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拉快跑

合集下载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

影片以非线性结构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罗拉挣扎于拯救她男友的故事。

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富有创意的摄影手法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对影片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拉片分析。

首先,影片的非线性结构是《罗拉快跑》的一大特色。

整个故事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启场景,罗拉通过不断重新经历相同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每次故事的重启都展示了她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她面临的各种困难。

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对角色的命运充满了好奇心和紧张感,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可观赏性。

其次,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罗拉在20分钟内为了拯救男友的生命而奋斗,这给了影片以迅猛的节奏和高度的紧张感。

观众被带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续动作,电影从一开始就飞驰而过,没有任何停顿时间。

这种连贯的紧凑剧情使观众无法转移目光,充满了惊喜和紧张。

另外,影片在摄影和视觉效果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摄影师弗兰克·冯特拉格通过使用手持摄像机和运动镜头来强调影片的紧张感和动态元素。

他还使用鸟瞰镜头和追踪镜头来展示罗拉在城市中疾驰的场景。

这样的摄影手法增强了观众与角色的亲近感,并使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各种特效手法,如平面动画、黑白对比和慢动作等,以进一步增加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

影片也通过音乐来增强其情绪和张力。

由汤姆·提克威和他的乐队“Trinity”创作的原声音乐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快节奏、摇滚和电子音乐与影片紧凑的剧情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音乐和画面之间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视听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了电影的情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

《罗拉快跑》通过罗拉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的过程,探讨了命运和选择的关系。

影片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通过勇气、创造力和毅力来克服困难的观点。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 影评

奔跑中——浅析《罗拉快跑》中元素火红的头发,快节奏的奔跑穿梭,干净利落的办事能力,一个类似游戏的赛次命运,三种态度三种选择和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导演将相同的事情完美的展现给观众,摄影机那经典的跟镜头的应用,生动而不乏沉稳,活泼而不失内敛。

这些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紧凑的影象气质,整部影片就像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一. 影片中的视听手段《罗拉快跑》从开头俯视又运用推镜头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模仿主观镜头把镜头切到红色的电话上引出故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这种快节奏的开场给本篇垫定一个紧张的氛围,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以及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罗拉奔跑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和视觉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

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

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每次都立即的选择一个方式进入一种救曼尼的方式,果断,不拖戏,行动迅速,曼尼在电话亭中掏出抢时镜头采用俯视镜头也捎带有些讽刺性。

表现出曼尼的懦弱与无奈。

影片中跟镜头的使用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采用几种跟镜头的方式正跟,后跟,侧跟。

侧跟的效果大多是强调罗拉奔跑时的速度、动感、紧迫感。

正跟往往是让观众能从正面更清楚地感受到罗拉焦急的内心情绪,能清楚地看到罗拉脸上的焦急的表情,并渲染人物在运动时的戏剧冲突。

比如罗拉迎面跑过来时,她与摄影机总是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似乎暗示了她离终点还很远,从而渲染了罗拉与时间赛跑的戏剧冲突。

后跟更强调罗拉奔跑时的纪实感,以及她将要遇到的事情的不确定性。

因为后跟时,摄影机的视点就像是观众的视点紧随罗拉其后,和罗拉一起感受着奔跑时的速度和她看到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容易让观众和罗拉同时紧张起来。

