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影视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电影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电影是给人的眼睛吃的冰激凌。

既然要用眼睛来“品尝”,那么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冰激凌”方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短短几周的影视鉴赏课,我们看了五部电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罗拉快跑》确实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电影。

下面就对它的三大亮点——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及极具动感的背景音乐,做逐一的分析。

一,拍摄手法。

对于拍摄手法,我有较多的话要说,因为这是眼睛最直观的感受,任何一个略有敏锐眼光的观影者都会被《罗拉快跑》中的多种镜头所刺激。

而老师讲的快闪镜头及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快闪镜头指的是多个时间少于一秒的镜头的组合。

该组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描述一个情节并不完整,但是能让观众的了解其传达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

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

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定格在罗拉的父亲上,罗拉下定了主意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奔跑。

之后的快闪镜头主要运用在罗拉碰到的每个路人之上。

罗拉碰见的妇人,骑自行车的人,乞丐,老人。

这些快闪镜头分别表现出每个人在遇见罗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快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思想表达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

其次,这些快闪镜头给整部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使得整部影片都在快速的闪过中进行。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

影片以非线性结构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罗拉挣扎于拯救她男友的故事。

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富有创意的摄影手法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对影片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拉片分析。

首先,影片的非线性结构是《罗拉快跑》的一大特色。

整个故事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启场景,罗拉通过不断重新经历相同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每次故事的重启都展示了她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她面临的各种困难。

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对角色的命运充满了好奇心和紧张感,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可观赏性。

其次,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罗拉在20分钟内为了拯救男友的生命而奋斗,这给了影片以迅猛的节奏和高度的紧张感。

观众被带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续动作,电影从一开始就飞驰而过,没有任何停顿时间。

这种连贯的紧凑剧情使观众无法转移目光,充满了惊喜和紧张。

另外,影片在摄影和视觉效果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摄影师弗兰克·冯特拉格通过使用手持摄像机和运动镜头来强调影片的紧张感和动态元素。

他还使用鸟瞰镜头和追踪镜头来展示罗拉在城市中疾驰的场景。

这样的摄影手法增强了观众与角色的亲近感,并使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各种特效手法,如平面动画、黑白对比和慢动作等,以进一步增加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

影片也通过音乐来增强其情绪和张力。

由汤姆·提克威和他的乐队“Trinity”创作的原声音乐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快节奏、摇滚和电子音乐与影片紧凑的剧情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音乐和画面之间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视听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了电影的情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

《罗拉快跑》通过罗拉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的过程,探讨了命运和选择的关系。

影片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通过勇气、创造力和毅力来克服困难的观点。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 影评

奔跑中——浅析《罗拉快跑》中元素火红的头发,快节奏的奔跑穿梭,干净利落的办事能力,一个类似游戏的赛次命运,三种态度三种选择和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导演将相同的事情完美的展现给观众,摄影机那经典的跟镜头的应用,生动而不乏沉稳,活泼而不失内敛。

这些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紧凑的影象气质,整部影片就像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一. 影片中的视听手段《罗拉快跑》从开头俯视又运用推镜头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模仿主观镜头把镜头切到红色的电话上引出故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这种快节奏的开场给本篇垫定一个紧张的氛围,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以及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罗拉奔跑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和视觉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

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

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每次都立即的选择一个方式进入一种救曼尼的方式,果断,不拖戏,行动迅速,曼尼在电话亭中掏出抢时镜头采用俯视镜头也捎带有些讽刺性。

表现出曼尼的懦弱与无奈。

影片中跟镜头的使用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采用几种跟镜头的方式正跟,后跟,侧跟。

侧跟的效果大多是强调罗拉奔跑时的速度、动感、紧迫感。

正跟往往是让观众能从正面更清楚地感受到罗拉焦急的内心情绪,能清楚地看到罗拉脸上的焦急的表情,并渲染人物在运动时的戏剧冲突。

比如罗拉迎面跑过来时,她与摄影机总是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似乎暗示了她离终点还很远,从而渲染了罗拉与时间赛跑的戏剧冲突。

