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家族企业有其自身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股权高度集中、管理粗放、融资困难及权力交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为了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应从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构新型企业文化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我国家族企业;制约因素;对策

所谓家族企业,比较早给出定义的是AlfredD.chandier,Jr.于1987年做出的定义,他认为家族企业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企业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密切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财务政策、资源配置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家族企业在历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今天,家族企业仍然是全世界最流行的组织形式之一。根据国际家族企业学会统计的数据,家族企业占全球企业的75%,解决了全球50%~55%的就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60%。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众多家族企业面临着第一代创业者与第二代领导者交接更替的情况,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创新,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启动和完善,许多家族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在改革的浪潮中异军突起。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等特有的文化因素,使他们有着相同的家族价值观念和利益目标的追求,彼此间信任程度较高,容易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这种文化特征容易形成较为强烈的凝聚力,降低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成本,使企业成员为了家族整体利益而共同奋斗,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较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并且,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以及家长制的权威领导,保证了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使企业决策速度较快,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是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而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还较为短暂,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大多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小家电等生活消费类产品的制造、销售及服务行业,缺乏大型的企业集团和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技术含量较低。

2 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权过于集中、管理粗放以及缺乏处理纠缠不清亲情关系的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成长。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家族企业普遍股权集中度过高,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产权结构单一,基本上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同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创业者为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视企业为己物,从感情上排斥外来者的干预,偏好绝对控制企业。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化的股权结构所存在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不利于吸收社会资本的注入,特别是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使企业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且,单一化的产权结构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利于搭建和实施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2)管理粗放,缺乏战略管理。我国家族企业许多是凭借企业家的胆识及敢于冒风险的精神,把握住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机遇而发展起来的,管理上还存在着较为粗放的现象,企业主独裁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家庭、亲情与企业相混的管理偏差,使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并且,许多家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企业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应对当前事务、获取眼前利益,没有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缺乏企业战略支撑和指引,因此造成许多家族企业寿命短的现象。

(3)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家族企业成长的历程成就了家族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这种以家庭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在当

前众多家族企业中,企业老板个人的价值观和喜好等常常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体,掌权者家长式的作风严重,权力大于制度,可能根据血缘或亲缘关系的远近决定其在企业中的位置,任人唯亲,形成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内外不同的判断标准,使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具有天生的优越感,不利于非家族成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企业发展。

(4)宏观环境的制约。政府对家族企业还未建立起公平竞争和平等的政策环境,家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在行业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私有财产权不能完全得到法律保护。而且,融资困难也是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筹资的方式主要来源于家族成员或亲友,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目前,由于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国有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十分慎重,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额度低,使企业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在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方面给予家族企业过多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发展。

(5)企业所有权和权力交接问题。我国家族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第一代创始人大多数已年近花甲。据胡润2006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未来的10-20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的高峰期。因此,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家族企业掌权者往往倾向于由家族成员来继任领导,对引入的职业经理人或经营高管通常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加大了委托代理的成本。但是,家族成员的继任,也存在着家庭财

产如何分割、内部利益如何权衡、继任者的培养及继任者权威的树立等问题,如何实现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及选择适宜的继任者,保持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是所有家族企业掌权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3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对策

家族企业有其特有的优势和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着制约自身发展的天生缺陷。要实现家族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给予创造良好的法制和经济环境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家族企业从思想观念、股权和治理结构及科学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否定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优化股权结构,稀释家族股权,实现产权明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突破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明晰产权,优化股权结构,要使企业股权结构由单一化、家族化不断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打破“一股独大”的局面,不断搭建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及实际情况,采取吸引战略联盟投资者的方式,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也可实施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计划,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条件成熟的企业也可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资本社会化。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稀释家族股权,使原本模糊的股权结构逐渐清晰化,过度集中的股权适当分散化,从而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为家族企业的长远发