佳片共赏《罗拉快跑》解读

佳片共赏《罗拉快跑》解读
电影《罗拉快跑》解读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 编剧。 剧情介绍:
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改变了人生 的时间轴,使命运延伸向了三种不同的 可能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的字幕就给这部电 影垫下了游戏的基调——
“比赛之后即比赛之前。”
紧接着,一位男士将足球扔向 空中,嘴里说着:“here we go!."整部电影就开启了一场与 时间赛跑的游戏。
《罗拉快跑》最为关键的是可以说就是 三次“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
电影障碍情节的设置,更像是游戏里 的通关障碍,观众已经完全把自己当 作游戏中的一员,牢牢地被影片抓住 了。
影片的视听语言
1.运动镜头设计 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 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 两人奔跑的过程。
在“第二次营救”中的罗拉熟练地扳开了枪的保险。 这正是因为在“第一次营救”中,罗拉在曼尼的指导 下学会了如何开枪。在“第三次营救”中,救护车上 的心脏病人是父亲所在银行的警卫,由于“第二次营 救”中警卫的失职导致罗拉抢钱成功,于是才有了第 三次警卫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往医院。从更深层次上来 看,我们不妨可以将第三次罗拉救活警卫作为是前一 次抢劫事件的合理化解。
影片的视听语言——声音设计
(2)音乐静默的使用 “静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在电影中的表现 形式 为暂时性的消音或减音技艺。这种暂时性的消音 或减音技艺 在影视创作中并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体 现导演意图的精心 设计。这时无声变得有意义,变成 了一种潜台词,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在现代电影中, 无声表达的最多的两种方式是:安宁 或者死亡。 “静 默”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张力,声音设计师以最 简单的方式表 达出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罗拉快跑分析

罗拉快跑分析

昨天推荐朋友看《罗拉快跑》,只说是一部很另类的电影。

事后想想,其实什么理由都不如苏牧老师的这篇读解来得透彻。

于是偷了个懒,从老师的书中截取了这一部分。

其实,每个人的观影视角都是不同的,只是希望他可以从老师的读解中得到一些启发。

毕竟,躺在麦田,听着蛐蛐的叫声,用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感情,看身边有疾走的罗拉擦身而过,也是一件很另类的享受。

书名:新世纪新电影-<<罗拉快跑>>读解作者:苏牧出版日期:2004年12月1日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ISBN号: 7-108-02143-9开本: 16开页数: 191页,(3)页图版装帧:平装《罗拉快跑》读解苏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在电影学院上课的时候,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讲过这样三句话:一、“你们毕业离开电影学院之后,如果你没成为‘大师’,人们不应该怪罪你们。

可是,如果你不懂电影语言(视听语言)人们是不会原谅你们的。

”二、“在电影学院,你们最重要的老师不是我们这些教员。

在电影学院,你们的第一位老师是‘影片’。

‘影片’不仅是你们的老师,同样,它也是我们这些教员的老师。

”三、“如果我们在一起,能够真正读解好二十部影片,其实,你已经可以从电影学院毕了。

”(摘自苏牧著《荣誉》)“要我一直跑下去么?……”——影片《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读解德国1998年出品编剧、导演:汤姆·提克威(Tom·Tykwer)主演:弗兰克·波坦特(Franka·Potente 饰罗拉)莫里兹·布雷多(Moritz·Bleibtreu 饰曼尼)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

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

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

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

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

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

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

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

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

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

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

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

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

浅析电影《罗拉快跑》的色彩

浅析电影《罗拉快跑》的色彩
精品
精品
同时,红色还代表着不安和危机。红色的电话,偷车男孩的红色衣 服,撞破玻璃、撞死曼尼的红色急救车,急救车上救生员的红色衣服等 等。
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围的颜色都是偏淡的,而她醒 目的红色头发自然成为焦点,我们的心也跟着她一起奔跑。在途中,有 不断循环的黄色列车,罗拉每次经过都是不同的位置,象征着生命的循 环,多一秒,少一秒,与命运的交汇点就发生了改变。还有红色的救护 车,象征着曼尼生命的红色信号灯,错过那一秒,可能就是一生。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 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精品
红头发
黑嘴唇
灰蓝 背心
绿色 长裤
黑皮 鞋
精品Leabharlann 影片的基本色调• 影片的色调分彩色和黑白两部分。彩色表现现实,黑白表 现曼尼回忆丢钱的过程。彩色片、黑白片的交替出现,主 要是为了叙事清楚,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精品
“冥界”空间
• 当每一个结局产生,罗拉想要重新开始的时候,她和曼尼就会进入一 个奇妙的空间。色彩会在这个空间里随着她和曼尼的谈话,不断的变 红,最终使得整个画面被红色笼罩着,就像是在母亲的肚子里等待着 重生的婴孩,当红色弥漫的时候,新的生命就即将开始,之前的一切 都是一种酝酿。
精品
我们可以更为诗意的诉说导演的意 图,在那个时代他希望本片能够像 一面红色的旗帜,带领当时的人们 解放天性、突破传统。于我们而言 ,也是如此,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未 来。
精品
影片的突出色调
•影片中突出使用了三种色彩:红色,黑色,白色。 •红色是刺目的颜色,是爱情的颜色,是浪漫的颜色,是罗拉的颜色。 •黑白色是暗淡的颜色,是世俗的颜色。 •黑白色: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罗拉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进行的一天的冒险来展现其主题。