后跟更强调罗拉奔跑时的纪实感,以及她将要遇到的事情的不确定性。

因为后跟时,摄影机的视点就像是观众的视点紧随罗拉其后,和罗拉一起感受着奔跑时的速度和她看到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容易让观众和罗拉同时紧张起来。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罗拉快跑》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很多人初次观看《罗拉快跑》都会大呼过瘾,“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不同于一般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段落来表现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xx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询问,什么是倒霉事情的原由,一旦找到了最初的原由,我们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某某事不发生就好了”,“如果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

“罗拉快跑”正表现的是这个“如果……”。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变化导致整个事物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的不可测性一览无疑。

一,叙事角度:游戏化的结构《罗拉快跑》就像一部罗拉闯关的电脑游戏,正如片头所说:“地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九十分钟。

其他纯属理论。

”电影中不时出现挂在墙上的巨大表盘,显示离规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或者三分钟,摇滚式的音乐节奏似乎也在提示罗拉:“RUN!RUN!”一次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从起点重新来过,玩出不同的结果。

输赢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把游戏玩到最后,是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坚强意志和竭尽全力。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罗拉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进行的一天的冒险来展现其主题。

故事发生在德国,罗拉的男友曼尼因借款不还而被一名危险的安东尼奥所威胁,他要曼尼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一笔大量现金,否则曼尼的命就难保。

为了帮助曼尼,罗拉奋不顾身地快速奔跑,企图找到一种方式来解救他。

然而,故事在20分钟结束后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重复循环的状态,每次循环罗拉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决策,每次她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直到最后找到能够解救曼尼的方法。

影片独特的剧情安排和故事结构使得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情节展开中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片中的每个循环都呈现了不同的变化与挑战,每次罗拉都会做出新的决策,这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而紧迫感和紧张感。

这种紧凑动感的剧情结构是电影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吸引观众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电影的音乐也值得一提。

电影采用了电子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的快节奏和明快的旋律与影片的快速节奏和紧张氛围相得益彰,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

电影的主题曲《I Wish》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这首歌曲旋律动听、歌词含义深刻,与影片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影片在表演方面也取得了成功。

莫拉·蒙妮斯托托莉是罗拉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她通过自信、坚定的表演将罗拉这个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的表演手法使得罗拉这个角色更具可信度和吸引力。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精湛演技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总的来说,《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作品,它以紧凑动感的节奏、紧张刺激的内容和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也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人生命运的转折和选择的重要性。

不论是作为一部娱乐片还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电影,《罗拉快跑》都不会让观众失望。

影视分析

影视分析

《罗拉快跑》之于而我而言是一部全新的另类电影。

它不同于我以往看的任何一部作品。

《罗拉快跑》为观众构想了三种不同的故事结局,而每次造成结局的因素却始于罗拉的奔跑速度。

这就像大多观众期待看到故事的完美结局一样,导演就为你设计了你想要的完美结局。

影片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当观众看到第一个板块,罗拉中枪身亡时,观众心理上显然是不甘心、不愿意看到这样一种结局。

于是,我们看到罗拉在冥界与男友曼尼的对话,从而罗拉复活,进行了第二次奔跑。

这次的结果是罗拉拿着十万元钱来了,而男友曼尼却被消防车撞死了......观众肯定也不满意这种不完美的结局,罗拉则更不愿意看到如此下场。

于是,另一场冥界对话后,开始了第三次狂奔,而这一次,带给大家的却是最完美的结局——曼尼找回了丢失的钱,而罗拉又在赌场意外的赢得了一笔财富。

观众看了大快人心!看完这部影片会让人想到: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是如此微妙,细微的变化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后果。

也许,罗拉奔跑的结果还有很多种可能,但导演只安排了这三种最经典的可能结果,就像影片开头说的那样:“这只是一场游戏。

”我们都可以设想游戏的结局,但那并不代表唯一。

导演这样的处理方式,就像给观众一道选择题,你喜欢哪种结果,你就可以自行选择,仿佛我们观众成了影片结局的操纵者。

在视觉上,影片留在人脑海里的莫过于罗拉一头红色的秀发在街道上奔跑、奔跑、奔跑……还有那辆出现了三次的红色消防车。

红色是最刺激人眼球的颜色,而导演却偏偏运用了这种色调,红色配上快跑的罗拉,充满激情和炽烈,也符合影片的基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有很多摇晃的镜头,也就是镜头不稳,就连爸爸在和情人的对话都是用的晃动镜头,这肯定是导演的刻意为之,为了体现罗拉在快跑之后的生理视觉感受。

