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合集下载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的发生
单细胞动物: 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应器、 效应器, 由一个细胞执行各功能
多细胞动物: 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专门的运动器官 和感觉器官。其网状神经系统无中枢, 以泛化的方式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 处于感应阶段,未达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不同发展阶段,神经系统具不同的发展水平 环节动物: 链状神经系统
官过度兴奋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在脊管内,上接延端,下端变为细丝 --- 构成:灰质(神经元胞体)、白质(神经纤维) --- 作用:连接脑与周围神经;可调节部分躯体运动,
完成简单反射活动 脑: ----大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网状系统 ----间脑:包括丘脑、下丘
----小脑:协调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与记忆情绪等有关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发自脊髓,由脊髓前根和后根 的神经纤维混合而成
脑神经:(12对)多由脑干发出,分布于头面部 植物性神经:控制各腺体、内脏、血管活动
-----交感神经: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机构 -----副交感神经:起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
爬行类:出现大脑皮层; 初步具有较高级的分析综合能力
鸟类:大脑进一步发展,视丘、小脑尤为发达 视觉敏锐,可辨别事物的色、形、飞 行方向
都具有管状神经系统,形成了中枢神经和脑, 能反映完整的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心理水平达 到知觉阶段
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高度发展,大脑半球开始 出现了沟回,各部位机能日趋分化。
机能系统说
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机能系统,个别 环节受损,高级心理功能受影响,人的心理和行 为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 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古以来,人类就希望知道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由于人会做梦,能够梦到早已去世的亲人.因此有人认为,人的灵魂相肉体是互相分离的,人死以后,灵魂会跑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由于人的心脏和人的生命的存亡有直接关系,人在高兴或悲伤时,心脏都有特殊的反应,因此有人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也有一些人由于看到脑的损伤,会引起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因而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终于认识到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这个认识是得来不易的。

近30年来,由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电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这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章将简要介绍脑和神经系统的最一般的知识。

首先介绍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别是脑的进化。

进化的观点是研究脑的一个重要的观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对揭示心理的种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介绍神经元的构造和神经兴奋传递的特点。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或神经回路。

再次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是进化阶梯上最后出现的脑组织,是各种心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本体。

本章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脑学说,特别是当代影响最大的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学说。

最后介绍内分泌系统及其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神经系统脑的进化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它由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和1000亿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又可能与其他神经细胞存在1万个以上的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这样一块复杂的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呢?从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后,进化的观念已深入到不同学科的研究中。

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

从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动物,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再到高度复杂的人脑,经过了上亿年的发展。

研究脑的进化,不仅对揭示人脑的秘密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了解脑与心理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2-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刺激→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 反馈 神经中枢(心理活动) ↑ ↓ 反应←效应器 ← 传出神经
反射的复杂性

反射的种类、含义与实践价值
无条件反射(UCR) 条件反射(CR) • 经典性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替代强化



第三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 沟裂——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 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灰质:大脑半球表面的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 经纤维,大脑皮质,六层细胞中 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锥体细胞传递运动信息 • 白质:大脑半球内面的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负 责大脑各部分之间及与皮层下组织之间的联系 • 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活 动有重要作用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人身上的腺体有两类 有管腺(外分泌腺) 无管腺(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的概念 内分泌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 通过所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已发现27种内分泌腺 与人们心理现象直接有关的几种内分泌腺 甲状腺: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 副甲状腺:副甲状腺素对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肾上腺
图示:脑部透视略图
大脑功能分区
二、皮层分区及机能
初级感觉区:听,枕叶,17 区;视,颞横回,41、41区 ;机体,中央后回,1、2、3 区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 言区:言语运动区、言语 听觉中枢 联合区:具有整合或联合功 能的脑区;发展晚;与高级 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进化 水平越高,面积越大
大脑功能分区
裂脑人实验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系教授斯佩里等 :让裂脑人按他的话举手或屈膝,结果,病人的 右侧身体服从了命令,而左侧身体却不听指挥。 将其双眼蒙上以后,用手接触他身体左侧任何部分 ,他都说不出被接触的部位。将一张年轻女子照 片的左半部和一张小孩照片的右半部,拼成一张照 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这张照片的左半部正 好置于裂脑人的左半视野,右半部置于其右半视野 ,要他指出、说出看见了什么,结果,他手指着 青年女子的照片,嘴里却说看见了小孩的照片。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脑桥:延脑上方,内部为纵行与横行的纤维, 还有神经核。它对人的睡眠具有一定的控制与调 节作用
中脑:小脑和脑桥之间。腹面有由大量下行纤维构 成的隆起,叫大脑脚。背面为由两对圆丘组成的四叠体。 上丘内有上丘核(视觉中枢),下丘内有下丘核(听觉中 枢)
网状结构:在延脑、脑桥和中脑内有一广泛的灰白 质交织的区域,称为脑干的网状结构。分上行网状系统与 下行网状系统,前者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参与调节和 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后者加强或减弱肌肉紧张状态,即 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的作用