故事发生在德国,罗拉的男友曼尼因借款不还而被一名危险的安东尼奥所威胁,他要曼尼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一笔大量现金,否则曼尼的命就难保。

为了帮助曼尼,罗拉奋不顾身地快速奔跑,企图找到一种方式来解救他。

然而,故事在20分钟结束后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重复循环的状态,每次循环罗拉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决策,每次她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直到最后找到能够解救曼尼的方法。

影片独特的剧情安排和故事结构使得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情节展开中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片中的每个循环都呈现了不同的变化与挑战,每次罗拉都会做出新的决策,这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而紧迫感和紧张感。

这种紧凑动感的剧情结构是电影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吸引观众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电影的音乐也值得一提。

电影采用了电子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的快节奏和明快的旋律与影片的快速节奏和紧张氛围相得益彰,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

电影的主题曲《I Wish》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这首歌曲旋律动听、歌词含义深刻,与影片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影片在表演方面也取得了成功。

莫拉·蒙妮斯托托莉是罗拉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她通过自信、坚定的表演将罗拉这个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的表演手法使得罗拉这个角色更具可信度和吸引力。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精湛演技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总的来说,《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作品,它以紧凑动感的节奏、紧张刺激的内容和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也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人生命运的转折和选择的重要性。

不论是作为一部娱乐片还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电影,《罗拉快跑》都不会让观众失望。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摘要】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探讨命运的影片,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引发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思考。

电影中展示了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外事件与命运的关联。

观众在片中思考命运是否存在客观安排。

结论部分将对命运进行深思和反思,讨论电影给观众的启示以及探讨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平衡。

通过分析影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发观众对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进行反思和思考,带给观众独特的启示和思考角度。

【关键词】引言:电影《罗拉快跑》,命运探讨正文:主人公罗拉命运转折,命运改变,命运选择关系,意外事件命运关联,客观命运安排结论:命运反思,启示,命运个人选择平衡1. 引言1.1 介绍电影《罗拉快跑》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尔执导的科幻动作片,讲述了一名年轻女孩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复的时间循环中,不得不不断重复同一天的经历,直到找到解脱的方法。

电影中通过镜头语言和角色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命运之旅。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罗拉对命运的探讨和挑战,以及她在面对困境和偶然事件时如何选择和决定,从而引发了对命运和选择的深刻思考。

电影《罗拉快跑》不仅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引发观众思考和启发的作品,让人们对命运、选择和人生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

1.2 探讨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讲述了主人公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重复经历同一段时间,试图挽回爱人的生命的故事。

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是一个核心主题。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命运这个概念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选择。

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观众可以看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尽管罗拉反复尝试改变命运,但最终却陷入了无法逃避的命运轮回之中。

这引发了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深思。

电影中展现了命运和选择之间的关系。

虽然命运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也会对命运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

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

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

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

《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

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

影片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一、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

我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会成为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例如在路上每一个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对他们后半生的交代尽管都是照片的高速快速剪接,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此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闪动”手法的运用。