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多数家族企业面临着由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的情况,股权的分散也为第二代经营者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2)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要建立一套与股权机构相适应的、权责分明的治理机构和组织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执行机构等,实行权力制衡、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可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建立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实行层级制分权式管理。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行为准则,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一套科学的系统管理体系,使企业由“人治”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化管理。

(3)重构新型企业文化。当前,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文化是为树立与维护家长制权威而服务的,为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要将此不断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转型,构建新型家族企业文化。新型文化要发扬家族企业亲和力的优势,将成员之间较高信任度、目标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念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文化创新,敢于接受新观点和新理念,借鉴现代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新型人际关系。要突破血缘?亲缘关系的束缚,变“任人唯亲”为“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在企业中构建平等、公平、公正、民主的良好氛围,尊重、关心和理解员工,真

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形成开放、和谐、积极向上和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为家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从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为家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从法律上保障家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要放宽对家族企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家族企业等民间资本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有同样的行业准入和政策,放开对家族企业的行业限制。要制定有关政策,改革金融制度,放宽国有银行向中小型家族企业放贷的条件,放松对家族企业上市融资及发行债券的限制,并规范和加强其融资行为和诚信监督,改善家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逐渐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石友蓉.家族企业成长制约因素与突破对策[J].理论月刊,2006,(9).

[2]程书强.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3]张咏梅,许晓明.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演化路径分析——基于家族文化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9,(3).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有关家族企业论文-张勇_New

有关家族企业论文-张勇

有关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09工商企业管理 09305143 张勇 [摘要]家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家族企业的形成有浓烈的家族文化特色和外部环境土壤,一定的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可以导致不同的管理模式,家族企业是现代经济中一个首要的组织情势,有其奇特的优势,但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漠视的问题。建设好公司的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信誉。本文偏重探析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不良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必然的分析。[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文化优势影响

前言: 现代经济中,家族企业是世界舞台的一个主角。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领域内约80%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其中不乏世界闻名的企业,如沃尔玛、松下电器、正大等。这种以家族成员为组织核心的企业一般带有共同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根基目标,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内部管理有浓重的家族色彩。人们选择这种企业制度,往往是注重其庞大的企业凝聚力,但不可否定的是,从文化建设来看,家族企业存在着一些不能漠视的问题。 1.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问题和困境 1.1家族企业中用人机制现状 1.11家族式管理,家长式的领导体制。在大部分家族企业里,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的比例达60%。 3

2我国家族企业文化陷入困境的原因 2.1中国家族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广泛偏低 企业中,高层指示是企业文化的提倡者,担负着传播、推行企业文化的任务。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性,价值观的建立受到创业者本人及其家族的影响,经营者的作风、价值取向直接抉择企业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家族企业的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其精力状态和思想境界涌现出明显的二元状态:一方面他们对产品、市场、客户有非凡的把握力,对开发新产品、投资新项目等有无人能比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他们在建立企业组织企图系统、健全管理制度、创立良好企业文化等问题上又十分迟钝,对企业发展没有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人云亦云,对企业器重利用层面,不重机制和文化层面。这些都源于家族企业的指示者短缺深层次的人文思想,哲学思想,短缺运作能力、识人任人能力,他们过头关注小事,凡事亲力亲为,很难静下心来处理企业大事。 2.2中国家族企业的血缘性使家族企业文化短缺开放性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家族企业的血缘性特点使其文化从“家族”、“家庭制”观念上筑起。中国人传统的“父业子承”的狭隘“传承”意识影响家族企业的壮大。从主观上来说,中国的私营企业主广泛把企业视为自己的财产,不愿把企业的产权拱手让给别人;从客观上来看,他们往往担任着源于家族内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压力,不得不顺从家族成员的意见把承继权交给儿子。部分企业家试图转变这种知识断层的现状,有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进步或引进人才,但收效甚微,家族成员彼此之间自然产生出一种相信,而对其他异族人形成了一种先天的隔阂。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博大深湛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领首要地位,中国的家族文化受这种儒家思想影响颇深。在其长期熏陶下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人格,即觉得个人价值无足轻重,家庭、人际关系才最首要;短缺独立人格,趋炎附势;短缺自立精力等。体现在家族企业中,儒家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企业中可能出现只讲和谐不讲是非对错,一出现抵触冲突,寻求退让、平衡、折衷成为企业家的处世习惯;企业中有较强的“家本位”观念,重家轻国,社会责任感弱;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X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