(我想,用这样的晃镜头观众未必清楚导演的用意。

)在剪辑上,影片同样也追随了快节奏风格。

尤其在罗拉奔跑时遇到的那些人,影片用一张张照片的频繁跳切来表现一个人可能的未来状况,这种MTV式的剪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摘要】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探讨命运的影片,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引发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思考。

电影中展示了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外事件与命运的关联。

观众在片中思考命运是否存在客观安排。

结论部分将对命运进行深思和反思,讨论电影给观众的启示以及探讨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平衡。

通过分析影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发观众对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进行反思和思考,带给观众独特的启示和思考角度。

【关键词】引言:电影《罗拉快跑》,命运探讨正文:主人公罗拉命运转折,命运改变,命运选择关系,意外事件命运关联,客观命运安排结论:命运反思,启示,命运个人选择平衡1. 引言1.1 介绍电影《罗拉快跑》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尔执导的科幻动作片,讲述了一名年轻女孩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复的时间循环中,不得不不断重复同一天的经历,直到找到解脱的方法。

电影中通过镜头语言和角色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命运之旅。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罗拉对命运的探讨和挑战,以及她在面对困境和偶然事件时如何选择和决定,从而引发了对命运和选择的深刻思考。

电影《罗拉快跑》不仅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引发观众思考和启发的作品,让人们对命运、选择和人生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

1.2 探讨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讲述了主人公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重复经历同一段时间,试图挽回爱人的生命的故事。

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是一个核心主题。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命运这个概念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选择。

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观众可以看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尽管罗拉反复尝试改变命运,但最终却陷入了无法逃避的命运轮回之中。

这引发了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深思。

电影中展现了命运和选择之间的关系。

虽然命运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也会对命运产生影响。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1999年上映的《罗拉快跑》制作成本只有两百万美金,其在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一亿美金,但是,如果仅仅以票房成绩来衡量《罗拉快跑》的成功,是远远不能表现影片价值的。

汤姆提克威所执导的《罗拉快跑》被电影界视为新时期德国电影的复兴之作,凭借电脑数字技术的运用、MTV式的剪辑手法以及颠覆式的影片结构和主题,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下的电影创作、故事叙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大群“罗拉一族”,这是电影《罗拉快跑》票房以外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一.视听分析1.运动镜头设计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

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罗拉与曼尼抢劫之后拿着钱袋从超市逃跑,稍后两端马路均被警车拦截,摄影三次采用360度旋转的手法,轻松营造出两人那种走投无路、插翅难逃的处境。

此外,为了让观众与电影情节产生更好的共鸣,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减少支架的运用,既而呈现出一种镜头晃动感,以配合当时情境下的紧张氛围。

2.剪辑手法快速剪辑是本片的另一大特点。

影片中许多段落,如描述“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喜悦的所作所为: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腴的女人……每一组画面停留只有几格时间,甚至连给观众看清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切到下一镜头。

运用快速剪辑手法,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快速剪辑能够带动影片的节奏感,三段重复式的影片结构要求影片必须进行快速剪辑,否则观众会因内容重复感到乏味。

其次,影片的主题在于世间分分钟变化所带来的命运的变化,而剪辑速度的加快可以更好的表现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更好切合影片主题。

除了快速剪辑之外,影片还多处运用到类似MTV式的剪辑技巧,即剪辑手法新颖独特、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这在常规的故事片中是很少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作品分析
——《罗拉快跑》
“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
——爱特略《罗拉快跑》堪称电影天才汤姆•提克威的巅峰之作,它的公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

在人们思忖着21世纪的电影将会呈现何种面貌之际,《罗拉快跑》似乎已经使我们嗅到了新时代、新电影的新气息。

21世纪,一个“视听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会引领影视界发生巨变,他们信息、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电视、电脑,并不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

电影神童汤姆•提克威从小整天泡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是个在“电脑游戏界”小有名气的游戏高手,《星际大战》的电脑游戏他能够才能够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

这样的人生经历在《罗拉快跑》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事实上就是一部罗拉闯关的游戏,影片中共表现了罗拉的三次奔跑,三个过程、三个结果,……因此,就不难想象为何影片会受到狂热并赞不绝口,众多志同道合的英豪们,和罗拉一起快跑,一道“共振”,一同“闯关”。