这种“闪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

它不断地提醒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的同时不要轻易地认同或相信它们。

这不过是一个个虚拟的假设和叙事的游戏。

二、影片的音乐特点
从影片的音乐角度来说,《罗拉快跑》拍得有一种MV风格——这主要是关于它的音乐。

不能否认《罗拉快跑》的音乐很有金属的味道,象征着罗拉奔跑时的急促喘息和心跳声。

《罗拉快跑》用的几乎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电子音乐。

他们的作用与其说是来烘托“跑”这一贯穿动作的紧张气氛,倒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断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观众不再将它当作一部叙事的电影,而将它看作是一部传递了某种意图和形式美感的
MV,因为虚拟的场景、零碎化的影像语言和相关的声音注解正是构成一部MV作品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在《罗拉快跑》中甚至已经齐备。

但有一处的音乐跳出了这个风格那就是在第一个故事结尾,罗拉和男友在抢劫超市成功后拿着钱袋跑出时,摇滚风格的音乐戛然而止而出现了slowiazz风格的音乐,悠扬、懒散、甜美的声音和画面里两人快速奔跑的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我印象极其深刻,我非常喜欢导演对这段戏的画面和声音的设计。

三、影片叙事分析
《罗拉快跑》的叙事形式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影片不仅颠覆了经典影片中的“宏大叙事”,而且把通常意义上的叙事结构也简约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即一个叙事的骨架,完全单向的、线形的叙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现旁逸的情节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压缩,让我感觉极具新意,同时也觉得这似乎是对已有叙事模式的一种调侃和嘲弄。

以上呢,就是我站在视听语言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此片所能谈及到的东西。

而如果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上我只想说我很喜欢这部视听冲击力极强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影片是在一个类似时空隧道中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路口,出现了影片当中接下来的所有的人物,他们都是小人物,但是导演通过字模、旁白和镜头切换技巧的运用,却让我们都受到吸引。

影片讲的是罗拉三次奔跑导致的不同结果,分别是:
第一次奔跑(20分。

正常)超市抢钱。

罗拉身亡;
第二次奔跑(20分。

推迟)银行抢钱。

曼尼身亡;
第三次奔跑(20分。

提前)赌场赢钱。

成为富人。

四、影片蒙太奇分析
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原是法语中的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借用到影视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是一种手法,也是影视艺术特有的基本思维方式。

接下来,将按照《罗拉,快跑》的播放顺序,对其中的各种蒙太奇手法和各个镜头进行分析。

1、转换蒙太奇:
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接下来是一个个的快镜头,镜头的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行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
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

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

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

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

在这里,就是转换蒙太奇的运用。

2、交叉蒙太奇
接下来,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

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

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

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其实,镜头的速度是罗拉思想的速度。

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太奇。

3、闪电式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

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

这是一段插到顺叙当中的段落式想象。

本段落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

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就是闪电式的蒙太奇。

4、隐喻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

罗拉大叫时,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5、平行蒙太奇:
当罗拉开始奔跑的时候,此时,罗拉的父亲在银行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情人正在逼罗拉的父亲离婚,这里,把两个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平行叙述,这是平行蒙太奇。

6、连接蒙太奇:
当罗拉在街道上奔跑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被撞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格镜头,显示的是女人以后的命运,这一串的镜头运用的就是连接蒙太奇。

7、对比蒙太奇:
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这是对比蒙太奇。

8、重复蒙太奇: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出门的时候,罗拉的母亲都在打电话,话家常,并嘱咐罗拉为她带一瓶洗发水,这始终没有变,在电影当中反复出现,包括开头的红色电话,罗拉的尖叫等,都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是重复蒙太奇。

结语:
我们都在漫步生活,或者行色匆匆的忘记行走的目的。

不断的改变方向,不断的放弃目的地,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无知或者不可知的,我们只是盲目的活着,或者说,盲目却又疑虑的活着。

我们的一生就像罗拉的20分钟。

我们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是那样灿烂地在20分钟后的终点处诱惑着我们,放射着让人目眩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