第十八讲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上) 李氏家族 鲁氏家族 茅氏家族 荣氏家族 其他家族 来自军队的启迪 前边讨论了历朝历代帝王的传承,只是以史为鉴;还介绍很多国外的案例,也可作为借鉴,未必是标准。那么我们国内是否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家族式企业的传承案例呢?是否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披荆斩棘在走自己的路呢?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我们把这些传承了若干代的家族式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一下总结。 李氏家族 1.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1928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14岁就辍学当学徒;1950年他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行业。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110亿美元,在亚洲十大富豪中位列第4。 2.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80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但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个企业。 鲁氏家族 1.鲁冠球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铁匠出身,现在60岁左右。1969年鲁冠球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厂长,靠作坊式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产品。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到2002年,鲁冠球资产超过百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利税10.47亿元。 2.鲁氏家族的第二代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很早就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岗,1992年底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赴美读书,现任集团CEO。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所以好的传承,会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美国的企业是这样,日本的企业是这样,中国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

霍启刚:怎样传承家族企业

霍启刚:怎样成功传承家族企业 来源:《中国商人》 | 发布: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 | 发表时间:2010-08-16 主持人:李崑 嘉宾主持: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嘉宾:霍启刚霍英东集团副总裁 观察员:石述思工人日报要闻部主任 冯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资深财经记者 富二代到底什么样? 主持人: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认为,富二代就是坐拥巨额身家,年轻又神秘,同时饱受争议,你自己觉得自己神秘吗? 霍启刚:改革开放30年成果刚刚呈现就存在所谓的富二代,富三代的概念,最近有一个词90后,或者80后,对于年轻人对事物接触,应对的方法都带着负面的概念,我自己觉得有点不公平。 主持人:但你们的成长背景的确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样,你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自己跟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不太一样了? 霍启刚:我11岁到英国读书,人生地不熟,一句英文也不懂,但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这种环境里,不在乎你是谁,你家族是谁,你有多少钱,大家都一起走路上学,一起吃饭,对人态度很真诚。回香港以后,虽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但基本的待人的态度还是没变,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去考虑别人的想法。 龙永图: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谓富二代,接班肯定没有问题,所以说环境问题很重要,也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主持人:许多企业家在教育子女方面是非常严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富二代、富三代的确是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你觉得这种家庭背景,对你来说更多的是机遇还是压力? 霍启刚:两方面都有。机遇我不可否认,很多机遇可以把你的门打开,但还是要你自己走过去。我读完书回来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银行。 主持人:是你自己的意愿还是家里的意思?霍启刚:我自己的意愿。其实我是想感受一下在外边企业里工作的环境和经验,家里也非常支持。到了银行不久,经理请我到他的房间里跟我说了一个道理,其实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你别以为你家庭背景可以在这种企业帮你,你抱着这种心态来工作是不行的,可能人家做8个小时,你就要做16个小时,你要做双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主持人:你们的压力是什么? 霍启刚:在工作方面,第一,自己知道需要努力;第二,在企业里很容易被外界做比较,因为父辈、爷爷辈是很成功的一代,不管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还是会有很多闲话,他不行,他肯定没有父辈、爷爷辈厉害,所以压力是要怎样用实力去粉碎这些看法。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层面去看,需要很谨慎地去想你走的每一步,不管事业或者个人,你要先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如果我走了这一步,人家会怎么想我。 如何成为硕果仅存的3%? 主持人:美国的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院所做的数据调查显示,只有3%的家族企业经历到了第四代的传承,也就是说,有97%的家族企业都没落了。 龙永图:约克家族在英国非常有历史,是贵族特别多的一个地方,这里产生了很多富翁,后来的传承也非常成功,因为贵族对他们子弟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有句话叫做几代人打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问题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问题研究 摘要:从中国允许私营经济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也就是家族企业“接班问题”,于是就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状况,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做出对比分析,给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传承模式职业经理人 1背景介绍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根据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的研究,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95)也指出:大部分企业,包括美国和所有其他发达国家都是由家族控制和管理的。据统计,在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约有30%是家族企业,法国最大的200家公司中,有50%是家族企业,在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王彬,2001),日本的中小企业95%以上是家族企业,在拉美,由家族建立和控制的大型企业在绝大多数产业中主导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我国私营企业户数达到了243.53万,其中大约90%以家族形式经营。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等也大量存在着家族式、泛家族式管理。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是在中国大陆方兴未艾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都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产权问题、治理结构问题、权力传承问题等。其中权力传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被认为是企业最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家族企业陆续进入换代高峰,第一代成功的企业掌门人正面临着权力传承的严重挑战,能否顺利进行代际传承,是关系家族企业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