《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然而,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同样是爱情的营救,过去的电影表现营救的通常是男人救女人,即所谓的“英雄救美人”,而该影片中却变成了“美人救英雄”,似乎在宣誓着“女权主义时代”的来临。

影片的叙事形式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采用的是不信任的叙事形式。

而我们不要过于沉迷于它的叙事结构,应看作是一种形式的表演,因为它已经把通常意义上的叙事结构简约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即一个叙事的骨架,完全单向的、线形的叙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现旁逸的情节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压缩。

影片的结构分成明显的三大块,它们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而使三大板块连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从而呈现出典型的板块式结构,融为一体,各显其色。

故事的内核如此,为了配合故事的走向,在视听手段上,《罗拉快跑》极尽华丽炫目之能事,不断通过制造感官刺激,大大增强了其可视性。

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三个板块中的罗拉一直都在奔跑,因为此时此刻的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她不能在十二点之前借到10万马克,她的男朋友曼尼将会被黑社会势力所迫害,因而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努力,才可能争取到那一线生机;镜头的高速运转从而使观众的眼球也开始疲于奔命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变
迁和调动,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不再忠实于被它所记录的事物,加之,刻意采用非支架拍摄,增添了众多不稳和晃动的镜头,充分表现出罗拉奔跑中的生理视觉感受,画面更形象、逼真,更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尽管移动速度飞快,但干净、简约的画面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剪辑的快节奏也正是表现出当今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是符合“视听一代”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要求的。

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上,显著的特点在于“闪动”手法的成功,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来提醒观众一个场景结束后等待它的不是顺承的叙事,
而是在虚幻之后的另一个新的开端;例如在表现时光逆流时,采用的是动作连接镜头,将街道上钱袋的降落与罗拉房间里的电话话筒的降落相连接与切换,从而使得两个板块衔接起来;另外,在罗拉、曼尼牺牲之后,回忆往事的时候,都是巧妙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睛,通过大特写将画面切换并拼接吻合;在影片中出现了几段反打镜头,每个画格中至少有两个人物,造就了新颖、奇特的效果;影片有时候打乱了正常的轴线关系,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的风格……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在刺激与迷惑中最终被影像和特殊的“蒙太奇”方式所任意驱使,变得兴奋而没有判断力。

影像的色调优势也凸现出来,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的“暖”的色调所覆盖。

片中最耀眼的莫过于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头发,红色是刺目的颜色、爱情的颜色、浪漫的颜色,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与周围人黑白色的服装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红色的电话、奔跑时背景街道的颜色、偷车男孩的红色衣服等也代表着不安和危机,这样的布局更易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在回忆往事时,背景颜色用的是单纯的红光,显得格外温馨、美好,打破了现实的恐慌与残酷。

关于影片中的音乐,属于典型的MTV风格,用的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声声断断,从而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段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

电影中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20分钟的营救”,我们知道,从电影剧作法
的角度讲:一部电影吸引观众,依赖电影结构上的严密布局,也就是所谓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和影片的情节线设置及情节点系列;而《罗拉快跑》却没有常规故事片的剧作上的严密布局,或者说它已经丧失了常规电影剧作布局的种种优势,这无遗会大大地影响人们的观赏兴趣。

但是本片却非常好看,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商业上的成功,我认为:从常规的剧作法来分析《罗拉快跑》的商业上的成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在这里,制作者却在玩弄一块魔石,这块魔石就是“20分钟营救”,罗拉的时间只有20分钟,晚一秒钟就是死亡,使得观众们屏住呼吸,心惊肉跳地关注着罗拉的分分秒秒,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祈祷:祈祷罗拉能够在最后一分钟赶到。

“20分钟营救”犹如一块神奇的魔石,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
神经。

这正是全片的剧作核心。

它已经代替了剧作上的严密的布局,因此魔石就是魔石,它的效果是神奇的,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20分钟实现了剧情与现实
的统一,短短的一部影片刚好是由3个不同发展进程的20分钟组成,这与罗拉每次跑20分钟相吻合,这在以往的电影中实属罕见。

《罗拉快跑》正因为这些独特的元素而倍受大众的推崇与喜爱。

观看完后,罗拉的形象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现在想来仍回味无穷,影片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展现了人的动感与力量,很符合大学生的进取,拼搏的心理,尤为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