鲁利亚的学说将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 系的机能系统: 1、动力系统 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 的机能系统。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 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 性,并对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功能 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 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行为调节系统 功能:编制行为程序、 调节和控制行为。


四、模块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 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 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它们的精妙结 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的作用 1、身体的发育; 2、一般的新陈代谢; 3、心理发展; 4、第二性征的发展; 5、情绪行为; 6、有机体的化学合成; 内分泌腺在情绪、动机和人格中起作用。 肾上腺素的作用:兴奋交感神经。有利于 有机体应激。
(2)间脑:脑干上部,大部分被大脑覆盖,包括丘脑和 下丘脑。 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部,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块。内 侧膝状体(听传导的中继站),外侧膝状体(视传导中继 站)

心理的生理机制

心理的生理机制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脑干
主要功能
维持个体的生命
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均与脑干
有关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小脑
主要功能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
调动作
复杂运动如走路、舞蹈、游泳 等,一旦学会,其程序就编入 小脑 小脑受损可导致动作失调和震 颤 小脑功能缺陷还可能导致口吃、 阅读困难等
内容
1. 心理是脑的机能
2.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3.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4.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 VS 心脏
相关案例
盖奇案例
“布洛卡区”的发现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的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系统 周围神经 系统 脊髓 躯体神经 大脑 间脑 脑干 小脑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功能学说
颅相说
德国医生盖尔(1758--1828年)及其弟子施普茨海姆 (1778--1832年)
探讨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颅相学基本命题有三:
第一,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的结构有 关; 第二,心灵可分成许多机能或官能; 第三,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官能 相关; 盖尔把心理的官能分为三十七种, 又将头盖骨分成大小不同的三十 七个区域。
四、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基本过程
兴奋: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
抑制:刺激停止和削弱相关区域的活动
四、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扩散:条件反射的泛化 集中:条件反射的分化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神经元的分类
按照功能来分类: 1、内导神经元afferent neuron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胞体主 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 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
2、外导神经元efferent neuron(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胞体主要 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 效应。 3、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动物越 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 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神经元兴奋通过什么方式传导到该神经元
其他的地方?
神经元内,冲动传导的方式——电传导
神经冲动电传导的法则
全或无的法则:
“全或无”法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 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 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 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上行系统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
行系统能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
• (三)小脑: • 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 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 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 有一定的作用。
(四)间脑:
丘脑(thalamus):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的各 种感觉的中继站。
-杏仁核: rage、fear. 一项PET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威胁词和中性词的书写颜色,结果表明,威胁 词比中性词显著地激活了双侧杏仁核。Isenberg,1999。 研究表明,杏仁核参与了对令人不愉快的词汇的评价。Tabert,2001。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导致 长期的低落情绪和失去兴趣。
神经科学的应用与进展
1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技术将大脑的神经信号转机器指令,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 能力。
神经可塑性研究揭示了大脑如何适应
环境变化,并为神经康复提供新的治
疗方法。
3
神经调控
神经调控技术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 精神疾病,通过电刺激或药物调整神 经系统活动。
神经冲动可以引发兴奋或抑制神经元,这种信号传递决定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
1
小脑
2
小脑协调和控制运动,帮助我们保持
平衡和精确度。
3
脑干
脑干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和 消化。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中心, 控制语言、记忆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大脑与行为
1 感觉与知觉
大脑处理感觉信息,并生成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统,分别控制着身 体的各种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 息,影响着思维、情绪和行为。
神经冲动的传递
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这种传递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结合。
兴奋与抑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 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神经生理基础,包括神经元与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冲 动的传递以及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还会探讨神经系统的疾病与治疗, 并介绍神经科学的应用与进展。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神经元结构
神经系统的分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 触等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
单个细胞组成,由单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
多细胞动物——网状的神经系统
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细胞之间没有突触 连接,没有中枢,神经的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头部有神经节)
能够对周围的振动和光线作出反映。初步具有了感觉 能力。
脑指数是用脑的实际的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 比值来表示。
常见的几个物种脑的大小的比较
物种 鼠 猫 罗猴 猩猩 人 脑容积(毫升) 2.3 脑指数 0.40 1.01 2.09 2.48 6.30
25.3
106.4 440.0 1350.0
进化特点之一: 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
(二)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大脑的发展初期与动物嗅觉机能的发展有关 ,与嗅 觉有关的皮层称为旧皮层。 后来发展起来的称为新皮层。 新皮层到了哺乳动物才得到巨大发展。
若用皮层指数(实际的大小与期望大小比值) 的来表示,人类新皮层的容积是非灵长类动物
新皮层容积的3.2倍。
进化之二:大脑新皮层的容积增大。
(三)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人脑和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结构上:
节肢动物——节状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头部神经节(脑的雏形)、 胸部神经节和腹部神经节。 行为比环节动物复杂,能够分辨声音、颜色等。但一 些节肢动物不能利用感官的协同活动反应外界事物。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低等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
神经管前端膨大的部分首先形成了脑泡,后来
发展出五个独立的脑泡:前脑、间脑、中脑、
胞体。
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 用是传导刺激到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二)、神经元的分类
按照功能来分类:
1、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2、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信 息交换的。
大脑加工的也是这种神经冲动。
什么是神经冲动,如何产生的?
延脑和小脑
两栖类动物的前脑发展成为两个半球。
爬行类动物开始出现的大脑皮层。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指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 始出现了沟、回,扩大了皮层的面积。
-例如,食肉类、灵长类动物。
行为和心理更加复杂化。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
(一)脑的相对大小变化
脑指数来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这个事件后,更多触目惊心的脑损伤病
例出现在报道里,它们或多或少地表达 了相同的观点:前额叶皮层看来与呼吸 、体温调节等基本生存功能或任何一种 感觉加工或运动协调并无任何关系,但 与我们头脑中最复杂的方面,即我们个 性的本质和我们如何作为个体对外部世 界作出反应等有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章重点问题:
神经冲动的传导?