家族企业权力传承如何顺利过渡

T opic 专题 专题 策划/本刊驻泉州记者 张永金 文/本刊驻泉州记者 黄锦玲 温茂凤 插图/杨茜茜 Topic 近年来,关于传统制造业的传承问 题探讨屡见不鲜,辛辛苦苦创下基业 的父辈们大多已年逾五十,逐渐隐退, 而掌管着企业管理和经营大权的大多 是这些“老革命家”的子辈们,他们对 事业抱着十足的信心,誓将家族企业 做强、做精;而如今,也有不少受过高 等教育的80、90后小辈们领命进入企 业,接受基层磨练,他们是别人眼中 光鲜的“富二代”,风华正茂的他们将 是行业未来的接班人。可以预见的是, 在接下来的5~10年间,这样的“朝 代更替”将会大范围地密集上演,中国 历经千年的“子承父业”伦理作为维系, 中国民间大规模的财富交接,正依赖这 种最为古老的血缘传承得以完成。这群 今天以钦佩眼神看着父(母)辈运筹帷 幄的年轻人,将成为未来中国民营企业 财富的实际掌握者。 富二代如何把握 管理的平

T opic 专题 专题 海制造型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多数的管理层在谈到他们时,大多皱着眉头直呼:“难管,难管!”那么,究竟他们有多难管呢? “这批新生代员工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生产线员工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挣钱不再是首要生活目标,责任心不强,倡导个性,对公司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也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这样描述新生代工人的特点,他表示,“目前的管理模式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新生代的员工,但新一代工人,在坚韧性方面和价值观选择上会让我们有些意外。” 金迈王集团的品牌总监施宝塔也表 T o p i c 审视传承管理新难题 现实中,工厂管理并非易事,前不久,晋江就发生了一起工人向管理层讨要被扣的几百元薪水,因自身纪律问题被拒之后,竟将无辜的年仅24岁的二代继承者残忍捅死的恶性事件。也许这种突发的偶然事件不具有代表性,但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新生代工人该如何管理?现有的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如今的二代继承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是留洋归来,面对生活在底层,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打工者,他们该如何平衡这种文化两级分化的尖锐矛盾?……这些,成为考验他们成长路上的“拦路虎”。而阅历丰富的创一代在培养接班人的时候,又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双方的权力如何顺利交接? 这些问题虽然老生常谈,但却是不得不正视的,因为未来,富二代们将要面临他们的烦恼和使命——他们是企业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上的“转型一代”,他们注定要扮演的是把一个“魅力型管理”的企业转为“制度化管理”的非常关键的角色,而这一切,离不开甚至必须围绕着企业的“造血细胞”——工人展开。 不久前,记者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引起了记者注意,内容称:“大批60后制造业工人已经返乡,70后部分工人也逐渐退出一线,取而代之的 是一批85后、90后正逐渐成为一线工人的主导力量,他们基本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外出务工,据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老一辈工人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他们成长经历趋同于城市同龄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强。”的确,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新生代工人被吸引到沿海城市来,他们与传统工人在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这些新生代工人也挑战着沿 新生代工人挑战传统管理模式 示:“85后和90后的新人有两个不足之处:其一是定性不足,无论是心态还是职业目标,都很茫然;其二是责任感缺乏,往往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说白一点,就是抱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 “以公司为例,新生代工人占的比例也不小,与60后、70后工人相比,新生代工人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明显,他们正从单纯谋生转向追求幸福与归属感,从忍耐坚持转向追求平等,其精神支柱也从承担家庭责任转向实现自我价值,此外,他们还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追求自我享受的精神平等。”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相对客观的评价了新生代工人。 探寻传承管理真本质 随着富二代进入企业管理,面对传统的工厂管理模式,他们该放弃还是该融入?他们对自己所要承载的社会责任有几分意识?又该如何带领企业走上新的发展台阶?在不可推卸的家族企业承继中,他们是慎重地让个体服从于全局、墨守父辈商业成规,还是勇于掌握变迁、挑战传统?面对一批如此有个性的新生 代员工,如何管理成为焦点。 “工人其实不存在难管的问题,只是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引导。”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说到,“只有不好的老板和管理,没有不好管的工人。不过,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诸多特征也应引起制造型企业的注意,主要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关注员工的精神诉求,碰上 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同时要保持企业上下信息的畅通,有些部门在管理时对待工人不能含含糊糊,随便承诺,这样容易产生间隙。”关于二代继承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工厂,许董事长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表示:“小企业的最初管理靠的是严厉的制度,中型企业管理是制度+文化,大型企业则是文化+制度,一个 只有不好的老板和管理,没有不好管的工人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_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下面是整理的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另外,由于“家”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家庭成员相依相扶、相互学习又是一个“好家庭”的码条件,所以在家族式企业中易于培植团队精神。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以美国最为成熟,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尚处于幼稚阶
