8,7,6,5,4,3,2,1。
这是最基本的自然数递减规律,每次操作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减去1。
- 例如,15 - 1 = 14,14 - 1 = 13,以此类推。
2. 与数轴的联系- 在数轴上,从15到1的这种递减可以看作是沿着数轴向左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长度。
这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变化以及减法运算在数轴上的体现。
- 15这个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就到达14这个点,再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就到达13这个点,依此类推。
二、加加减减混合的规律1. 交替加减规律- 例如,15 - 2+1 - 2+1 - 2+1……这样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它拆分开来看,先看减法部分:15 - 2 = 13,13 - 2 = 11,11 - 2 = 9……再看加法部分,每次减完后加1。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数字变化。
- 这种规律下的数列会呈现出一种波动变化的趋势,数值先减小然后略微增大,但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
2. 特定数字的加加减减规律- 比如15 - 3+2 - 3+2 - 3+2……首先进行15 - 3 = 12,然后12+2 = 14,接着14 - 3 = 11,11+2 = 13……这里是按照先减一个特定数字,再加另一个特定数字的规律进行的。
- 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减3加2后,实际数值是减少了1。
所以这个数列整体也是呈递减趋势的,只是递减的幅度相对稳定。
三、规律的应用1. 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在做数学计算题时,如果遇到类似的数字规律,可以快速计算出数列中的某一项。
例如,在15 - 2+1 - 2+1 - 2+1……这样的数列中,如果要计算第5项的值。
- 首先分析前面的规律,第1项是15,第2项是15 - 2 = 13,第3项是13+1 = 14,第4项是14 - 2 = 12,第5项是12+1 = 13。
基于FPGA_的4_次加减速运动控制算法研究

第 22卷第 8期2023年 8月Vol.22 No.8Aug.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FPGA的4次加减速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孔祥晔1,周锋1,郭乃宏2,王如刚1(1.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盐城雄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06)摘要:针对传统查表法和卷积法在加减速控制中存在运行时间长、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不连续的缺点,在分析梯形、S形加减速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4次S形加减速连续积分控制算法。
该算法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电机控制程序,并利用Modelsim软件进行加减速功能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与查表法和卷积法加减速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对步进电机进行加减速控制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减少电机失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优化运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控制;4次S形加减速;连续积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OI:10.11907/rjdk.22206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8-0072-07Research on Four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Motion ControlAlgorithm Based on FPGAKONG Xiangye1, ZHOU Feng1, GUO Naihong2, WANG Rugang1(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China;2.Yancheng Xiongyi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mpany Limited, Yancheng 224006, China)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able lookup and convolution methods in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such as long running time, discontinuous acceleration, and acceleration, a fourth order S-shaped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inuous integra⁃tion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inciples of trapezoidal and S-shaped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uses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to write motor control program, and uses Modelsim software to simulat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func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able lookup meth⁃od and convolutional method for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this algorithm can shorten processing time, reduce motor out of step,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motion control systems.Key Words:motion control; four S-shaped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inuous integral; FPGA0 引言随着数字信号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减速控制成为大多数运动控制系统运动发展的基石。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加加减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加加减减随着幼儿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他们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幼儿大班,数学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数数和对比,而是开始引导孩子们进行加减初步概念的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适用于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的加加减减的内容与方法。
1. 数字与数量的认知在幼儿大班,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字和数量概念。
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数字与数量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可以通过寻找并认识环境中的数字,如找到教室门牌上的数字、数字拼图等,帮助幼儿们巩固数字的认知。
2. 算术符号的认识在孩子们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可以逐渐引入算术符号的认识。
通过游戏、图片等方式,让孩子们接触到加号和减号,并解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可以用果汁盒子模拟加法减法的过程,让孩子们逐渐理解加号的含义是“再加上”、减号的含义是“拿走”。
3. 加法的初步概念在孩子们熟悉了数字和算术符号之后,可以开始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加法概念的学习。
通过教具和游戏,让孩子们模拟加法的过程,并理解加法的含义。
例如,可以用糖果或玩具作为教具,让孩子们将两个物品放在一起,然后数数,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概念。
4. 减法的初步概念在孩子们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减法概念的学习。
同样地,通过教具和游戏,让孩子们模拟减法的过程,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例如,可以用糖果或玩具作为教具,让孩子们先放一些物品,然后拿走一些,再数剩下的物品,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概念。
5. 运算练习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后,可以进行相应的运算练习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孩子们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卡片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运算练习,提高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起来,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的加加减减的内容与方法可以分为数字与数量的认知、算术符号的认识、加法的初步概念、减法的初步概念和运算练习等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t i = 8;
printf("%d\n",-(--i));
printf("%d\n",i);
return 0;
}
执行结果:
(i++) + (i++) + (i++)
#include <stdio.h>
(--i) + (--i) + (--i)
--ii先自减1后再参与运算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5;
int p = (--i) + (--i) + (--i);
printf("%d\n",p);
printf("%d\n",i);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p先将指针p自减1(此时指向第一个元素) *操作取出该值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p++):p与++先结合(而不是*)先结合,这个先是运算符跟谁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时间的先后
p = a;
printf("%d\n",*(p--));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i--:i先与负号结合再自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8;
printf("%d\n",-i--);‘
printf("%d\n",i);
re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n 0;
}
执行结果:
-(++i):i先自增再与负号结合
有三个i++,i自增三次后得到i= 8;、
(++i) + (++i) + (++i)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5;
int p = (++i) + (++i) + (++i);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p:先取出p指向的数字,再将这个数字减1
#include <stdio.h>
功能:i自减1后再参与运算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8;
printf("%d\n",i--);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i先自减1后再参与运算所以i的值是7
i++:i参与运算后i的值自增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1];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p:先取出p指向的数字,再将这个数字加1
*p = a[0];
*(p)-- = a[0]- 1;
但是因为i++是先参与运算后自增1
所以第一个printf()输出的是*p的值1
第二个Printf()输出的是*p-1的值 0
*++p先将指针p自增1(此时指向第二个元素) *操作取出该值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p--先计算*p将*p的值输出后p自减1
所以在第二个printf中打印的是a[0]的值
(*p)++先取指针p指向的值(以p为内存地址的值),再将该值自增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
printf("%d\n",(*p)++);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p = a;
printf("%d\n",p);
printf("%d\n",i);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ii先自增1后再参与运算
先计算(++i)+(++i)首先自增两次i = 7
(++i) + (++i) = 14
int main()
{
int i = 5;
int p = (i++) + (i++) + (i++);
printf("%d\n",p);
printf("%d\n",i);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这里的i++是先参与运算后再自增1
所以:p = 5 +5 + 5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
printf("%d\n",(*p)--);
printf("%d\n",*p);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说明:p = a;
*p = a[0];
*(p)++ = a[0] + 1;
但是因为i++是先参与运算后自增1
所以第一个printf()输出的是*p的值1
第二个Printf()输出的是*p+1的值 2
(*p)--先取指针p指向的值(以p为内存地址的值),再将该值自减1
所以在第二个printf中打印的是a[1]的值
*p--先取指针p指向的值,再将指针p自减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5] = {1,8,10,5,2};
int *p;
p = &a[1];
printf("%d\n",*p++);
而后就变为q = 14 + (++i)
此时的第三个++i自增了三次变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