“盖奇再也不是原来的盖奇了”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注意 到了差异。以前,菲尼亚斯是个愿 意合作而友善的人,而现在他却变 得专横、优柔寡断、傲慢、顽固、 对旁人漠不关心。最终,他离开了 在铁路上的工作,到处游荡,最终 成为集市上一个行为怪诞的人而了 却了他的余生。
盖奇事件反思:前额叶皮层的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脑的进化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学说 脑与心理活动 脑功能开发
“盖奇再也不是原来的盖奇了”.
菲尼亚斯· 盖奇——一次不幸的事故揭开
了情商的秘密 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一个叫菲尼亚斯· 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 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 ,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
小脑:低等动物占比重
大;人占的比重小。 新皮层:动物新皮层容 积小;人的容积大。
功能上:
人脑的功能更复杂。 例如,视觉区的数量, 松鼠有4个,猫12个,枭 猴13个,人至少20个。
进化之三:结构、功能更复杂.
脑是复杂的系统,它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人脑中 有大约100亿个神经元。 神经元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节
一、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 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一)、结构:
神经细胞结构图
轴突 神 经 末 梢 神经髓鞘 胞体细胞核 树突
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在 这里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
二、神经元内 冲动的 电传导
(一)、几个重要概念
1、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
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2、静息电位: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 的电位差。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 位高,带正电。
静息电位是 如何产生?
与神经元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细胞膜对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 下,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大,对 Na+的通透性较 差,结果K+外流,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 外略带负电,出现静息电位。
大脑结构和功能如何?
有关脑功能的几种理论?
第一节
问题?
脑的进化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脑 ? 脑是如何进化来的呢? 人脑和动物的脑有何区别?
生命的神经系统演化图

腔肠动物(网状) 环节动物(链状)


节肢动物(节状)
鱼类(背式,脑) 爬行动物(大脑皮层)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当时美国正在大规模地发展铁路。菲尼亚
斯· 盖奇(Phineas Gage)是一个铁路班组 的工头,他的工作是把甘油炸药注入孔中 ,在铁轨铺设的沿途炸掉阻塞通道的所有 障碍物。 为了施加甘油炸药,菲尼亚斯必须使用一 根1.2米长,最粗处达3厘米多的铁夯。
一天,当菲尼亚斯用他的铁夯把甘油炸药填塞 到孔中时,一起悲剧性事故发生了。一颗火星 意外地点燃了甘油炸药,使它提早爆炸了。 虽然这场爆炸非常严重,菲尼亚斯却活了下来 ,只是受了一点伤。爆炸时,他正保持着头歪 向一边的姿势,这样,过早引爆的甘油炸药将 铁夯上推,捅穿了他的左侧颅骨。铁棒穿透颅 骨直到前脑,严重地损伤了他的前额叶皮层。 令人惊异的是,经过短时期的昏迷后,菲尼亚 斯似乎并未受到这样一次严重伤害的明显影响 。当他的炎症消除后,他的感觉和运动安然无 恙,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