段,从 1996 年开始,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家族 企业的研究文献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西方的家族企业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 已相当完善,实证研究方法在 1999 年后更成为家族企业研究的主导方法;并且 西方家族企业的研究热潮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延伸,如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对 印度、西亚与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以及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的研究开 始出现在西方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上,当前尤以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最为集 中。
无论从经济转轨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力角度看,中国的家 族企业研究应该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十分散乱,缺 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甚至许多学者陷入家族企业变个发展方向的争论。
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上升期,目前主要研究论文基本出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 《改革》等重要的核心期刊。而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发 展、信任与家族企业成长、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转轨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家族企业 成长等四大块以及其他研究。
虽然国内研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和空白。 首先,在研究过程中简单的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套用 在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上,这样使得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发展特征的了解陷入了 空白状态,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其次,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中国经济转轨对中 国大陆家族企业形成的影响,这是国内研究家族企业的一个通病,有的套用海外 华人,有的只是套用西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模型,这两种取向都是要不得的。再 者,就是混乱的创新。比如“家族理性”概念的提出。上述的研究缺陷主要受制 于中国家族企业刚刚起步的基本国情,导致国内学者一些研究的误差,也是可以
I

家族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家族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报考专业:_工商管理_____准考证号: 姓名:__ ________指导教师:某某 2013年5 月26日

摘要:改革开放,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苦心经营、披荆斩棘,其中有的茁壮成长了,而也有的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究其根本,不仅有市场、产品、资金、政策等因素,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是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经营者的经营观念、管理意思、个人述职存在偏差或用人不当所致。本文主要针对众企业中家族企业进行分析,家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可是说它很古老,因为他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形态,私有制条件下,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说它很短暂,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很短。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家族控制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并且参与管理,这样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顾名思义企业所有权属于有亲缘、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运作灵活效率较高,企业内部固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企业管理层之间的默契,这些优势在企业创业之初无疑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产生推动作用。然而在出色也不会有完美的地方,有优点自然也会存在缺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将其不断完善在完善,尽量减少弊端。家族企业受到家长制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多于500字) 关键词:家族企业、面临问题、解决方式

目录 摘要…………………………………………………………………………目录………………………………………………………………………... 一、我国现阶段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 (一)家族企业的含义 (2) (二)家族式企业的发展现状 (4) (三)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趋势 (5) 二、国家族式企业存在的问题 (5) (一)家族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5) (二)家族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7) 三、解决家族式企业问题的对策 (8) (一)解决家族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8) (二)解决家族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8) 四、家族式企业在传承上的问题 (9) (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9) (二)子承父业模式的不足之处 (10) 五、解决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相关建议 (11) (一)企业外部制度创新 (11) (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与传承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与传承 滕斌圣: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家族企业管理和传承的问题。 这个题目虽然很受关注,大家意识到谈家族企业管理,在中国并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愿意自己企业叫做家族企业的。我先讲几个数字,请大家考虑一下这些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然后把时间交给我们的嘉宾。 在全球范围内,65%和80%企业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中国50%企业都是家族企业。2003年中国家族企业在制造业占了38%,商业、餐饮占了21%,这是两个最大的行业,这个跟美国的比例是非常相似的。接下来在中国做了一个大规模家族企业的调研,然后企业的拥有者有67%认为,他们对职业经理人不能完全信任或者不很信任,在美国对职业经理人满意程度则达到71%,在中国是67%不能信任,在美国71%的家族企业拥有者是觉得他们对企业经理人还是很满意的。美国有40%家族企业,在未来五年内面临领导权更替的过程。而在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龄是43岁,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接班问题还没有全面临近,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像万象、红豆等一些企业,事实上已经把经营权交给了第二代。这组数字我想先抛给大家做一个思考,我想第一个问题给四位企业家回答一下,因为我们前面也讲到了,家族企业这几个字,在中国未必每一个企业家都愿意跟自己企业联系在一起,所以想让几位企业家用简短几句话说一下在你心目中你的企业算不算家族企业。我们请张总先开始。 张祥青:我最早创建企业是要实现一个理想,和我太太每年赚五万块钱。当时我们在路边弄一个补棚,在冰雪天也要出摊,我们赚够五万块钱就不要这么辛苦,可以找一份工作,过正常的生活。我们用三年的努力赚一万块钱,我打工,我去北京倒卖废钢,三年一不小心亏了,后来找到窍门又去干,我赚到五万,速度很快了。每天赚几千块几万块,一直从小企业然后雇佣几个帮手,最后建立一百多人小作坊企业,利用废弃物生产钢铁的原材料,到1998年租赁第一个钢铁厂,2001年买断了天津钢铁公司这样过来的。我们起步的时候是1991年的事情,我们1995年第一个企业,1998年是第二个企业,我们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模式不同心态来管理,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企业变化我们人员也要不断的变化。现在来讲这个企业还是由我和我的太太持有全部的股份,是典型家族企业,我是董事长,我太太是总经理,之前我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另外也有很多风险,我既当法人又当总经理,我们不怕风险,只要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当然这个前提一定遵守道德。但是我太太很担心,我说没关系大不了交公,交公不怕,我怕你被绑走,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都很小心。所以她才当法人,我太太是总经理我是董事长,我的企业是我们的股份。另外,我们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提升,请外面管理公司帮助我们提升,然后我们管理者也不断的优胜劣汰,否则我们队伍也要被淘汰的。 钱金波:从红蜻蜓创业十三年来,刚创业的时候还是我,我们创业五六年之后已经成为了我们,一开始创业100%,最后70到76%,现在70到49%,事实上已经进入我和我们这个阶段。但是我们始终想到家族整个资本还在绝对控股权这样的前提之下,怎么样考虑企业持续增长,这个持续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年龄,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我们对自己股权怎么创新,所以我们接下来仍然在想怎么样引进他们。所以我认为红蜻蜓这个板块,从我到我们这个阶段还是比较有特点。谢谢! 陈南:我是三全食品的,在国内做速冻食品的一家上市公司。刚才家族企业定位问题,从股权构筑来讲,我们绝对是家族企业,因为我们家族爸爸妈妈弟弟,我们四个人直接间接控制上市公司32%的股权,应该说是纯粹的家族企业。但是另外在我们经营团队我们有八个总裁副总裁,我们高管团队只有两个,如果加上大区老总算起来比例更多了,如果是助理经理以上大概二百多个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定位,很难去理解什么叫做家族企业,股权上的控制还是经营上的参与度,中国企业可能现在需要重新定义家族企业的概念。昨天我们聊起来张总也认同我这个观点,现在我们很多家族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我补充一点,我在所有几个企业里我是第二代,但是很惭愧我们公司成立只有15、16年,按年头算2009年已经16年,16

国外家族企业研究博士论文

Full Citation & Abstract PUBLICATION NUMBER AAT 3187801 TITLE A systems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ganizational diagnosis of a family business AUTHOR Edison, Mark Rabb DEGREE PhD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ATE2006 PAGES86 ADVISER Gould, Laurence J. ISBN0-542-29297-1 SOURCE DAI-B 66/08, p. 4479, Feb 2006 SUBJECT PSYCHOLOGY, CLINICAL (0622) DIGITAL FORMATS 0.87Mb normal PDF 24 page Preview Systems psychodynamics, an intellectual and clinical approach to exploring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is employed to develop hypotheses about the behavior of the managing partners and staff of a family business. Known in systems psychodynamics as organizational diagnoses,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gathered over the course of eighteen months' observation of the busines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ocess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in making sense of unconscious aspects of group behavior as they relat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business. The data are also us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systems and psychodynamic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future student organizational diagnosticians on how to employ systems psychodynamics in their research. You are viewing title 1 of 51 in the current results list.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一、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选题的依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3)自己的见解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家族企业是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外有关研究,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至80%之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杜邦、福特、柯达、安利、摩托罗拉等都是家族公司。在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亚洲特别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更是非常普遍。据一项统计表明,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最大的15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总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非常高的,如香港为84.2%、马来西亚为76.2%、新加坡为48.3%、菲律宾为46.7%、泰国为39.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家族企业更是无所不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一样更是不可忽视,但是,家族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由于受内外有别的家族文化的影响,造成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方面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问题,制定相对应的对策,使企业管理上升到高级形态,实现人力与物力的最佳配置,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并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益,更好的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延续并增强竞争优势,稳步进入现代新型工业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在国外,美日等国已经进入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

家族企业论文

家族企业与制度背景的相互影响:未来研究的回顾与议程 摘要 家族企业与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考察一直是家族企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回顾了家族企业和制度背景下的三十年的研究。我们的评审样本包括124篇文章,发表在24个顶级杂志上,涉及多个学科。我们采用一种制度理论来综合这些文献,并探讨关于家族企业行为/结果的影响或可能影响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背景下,机构的主要认识。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空白和非生产性偏见,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家族企业,制度环境,制度理论,制度,共同进化 介绍 制度指的是相对稳定的处方系统(the relatively stable systems of prescriptions),它定义了社会中可接受的行为和结果(Suchman,1995)。制度要求企业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运作,符合这些压力的企业可以被认为是合法的(Oliver,1991)。虽然机构的处方(制度)并不总是符合经济合理性(迈耶和罗文,1977),但是被认为合法的公司可以获得某些好处,如获得资源和关系的有利条件(DiMaggio&Powell,1983)。或者,企业可以尝试改变制度,以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机会(Battilana,Leca,&Boxenbaum,2009)。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治理可以作为解释制度规定的一个镜头,从而与非家族企业相比,企业的决策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家族企业的几个特征表明,家族企业可以以独特的方式与其制度环境相互作用。家族企业获得家族资源(例如劳动力,网络和资本)使他们能够减少对正式的体制发展的依赖,这些发展可以帮助组织在不同世代间雇用和监督劳动力,获得资本并保护他们的财产权。此外,家族企业在家族和商业机构的交叉重叠,保护其社会情感财富(SEW)和依赖社会资本的关注放大了非正式机构对其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因此,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并解析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如Gedajlovic,Carney,Chrisman&Kellermanns,2012; Jiang&Peng,2011a)以及家族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影响(如Craig &Moores,2010; Morck &Yeung,2004)。 尽管家族企业学者在其研究中广泛采用了制度视角(例如,Leaptrott,2005; Melin&Nordqvist,2007; Parada,Nordqvist,&Gimeno,2010),但这些努力之间几乎没有凝聚力。不平衡的发展和非生产性的偏见(例如,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的关注较少,对双向关系的关注较少)导致了文献的分散性,例如Wright,Chrisman,Chua和Steier(2014)“尽管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影响和受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些相互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还不清楚”(第1248页)。鉴于家族企业与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且没有事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我们认为需要一份评论文件来提供这个文献的结构,提取主要见解和共同主题,突出非生产性偏见结果不一致,并指出需要学者关注的领域。 制度理论(North,1990; Scott,1995)提供了理解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活动的框架,反之亦然。家族企业学者试图将新的理论基础结合到这一领域,使用制度理论框架对家族企业和制度背景下的研究进行回顾显得尤其及时。家族企业学者似乎围绕着两个主要的理论范式- 代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Chrisman,Chua&Sharma,2005)。尽管如此,这种结合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在该领域的一些关键关系和结构(如Rutherford,Kuratko,&Holt,2008)中仍然缺乏明确的说明。采用制度理论视角可以揭示其他理论框架未能对家族企业行为提供结论性解释的偶然性和边界条件,并进一步澄清家族企业长期存在的矛盾观点(例如,家族企业中是否存在表现优异或者表现不佳的家族企业在不发达国家或少数发达国家有更多或更少的优势,机构观点是否更好地适应家族企业或是管理观点是否更好地适应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如何平稳传承家族企业企业管理权企业接班人.doc

家族企业如何平稳传承?-家族企业,企业管 理权,企业接班人 家族企业如何平稳传承?2011/4/21/8:41商界施永青这段时间,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家族争产风波好不热闹,天天出新篇翻花样,为人们茶余饭后添了很多的佐料。有人或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有钱人不趁自己精神状态清醒的时候,就立好遗嘱,把财产清楚地分配妥当,为何总要留下一些不明确的地方,供下一代去争吵,甚至要闹上法庭,贻笑大方? 有富豪告诉我,一早把家产分了,虽可让子女各得其所,避免有不必要的争拗,但子女一旦获得了他们可以得到的家产之后,就会失去争取分多一点的寄望,可能从此就不再那么孝顺父母,有病痛也没有子女肯照顾,只能孤独地等死,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他宁愿迟迟都不立遗嘱,让各子女都自以为还有机会争取分多一份;这样,他身边就不愁没有人献殷勤,不管这是真情还是假意,感觉一定比无人理会好。 有钱人在分家产时,都面对一个难题,就是应把家产全部留给

长子嫡孙呢?还是均分给各子女好?如果只留给一个人,其他分不到或者分得少的,就会觉得父亲不公平,对父亲心存怨恨,但如果让子女平分,即自己建立起来的企业就会不断地被拆散,日后难再发挥协同效应。 有钱人可能不只做一门生意,旗下有很多不同的公司,如果让子女各管一门生意,将来他们是否愿意一同合作也很成问题,但如果成立控股公司,让子女均分控股公司的股份,那子女们虽不可以在分到生意后就各自经营,但却会逼子女在控股公司里不断进行权力斗争。结果,子女们花在内斗上的精神时间,比他们花在与行家竞争的还要多,这样,业务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 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分配财产,解决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呢? 拥有权易传管理权难交 华人企业常在第一代领导人退下火线的时候出问题,主要是因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 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 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 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 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 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 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 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 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 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 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 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 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 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 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 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 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 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 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 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